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四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第2课:乡下人家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课文内容,走进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随文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走进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难点: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体会乡村生活的美,了解南方他乡的景物特点。

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2课——生齐读:乡下人家,谁来说说乡下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受?(板书:独特、迷人。出示中心句,学生齐读。)
我们还品赏了1、2自然段,回想一下,就这两段,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
引:这些都是描写——植物,那我们把它归纳为“花果飘香图”可以吗?(板书:花果飘香)
2、如果由你来创作,写完植物下面你要写——动物;如果说“花果飘香图”是静态描写,那么下面你要进行——动态描写。
师:太厉害了,一下子把文字的对称美发掘出来了,你们也想到作者的心坎里去了。那作者哪些段落描写了动物图景?——3、4自然段。快速浏览3、4自然段,也来概括一下,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图景?——院里鸡觅食,河中鸭戏水。那我们把它归纳为“鸡鸭觅食图”。(板书:鸡鸭觅食)
3、忆学法:昨天我们品赏1、2段时运用了怎样的方法?(出示学法:读文章、想画面、品好词、诵佳句)
二、品读赏析:
1、咱们就用这种方法自由地、美美地读一读3、4段,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自由读三四段)
2、点拨: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在写景的文章中,首先需要认真细致的——观察;有时也需要我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有时候还需要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这叫“抒情”。刚才读的3、4段中,作者主要使用了这三种方法中的哪一种?——观察。
如果你觉得作者观察得还不够,可以通过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把它描绘得更生动具体,好吗?
3、组织汇报:作者首先观察了——鸡觅食。谁来给大家读一读鸡觅食的语句,再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出示“鸡”句)
(1)指名读,后点拨:孩子,要想把一幅图景读得很生动,首先我们眼里得有景,心里得有景。你看到了吗?那是一只什么样的母鸡?……一群什么样的小鸡?(可爱的)那你能通过朗读读出来吗?
A、温故:这只母鸡多么熟悉呀!在谁的文章里认识它的?——老舍的《母鸡》
点击“温故链接”:生齐读。
结:我们读文章,不仅可以通过想画面的方法理解,还可以联系已有知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与体会,这就叫——温故而知新哪!
B、那就让我们带着对这位伟大的鸡母亲的赞美之情再读一遍这句话吧。——生齐读
(2)过渡:瞧,鸡妈妈率领着一群小鸡多辛劳,多伟大,那鸡爸爸在干吗呢?谁来读读这句话——出示“雄鸡”句
A、指一句读雄鸡句。
B、你为什么把“雄”字读得这么重啊?——神气、雄纠纠、很威风
把“雄”字换成“公”行吗?好不好?
结:看,一字之差,把大公鸡威风凛凛的样子就写活了,还糅进了作者的情感,什么情感?——对大公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那请你把这种喜爱和赞美之情读出来。
D、比喻句:
雄鸡在场地上走来走去,它干吗呢?只是在悠闲得散步吗?——巡逻
对呀!它在站岗放哨呢,多么富有责任感的鸡爸爸呀!
(点击“比喻句”链接)那你能用上“俨然……又好似……”造两个比喻句来赞美一下鸡爸爸吗?
E:多么和谐、多么幸福的一家子呀。就让我们带着对它们的美好祝福再来读一读这一段吧!——生齐读。
4、品赏“鸭”段:
过渡:鸭子怎么样?它们幸福吗?它们快乐吗?
(1)出示“鸭”句:谁来读一读,看你从哪句体会到鸭子们的快乐?——指句读。
(2)引导抓住“即使……也”句体会:
结:对,司空见惯了,而且人们从来不会责打它们,不会伤害它们,你看,动物和动物之间是那样甜蜜和谐,人与动物之间也是那样和谐友好,这样的乡村生活怎能不令人羡慕,怎能不令人向往呢?
(3)再读,读出鸭的“悠闲”。
(4)串动词:结:老师注意到,这位同学在读的时候突出了鸭子的动作,你注意到了吗?什么动作?——扎、觅食、游戏。
可惜太少了,总觉得不够味儿。现在请你联系生活,展开想象,鸭子戏水还会有哪些动作?别急着举手,请拿起笑,在书中描写鸭的句子下面快速写几个动词,一会我们把它们串起来说,看谁说得生动。快写吧。
点:边巡视边点拨:同学们,用关键词串联,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写作方法。
出示“串动词”:谁能帮老师把这段文字补充完整?
再找一名说说,这回请你边说边表演。谁来挑战?
师结:同学们,非常感谢你们,你们再一次证明了动词是多么重要。串联动词,就会把细节刻画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也让老师欣喜地看到,只要你作个有心人,定能出像陈醉云先生,甚至比陈先生还要生动还要精彩的文章。老师期待着你们的文字早日打成铅字,让更多人欣赏、学习。
(二)品“夏日晚餐”图:
过渡:写完了植物和动物,下面要写什么啦——人。人在干什么?作者又为我们展现了怎样的图景呢?请大家快速浏览5、6自然段,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这两段分别写了什么图景?
