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沁园春·雪》说课稿教案合集

《沁园春 雪》说课稿 2002-11-10

  《沁园春 雪》是1999年10月我校组织市级公开教学周活动期间我上的一堂课。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沁园春 雪》编排在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是教读课文,居单元之首。这个单元还有以送别为题材的古代歌行体抒情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具有强烈时代精神的当代诗歌《恩总理,你在哪里》和《青纱账--甘蔗林》,还有充满革命激情的外国散文诗《海燕》。
  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既提高欣赏能力;也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2、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①引导学生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品味词的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③引导学生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前两点侧重能力目标,后一点侧重德育目标。这是符合美闺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关于教学目标分类六级认知理论的。词的下阙第三层是全词点睛之笔,表现全词主旨,因而定为教学重点;词上阕写景是下阙评古颂今的基础,起铺垫作用,下阕评古是为了颂今--这是作者立意之所在,对初中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本课主要使用诵读法,提问法和练习法。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初读全词--听读全词--导读全词,最后分组诵读;从方式上看,播放录音,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听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欣赏、领悟词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我在寻思上多下功夫。根据认识原理,设计并尝试了"连环--顶针"提问教学法,四组提问"切入""顺承""深化""引伸" ,力求一气呵成,分别解决词的上阕、下阕、教学重点和难点,且四组提问所辖18个小问题,"成语接龙"似的一个衔着一个,形成一种"追问",把全篇课文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希望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达到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目的--这是提问法。
  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2个反馈检测题,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这是练习法。
  本课采用了《沁园春 雪》朗读磁带1件,用于听读训练,直接服务于诵读法;使用《我爱你,塞北的雪》VCD片导入新课,形象生动;《沁园春 雪》VCD片和课文插图《江山如此多娇》的运用,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提供了保证。投影仪和打印资料,增强教学直观性,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这节课在教学中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学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词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诗词重要方法--诵读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为此,安排大量的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根据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采用五人讨论小组讨论活动,把全班分为十三大组,确定发言代表,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性,收到较好效果。
  此外,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已形成常规;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导入新课 在投影仅上播放VCD片《我爱你,塞北的雪》片断。由"滋润着春天的麦苗,迎春花叶"的北方柔美深情的雪,过渡到北方豪迈的雪。这样导入从视听上吸引学生,营造气氛,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板书课题。
  第二步、简介背景 展示词人创作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毛泽东在特定历史时期担负的历史使命,有助于学生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的主旨。
  第三步、初读全词 在解题之后,指名学生轮读上下阙,全班听读,检查学生课前自读情况。针对学生易错字音,借助投影仪进行正音教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齐读形式品味词的语音之美,初步感知教材。
  第四步、听读全词 要求学生闭眼听读,联想优美画面,初步感受词的形象之美,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第五步、导读全词 先让学生以五人讨论小组为单位,讨论屏幕上用投影仪投出的四大问题:
  一、 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二、下阕作者是怎样评论古代帝王的?
  三、请找出主旨旬,你怎样理解运用这句话? -
  四、有人说词的上阕写景和下阕评古论今没有什么联系,你看呢?
