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2011年慈安中学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质检题

2011年慈安中学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质检题

一、基础整合(2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缄默(jiān) 干涸(hé) 畸形(jī) 歼灭(jiān)
B.玷污(zhān) 驿站(yì) 凝视(níng) 逊色(xùn)
C.搪塞(tāng) 卑劣(liè) 哀悼(dào) 鄙视(bǐ)
D.匿名(nì) 溺水(nì) 诘责(jí) 叱骂(chì)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4分)
A.和霭 谈笑风声 不屑置辩 B.狼籍 蜂拥而至 水泻不通
C.宛转 戒骄戒燥 含辛如苦 D.殉职 销声匿迹 漫不经心
3.对下列语文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对联“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滴滴去润花”中,上下联有些词性不对应。
B.中途先走说“不陪”,请人勿送说“止步”,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
C.“这课上得好枯燥,不给力呀!” “给力”是网络流行新词,句中表示精彩、带劲
的意思。
D.对青少年进行关爱生命教育十分刻不容缓。 (“十分”应删掉)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4分)
A.临近期末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
B.自从他加入学校田径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刻苦地训练。
C.刚走到门口,我就闻到从房内飘出来的一股茉莉花茶的清香。
D.我冒着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左右,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在从容不迫地抹桌子,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B.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应当不断学习,见异思迁,积极进取。
C.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
D.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要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而应当正确地对待自己。
6.按下列要求默写古诗文句(每小题2分,共8分)
⑴写出古诗的上句或下句:
年少万兜鍪,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谈笑无还期。(王维《终南别业》)
⑵被王国维誉为“千古壮观”的一句词出自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这句词是“____________
。”
⑶在《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一诗中写出了诗人早出晚归,虽然辛苦却从不抱怨的诗句是: , 。
⑷《十五从军征》中反映我国古代兵役制度不合理的句子是“ ,
。”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采 薇(4分)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选出与“雨雪霏霏”中“雨”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阳春布德泽 B.临溪而渔 C.空山新雨后 D.渔人甚异之
2.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此诗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一首描写戌边士卒生活的诗。
B.前三句是写景写境,最后一句是直抒胸臆,全诗是先描绘,后抒情。
C.“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都是写景,但前者表达的是故土难离的眷恋之情,后者表达的是归人强烈的思乡之意。
D.此文在语言上注意“重言”运用,增强了节奏感,但显得不够简洁。
(二)(10分)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选文作者 ,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1分)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⑴阡陌交通(      ) ⑵便要还家(      ) ⑶后遂无问津者(     )
⑷屋舍俨然(     ) ⑸咸来问讯(      ) ⑹皆叹惋(       )
3.“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2分)
答:
4.下列表述,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豁然开朗”这一词语写出了渔人进入桃源后的感受。
B.选段主要写了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幸福生活。
C.桃源人见了渔人“乃大惊”,说明桃源人一向以耕作为业,从未见过捕鱼的人。
D.“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热情好客。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⑴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