1、引导概括:什么时候吃饭?这回我们用上时间的词语来搭配,可以概括为——夏日晚餐图,(板书:夏日晚餐)
那第6段呢?——秋夜虫鸣图(板书:秋夜虫鸣)
2、默读:同学们,静能生慧,请你静静地读读5、6段,想想那是怎样的画面,画画关键词,看你能品出什么味儿来?
(1)出示“晚餐”:指句读
A、吃饭怎么能吃出“天高地阔”?
他们光吃饭吗?还可能边吃边——聊天,
B、猜一猜,他们可能在聊什么?
真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啊!这可不就是“天高地阔”嘛!
(2)过渡:人们快乐地吃着,幸福地聊着,此时此刻,他们还有一些特别的好友呢!那好友都是谁呀?——出示“红霞”句。
A、还有谁是他们的好友?——门前的老树、归圈的牛羊、还有桥下流过的潺潺的河水……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的好友,(引读)——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在这恬淡、舒适的环境中吃饭,能不快乐吗?真是“秀色可餐”哪!老师给配上音乐来读一读这段美文,谁愿意?
(3)歌配画:渡:(点击风景画)同学们,古人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歌之咏之。”看到这样优美的景致,听到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张老师仿佛一下子穿越到三十年前我那魂牵梦绕的故乡,禁不住也要纵情歌唱了,想听吗?不过有个小小的条件:请你听歌曲,想画面,然后用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行吗?
A、唱“在这里到处开着野花……”你让我看到了花多,
谁能让我看到花美? 谁能让我闻到花香? 如果能说出“这里”具体方位那我画起来就容易多了。
B、唱“晚霞在天边烧,炊烟在村头飘,鞭儿响,羊儿叫,牧羊女归来了……”
如果把这两幅画面糅合到一起说,就构成一篇完整的美文了,相信你也行的,对吗?
(三)品“秋夜虫鸣”图:
过渡:其实,张老师唱歌只是自娱自乐,有一位真正的歌唱家,它能唱出纯美的天籁之音呢!它是谁——纺织娘。
(出示“纺织娘”)指一生读。
1、指导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这才是歌唱啊。请随着老师的手势来唱一唱。
2、点击全段,读完全段。
点:作者写秋天只选择了“月夜虫鸣”这一代表性的场景来写,其实乡下的秋天还有好多独特的景致呢,比如秋天的早晨是“雾锁山头——山锁雾”,秋天的山坡是——层林尽染,火红的是——枫叶;金黄的是——银杏叶;更加苍翠的是——松柏……这些都可以入画。
所以作者由衷地赞叹——(点中心句)生齐读中心句。
三、总结拓展:同学们,乡下人家这篇文章为什么能给我们留下这样深刻的印象、这样美好的画面呢?这就很值得我们来细细地品一品他的写法。
(点击“总结”)1、你发现了什么?——按“方位顺序”来写的;再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时间顺序。文章就是按照时间与方位两条线索交叉传述的顺序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A、结:我们第一次接触这样的文章,那张老师告诉大家,这样时空交叉传述,就会使文章更充实、更丰满,画面更有立体感,也就更富有感染力了。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习作中也要善于运用。
B、这篇文章还有一个更突出的优点,请看,你又发现了什么?作者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对,这些都是乡下人家再普通不过的的事物和场景了,可这恰恰是乡下人最真实、最朴素的生活呀。作者就善于从这些平凡的事物与场景中展现乡村生活独特的美,这叫什么写法啦?——以小见大,这种写法熟悉吗?“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还记得吗?对,上学期我们学过的刘章爷爷的《搭石》一文见过。
孩子们,常言道:只有心底有情,方能笔下生感。热爱生活吧,只要你用一颗充满爱的心灵去观察、去体验、去感受,你就会发现——美,无处不在。
C、这篇文章还有很多好处,比如:拟人的写法,对比的写法,生动的语言,绚丽的色彩,动、静结合等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3、拓展交流:
(1)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寄情山水,向往田园,留下了无数扣人心弦的优美华章——出示“拓展”生齐读。
(2)你还积累了哪些这样的美从,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
(3)点击“阅读链接”:谁在家练这首诗了,我请一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老师给你配上音乐,其他同学静静地听,想一想,诗中给我们描绘了哪些景物?看看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画面?
(4)再读中心句:同学们,阅读吧,阅读会让人丰富,让人聪慧,读了这么多描写山水田园的优美佳句,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作者这样的感受了——学生再读中心句。
四、作业:
1、乡下的冬天会是怎样的场景呢?(点击“冬”)让我们展开想象,把它写在日记本上吧。
2、出示“综合性活动”:发起号召。
板书设计:

花果飘香
2乡下人家 鸡鸭戏水 独特
夏日晚餐 迷人
秋夜虫鸣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