  学生经过3分钟小组讨论后,教师将早先设计好的四个大问题之下的18个形成顶针特色的"连环问"按序抛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带着学生深深地进入课文。力求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这18个小问题是:
  1.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 (北国雪景图 板书"景")
  2.作者欣赏北国雪景的立足点在什么地方? (千米高的塬上)
  3. 登高就能--(远眺),词的上阕有一个字能表达这个意思,这个字是--(望)。
  4.作者在高处望见了哪些具体的景物? (长城、大河、山脉、高原)
  5.(讲析了"长城""大河'两句后) 如果说长城、黄河两个名词本身就带有雄壮的气势,那么作者怎样赋予山脉、高原以奔放的气势?  (使用比喻、拟人修辞,化静为动……)
  6.上述感受全是作者看到的吗? (不全是) 其中带有很大的什么成份? (联想、想象)
  7.除此以外,作者还作了怎样的联想和想象? (在雪中想象雪后红日当空,白雪交映的壮丽景色) (插入学生诵读训练1分钟)
  8.词中哪一句话可概括上阕这个意境磅礴,气势雄伟的画图? (江山如此多娇)(用投影仪展示课本插图,板书"江山多娇")
  9.显然这是一个承上句,总括上阕,有没有启下句总起下阕?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10.这说明下阕由景到人,写了哪些英雄人物?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五位) (板书"评古代帝王")
  11.说说你对他们的认识。(雄才大略,战功赫赫… )
  12.作者用哪一个字概括他对五位历史英雄的评介? (惜)(板书"惜")
  13.(概括"惜"字用词讲究分寸的表达作用后) 词中还有几个类似的作用的字,大家找找。(略、稍、、只)
  14.作者这样评论古人,目的是什么?(评古为颂今) (板书"颂")
  15.歌颂今天的哪种人? (人民大众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板书"人民大众")
  16.那么主旨句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板书"主旨")
  17.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真正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应看今天的人民大众) (插入学生诵读下阕1分钟)
  18.词上阕写景下阕评古颂今,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前者是基础,正是由于"江山如此多娇"才会引无数英雄折腰,评古颂今就很自然)
  这18个小题由易到难,由己知到未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的起铺垫作用,有的起过渡作用,有的其引思作用,有的起活跃气氛作用,使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通过连环追问导读方式,学生对词的理解和认识大大加深了,本课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也基本突破了。怎样在此时趁热打铁,再给予重锤强化?
  第五步、赏析全词 播放《沁园春 雪》VCD片,旨在通过视听感观共同作用,调动学生形象思维积累,从主客观方面同时点燃学生形象思维的火点,使学生形象思维燃起熊熊烈火。
  至此,课堂教学达于高潮,似可嘎然而止。然而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反馈越及时越好。我推出2道"反馈检测题"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馈。两道题围绕着教学目的设置8个选择支项,检查学生教学目标掌握情况。同时,考虑到初三学生面临升学考试,注意考查学生审题的能力,一题要求选出正确项,一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最后一步,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展开联想、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绘诵读本词时脑中浮现北方雪景画面。这是用教学中以读促写,把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结合起来的一点作法。
  以上我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这节课有关设想,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附件:
  板书设计: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景: 江山多娇 (望)
  评: 古代帝王 (惜)
  颂: 人民大众 (主旨)
  正音材料:
  沁园春(qìn) 分外(fèn)
  妖娆(ráo) 稍逊(xùn)
  数风流人物(shǔ) 素裹(guǒ)
  反馈材料:
  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能概括上阕内容的句子是"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②能概括全词内容的句子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③"大河上下"的意思不是黄河的上面下面,而是黄河的上游下游。
  ④"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是说必须在天睛时,才能看到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的景色。
  2、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①"望"的内容是"长城内外……欲与天公试比高"。"惜"的人物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②这首词上阕写北方雪景,赞美祖国大好河山;下阕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
  ③词的下阕论今是为了评古,而评古今人物又是为了写景。全词主要是表现作者的爱国热情。
④"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综合了对偶、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舞""驰""银" "蜡"写得有声有色,把群山、高原写活了。

