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设计2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
(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2.过程与方法
(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进行特殊测量。
(2)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并会估测时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
1.知道什么是单位,以及引入单位概念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力图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测量习惯。
【教学难点】
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正确读数,误差。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引导归纳、补充讲解、巩固提高。
【课前准备】
计时工具:电子表、石英表、机械表等。
测长度工具:直尺、皮卷尺、折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天平、温度计、直尺等。
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人们经常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量。体检时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买菜时称一下菜有多重等。
展示姚明的图片及身高信息,创设问题情境,如何来测量身高?
【过渡】上述问题告诉我们,测量时必须首先规定被测量的单位。为了世界各国交流的方便,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展示国际单位制:国际计量组织制定的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
二、新课学习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知识巩固】
1.某同学的身高是1.6 m;
2.物理书的长度是2.5 dm;
3.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8cm;
4.一节5号电池的高约60 mm;
5.人正常步行时,一步长约0.5m;
6.教室门的高度约20dm;
7.课桌的高度约750mm;
8.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70μm。
2、长度的估测
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运用估测法计算的问题称为估测题必须要注意对一些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要有正确的认识1m、1dm、1cm有多长。
【交流】老师随意指出一样物体,学生估测长度。
3、长度的测量
长度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长度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展示:各种类型的长度测量工具[尺子、三角板、米尺、卷尺、游标卡尺(精度高)、螺旋测微器(精度高)等。
【过渡】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最常见的是刻度尺,那么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也是需要我们掌握的。
正确使用刻度尺,应做到“五会”:
(1)会认:对刻度尺必须有以下三点了解后才能使用
①零刻线的位置:如零刻线磨损,可选用其它清晰刻度作用测量起点。
②量程:又称测量范围,即刻度尺一次能测量的最大长度.如被测长度超过量程,可重复使用刻度尺或换用其它大量程的测量工具。
③分度值:又称最小刻度。刻度尺上两条相邻刻线间的距离。其值应包含数字和单位两部分。
(2)会放:使用时应将刻度尺放正,不要歪斜,要把刻度尺的刻度紧贴被测物。
(3)会看:读数时视线应经过被测物体末端与尺相交的位置并与尺面垂直。
(4)会读:根据刻度尺的分度值读出准确数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会记:记录测量数据,应记录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所记录数据的单位。
【过渡】刻度尺只能用于测量直线长度,如果我们需要测量不规则形状的长度火薄物体的厚度如纸等,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4、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
①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细铁丝的直径等。(h=其中h是每张纸的厚度,n是纸张数目,注意不是书的页码数,纸张数目=纸的页数/,H是n页书总厚度)。
②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周长×圈数.如:测量操场的周长。
③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④组合法:有些长度很难直接测量,如球的直径,圆锥体的高度等,这时可以使用辅助器材配合测量。
【知识巩固】
1. 用最小刻度值是0.1毫米的尺子去测量某钢丝的直径,下面是几个同学的记录,其中有效数字错误的是 ( C )
A.0.52毫米 B.0.53毫米 C.0.518毫米 D.0.052厘米
2. 为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健康的小明做了一些测量,其中记录错误的是( B )
A.质量50kg B.身高160m
C.体温37℃ D.步行速度1m/s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除了长度之外,我们还经常接触到跟时间有关的问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测量时间呢?
(二)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是秒,毫秒,微秒,主要在科学技术上应用.此外还有国家选用的非国际单位制时间单位天(日)、(小)时,分,通常使用的时间单位还有世纪,年、星期。生活中常见时间单位及其进率关系为:
单位
符号
 换算关系

时
h
1h=60min=3600s

分
min
1min=60s

秒
s


毫秒
ms
1ms=0.001s=10-3s

微秒
μs
1μs=0.000 001s=10-6s

2、测量时间的工具
展示图片:古代人用日晷、沙漏等计时;
现代生活中,我们通常用钟表来计时,常用的钟表有:石英钟、电子手表、机械式停表、电子式停表等。
【知识巩固】
1、图中所列仪器用于测量时间的是( D )
A. 卷尺
B.螺旋测微器
C.游标卡尺
D.钟表
(三)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过渡】在测量的过程中,由于主观或客观因素等原因,会导致实际测量值与实际值有一定的差别,这个差别是什么呢?我们应该如何减小呢?
1、误差的定义: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称为误差,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测量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测量不可能无限精确,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
2、如何减小误差: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C、改进测量方法。
3、误差与错误的对比

误差
错误

是否可以避免
不可以
可以

原因
测量工具本身的精密程度、测量方法的完善程度等客观因素;
测量者主观因素。
方法不正确;
仪器使用不正确;
读数不正确等。

【知识巩固】
1、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误差是由于在测量过程中,没有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B.误差和错误一样是可以避免的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就会没有误差
三、课堂练习:
1.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长为25.91cm,宽为18.35cm,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A )
A.1 mm B.1 cm C.1 dm D.1 m
2.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 B )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
3.如图所示是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D )
A.
B. 
C.
D.
4.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D )
A.减少由于刻度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
B.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C.减少观察刻度线时由于视线不垂直而产生的误差
D.减少由于读数时估计值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