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设计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课题
§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是物理学习的起始内容,学生对于长度和时间有了初浅的了解。观察和测量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是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而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科学测量,刻度尺是学生初步涉及的测量工具,所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刻度尺的读数方法十分重要,它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素养奠定一定的基础。测量长度和时间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也可以让学生获得科学探究、自主研究、协作学习等重要的学习方法,为以后从事各种工作培养必要的基本技能。学习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内容“速度”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对学习物理有浓厚的好奇心,并且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不一定有正确的认识,因此需要纠正学生直接经验中的片面或错误的认识,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教学过程设计了许多与生活联系密切的事物及相关实验,可以由此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进入新课。

教材分析
本节共分成三部分内容:长度(单位、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时间(单位、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误差。

教学
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会正确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体验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掌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进行简单的测量,具备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1.经历认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2.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能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难点:能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
方法
讨论法、观察法

使用器材
刻度尺、卷尺、书本、硬币、停表、多媒体课件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问题引入:
问题1:请同学们观察, 这两条直线哪条更长一点呢?

问题2:请同学们观察,两个中心圆,哪个更大一点呢?



观察、
思考、
交流



从学生感兴趣的现象入手,使学生体会测量工具的必要性,使学生很快地进入课堂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回顾1:
生活中我们会借助哪些测量工具来进行测量呢?
回顾2:
请同学们思考, 生活中有哪些测量工具可以测量长度?
一、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刻度尺
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你的身高是多少吗?
2.长度的单位:
国际:米 符号:m
常用:千米(km)、分米(dm)
厘米(cm)、毫米(mm)
微米(m)、纳米(nm)
单位换算:
1千米(km)=103米(m)
1分米(dm)=米(m)
1厘米(cm)=米(m)
1毫米(mm)=米(m)
1微米(m)=米(m)
1纳米(nm)=米(m)

思考、
交流

思考、
交流

思考
思考、
实验、
总结
通过对测量工具的回顾,让学生体会测量工具就在身边。
通过教师的问题设置,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探究活动1:
请同学们看看我们身体的这把尺子有多大。

介绍一些长度和距离:
链球菌的半径 (3~5)×10-7 m
人头发的直径 约 7×10-5 m
一张纸的厚度 约 10-4 m
我国铁道的标准轨距 1.435 m
◆探究活动2
请同学们估测一下物理书的宽度和课桌的高度,并请动手用刻度尺实际测量。
思考1:如何正确地使用刻度尺?
会认、会选、会放、会看、会读、会写
回顾3:请同学们思考,从古至今都有哪些测量工具可以测量时间?
二、时间的测量
1.实验室常用测量工具:停表
2.时间单位:
国际:秒 符号:s
常用:小时 符号:h
分 符号:min
思考:如何利用停表进行读数呢?
问题:
(1)不同同学在测量同一本物理书的时候,测量的结果是否相同?

(2)哪些因素会影响测量的结果?
(3)哪些方法可以让测量结果更加贴近真实结果?
三、测量的误差
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
2.来源:测量工具和测量人
3.减小误差的方法:
(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3)改进测量方法
◆探究活动3:
请同学们估测书中一张纸的厚度,并想想如何通过改进方法减小误差,并实际测量一下。
◆探究活动4:
请同学们估测一段导线直径是多少,并想想如何改进方法减小误差,并实际测量一下。
◆探究活动5:
请同学们动手实际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的直径。


观察、
思考、
交流
思考

操作

思考

思考

思考

思考、
回答、
交流
思考、
回答、
交流
思考、
交流

思考、
交流、
操作
学生通过借助身体这把尺子,对不同的长度单位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通过对一些长度的了解,进一步对长度单位有一个认识。

为学习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奠定基础。
学生通过已有知识的回顾,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系统、科学。
三个问题的提出,从不同方面引出了误差产生的原因。

从误差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分析减小误差的方法。

知识拓展,让学生将所学的方法提升,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如图所示,用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并读出物体 A 的长度。

2.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10 cm
B.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 m
C.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 m
D.一支未用过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15 mm

思考、
练习


四、课堂小结
一、基本知识
1.长度的测量:工具、单位、能进行估测
2.时间的测量:工具、单位
3.误差:来源、改进方法
二、基本技能
会正确使用停表、刻度尺进行测量
三、基本方法
观察法、辅助工具法

思考、
回答、
交流

学生通过课堂小结,使知识更具系统性。

五、知识延展
思考题:
1.如何测量学校到家的距离?
2.地图上弯曲的曲线,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测量?上网寻找一下地图测绘仪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测量的?(将设计方案写在作业本上)

思考、
练习

创设问题情景。

六、布置作业
课本:P15 动手动脑学物理1~4

板书
设计
§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测量
1.工具:刻度尺
2.单位:国际:米(m)
常用:千米( 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 (m)、纳米(nm)
二、时间测量
1.工具:停表等
2.单位:国际:秒(s)
常用:小时(h)、分(min)
三、误差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