《沁园春 雪》说课稿
文登营中学 刘德海

导语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我们国家是诗的国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诗化的语言、诗意的情怀,是我一直追寻的境界。因此,我选择《沁园春 雪》作为我本次说课的篇目。
我说课的内容一共分三个方面,一是说教材,二是说教法,三是说教学过程。
说教材
第一大部分说教材。首先,我们来看《沁园春 雪》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具有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现代诗歌鉴赏是初四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鲁教版初中语文八册教材,只有初四有两个完整的现代诗歌鉴赏单元,其中之一就是初四上册的第一单元。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诗中描写的自然美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品味含蓄、精练、优美的诗歌语言。而《沁园春 雪》居于本单元第一篇,因此可以说《沁园春 雪》在初中现代诗歌鉴赏中是重中之重,是学习其他现代诗歌的典范。
其次,看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本节教材自身的特点,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课文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2、培养学生朗读背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品味鉴赏诗词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4、注重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胸怀和豪情,做新时代的风流人物。
再看本节课的结构特点、重点和难点
结构上:这首词从总体看,上阕的描写为下阕的议论抒情服务,下阕的评古为最后的颂今、点明主旨服务,结构相当清楚。
“三分诗七分读”,我把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品味鉴赏能力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原因,学生对作者的胸怀和豪情理解把握有难度,因此把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教法和学法
第二大部分,说一下教法和学法。
学生情况分析和教学设计理念。
初四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诗歌鉴赏基础,但诗歌朗读训练不够,诗词鉴赏能力不足。因此,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我压缩讲解分析的时间,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让他们去朗读体会,去合作探究,从而达到了解内容、品味语言、领悟感情的目的。
教学方法:我准备运用诵读法和点拔研讨法。
一是诵读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我让诵读贯穿课堂始终,通过听读、散读、个读、齐读、轮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读出气势,读出感情。
二是点拔研讨法:
茶道的最高境界是“品”,读诗也是如此。为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我设计了一个题目,以“《沁园春 雪》妙就妙在-----------”开头,自选角度品评课文。在这个程中,教师给以必要的点拔,把学生的思路引向深入,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法指导:
“未来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如何学习的人”,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诵读法。它不仅是一种教法,我也把它作为一种学习诗词重要的学法教给学生。
合作探究法。“众人拾柴火焰高”,我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相互合作。为此,我在整体感知和拓展延伸中设计的题目都需要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探讨解决,使大家明白合作探究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三大部分,说教学过程,我结合课件来具体介绍一下: 第一步:导入新课。
首先在轻快活泼的曲调中,欣赏毛泽东同志一系列图片,并向学生介绍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位伟大的领袖而且是位杰出的诗人,接着介绍他诗词的特点,然后用《沁园春 雪》发表之后所引起的轰动效应,以及蒋介石因为这首词气急败坏的所作所为,来激发学生对这首的强烈兴趣,自然引出课文,并板书课题。
第二步,教师范读。
接着趁热打铁,教师范读。精美的图片、优美的音乐,加上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使学生受到视觉和听觉的强烈震撼,从而感受这首词的壮美。这不仅为学生在朗读方面树立了榜样,而且先声夺人,让学生一开始就对这首词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步,介绍背景。
在学生交流听读的感受之后,过渡到对写作背景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毛泽东同志在特殊历史时期所担负的特殊历史使命,帮助学生理解思想感情,为突破难点打下基础。
第四步,初读感知。
在学生跃跃欲试时,我让他们反复朗读了解内容,并讨论解决整体感知中的六个问题。我把以前要下很大功夫来讲解的东西浓缩在这些问题里面,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这首词的结构和内容有基本的把握,留给学生更多的读背和品味的时间。
第五步,朗读背诵。
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的训练。同时,让学生结合写作背景,感受词的主旨。既突出了本节课读背这个重点,又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理解作者胸怀和豪情这个难点。
第六步,品味鉴赏。
会读了,能背了,那么这首词到底好在哪呢?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提高品味鉴赏能力,我设计了“点拔研讨”这一环节,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给以适当的点拔,力求让学生在对课文的理解中绽放出思维的火花,从而解决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品味鉴赏。同时,教师注意归纳板书,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修辞巧妙 动静结合 用词准确
第七步,拓展反馈
拓展延伸,我选择了毛泽东同志另外一首词《沁园春 长沙》,它与课文用的是同一词牌,且内容感情上相关联,所设题目紧扣教材,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把握,而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要保证质量必须及时反馈。我设计了七个题目,较全面地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八步,小结作业。
为升华学生对这首意境的感受,我让学生在歌曲《沁园春 雪》的豪迈旋律中,欣赏毛主席的亲笔书法,同时让学生交流这节课的收获,然后教师归纳梳理:总结本节课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鼓励他们去做新时代的风流人物,最终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作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默写课文,重视基础;选做题,让学生展开联想想象描写北国雪景,把读和写结合起来,把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提高读写能力结合起来,留给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
总结
最后,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较好地掌握这首词,而且能全面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具有诗化语言和诗意情怀的人,迈进坚实的一步。谢谢大家!
识目标: 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学媒体:录音机  课时安排:2  教学过程  一、题解与背景:  毛泽东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他的卓越的 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一次,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之后,写下了这首诗词。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  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三、研究下列问题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  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4、哪几句是虚景?  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6、作者用一个惜字统领全文、评价历史人物,包含着什么样的感情? (惋惜、委婉批评不足)  7、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四、反复朗诵课文并能达到熟练成诵  五、作业:  1、查找资料。抄录一首毛泽东的诗词并谈谈你的理解  2、背诵抄录《沁园春 雪》  教学课后记:  学习中让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较好。好学生一般都能当堂背诵  第二课时  一、 复习上内容  1、背诵默写这首诗词  2、交流所抄录的另一首毛泽东诗词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3、学生评价  二、 阅读课后诗《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并比较两首词的异同点  这两首诗共同点都是写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面,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  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象,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  三、 理解《沁园春 雪》的艺术特色(小组讨论)  1、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有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 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有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2、这首词语言上有什麽特点?  这首词语言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  (望、看、惜——贯穿全文;飘、舞、驰——动词生动;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  四、 当堂进行练习或做《目标检测》  教学课后记:  本课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加以适当引导。学生基本明确了诗歌中运用几种基本表达方式的必要性及运用修辞的好处。 
《沁园春 雪》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人:文家一中 刘俊英



