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6 孔雀东南飞 并序 教学设计5

孔雀东南飞(并序)
教学目的
1.认识汉乐府民歌主要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是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认识本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学习本诗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
3.学习本诗的铺陈、比、兴手法。
教学设想
本诗是一首叙事诗,具有相对完整的情节,诗中人物的对话极富个性,拟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进而理解全诗主旨。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简介乐府诗,简介本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初读全诗,把握全诗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谁记得,《木兰诗》选自何处?
提示:北朝民歌。
师:单元知识短文指出:“两汉及南北朝是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古乐府民歌是文学史上的珍品,《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齐名,与之并誉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这是迄今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叙事诗有相对完整的情节,有具体的人物形象。(板书课题)
什么叫乐府呢?乐府诗是指一种合乐的古诗,因传自乐府官署而得名。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和歌辞,分别用于进行典礼和宴会上演唱。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诗”,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本。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乐府诗的范围逐渐扩大,一些虽未合乐而袭用古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的作品,也统称为乐府。
二.初读
1.圈画出读不准字,不理解的词及古今异义的词。
2.找出文中的十九个“相”字。(只作上记号,备用)
3.标出全诗各自然段序号。
4.对照小序及书下注释读懂全诗。
三.把握情节
1.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本诗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起因、经过、结果吗?
例:东汉北朝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官焦仲卿之妻被焦母休后拒婚不嫁与仲卿双双殉情。
2.本诗共有33个自然段,具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请按开端——发展——再发展——高潮——结局理清全诗情节。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第(1)段——(2)段开端
第(3)段——(12)段发展
第(13)段——(22)段再发展
第(23)段——(32)段高潮、结局
(33)段尾声
(此时学生如未将第1自然段单独列出,教师不必强加,待到最后研读时再解决第1自然段的起兴问题。)
3.师:请为每部分(包括每部分内的层次)拟一小标题。
生甲:“兰芝自诉”——“兰芝遣归”——“兰芝拒婚”——“兰芝殉情”——“合葬化鸟”
生乙:我补充一些小层次的标题:
兰芝自诉
兰芝拒婚
刘焦殉情
合葬化鸟
生丙:我拟的标题是:自诉;乞母;遣归;辞母;泣别;拒媒;逼嫁;死别;殉情;化鸟
四.朗读全诗(教师大声带读,学生跟读)。
注意读准:箜篌、襦、葳蕤、蹑、玳瑁、、誓(愆)便(pián)言、否(pǐ)泰、鹄、幡、骢、赍、鲑
五.同桌互译。
老师译前提示一:正确理解“公姥”(偏指“姥”)、“作息”(偏指“作”)、“父兄”(偏指“兄”)、“父母”(偏指“母”)、“弟兄”(偏指“兄”)等偏义复词。揣摩的窍门是根据句意、文意理解偏指义。
提示二:注意有些词的古今意义差别。如:“自由”,今义为“自由自在”,古义为“自作主张”;“可怜”,今义为“值得同情”,古义却可作“可爱”讲;“却”今为转折连词,古义却有“退”,“回头”义;“要”今义为“需要、要求”,古义却可作“约定”讲;“适”今义为“适合”,古义有“刚才”义;“劳劳”今不用,古义作“怅惘若失”讲;“奄奄”今义作“气息将绝”讲,古义却可作“暗沉沉”讲。
教师巡回答疑。
六.作业:
课后整理本诗中“相”、“谢”、“见”、“迎”、“自”、“适”的用法。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本诗所用的铺陈、比兴表现手法。
2.了解本诗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3.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本诗塑造人物的手段。
4.辨析词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交流
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难字多义辨析在全班进行交流。
例:“相”字的用法。(见表)
二.研读一,分析人物形象。
教师设问,学生讨论、发言。
1.兰芝是不愿离开焦仲卿的,为什么她要自求遣妇?
生甲:因为她感到与焦母实在合不来,“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君家妇难为”,所以不如回去。
生乙:我认为还有一层意思,即兰芝从焦母的故意挑剔中,感到了遣归之势已无可逆转,因此不卑不亢地自己先提出来。
2.兰芝是不愿意离开仲卿的,为什么在离别前还要“严妆”一番呢?
