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乘车 教学设计1

《乘车》
吉林省辽源市第一实验小学 杜冬梅
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乘车情境中,体会连加、连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计算。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乘车”活动的知识点是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这是学生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三个数之间的运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分两步口算才能得到结果。为了帮助学生跨越这一障碍,教科书采取了“乘车”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使他们知道这些算式的来龙去脉,也为今后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偏小,他们好动、好奇、好玩,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很浓。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经验的不同,学生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课上我们需要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乘坐公交汽车吗?每当公交车到站时,就会有人上车或者下车。我们小朋友在乘车时一定要注意先下后上,讲文明,懂礼貌,注意安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些与乘车有关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课也要注重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及安全教育,抓住本课教学内容隐含的素材教育学生文明乘车、注意安全。】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连加
师:瞧!淘气和笑笑2人坐着公共汽车来接好朋友啦(课件演示,师配旁白),三家店站到了,他们的好朋友都上了车。谁能把到站后公共汽车上人数的变化情况完整地说一说?
生:原来车上有2人,到三家店站后,从汽车的前面那上来3人,从后门上来了2人。
师:你能根据乘车人数的变化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现在车上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能列式解答吗?
生:2+3+2=7(人)(师板书)。
师:2,3,2,7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2表示车上原来有2人;3表示前门上来3人;2表示后门上来1人;7表示现在车上有7人。
师:孩子们,那你们是怎样得出7的呢?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生:我是利用学具数出现在车上的人数有7人。
生:我是先算2+3=5,再算5+2=7。
师:哦,老师明白了,就是把前面两个数相加,得出来的数再与后一个数相加,对吗?
师:小朋友真聪明。这个加法算式和以前的加法算式比较,有什么不同吗?
生:它有两个加号。
生:有3个数相加。
师:像这样有两个加号的算式我们叫“连加”。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课标》所赋予的任务。这一环节的教学,从再现学生生活中搭乘公共汽车的情境入手,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让学生经历从乘客变化的情境中提炼出数学算式的过程,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持下建立连加的数学模型,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二)学习连减
师:一辆汽车到达了七里庄站,这辆车上的人数也发生了变化,谁能把到站后公共汽车上人数的变化情况完整地说一说?
生:原来车上有8人,到七里庄站后,从汽车的前门下去了1人,后门下去了4人。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表演一下呢?
8名同学来表演汽车到站后下车的过程。
师:你能根据乘车人数的变化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现在车上还有多少人?
师:你能列式解答吗?
生:8-1-4=3(人)(师板书)。
师:8,1,4,3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8表示车上原来有8人;1表示从前门下去1人;4表示从后门下去4人;3表示现在车上还有3人。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呢?
生:我是利用学具摆一摆,然后数出现在车上的人数有3人。
生:我是先算8-1=7,再算7-4=3。
师:哦,老师明白了,就是把前面两个数先相减,得出来的数再与后一个数相减,对吗?
师:小朋友真聪明。这个减法算式和以前的减法算式比较,有什么不同吗?
生:它有两个减号。
生:有3个数出现在算式里。
师: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叫“连加”。
【设计意图:学生在经历了模拟表演和利用学具摆一摆的过程之后,会对减法的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
学习加减混合运算
师:一辆汽车到达了九棵树站,这辆车上的人数也发生了变化,谁能把到站后公共汽车上人数的变化情况完整地说一说?
生:原来车上有9人,到九棵树站后,从汽车的前门上来了1人,后门下去了5人。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表演一下呢?
9名同学来表演汽车到站后上下车的过程。
师:你能根据乘车人数的变化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师:请你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同学们上下车的过程,看看现在车上还有几人?
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学具再现上下车的经过。
师:你能列式解答吗?
生:9-5+1=5(人)(师板书)。
师:9,5,1,5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9表示车上原来有9人;5表示从后门下去5人;1表示从前门上来1人;5表示现在车上还有5人。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呢?
生:我是先算9-5=4,再算4+1=5。
师:哦,老师明白了,就是先计算前两个数,得出来的数再与后一个数进行计算,对吗?
师:这个算式里既有加法还有减法,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叫“加减混合运算”。
师:你所列的这个算式9-5+1=5还能表示生活中的什么问题呢?
生:我有9支铅笔,用完了5支,妈妈又给我买了1支,我现在还有5支铅笔。
……
【设计意图:把乘车的故事情境用学具摆出来,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张“乘车”的图像,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进而明确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
巩固练习
教材46页1。

先说一说图中所表示的意思,再列式解答。
教材46页2说一说、算一算。

根据连环画呈现的故事情境讲述故事,再列式解答。
教材47页5。

熟练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意义,从而达到正确进行计算的目的。】
课堂总结
如何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三种计算方法的整理、归纳,使学生明确计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整节课沿着呈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巩固拓展这样的一条主线开展,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投入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中,他们通过模拟表演、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了计算方法。他们主动研究,充分参与,共同经历建模的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的合唱队正在排练节目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社团活动。】
二、探究新知
师:(出示合唱情境图)看,我们合唱队的同学们排练得多么认真啊!说一说你在这幅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发现合唱队里有4个男生,5个女生。
生:我发现合唱队的第一排有2人,第二排有3人,第四排有4人。
师:根据你找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合唱队一共有几人?
师:你能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问题。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4+5=9(人)
生:2+3+4=9(人)
师:你是怎样计算2+3+4的?
生:我先算2+3=5,再算5+4=9。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情境图中找到不同的数学信息,并能有选择的运用所需信息进行问题的解决。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巩固练习
1、教材47页3。

教材47页4,10个小朋友做游戏。

3、教材47页6。

熟练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逐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熟练进行计算的目的。】
四、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在回忆中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反思:
课堂的导入,直入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感悟、体会,新课的教学整个贯穿在此条线索中,学生经历了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全过程,为每个孩子提供了展示的机会。自主探索所得到的知识,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对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等力的形成也大有裨益。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从而也培养来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