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珍珠鸟》——在“自主探究”中品味美好的意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 下册

26 珍珠鸟
——在“自主探究”中品味美好的意境
湖州八中 周燕

一、背景介绍
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披文以入情",在自悟式阅读中进行有效的探究,最终达到"文情"、"己情"一体化,借此丰富学生的情感,敏锐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读文而悟其神,学会自主探究性学习呢?
笔者认为学生最大的快乐和永恒的动力是自己作为探索者去发现和开辟未知的领域。学生固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发现的探究天性,但这却因种种原因只作为一支支未被点燃的蜡烛而存在,只有教师在课堂导入点燃学生"自主探究"这支蜡烛,才能唤醒学生探究文本、解读字词句段、入文索情的情趣。
现代心理学理论指出,学生在学习中总有一种力争上游的竞争潜意识存在,所以如果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互动质疑,再于所提的问题中根据自己所关注的信息、情感需要自主选择问题、探究问题,这样会使学生探究阅读的目标更加具体化、明确化、个性化,使学生探究阅读的兴趣倍加浓烈,探究阅读的层次和空间更加深广,不但能创设教学中学生情绪的共振效应,而且还会让学生体会到自主选择的愉悦感和独立探究、凸现自我的准成就感(未得成果,但因敢且能自主独立探究时产生的一种挑战性的自豪感),从而自立具有韧性的探究情志。变被动的"要我读"为主动的"我要读",变机械化的完成任务式的学习为个性化的互比式的学习,达到学习的"情融融,志踌躇"的效果。
学生的思维之舟由自主确定的探究目标引入航道后,其阅读便进入了感悟体验的实质性阶段,即敏锐地捕捉信息、联系旧知紧紧追思、结合文境循序探寻,体味文句蕴涵的跳荡的情感,变平面文字为立体的形象、美妙的意境、鲜活动感的画面。在这中间学生思维的尝试和叩问,则需要教师含而不露,给予适时、适度、适量的点拨,让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幡然顿悟,成功跃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开阔境界。

二、过程描述
下面是我以"自主探究"教学为指导思想上的一堂公开课情景,课文是《珍珠鸟》,教学时间为2004年5月28日。
[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并领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内涵。
[课前准备]
精心制作课件。疏通生字词,让学生收集有关作者及珍珠鸟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以情入文
请学生欣赏一组大自然中鸟儿自由飞翔的精美图片(配班德瑞《迷雾森林》),让学生在音乐中进入文境,并畅谈感想。
师导入课文:是的,鸟儿那自由飞翔的身姿,色彩绮丽的羽毛,以及婉转多变的歌喉,为世界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意趣,边让古往今来的诗人作家写出了许多充满灵性,闪动灵气的诗歌与文章。有位作家还在自己的书房里给珍珠鸟安了个温馨、舒适的家,他就是作家冯骥才。
(一)介绍作者
指明学生介绍(要求简明扼要,抓住重要信息)
师总结:就是这样享有盛誉的作家用如诗如画的语言,刻画了美丽动人的珍珠鸟,并从中感悟到了一份至真至纯的人生哲理,大家想了解这可爱的小家伙吗?
(二)介绍珍珠鸟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音乐中融入课文,激发他们的认知情趣。并要求他们利用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根据自己所关注的信息回答问题。使他们变被动的“要我读”为主动的“我要读”。教师引领学生进一步走进冯骥才那如诗如画的文章中,共同感受珍珠鸟单纯灵巧的心灵,并品味它与文中"我"那份细腻而纯挚的真情。
二、整体感知,融情入境
听课文录音,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课文中作者为鸟儿做了哪些事?
(重新为它们加工鸟巢;按时添食加水;按捺自己的好奇心决不轻易打扰它们的生活。)
2、小珍珠鸟有什么反应?