生:这表现了兰芝有大家闺秀的风度,她是严妆来的,因而也要严妆走,这表明她遇事十分沉着、冷静、镇定自若。
3.兰芝遣归是焦母逼迫的,为什么兰芝在离别前还要向焦母告别?
生甲:她不卑不亢。
生乙:她最后要再说几句,把面子要回来。
生丙:她有礼有节。
小结:这表明兰芝从小受过很好的教养,有礼有节,举止得体。
4.兰芝是忠于爱情的,为什么最后还是允婚了,这岂不破坏了兰芝的形象?
生甲:兰芝殉情之意早已决定,允婚是假,殉情是真。
生乙:如不允婚,就会被其兄纠缠不清,说不定还会锁起来,后面的殉情反而难了。
生丙:如果兰芝不允婚,就没有后面太守家准备迎亲的一节,便达不到抬高兰芝身价,加强悲剧气氛的效果。
5.仲卿与兰芝相比,有哪些同异处?
同——同样忠于爱情,同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异——在洞察世情上,焦不如刘聪慧,在反抗封建礼教上焦不如刘坚决。
6.焦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生:她是一个反面人物,在诗中,她是封建旧礼教的代表人物。她极端蛮横无理,独断专行。她无视焦刘的爱情,折磨兰芝,威逼利诱仲卿。是一个摧残青年,摧残爱情的封建家长。
7.你是怎样认识这众多各别的人物的?
生甲:通过故事情节发展及人物间的矛盾冲突,人物形象逐渐鲜明。如刘兰芝,第一部分只知道她是个聪明要强的人“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到第二部分通过她严妆、辞行才觉得她这个人不简单,在焦母前不掉一滴泪,而且语言绵中带针。读到允婚一节,真还觉得她“坚持不住了”,后来看到她“举身赴清池”才更体会到她的坚贞。
生乙:诗中人物的对话也特精彩,焦母的专横:“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多有个性特点。还有焦仲卿,先是个脓包,去求母亲:“儿已薄禄相”、“伏惟启阿母”,这些对话也很有特色。
三.研读二,理解鉴赏。
1.在“兰芝自诉”、“着装遣妇”、“太守迎娶”等情节中,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些语句改为概括性的语句好不好?
提示:在“自诉”时,兰芝说了“十三、十四、十五”等句,在“着装遣归”一节中,写了“着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及足下、头上、腰、耳、指、口、步态等。“太守迎亲”一节也有大量的铺陈。如果将这些文字概括成“从小受教养,多才多艺”、“着意穿与戴,美丽世无双”,“四处买珍奇,迎亲准备忙”等句,简则简矣,神韵皆无了。
2.文中用了哪些比喻?本体、喻体有哪些相似点?
提示:写兰芝美,用“削葱根”喻手的白、嫩、尖;用“含朱丹”喻嘴的红润。写他们对爱情忠贞,用“磐石”喻仲卿的坚定,用“蒲苇”喻兰芝的柔韧。
3.第一课时中我们分了段,现在大家想想,第1自然段与第2自然段合在一起好不好?为什么?
提示:合在一起不合适,第1段从孔雀失偶徊徘眷恋写起,这就是《诗经》中常用的“兴”,托物起兴。第1段可独立为“序曲”。
4.本诗是以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来表现现实生活本质的,主要用了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为什么在尾声中又写了“化鸟”一节呢?这岂不破坏了全诗的统一风格?
