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1课时 共3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战国策》的有关常识。
2.学习设喻说理的技巧,理解本文揭示的道理。
3.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并作归纳,了解特殊句式。
4.体会古代谋士讽谏的技巧及古代明君认真纳谏的大度胸怀。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并作归纳,了解特殊句式。
教学难点
体会古代谋士讽谏的技巧及古代明君认真纳谏的大度胸怀。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唐朝名臣魏征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他敢触龙颜,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帝的过失;唐太宗纳谏如流,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圣君、贤臣,使唐王朝的政治稳定,国泰民安。战国时期的邹忌也是齐威王的一面镜子,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
1 文言文知识归纳
(1)生字注音

(2)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4)词类活用

2 作者名片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篇。记事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史实,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3 背景追溯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和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胆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
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得到“士”的支持。
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1 解题。
【交流点拨】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
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齐威王:一个很有作为的君主。
2 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
【交流点拨】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经过冷静思考,悟出了妻、妾、客赞美自己的原因,并准备以此为喻去讽谏齐王。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二)深层理解
1 第2自然段中邹忌是如何劝谏齐威王的?
【交流点拨】邹忌劝谏齐威王时,没有正面直言劝谏,而是先叙述自己家中的日常小事,介绍自己与城北徐公比美的情况,以引起齐威王的兴趣。然后把家中小事与国家大事进行类比,指出两者的相同点———受蔽。一个臣子尚有如此之蔽,何况是高高在上的齐威王,齐威王纳谏的必要性也就显而易见了。这样,邹忌巧妙而又委婉地说服了齐威王。
2 齐威王对邹忌的劝谏采取了怎样的态度?
【交流点拨】首先,一个“善”字可以看出齐威王对邹忌的劝谏是心悦诚服的,在态度上显示了政治家的胸怀。其次,他采取了悬赏的具体措施来改善这种“受蒙蔽”的状况,以“面刺”为上,则更见其决心。
板书设计

作业
背诵课文并翻译课文


广东韶关实验中学 八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下)第五单元
19、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2课时 共3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战国策》的有关常识。
2.学习设喻说理的技巧,理解本文揭示的道理。
3.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并作归纳,了解特殊句式。
4.体会古代谋士讽谏的技巧及古代明君认真纳谏的大度胸怀。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并作归纳,了解特殊句式。
教学难点
体会古代谋士讽谏的技巧及古代明君认真纳谏的大度胸怀。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前面的一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的结构,这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课文语言。
二、合作学习———讨论与展示
(一)走进人物
面对邹忌和齐王,你更喜欢哪一位呢?为什么?请以“我喜欢 (不喜欢)(邹忌或齐王),因为。”的句式说话。
【交流点拨】我喜欢邹忌,因为他心怀一颗爱国之心,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而且善于辞令,极有辩才。我喜欢齐王,因为他是一位明君,最终还是听取了别人的意见,并大胆改革,造福于社会。
我不喜欢齐王,因为他不喜欢直谏的大臣,而且心胸狭窄,常言道“宰相肚里能撑船”,作为一代君主,他“肚里应该能撑航母”,为了百姓,他应该什么样的话都能装下去。
总结:
邹忌:头脑冷静、善于思考、忠于职守、足智多谋、善于辞令、勇于进谏……
齐威王:闻过则喜、虚心纳谏,明智果断、大胆改革、修明政治、威望日隆……
(二)走进文本
1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原因是什么呢?
【交流点拨】先提示学生文中有一个点明原因的句子,并让学生找出来。学生会很快找出,即“王之蔽甚矣!”至此,教师可进一步设问:邹忌是如何知道“王之蔽甚矣”的呢?他是根据什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老师可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段,主要是分析他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①“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②“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③“暮寝而思之”。由此可知:“王之敝甚矣”是他“暮寝而思之”的结果。他之所以认为“王之蔽甚矣”,是因为: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邹忌由此想到,我乃一介巨子,尚且有如此之“蔽”,更何况作为高高在上,俯视一切,行为万世师,言作万世法的齐威王呢?
2 邹忌讽谏齐王的方式是什么?
