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小摄影师人教新课标1


第2单元 6 小摄影师
教学详案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力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从“关注细节描写”和“关注对话描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围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之情?”展开研读,注意发掘课文“暗点”,通过分析对小男孩的侧面描写感受高尔基的高大形象。在教师的巧妙点拨下理解关键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培养学生对重点语句的感受、理解能力;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情感受到熏陶;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在续写故事中拓展思维空间。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者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读好对话内容,深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通过朗读把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表现出来。
4.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5.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难点: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的故事、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小摄影师
齐读课题(引导学生读准“摄”的读音)。理解“摄影”的意思。
2.看到这个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你最想知道什么?
(预设:这个小摄影师是谁?他给谁摄影?在摄影的过程中都发生了哪些事?……)
3.带着你的问题来读一读课文,看看你能解决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课题就是文章的题眼,“小摄影师”是文章中涉及的主要人物之一,由课题质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把阅读建立在学生自我需要的基础上,学生才会发挥其阅读的主动性,享受阅读的乐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按照自学提示,自读课文。
自学提示:(1)为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独立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3)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内检查生字的拼读情况;组内开火车读字组词;组内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的做好标记。
3.全班交流,教师重点点拨。
(1)采用开火车的方式通过课件演示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对于易错字重点强调。
(2)交流识字方法。
联系生活经验识字,结合身体动作学习“鞠躬”。
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眉——媚、弓——躬、必——秘、交——胶、土——社。
从字理方面进行形近字的区别、比较:秘(禾为形,必为声。篆书写作祕。秘的本义指神秘。引申为隐蔽不公开,不使他人知晓。),密(本义指堂屋状的山。),蜜(本义指蜜蜂酿造的甜美糖浆,引申为甘甜的、甜美的。)
4.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基、备、卷”为“上大下小”的上下结构;指导临写“卷”。
“突、弄”为“上小下大”的上下结构;指导临写“突”。
指导“辆”时,要注意“车”作为偏旁时笔顺的变化,其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或“竖”。
设计意图:在识字教学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做好识字过渡。本环节中采用了自读课文,圈画生字;小组合作;联系生活经验识字;熟字加偏旁识字等多种方法,而这些方法则建立在学生自主识字的基础之上。对于此环节中出现的形近字,是学生经常混淆的字,教师通过字理介绍帮助学生理解其字理,从而在语言环境中能够正确使用。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都解决了自己提出的哪些问题?(相机板书:高尔基、小男孩)
2.你了解高尔基吗?把你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3.课件出示高尔基的画像,教师相机补充高尔基的资料。
4.指名分段读课文,请同学们思考: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
5.汇报交流,教师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出示提示语,请学生补充:
照相前──(纸团飞进窗口,小男孩请求高尔基允许为他照相。)
准备照相——(高尔基摆好姿势,小男孩准备为他照相。)
照相中──(忘带胶卷,小男孩哭着离开。)
后续──(高尔基等着小男孩再次来照相)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要求中指出:学生应具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能力。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清文章顺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做适当的点拨、提示。补充交流关于高尔基的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对名人的了解,同时激发学生对名人的探究欲望。
四、角色朗读,体会情感
1.课文中一共涉及3个人物,分别是——(高尔基、小男孩、秘书),让我们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注意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现在请同学分角色来朗读课文,朗读时把自己的理解融入进去,如果能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体现人物的情感那就更好了。
3.针对他们的朗读我们来进行评价,看看哪些同学读得好,好在哪?
(引导学生读出小男孩的真诚有礼貌,读出小男孩见到高尔基时的激动兴奋,读出高尔基对小男孩的慈爱与关怀。)
设计意图:课文是以对话为主,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初步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在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中交流、体验人物内心的情感。
五、作业布置,编排剧本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组内编排课本剧。
设计意图:课本剧是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升华、创造,对学生深入理解、领会课文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从而有效地消化课文内容,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知识。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教师听写词语,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来写,其他同学在听写本上书写。
2.检查订正,评价书写,强调“突、卷”的写法。
3.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说一说。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所以教学中要落实、巩固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二、紧扣“矛盾”,质疑探究
过渡:我们已经了解高尔基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他平时的工作是非常忙的,一天晚上,当秘书告诉高尔基有一家杂志社的记者求见时,他这样说道——(课件出示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1.仔细地读一读这段话,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高尔基的工作非常忙,没有时间接受采访。但是为了小男孩,他可以破例。可以看出高尔基一直在等这个小男孩。)
2.设疑:这段话看上去很矛盾呀!为什么高尔基不接受一个杂志社的记者摄影,却单单要等待这个小男孩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爱小男孩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角度和教材本身的特点出发,抓住这段话的矛盾点,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质疑——“为什么高尔基不接受一个杂志社的记者摄影,却单单要等待这个小男孩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爱小男孩呢?”由果及因,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阅读去体验、去感知、去感悟,从而达到“在读中有所感悟”的目的。
三、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高尔基动作、神情、语言的词语或句子,从中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之情。
(一)关注细节描写,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之情。
1.关键语句一:“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
(1)结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你能为这里的“按”扩词吗?