提示:最后一节:“化鸟”表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封建制度的抗议和嘲弄,与全诗的主旨,歌颂忠贞不渝爱情及对压迫的反抗精神是一致的。这一节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在诗歌创作中,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两大传统有时是兼而存之的。
四.自由朗读。
五.作业:
1.完成书后三、五题。
2.课外分析刘兄形象,找出与焦母的同异处。
3.在练笔本上改写原诗(取一节也可)为短剧。
附:板书设计
开端(1)(2)自诉
发展(3)—(12)
再发展(13)—(22)
高潮(23)—(32)
尾声(33)化鸟
矛盾中展情节
运用铺排、比兴
兼有两大传统
反馈总结课
教学目的
1.了解单元要点:认识我国古代诗歌的两大优秀传统。
2.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一.比较阅读《伐檀》、《涉江》、《孔雀东南飞》,体会古诗的两大优秀传统。
提示:《伐》诗中写实景:伐木奴隶河边劳动的情形,抒发胸中不平意,是典型的现实主义诗篇。
《涉江》中也有实景,但在开篇中写了奇特的想象:游仙山;在篇末又用了大量精彩的比喻。《孔》诗中兼有两大传统,既有家庭生活、反抗封建礼教的铺排实写,又有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化鸟”。
二.比较《涉江》、《归园田居》、《春夜喜雨》中的写景抒情及句式特点。
提示:在写景抒情方面
《涉》:情景交融,表现诗人眷恋祖国,孤独、寂寞的心境。
《归》:写景寄情,表现诗人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
《春》:移情于景,表现诗人喜迎春雨的欢快心情。
在语言句式方面
《涉》:多用“兮”字,语句长短不一,参差错落。
《归》:语言整齐,全部五言,已出现了对仗手法的对偶句,但对偶句散见全诗,无固定位置要求。
《春》:全为五言,格律严格,全诗四联,颔联、颈联对仗工整。
三.指导表情朗读,注意节奏美。
四.作业:
1.完成书面单元总结。(可用表格式、专题式)
2.背诵本单元诗篇。(《孔》不作要求)
作文训练指导
教学目的
1.学习诗歌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将诗歌改写为散文。注意把握诗中作者的感情。
2.课外练笔学写诗歌。
教学过程
1.教师表情朗诵诗歌《泳洞庭》、《宿府》、《山居秋瞑》(见附录,还可多还几首)。如有条件,可先配制录音带。
2.启发思考:诗中哪些语句是景语?哪些语句是情语?这二者是如何结合起来的?
3.任选一首进行改写,可以发挥想象能力,但感情基调要与原诗吻合。
4.当堂写作。
作文评讲课
一.出示单元要点及习作要求。
二.请一学生读自己的习作。(选较好的习作,见附录)
三.学生讨论评议。
生甲:我觉得现代味太浓了,有点朱自清的味。
生乙:我觉得与原诗感情基本吻合,达到了改写要求。
生丙:与原诗写法不太一样,应先写景再抒情。
生丁:这样边写景边抒情更好,与《涉江》有些相似。
生戊:文中只怀念自己的家人,只想自己,境界不高,杜甫是有“安得广厦千万间”的胸怀的。
生已:我认为文中还是谈到了,在为大唐江山忧心忡忡,不过推己及人是不太够。
四.请作者自己谈谈。
邓岚:开始觉得改写挺容易,可真一提笔才感到很难进入角色。我先打了第一稿(只写了一点),打算先写景再抒情,后来觉得脱了节,而且很牵强,后来就改成了这种边写景边抒情的写法,我自我感觉是良好的,当然可能与人的阅历有关,我感到对这位现实主义老诗人饱经沧桑而不得志的悲凉心情还是把握不好。
五.教师小结。
这篇习作符合本次作文课的要求,学习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技艺,达到了单元教学目的。希望大家在课外练笔本上继续进行改写、仿写。如果有兴趣,可学写一二首诗歌。
长夜何由彻
——改写杜甫《宿府》高三(五)邓岚
又是一个寂静而漫长的秋夜啊!
