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茂名新世纪学校语文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茂名新世纪学校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一)
(二)



得 分








 说明:1、本试卷五大题,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有选择题、非选择题,请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指定的位置上。

一、语文听力测试(30分)
答题提示:听力材料中的每小题将朗读两遍。认真听录音,根据要求完成1-9题。可以边听边答题。
1、听读词语,选出读音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疲惫 蛊惑 惨绝人寰 B、狼藉 忐忑 岿然不动
C、嗫嚅 拯救 喋喋不休 D、厮守 隘口 孤注一掷
2、听读下列诗句,选出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B、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听读语段,写出大意。(3分)
答、 。
听读一则新闻,回答4-6题
4、我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 级标准。(2分)
5、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 。我省环保宣传月活动的主题是 。(4分)
6、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 、 、
的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6分)
听读一则短文 ,回答7-9题。 7、 盲人的自问自答中,谈了自己的人生体验是
。(3分) 8、 得出这种体验的原因是什么?
。(3分) 9、 从中得出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是:
。(3分)
(特别提醒:7、8两题用原文句子作答,9题自行概括)
二、基础整合与综合运用(15分)

10.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 ) A.是否有坚强的意志,是一个合格党员的关键参考要素。 B.通过这次测验,使我们明白了学习要精益求精的道理。 C.我们全校的学生将来都希望考上理想的大学。 D.“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句话,写诗的适用,为文的也适用。
11、诗歌赏析。(2分)
打开电视机/台湾——雨/台湾——雨/雨多得出奇/说奇也不奇/人类四分之一的相思泪/倾泻在那里
其中“人类的四分之一”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抒发的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幅对联,请将中小学生都很熟悉的一首古诗中的有关诗句填入上联,使之对仗工整。(2分)
上联是: ,弃 之 可 惜;
下联是:杯 中 酒 口 口 都 香 甜,量 力 而 行。
13、填空。(9分。第1题1分,其余每题2分)
(1)被王国维誉为“千古壮观”的一句词出自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这句词是“__________ ”。
(2)《长歌行》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出了春天里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
(3)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__________ , 。
(4)王维在《山居秋暝》中描绘山间新雨后清新雅洁的句子是“__________
, 。
(5) 《十五从军征》中反映我国古代兵役制度不合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文言文阅读(16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2)云归而岩穴暝( ) (3)予观夫巴陵胜状 ( ) (4)佳木秀而繁阴 ( )
15、翻译: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 。(2分)
(2)野芳发而幽香。
译: 。(2分)
16、选出乙段中与“野芳发而幽香”所描写的季节景色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7、甲、乙两段均为写景语段,甲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景,乙描写了____________景,两者写景的角度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
。 (4分)
18、乙段中“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中的“乐”与甲段作者的“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乐”,内涵有什么不同?(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现代文阅读(29分)
(一)阅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回答19-25题。(15分)
(1)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约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2)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3)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9、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2分)
答 :

20、第一段中加点的“这样”指代的是
。(2分)
21、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2分)
答:

22、“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格”在此句中是什么意思?“ 格”字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答:

23、第三段第一句的作用是 。(2分)
24、本段选文中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分)
答: 。
25、第三段加点的词语“惟一”可以删掉吗?为什么?(2分)
答: 。

(二)阅读《访兰》,完成26-31题。(14分)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一趟,带回些野兰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里,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作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玩赏,父亲并不以此得意,而且脸上倒有几分愠怒;时有进山去,便从此不再带回那些野长的兰草了。这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几十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淡淡的兰花,就像地上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又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类、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确比这里的看着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了两个味儿?!”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样子是似乎灵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高兴看它的这种纯朴,悲痛以前为什么喜爱着它而却无形中就毁了它呢?
父亲拉我坐在潭边,我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着兰,也在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的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多大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却过。
26、本文以 为线索贯穿全文,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作者采用了 的写法。(2分)
27、本文开头写父亲爱兰、育兰,但当人们跑来玩赏时,父亲却添了几分“愠怒”,并且不再植兰,这种反常的原因,在父子访兰时的对话中有两处交待,请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2分)
28、根据文中的叙述,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空谷幽兰”的特点是□□,“盆景家兰”的特点是□□。(2分)
29、“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多大贡献的。”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3分)
答 :

30、文章第二段所描写的意境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的意境相似,请你写出这首诗。(2分)
答 :

