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平均数 教学设计1

《平均数》教学设计
潜江市实验小学 王芳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0、91页。
学情及教材分析: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而求平均数是统计的基本方法之一。在三年级,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时候,对“平均分”有一定了解,为学习平均数埋下了伏笔。而且根据三年级的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他们对于投篮比赛的公平性有自己的见解。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到平均数,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平均成绩等。对于这些名词术语,学生经常听到,并不陌生,但其真正含义在统计中的作用以及计算方法,学生却并不明白。由于学生已经具备平均分的基础知识,所以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方法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读懂统计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并体会到学习平均数的现实价值。
教学难点:
 平均数的应用
教学过程:
创情激趣,初步感知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
1、师:有一个测试记忆力的游戏,想不想玩?
这个游戏就是“三秒钟看你能记住几个数字”。在玩之前,必须要知道规则。
出示游戏规则:
(1)大屏幕上出现10个数字,只停留三秒钟(快速记忆,不要读出声音)。 (2)数字消失了,将你记住的数字依次写在格子里。 (3)数字再出现时,进行核对,请在记对的数字上画“v”。 (4)统计你记对了几个,将个数记录在后边的( )里。
2、尝试记忆数字。
3、汇报:
师:你记了几个?你认为这个数能代表你们记忆数字的水平吗?
4、测试第二次。
师:两次分别记了多少个数字?如果继续测下去,结果会怎样?
师:我们是不是就会得到一组多多少少的数据。(板书:一组数据) 
【设计意图:从亲身体验游戏入手,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留心收集身边的信息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二、尝试解决,在交流中探究不同的方法。
活动一: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1、师:淘气也参加了这个游戏,他得到的一组数据是这样的。
2、你从表中得到什么信息?
3、师:淘气记得数字个数有多有少,究竟用哪个数字来“代表”淘气能记住几个数字呢?(板书:代表)
师:5出现了两次,记住5个数字吧,可是还有4个、7个、9个,这怎么解释呢?
4、引导得出:把所有的数加起来,再除以个数5,就等于平均数,用平均数可以表示看一眼记住的个数。(板书:平均数)
5、师:什么叫平均?你怎么理解平均的? 引导理解:这些数都不相等,我们把这些不相等的数匀一匀,变成相等的数。就代表淘气的记数字的个数。
【设计意图是呈现淘气的记住的5组数据,引出如何描述,选出代表来表示记得的数字个数,由此让学生初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活动二:探究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1、师:怎么求平均数?你能想办法试一试吗?
学习要求:
(1)独立思考,可以画一画,算一算,也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
(2)小组交流,推选一位同学介绍你们组的学习成果。
2、全班汇报:
方法一:摆学具
让两名学生上台动手操作,让学生说说是为什么这么移。
师指出:从多的里面移一些补给少的,最后每个数都变得一样多,这是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
(板书:移多补少)
方法二:计算
1、你还能想出其他的方法求平均数吗?
学生独立计算,要求说出每一步的意思。
(5+4+7+5+9)÷5         
=30÷5               
=6(个)                
师:谁能概括一下这种求平均数的方法?
2、引导说出:我们先把一组数求和,再平均分,这种方法我也给它起个名字吧?用总数÷次数=平均数(板书:求和平均)
【设计意图是在已有平均分认知的基础上,直观操作层面学会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来体会平均分,从计算的角度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活动三: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1、师:现在我们算出来了淘气记住数字的平均数是几?它是哪几个数的平均数?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6表示的就是淘气记住数字的平均水平。6是5、4、7、5、9这五个数的平均数。
2、理解“平均水平”:平均数的含义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
它不是某一次记住的个数,它代表的是淘气记住数字个数的平均水平。
(板书:平均水平)
3、师:这里平均数6与原来的数据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吗?
平均数有可能比原数据大,也有可能比原数据小,还有可能跟原数据一样大。
如果给平均数定一个范围的话,你有什么想法?
4、试一试
计算小组学生的平均身高,再算学生加上老师的平均身高。
引导学生对二者进行比较。
得出结论:平均数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设计意图:理解平均数是匀出来的数,了解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

三、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应用。
1、找一找生活中的平均数。
师:平均数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说一说,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平均数?
师:的确,平均数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你找到下面这句话里的平均数了吗?
出示:春节七天假期,所有收费公路对7座以下(含7座)载客车辆免收通行费,北京市日均交通量约为135万辆。
2、练一练
(1)今年春节,初一至初三大连各大旅游景点的游客人数分别是:初一有2万人,初二有4万人,初三有3万人,平均每天有(     )万人。
(2)王明参加打靶比赛,第一次中了9环,第二次中了11环,第三次与第四次共中了16环,王明平均打中(    )环。
(3)根据笑笑周一到周五每天用水量情况统计图,计算笑笑平均每天用水多少千克?
(4)数学故事:一条小河的平均水深是0.8米,淘气身高是1.3米,淘气下河会有危险吗?
【设计意图:在实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理解平均数的取值范围和意义。】
四、全课小结,布置任务。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作业:
(1)教材中练一练第1、2题。
(2)搜集生活中的一组数据,并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设计意图:反思梳理,养成总结知识的好习惯。】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