师生相互问好。

师:老师想作个调查,喜欢读小说的同学请举手 这么多;喜欢读诗歌的请举手 呀,这样少。很多同学不喜欢读诗歌,为什么?(生自由发言)其实诗歌是很高雅的文学样式,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的美称。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歌,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希望大家今后多读点诗歌,养成自己纯正的文学趣味。古典诗词,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很耐咀嚼。毛泽东就是一位古典诗词的爱好者,他的一生,不仅在临窗伏案时,就是在戎马倥偬之间也不断的吟咏诵读、写诗填词。据中南海毛泽东图书馆员统计,毛泽东生前认真批注、圈画过的诗词总计在1590首以上,一般性的翻阅、欣赏至少在2000首以上。泱泱诗国的甘露,滋润哺育了这位诗风雄奇的伟大诗人。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学习这"伟大篇章"中的一篇--《沁园春 雪》

学习诗词重在"诵读、领会、品评、鉴赏"。

师:古人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也从诵读入手,来领会全诗。现在请同学们听配乐诗朗诵,要求听准每一个字音,并领会诗词所表达的感情,可以小声跟读。

生给生字正音

师:初听这首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谁能来谈一谈?

生:豪迈

生:气势磅礴

师:是的。这首词风格豪放、气势磅礴、令人振奋。我们齐读一遍再来感悟一下,好吗?

生齐读

师(指名一位同学):你认为你们刚才读出感情了吗?

生:不好,读起来缺乏力度,没有读出感情。

师:把握这首词的感情,还要从写作背景谈起。本词写于1936年--抗战前夜。当时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日本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侵略,而国民党反动派奉行不抵抗主义,中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队准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战争最前线。渡河前,适逢大雪,毛泽东曾于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观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强信念,豪情激荡的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同学们想象一下,诗人站在海拔千米的塬上,祖国河山的壮丽景色展现在眼前,心中会涌起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生:自豪、豪迈的感情。

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师:是的。在朗读本诗时,要始终把握这种感情基调,此外,还需要借助一定的朗读技巧。你知道诗歌朗读一般要注意什么吗?

生:停顿、重音

生:还有节奏、语调、语速等

师:很好,请看前三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应在哪里停顿?

生: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生试读

师:那么重音呢?应放在哪几个字上?

生:千、万

师:为什么?

生:"千""万"只有作重音处理,才能让听众感受到雪景的广阔,作者的视野与意境的开阔。

师:说得有道理,那除了这些,还有需要重读的字吗?

生:封、飘

师:谈谈你的理由。

生:"封"有冰冻、封闭之意。

生:"飘"则突出雪轻盈的特点。

师:说地不错。我们就按照理解把这三句读一读好吗?

师范读、指名读、生齐读。

师:古诗词中,常有一个字能起到领起下文的作用,叫做"领字"或"一字领起"你能从上片中找出这个字吗?它领起了那几句话?

生:略

师:作者当时是站在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看到的这些景象,视野非常开阔,可这些景象也远远不是诗人视野所能达到的范围,这说明了什么?

生:这些景色加上了诗人的想象。

师: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下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诗人描绘的雪景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呈现在你大脑的荧屏上,然后描述给大家听,我们比一比看,哪位同学脑海中绽开的想象之花最美丽,老师给你一分钟的准备时间。

生描述略。

师:同学们的描述很精彩,想象力也很丰富。这里有两个比喻句很精彩,你能找出来吗?它们好在什么地方?

生:山舞银蛇,原驰腊象

生:诗人这样写让山、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给人精神奋发的感觉。

生:联系当前的革命形势与情形,我觉得诗人是在暗示中国革命将会蓬勃发展。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毛泽东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使他成为了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正因为诗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有着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性格,才决定了他的诗词风格豪放、不同凡响,足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