31、兰草随着生长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了本性,但挺拔的松树无论生于原野,
还是长在山岩都不失坚强本色,请对此谈谈你的感悟。(限40字以内)(3分)
答:

五、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印度洋海啸前夕,在海边游玩的中学生克洛比忽然发现,海水迅速退落,海滩到处冒泡。
他猛然想起地理课上学过的知识:潮水突然退落,海滩冒泡,可能是海啸的前兆。他迅速将此消息传递开来,人们纷纷撤离海滩。不久,海啸真的发生了……由于撤离及时,这里成为印度洋海啸事件中,惟一没有人员伤亡的海滨景区。克洛比用知识拯救了整个景区的游客。
由此可见,知识是抵御灾祸的盾牌,知识也是改变命运的途径。同样,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知识也可以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请以“知识”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400

40



































































































































































































































600































































































八年级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一、1、B 2、D 3、父亲的溺爱令人担忧。 
附听力材料:
曾有这样的一幅漫画:父亲送儿子上大学,衣着时髦的儿子空着手,与别人谈笑风生,而父 亲却肩扛手提,佝偻着身子帮儿子排队报名。漫画题为“如此爱心。”
4、二 5、沙漠和荒漠化 绿色广东,和谐家园
6、增长绿色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附听力材料:
6月5日,我市召开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座谈会。会上宣读了我市2005年环境质量报告。去年,我市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空气质量指数比2004年有所下降。城市噪声环境保持稳定。三条主要河流质量 相对稳定。高州水库和罗坑水库水质良好,总体水质基本稳定。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近岸海域水质全部达标。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沙漠和荒漠化”。我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今年我省环保宣传月活动的主题为“绿色广东,和谐家园。”座谈会上,与会人员纷纷就我市如何建设“绿色茂名”献计献策,他们认为,建设绿色茂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在发展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真正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坚定不移地走增长绿色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7、没有因为夜色漆黑被别人碰撞过
8、既为别人照亮了路,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而不会碰撞了我
9、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附听力材料
盲人挑灯 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苦行僧走到一个荒僻的村落中,他看见有一盏 昏黄的灯正从巷道的深处静静地亮过。 身旁的一位村民说:“孙瞎子过来了。”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双目 失明的人,挑一盏灯笼岂不可笑?僧人于是问:“敢问施主,既然你什么也看不见,那你为何挑一盏灯笼呢?”盲人说:“现在是黑夜吗?我听说黑夜里如果没有灯光的映照,那么满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样是盲人。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 僧人若有所悟地说:“原来您是为别人照明呀?”但那盲人却说:“不,我是为自己!” “为你自己?”僧人又愣住了。 盲人问僧人:“你是否因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人碰撞过?”不等对方回答,接着又说:“我就没有。虽说我是盲人,但我挑了这盏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而不会碰撞了我。”
二、 10、D 11、大陆的中国人 表达对台湾亲人的思念
12、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3、(1)夜深千帐灯 (2)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5)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三、 14、极:到; 暝:昏暗; 胜:优美; 秀:草木茂盛
15、(1)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 所不同呢?
(2)野花开了,散发出清幽的香气。 16.应选C。
17.洞庭湖雄伟景色、醉翁亭周围朝暮四季不同景色;两者不同表现在:甲概括描写,乙紧扣朝暮、四季特征具体描写。
18.乙段中“乐”既抒发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又暗含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甲段中的“乐”不只表示与民同乐的思想,而且表现崇高的思想境界。
四、(一) 19、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20、《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21、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22、把探索外界误认为探索自己。探索。 嘲讽了王阳明违背科学实验精神的迂腐行为。
23、承上启下 24、举例论证(事实论证),道理论证。
25、不能,否则就不能突出途径的单一性。
(二)26、兰草(写“访兰”也正确)托物言志(由物及人、由兰草及人、由物(兰草)及理等相同意思均可)
27、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只划后一分句也可)。样子是似乎灵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28、纯朴(淳朴、清纯、淳厚、高雅)媚俗(俗气、低俗、庸俗等)
29、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人要不失真性,不媚俗。(意思相同,表述不同也给分)
30、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1、做人要不失自己本色;不见风使舵;不随波逐流;要勇敢的面对挫折;在挫折面前不低头等均可。
五. 本题60分(含书写5分)。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