【交流点拨】邹忌善“讽”,表现在以自己切身感受来设喻,巧妙地讽喻齐王。国君能不能广开言路,纳谏除弊,修明政治,是一件关系国家兴亡的大事。但一开口就批龙鳞,逆圣听,往往会使君王抵触,不易接受。因此邹忌就从自己个人的生活小事入手,把自己在美不美这个问题上受到妻妾和客人的蒙蔽这件事讲给齐王听,先引起齐王的兴趣,然后抓住这一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之间的相似点———受蔽,把两件事巧妙地联系起来,进而指出“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一严峻事实,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形象而委婉地说服了齐王。
3 邹忌讽齐王的效果怎样?
【交流点拨】邹忌“讽”齐王的目的是希望齐王纳谏,因此,达到齐王纳谏这一目的就是“讽”的最好效果。齐王回答“善”,这一字力有千钧,鲜明地表明了齐威王的态度,集中表达了“讽”的效果。文章具体地叙述了齐王纳谏悬赏的方式:“上赏”“中赏”和“下赏”,叙述了纳谏的过程:“令初下……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期年之后……无可进者”。还交代了齐王纳谏的结果;“战胜于朝廷”。其实,这些也正是邹忌“讽”的间接效果。
小结:本文紧扣题眼“讽”,遵循文章的写作思路。
(三)走进写法
邹忌劝谏技巧之高体现在何处?
【交流点拨】生甲: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说目的。邹忌向齐威王献策之时,齐国的政治比较腐败,大概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邹忌注意了进谏艺术,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而是以“闺房小事”说自己的体会,小题大做,现身说法使齐王也同理得证“王之蔽甚矣”,于是一声令下,广纳谏言,终于“战胜于朝廷”。
生乙: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下级劝说上级,由于尊卑关系不得不谦言以谏,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邹忌实话实说“不如徐公美”,创设情境,吸引威王,邹忌谙习“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
生丙: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邹忌很了解齐王处在许多人对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惧、有所企求的环境中,必然是个耳不聪目不明的受蒙蔽者,因而为国之清明担忧,又因知晓齐王有修明内政以兴邦的宏志,以此设喻使齐王欣然接受劝告,提升了齐国的威望,
赢得了诸侯的尊敬。
(四)走进主题
1 邹忌在自己与徐公的比美事件中悟出的治国道理是什么?
【交流点拨】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才能做到政治清明,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2 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交流点拨】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虚心采纳群臣的意见。这启示我们要善于思考,要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能力。
三、拓展延伸
邹忌成功地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交流点拨】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
又不失自己的尊严,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四、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问    答    思
  三          四国朝齐                
比    赏    变
五、作业:完成《百分导学》练习
广东韶关实验中学 八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下)第五单元
19、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3课时 共3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战国策》的有关常识。
2.学习设喻说理的技巧,理解本文揭示的道理。
3.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并作归纳,了解特殊句式。
4.体会古代谋士讽谏的技巧及古代明君认真纳谏的大度胸怀。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并作归纳,了解特殊句式。
教学难点
体会古代谋士讽谏的技巧及古代明君认真纳谏的大度胸怀。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二、分小组讨论、指导修改剧本
明确:1. 场次(同时理清了思路):第一场,问美比美,反思感悟;第二场,邹忌劝谏,齐王纳谏;第三场,门庭若市,战胜朝廷。
2. 人物(人物外貌的语言):邹忌(修长,形貌),妻,妾,客人,徐公,齐王。
3. 语言(学习语言与人物身份的关系):妻、妾、客语言的细微变化。(体会语言)邹忌思考的语言语气;邹忌上奏的语气;齐王下令的语气。
4. 文章中哪些地方在表演时还需要注意,如何理解?
比如:“孰视之”“暮寝而思之”“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虽欲言,无可进者”如何表演?邹忌反思的内容是出声还是不出声,语气如何把握?哪些地方需要增加内容?等等。
三、每个小组推荐一篇优秀剧本,上台表演
四、可组织几个学生评委,当场评出表演最优秀的一个小组
五、作业
1. 背译全文,增加积累。
2. 拓展延伸:借助网络,了解《战国策》里其他有关讽谏的故事。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一些出自《战国策》的成语。如门庭若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本剧
第一幕 
人物: 邹忌 邹妻 邹妾 客人 
时间:战国时期 
地点:相国府邸  (旁白:早晨,阳光明媚,齐国相国邹忌一大早就起床,正在                        整理衣冠。只见他身高八尺多,脸色白皙,容光焕发) 
邹忌(整理一下襟袖,打量着镜中的影象):我邹忌年过半百,风采依旧,哈哈! 