(由胆小——渐渐胆大——开始亲近我——完全信赖我)
3、我从中获得了什么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讨论,并请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本组讨论成果。旨在让学生在交流中初步感知的课文,为下文对人与鸟之间真情的理解做铺垫。
教师适时点拔总结并板书:
板书说明:一开卷,向读者走来的便是一位爱鸟有情,养鸟有道的"我",他为“珍珠鸟”营造了富有大自然气息的绿色环境,并且细致入微地呵护着它们,使小鸟轻松自在地生活着,尽情地呼吸着自由的气息。
正是因为"我"用超脱私欲的爱心为珍珠鸟营造了宽松自由的空间,才使珍珠鸟由"怕人"到"渐渐胆大,开始亲近我",直至完全信赖我,作者也由此感受到:"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设计意图]设计以上问题,并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不仅让学生探究的目标更加具体化,明确化;而且也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兴趣倍加浓烈,探究阅读的层次和空间更加深广。学生的思维之舟由自主确定的探究目标引入航道后,其阅读便能结合文境循序探寻,融情入境。
三、自主探究,各显风采
教师引导:我想许多人都可能有过养鸟的经历,但能从中感悟到如此纯挚美好的感情,并把它用如诗如画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人一定不多。作者善于感悟生活中的美,并善于表达,才使这份真情得到传递、滋润许多人的心田。
其实,只要同学们也善于感悟,勇于表达,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今天老师给大家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把自己的体会和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的表达出来。
(一)小小朗读家
选择最喜欢的语段或句子朗读。(学生自由朗读)
生1朗读4--6自然段
师点评:作者对珍珠鸟不是不想多看几眼,不是不想放于掌心赏玩,只是以人之心波及鸟心,不仅呵护它,更尊重它,这份真情隐含于字里行间,可谓:笔墨轻轻点染,爱意浓浓流泻,你认为自己的朗读把这份爱意传达出来了吗?愿不愿再试一次。
生重试,同学为他的进步鼓掌。
生2朗读第8—10自然段
师点评:其实正因作家心中充满温柔的爱意,才会有笔下鸟的娇憨,我们在读的时候,不仅要体会在小鸟的娇憨可爱,更应仔细品味文字背后蕴含着的作者的情感,谁愿意再试一试。
------
教师适时点拨鼓励,使学生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文章流露的真情。
教师参与朗读13-14自然段。
(二)小小创意家
师:老师一直都非常喜欢这段文字,总觉得作家在此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至真至纯的画面,让人怦然心动,老师一直想为这幅画取题目,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语言,今天,我请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为这幅画取个题目,并说出理由。(出示人鸟相亲图)
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生1:温馨。人与动物互爱着,和谐的像绿树红花,人应该亲近自然,更应关爱自然中的花鸟虫鱼,人与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让人感觉十分温馨。
生2:爱。信赖的基础正是作者对小鸟那份难能可贵的爱。
生3:情趣。"我"亲近小鸟,关爱小鸟,给小鸟以爱心,小鸟才让单调枯燥的书斋生活变得灵动生气,也给"我"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欢愉和"情趣"。
生4:无声。这是一幅无声的画面,但浓浓爱意流泻其间,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只需用心静静感悟,可以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生5:幸福瞬间。因为鸟儿对人充满信任时,人与鸟产生了共鸣,是瞬间也是作者心中的永恒,因为幸福之情油然而生,其实人与鸟可以这样,人与人更应如此。
生6:心灵:世界上最浩瀚的是大海,比大海更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更浩瀚的是人的心灵,而只有心灵的浩瀚才能换来人生中最美好的境界。
生7:一只肩膀的温暖。一只肩膀的温暖能改变鸟儿怕人的天性,显然这种温暖它渗透了鸟儿的内心世界,只要人们能给动物们一只肩膀的温暖,那世上就没有怕人鸟了。
……
师总结:老师今天真得很有收获,听到这么多富有创意的题目,还有那么多富含哲理的诠释,从同学的发言中,我感到每位同学都对本文,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独特体会。的确此情此景感人至深,难怪作家会用笔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三)小小创作家
出示文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师:老师想请大家仿造这种方式写一句话,把对本文的独特感受写出来和大家感受交流一下。
仿句练习:信赖,往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1:信赖,往往使世界多一份和平。
生2:信赖,往往使心灵多一抹阳光。
生3:信赖,往往能架起彼此理解的桥梁。
生4:信赖,往往使世界多一份温柔的色彩。
生5:信赖,往往使生活增添一份情趣。
生6:信赖,往往使我们心灵相通,真情相融。
生7:信赖,往往让自然界生机勃勃,让生活五彩缤纷。
----------
