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第5节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教学设计2

第五章第五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
 ●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切身体验,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说明与建议
 探究 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
 本节可以看做这本书关于探究活动的一个小结。前面的探究活动都是不完整的,而这两个探究活动具有较完整的几个环节;前面的探究活动中,几个环节都是用旁批的方法提示给学生,而在这两个探究中,几个环节来到了前台,作为程序性的知识正面交给了学生。
 这节课的另一个目的仍是进行连接电路和使用电表的训练。
 这节课中,以下要求是十分明确的,即要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这节课的评价重点要放在对过程的评价上,即学生是否认真经历了各个环节,直至最后写出了报告(填在课本上即可)。对于结论的正确与否不作评价。
 本节教学应该在实验室进行。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课本中的步骤完成。也许有的学生一下会说出结论而自以为得意,但是应该明确:第一,一下说出来的“结论”不是结论,只是猜想,只是探究活动的开始,它还需要论证。探究活动的目的绝不只是让学生记住结论,而是要求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过程的每个环节都有它特有的教育功能。
 提出问题
 课本是在前面“串联电路”和“电流的强弱”学习的基础上,直接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
 课本为了给学生以学习上的铺垫,只在后续的“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时,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当然这样处理对学生来说不会有太大的难度,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表现在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上。独立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等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节课能解决的问题,通过物理课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增强这方面的意识是十分有意义的。
猜想或假设
 学生的想像会是丰富多彩的。如,
 ●用两个相同型号的小灯泡组成串联电路时,灯的亮度是相同的。
 ●用水流模型来类比,如果中途没有渗透、蒸发……
 ●用人流来类比等……
 学生的猜想或假设有时在教师看来可能会很奇怪。如,
 “流过靠近电源正极一侧的用电器的电流大,接下来流过用电器的电流就要变小。”
  ……
 教学中要多鼓励,对于富有想像力的学生要充分肯定,不管这个猜想是否与教师心中的答案相同。不要怕耗费时间而急于得出结论,这个结论不在教学要求之内。
 设计实验
 在作出猜想或假设之后,进入制定计划阶段,这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设计实验。教材中直接给出了“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规律的具体计划”。
 ●实验器材的名称及数量
 ●实验步骤
 ●实验电路图
制定计划的训练,能提高学生思维和工作的条理性,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是“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进行实验
 这一步是实际操作,就是进行实验。要注意仪器使用的规范性。  分析和论证
 这一步是数据处理。“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是相等的。”
 评估
 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回顾、分析,思考在工作中哪些问题真正弄懂了,哪些问题还不清楚,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什么失误,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初中学生做实验、解题往往做完了不检查,不总结。其实,“评估”是一切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估可以发现不足,及时弥补,还可以总结经验,以利将来的工作
 交流
 “交流”在《标准》中是单独列出的一个环节,其实它贯穿于整个探究活动之中。教学中,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也可以全班交流。交流一定要包括口头交流。我们的学生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的能力都较差,口头表达能力更差。不能只交流结论,要从问题的提出开始,包括猜想、制定计划……同学之间互相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想一想,“我的为什么和别人的不一样?”鼓励不同的想法和做法。能够开展争论就更好了。  探究 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和各支路的电流有什么关系
 这个探究活动与“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的探究活动大致相仿,但是各个环节上没有给出提示。在上一个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学生应该能够自己完成。
 关于本节的评价
 与知识和技能的评价不同,不要把探究的结论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而要根据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所反映出的学习状况,对其学习态度、优缺点和进步情况等作出适当的评价。在对学生交流给以充分重视的同时,注意培养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