邹妻(上来了,福了一福):相公,该用早餐了。 
邹忌:哦,知道了。  邹忌(在镜前转了一圈):爱妻,你看一看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哪一个更帅呢? 
邹妻(细细打量了一番,充满爱意相公风度翩翩,那徐公怎么能够与你相提并论呢!! 
邹妾(向二人福了一福):老爷,夫人,早餐准备周全了,请用膳吧! 
邹忌(凝视着镜中的自己,作沉思状):爱姬,你来得正好!快,看一看老夫与城北的徐公哪一个更漂亮? 
邹妾(瞧了瞧邹忌,又瞧了瞧邹妻,低着头,怯生生):老爷,徐公怎么能够与你相比呢! 
邹忌(双手理着髯须,大笑):哈哈哈!用餐去! (众人下场) 
(旁白:第二天,依旧是艳阳高照,邹忌正在会客厅上) 
客人(鞠躬,抱拳):相国大人久等啦,下官许伟给大人请安! 
邹忌(抱拳,还礼):不知许大人登临敝府,有何见教?! 
客人(又鞠了一躬,毕恭毕敬)下官蒙大王恩典,相国大人抬举,被派往南方任职,特来辞别!并聆听大人教诲! 
邹忌(右手理着髯须,赞许地笑着):好好!贤侄应该恪尽职守,为大王效力!--许大人与徐公是老交情,你看看我与徐公相比,谁更漂亮? 
客人(在邹忌周围转了一圈,谄笑):相国大人是齐国男子的典范,而今风度依旧,更添几多成熟韵味。徐公远远比不上您的美丽啊! 
邹忌(自得状):哪里哪里!贤侄太抬爱了!哈哈! (二人下场) 
(旁白:又过了一天,邹忌独自一人倚在寝室) 
邹忌(自言自语):今天徐公来访,老夫仔细打量一番,自以为不如他美,照着镜子再细细比较一番,发觉自己的容貌与他相比差多了! 
邹忌(作不解状): 为什么老夫的爱妻、爱姬与许大人都称赞我比徐公美呢? 
邹忌(作大悟状): 爱妻赞美老夫,是偏爱我;爱妾赞美老夫,是怕我怪罪;许伟那小子夸奖我,是对我有所求,拍马屁!……一个人尚且如此受蒙蔽,国家更不用说了。老夫得提醒大王一下!…… (邹忌下场) 
 第二幕 
人物:齐威王 邹忌 侍从 
时间:战国时期 
地点:齐王宫殿  (齐威王坐在龙椅上,侍从立在一旁,邹忌上) 
邹忌:(行君臣之礼):启禀大王,臣邹忌有事启奏! 
齐威王:好!邹爱卿平身!有事尽管奏来就是! 
邹忌:(站起身来):谢大王!老臣的确明白自己比不上徐公漂亮。我的夫人偏爱我,我的爱妾怕我怪罪,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齐威王(倚在龙椅上,大笑):呵呵!孤还以为是什么国家大事呢?!原来是爱卿的家事!哈哈! 
邹忌(神态严肃,上前一步):不,大王明鉴!这不只是老臣的家事,这是关系到齐国兴衰胜败的大事! 
齐威王(从龙椅上站起,诧异):哦,孤洗耳恭听,相国请讲明白些! 
邹忌(正色):老臣一个人尚且受到如此蒙蔽,今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拥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嫔妃及侍从,没有谁不偏爱大王,朝廷之臣没有一个不害怕大王,全国境内没有一个不有求于大王。这样看来,大王所受到的蒙蔽很深啊! (划线处可用原文)
齐威王(频频点头):好!好!好!邹爱卿言之有理! 
齐威王(拟写诏书):来啊,传孤旨意--从今日起,无论大臣、差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的过错的,授予上等的奖赏;上书谏寡人的,授予中等的奖赏;能够在公众场合批评指出朝政的过失,让寡人听到的,授予下等的奖赏! 
邹忌、侍从(鞠躬):大王英明!大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齐威王(喜笑颜开):众爱卿平身!退朝! (众人下场)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