我独坐在只燃着一只蜡烛的书案前,守着那支蜡烛从高燃到矮,守着那点烛光由明燃到暗,终于只剩如豆的一点,把桔红色的微弱的光亮铺到我面前摊开的书卷上。窗外的冷风细细吹来,烛光在冷风的吹拂中无助地左探右探,在书卷上投下了摇曳不定的影子。昏花的老眼看不清一个字,我也无心去看一个字,就任凭书卷上一个个模糊的影子般的字迹和不定的烛光一起在眼前晃来晃去。寂静的夜啊,静得令人不安。在隐隐约约中,仿佛听到了游丝般的秋虫的鸣声,我知道——这些小生命在为这仍然依眷的世界唱垂暮的歌。它们和我一样,在这茫茫的人世间为衣食之需而奔走,为安身之所而移,庸庸碌碌地度过了一生最美好的时光。该从哪里算起呢?安史之乱?从安史之乱到现在正好有十年了,这十年我到底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呀!四处漂流,居无定所。眼睁睁看着盛世中的大唐就这样一步步衰败下去,战火连年,民不聊生,安史之乱虽平,吐蕃之祸又炽,而那些身居要职的高官仍旧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阿谀欺诈,勾心斗角,执迷不悟,哪里还管得路有冻死骨!大唐的天下早晚要败送在这些人的手里,怎能不令人担忧!而我却是只能整日里为安顿生计而操劳,无力弥补,无法挽救。
一阵冷风吹来,眼前的烛光在挣扎着向上窜了几窜以后,终于一头扎进黑暗,无声无息地消逝了。眼前骤然一黑,我已置身于浓重的黑暗之中,只有窗口淡淡的月光如窗纱一样给屋内和屋外划了个界,让我依稀辨得出哪是屋里,哪是屋外。我幻想着那只秋虫仍在某枝草茎下鸣叫,努力去捕捉刚才还游丝般存在过的声响,就这样用我老迈了的整个身心去感受,希望它还能叫起来,也许它下一刻就会叫起来——渐渐的,一阵寒意袭上心头,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无形中死死困紧着我。我渐渐地在黑暗中不胜束缚,感到窒息。
迈着沉重而蹒跚的步子踱出屋外,屋外一片灰暗的颜色。立在庭院中古井旁边的那几株梧桐树看起来比白天密得多,它们就象影子一样地交错重叠在一起,宛若一堵不可穿越的铁壁一样挡住了我的视线,停止了我的脚步。又是一阵冷风迎面吹来,树上哗啦哗啦飘下一片片枯叶向我的头上、身上砸来,然后无力地垂落到地上,发出枯脆的声。我猛然打了个寒噤,身子也不由自主地瑟瑟颤抖起来,就像那些此刻仍留在树上、但下一阵风吹来就会坠落的枯叶一样。
树影的最上端与深蓝的天穹相接,看不见星星,孤独的月亮已经升到了中天,并不满圆的轮廓与深蓝的天幕间的界限是如此分明,仿佛有人把天幕剪破成一个不满圆的洞,让苍穹下的人们可以看到天外的天光。这深夜的月亮啊!吝啬于把光亮多分一些给浸在黑暗里的芸芸众生,只是洒下一些细砂似的光粉,让它们轻轻地漂浮在黑暗之中,灰灰暗暗迷迷蒙蒙地遮掩起我这深夜独步的老朽周围的一切,让我看不清,看不透!它像一块镶嵌在天幕里的坚冰一样,把幽幽寒气一丝丝渗入这片灰暗的空气,再一丝丝渗入我这观月者的心,样也该是快十年前的事了吧!记得那个月夜我也是在看月亮的,独自在长安想念暂安于州的妻儿,兵荒马乱里,她哪里会想到要在武灵的我会被叛军押回长安呢?“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当时的她是不是就像现在的我这样,独自站在月夜里,任凭寒气袭来而仍愿意呆站在屋外的月下静候漫长黑夜的逝去呢!可惜了今晚这么好的月亮,除了难寐的我以外,还有谁会在深秋的夜里静静地欣赏它呀!战争的动荡就这样一年接着一年延续下去,我早已与亲朋断绝了音讯,他们是否还健在?他们是否能饱暖?他们是否有安身之地?
秋风中到处都是一片萧条,现在这个世界行路艰难呀!不禁怀念起草堂里度过的清贫而自得其乐的日子,参加幕府我实非得已呀;为了有个暂时安定的生活,我勉强在这里谋得一个小小的职位,非但报国之才得不到施展,还要眼睁睁看这些丑陋庸俗的幕僚们尔虞我诈的嘴脸,这是一种多么压抑拘束的生活呀!
突然,秋风中一声沉浑、悲婉的号角自言自语似地响起,长长的拖音划破了寂静的夜,直划进我抑郁的胸膛,令我也想随着这自语的悲歌一起喊。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