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下语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2.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点明了文章内容的哪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三、正读、点读、译读略
1.读准字音: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 窥(kuī)镜 朝(cháo)于齐 期(jī)年 间(jiàn)进
2.应该重点理解的词:
讽 纳谏 谓 孰 及 若 私 诚 方 蔽 面刺 谤 讥 闻 间
四、品读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亦毋庸置疑。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
(可让三位同学分角色表演。)
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5.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6.讨论问题(最好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来讨论)。
(1)为什么说邹忌进谏的方法很巧妙?邹忌为什么不“直谏”而要“讽喻”?
明确:个人美不美的问题,妻、妾、客人和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本是生活小事,但在这种小事中,却隐含着大道理。在“受蔽”这一点上,生活小事和国家大事之间有着共同点,可以进行类比。而齐威王又爱好类比(隐语),从美不美的问题谈起,威王喜欢听,阐明道理,由抽象变具体,由深奥变浅显,由逆耳变顺耳,威王就容易接受。
(2)本文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而作者却用占全文二分之一的篇幅去写邹忌和徐公比美,这是不是详略不当?
明确:不是。写比美,是为后文铺垫,是设喻手法。从全文来看,设喻、讽谏写得详,而齐王纳谏除蔽写得略。这种详略得当的手法,值得我们学习。
五、分析本文的艺术手法
本文采用了“三叠法”,从头至尾一直使用三层排比的手法写作
三问 :妻、妾、友 三答
三比:妻私我 → 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 →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 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三赏:上赏 中赏 下赏 三时:令初下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
三态:邹忌以现身说法 齐威王广泛征求意见 各国“皆朝于齐”
六、总结本文的中心思想
《邹忌讽齐王纳谏》写的是战国初期齐威王接受其相邹忌的劝谏而采纳群言,终于使齐国大治的故事,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我们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资料助读:
1.《战国策》原名《国事》《短长》《事语》《长书》等,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至于这部书的作者,已不可考。《战国策》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公元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共245年的历史。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作为“士”的这一阶层人物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采纳。《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史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籍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形貌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 窥(kuī)镜 皆朝(cháo)于齐 期(jī)年之后 时时而间(jiàn)进
二、应该重点理解的词
讽 纳谏 谓 孰 及 若 私 诚 方 蔽 面刺 谤 讥 闻 间
⊙成语
门庭若市: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一词多义
修①乃重修岳阳楼②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③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④邹忌修八尺有余
朝①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 ③朝服衣冠
孰①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于①客之美我者,有求于我也。②……皆以美于徐公 ③皆朝于齐 ④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私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②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方①今齐地方千里 ②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
3.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三、重点句式
1.忌不自信(倒装句)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倒装句)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倒装句)
2.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3.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四、重点句翻译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3.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5.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6.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五、理解性默写
1.文中写齐王纳谏而达到国内大治的句子是:
2.文章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