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架起彼此的情感桥梁。知识、概念、内涵在自主探究中生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在探究中蕴育。大家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思想的火花不时迸发,文本的内涵得以融会贯通。
(四)教师寄语
师:听了同学们的感受,老师也跃跃欲试,不过老师不打算用这种句式,因为你们写得实在太美了,老师觉得很难与你们媲美,只好换种方式,用一段话来表达一下心中的感受:
同学们,其实信赖缘于一份关爱,一份呵护,也缘于彼此间的尊重和宽容;其实寻找朋友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困难,不一定非使用同样的语言,甚至都不需要以声传情。只要我们善待身边的每一种生灵,就会看见它们出自天性的自由和欢乐;看见它们美丽的奔跑和飞翔。
也许有一天,我们漫步原野,会有飞倦的小鸟在我们肩头歇脚;会有美丽的蝴蝶在我们发上扇动翅膀;会有可爱的梅花鹿,从远方的小山上向我们欢快的奔来------
同学们,让我们用宽广而细腻的胸襟去拥抱地球上那些可爱的生灵,让爱与我们相伴而行,它能让你的心穿花拂月,也会让这个世界花香弥漫----
[设计意图]创设教学中学生情绪的共振效应,让学生体会到自主选择的愉悦感和独立探究、凸现自我的准成就感。并能敏锐地捕捉信息、联系旧知紧紧追思、体味文句蕴涵的跳荡的情感,变平面文字为立体的形象、美妙的意境,达到学习的“情融融,志踌躇”的效果。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请写一个蕴含哲理的语段,阐明人与人之间如何创造美好的境界,要用上“尊重”、“关爱”、“信赖”三个词语。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本文主旨的感悟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欣赏音乐,情境交融
播放人与自然界和谐共处的画面,在音乐声中结束本课教学。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进一步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之美,使“文情”、“己情”浑然一体。

三、教学反思
这堂课基本体现了学生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精神,同学之间自主交流,相互启发,课堂上他们思想活跃,兴致盎然,生命的活力得到极大的焕发。我认为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离不开这两方面的努力:其一,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我始终遵循“自主探究”这一理念的指导,更新陈旧的观念大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唤醒他们探究文本、解读字词句段、入文索情的情趣;其二,在学生思维的尝试和探究中,我含而不露的给予适时、适度、适量的点拨,并积极的参与学生思考之中与他们平等交流,引领他们培养具有韧性的探究情致。
课改专家说过:人只有自主探究时,他的精神生命才是主动的。要将精神生命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自主探究教学方式的最大价值,或许就在于此。它是对学习个体的最大尊重,是对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最大激发。课后一学生这样写到:“本节课让我们都有了自己的欣赏空间,能更深一步的去体会文章的美。”另一学生则这样写到:“以前我对文章只在意字句的理解,从而一次次地失去了欣赏美的机会,然而这节课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文章的内涵与魅力。”理性的反观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觉得学生是在"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造,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学生的思想是一朵朵灿烂的鲜花,虽稚嫩无比,但却姹紫嫣红地绽放着美丽。
在这次“自主探究”式教学中我认为有以下两点值得我们加以重视:
一、"自主探究"教学背后,必须有深厚的积淀和丰富的语言,但学生语言积累不够,不能自然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既然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就应该给他们充分的时间,特别是在研讨欣赏、交流体会、提问讨论这三个环节。但本堂课未能让学生深入的感悟和理解。
二、学生被动式学习已成习惯,很难从被动的角色中马上走出来。课堂上似乎很精彩,很活跃,但仔细算算,也就几位学生在唱主角。
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并不是新生事物,只是我们几十年来已经习惯了课堂"传授型"教学方法而将它淡化了。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教育工作者应该重新认识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作用。我认为披文入情、以情为主、以读为本的探究性学习除了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究热情外,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自己的仪态美、板书美、语言美和自己丰富、纯洁而高尚的情感,使学生获得鲜明而亲切的心理感受、引导学生入情、动情、品情、移情,使教与学产生共鸣,情感产生共振,形成学者、教者、作者情感的三位"一线通",才能最终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性教学中获得良好教学效果。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