⑵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
(三)榜 样(秦俑)(8分)
峰子最后还是选择了回家乡教书。当同学们都去火车站送他时,峰子不知怎的就想起了一句悲壮的古诗: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先到县教育局报到,签了字后,办公室的同志瞪着一对金鱼眼问:“你是师大毕业的?”峰子什么话也没说,背起两大袋子书和行李,头也不回地搭车回了家。
父亲见峰子回来了,远远地迎了上去,说:“工作好了吧?”峰子没吱声,把行李往父亲手上一放,回到家“咕嘟咕嘟”喝了一大杯水,然后才说“省晚报让我去做记者,没去。”
“怎么?”
“我想回村里学校教书。”
父亲颤着声问:“是不是在学校里犯了事?”
“年年都评三好学生呢,怎会犯事?”峰子坐了下来。
“那怎么回咱这破村?”
“学校不是少了老师么。”
【A】父亲愣了好一阵,叹了口气,便去张罗着煮面条。
峰子早没了娘。他看着驼了背的父亲,心中不由惴惴不安:父亲要是骂他一顿,或者打他一记耳光,他的心里也许会好受一点。
吃过面,峰子便去村小学找校长。
【B】说是学校,其实不过一层四间的茅草土坯屋,屋旁竖着一根四五米高的木杆,上头飘着一面早已发白的国旗。学校长年驻校的,也就校长一人。
峰子在学校的自留地上找到了校长,校长正戴着那副掉了一条腿的老花眼镜,在地里侍弄自己种的蔬菜。
峰子轻轻地唤了一声:“校长。”
校长回过头,眼镜差点儿就掉到了地上。他见了峰子,脸上的笑便浮了上来,说:“峰子,回来了。”
“我是来向您报到的,我也来学校教书,以后我就是您的部下了。”
“你……”【C】校长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汪了泪,顾不上擦掉泥巴,就紧紧地握住峰子的手。
校长破例炒了一盘蛋,邀峰子喝一盅。校长一边喝酒一边说:“想你考上大学那年,学校里的娃儿就增加了一倍,大家都把你当榜样呢。”
峰子就想起往年的寒暑假,他一回家,总有东家西家的请他到家里吃饭教课,说是要自家的娃子学学他的样。
可是,这一年暑假过去,也没见哪家有人来请他。和乡里乡亲的见了,还有人不相信地问:“峰子,你真回咱村里教书?”
峰子就爽快地回答:“是!”
到秋天开学了,报到的学生竟暴减到了往常的三分之一。校长和峰子都不明白:老师多了,学生怎么反倒少了?
于是峰子拿了一份花名册挨家挨户去问,问来问去,都回答说,我家娃儿不念书了,过两年让他到外面打工去。
峰子说:“孩子还小,怎就不让念了?”
“念了书没用。”
“怎没用?念了书可以考大学啊。”
对方就不吭声了,任峰子怎么劝说也没用。等峰子一脚跨出大门,【D】后边就传来轻轻的嘀咕:“ ”这话刺得峰子的心一阵阵地疼。
一年后,县教育局捎了信过来,说是让峰子去领“扶贫助学志愿者”奖章,他成了全县教师的榜样呢……
1.认真阅读小说,将峰子的主要活动补充完整。(2分)
告别同学→ →回到家里→ →答乡亲疑问→ →获得嘉奖。
2.得知峰子决定回乡教书后,【A】处父亲“愣了好一阵,叹了口气”表现了他 和
的复杂心理;【C】处校长“……只是汪了泪,……紧紧地握住峰子的手”则反映了他 的心理。(2分)
3.【B】处划线句子属于环境描写,这里既反映了乡村 的特点,又衬托了峰子 的品质。(2分)
4.联系上下文,试写出【D】处“嘀咕”的话。(2分)
答:
(四)(8分)
⑴①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造成了双重后果。②首先,砍伐林木减少了光合作用,最终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同时也会减少大气中生命必不可少的氧气含量(光合作用对氧气循环极为重要,能确保大气中不缺乏氧气)。③其次,放火毁林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④这样,最后只能是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⑤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它会造成更多的动植物死亡。
⑵地球在过去的5亿年岁月中,已经经历过5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最近的一次大约发生在距今66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其标志是恐龙灭绝。但这不是最严重的一次。最严重的那次大约发生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那时生命大规模灭绝,77%到96%的海洋动物物种消失,地面的生物也大量灭绝。
⑶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同以前所发生的灾难一样,生命将再次受到严峻的考验。我们已经永远失去了舌头20多厘米可从特殊品种的兰花中摄取液汁的达尔文蛾,以及身体几乎透明和骨头为绿色的草蛙。
伟大的自然主义者、探索家查里斯•威廉•毕比曾意味深长地说过:“如果某种生物的最后一个个体停止呼吸,只有在出现新天体或地球重新恢复生机之后,才能再次见到这种个体。”
1.读第⑴段内容后完成⑴~⑵小题。
⑴用“//”划分层次:① ② ③ ④ ⑤
⑵“首先”、“其次”两个词语表明第⑴段的说明顺序是 。
2.第⑶段划线句运用了列数字和 的说明方法,目的是为了说明

3.第⑶段引文的表达方式是 ,以此作结尾,作用是

4.简要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
答:
5.人类因伐木销售、伐木建农牧场而毁灭雨林,无异于杀鸡取卵。请你思考一下,我们可以怎样做,避免砍伐树木,破坏森林。写出你的看法。
答:


三、写作实践(50分)

在生活中,一定有过这样那样的事,令你激动、令你兴奋,一定有人关心过你、帮助过你。这些人或事给你留下了美好的记忆,珍藏在你的心底。
请选取自己亲身经历、难以忘怀的一件事,以“那一次,你帮助了我”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作文。
要求:①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②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2011年慈安中学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质检题答案
一、基础整合
1.A 2.D 3.B 4.C 5.B
6. ⑴坐断东南战未休 偶然值林叟 ⑵夜深千帐灯 ⑶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⑷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二、阅读理解
(一)1.D 2.C
(二)1.陶渊明;《饮酒》
2.⑴交错相同 ⑵通“邀”;邀请 ⑶问路 ⑷整齐的样子 ⑸全、都 ⑹惋惜
3.“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4.C
5.⑴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⑵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
(三)1.回县报到 面见校长 动员流生
2.惊愕(出乎意料) 失望(无奈) 激动
3.贫穷落后 立志乡村教育高尚
4.上了大学又怎样啦,还不照样回家教书种地……(言之有理均可)
(四)1.⑴ ①//② ③//④ ⑤;⑵ 从主到次(或“逻辑顺序”)
2.举例子 说明物种灭绝的可怕后果。
3.议论 作用:更具警示、警告作用,能让人在思考中增加环境的忧患意识,进而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4.是否会“以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并不能断言,所以用了表示猜测的“很可能”,体现说明文用语的严密性、准确性。
5.示例:研制能取代木材的新材料。(言之成理即可)
三、写作实践(略)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