(2)仔细地品味这个“按”字,你能体会到什么?
(3)“吩咐”是什么意思?(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4)“吩咐”指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文章中小男孩对大作家怎么可能“吩咐”?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说明高尔基理解、尊重小男孩,听从小男孩的指示,一点儿架子都没有。)
2.关键语句二:“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
(1)理解“摆弄”的意思。
(2)现在老师就是小摄影师,你来做高尔基,请按照我的吩咐来做好吗?(教师提出很多要求,请同学配合来做。)
(3)我想采访一下,此时你在想什么?
(4)有的同学心里有点不耐烦了!大家仔细想一下,高尔基可是被小男孩摆弄了——(引读)“很久很久”,叠词的使用你能体会到什么?
(5)而高尔基仍然按照他的要求——(引读)“微笑”着,你从中又能体会到什么?
(6)小结:是呀,正是因为小摄影师的“认真设计”,小摄影师的天真热情打动了高尔基,所以高尔基能这样配合小男孩进行照相,这足可以看出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之情。
3.关键语句三:“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大声喊道……”
(1)如果你是高尔基,当你等了很久很久以后却得知摄影师忘记带胶卷了,你是什么样的心情?
(2)高尔基是怎样做的?(结合“赶紧”“大声喊”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心和喜爱。)
(3)小结:当得知小男孩没有带胶卷时,高尔基并没有因为浪费这么多的时间而生气,而且还要给予小男孩帮助,他是多么宽容,多么喜爱这个孩子呀!
(二)关注对话描写,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之情。
过渡:文章的对话描写是一个特色,正是在这些对话描写中体现了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之情,请你找一找哪些语言体现了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之情。
1.照相前的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第3~5自然段,体会人物情感。
过渡:通过刚才的细节分析,我们已经体会到了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之情,那么就通过分角色朗读来表现吧!注意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评价。(小男孩的语气真诚,要读出对高尔基的热爱;高尔基的语气应该是和蔼可亲的,融入了对小男孩的喜爱之情。)
2.照相中的关怀。
(1)同桌分角色朗读第8~10自然段,体会人物情感。
(2)同桌展示,生生评价。(引导学生读出小男孩的懊悔;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宽容与关爱。)
3.后续中的期待。
(1)师生合作读第12~15自然段,体会高尔基的情感。
(2)(课件再一次出示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结合刚才的分析,你觉得这段话里饱含了人物怎样的情感?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预设:要抓住“很忙”和“一定”两个关键词语。从中可见高尔基对媒体宣传自己并不关心,相反,对于这个少先队员却非常重视。引导学生体会第一句说明高尔基因为来的不是小男孩而感到失望,第二句则说明高尔基对小男孩充满了期待,从中可以看出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心与喜爱之情,反映了高尔基关怀下一代、爱护下一代的崇高品质。
(3)指导朗读对话,读出那份期待。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对话内容是这篇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对话中更是饱含着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关怀。在前一环节中的人物特点、人物情感的分析正是为了给这一环节作铺垫,要将刚才阅读分析后的感受及个性化理解融入朗读之中,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创设的情境,在感悟语言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再读课文,发掘暗点
1.高尔基对下一代的理解和关爱让我们为之感动!课文以“小摄影师”为题,这位小摄影师对高尔基更是饱含崇敬之情。我们来看看小男孩扔到桌子上的纸团——(课件出示纸团上的内容。)
如果你就是高尔基,你从这个小纸团的内容中会读懂什么?
(1)小男孩表明自己的身份是一个“少先队员”,照相的目的是“贴在我们的墙报上”,从中可以看出孩子们非常崇敬高尔基,希望班级的墙报上能有高尔基的照片,在名人的激励下好好学习。
(2)从“我照完相,立刻就走”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很懂礼貌的小男孩,内心尊重高尔基,扔纸团也是没有办法。
2.那就请你把小男孩对高尔基的无比崇敬和想要见面的渴望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指导朗读纸团的内容。)
3.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与热爱?
(1)“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中“鞠躬”体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找到“过了一会儿,小男孩站在高尔基面前了。他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
①理解“打量”的意思。
②从哪些词语能感受到小男孩此时此刻的心情?(引导学生关注“仔细打量”“咧开嘴笑了”,从中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和见到高尔基时的兴奋。)
4.教师小结:请你通过朗读,把小男孩的这些情感传达出来。(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以明写暗是文章的一个特色,文章表面是写小摄影师,而实际是为了衬托高尔基的人物形象,在分析过程中注意将“暗”点挖掘出来,引导学生在纸团内容的分析中和对小男孩的动作描写中,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热爱,突出高尔基高大的人物形象。
五、疑中拓展,续写故事
1.想一想,小男孩会再来吗?如果他再来,高尔基会怎么做?如果他不来,少先队的墙报怎么办呢?选择其中的一种结果,发挥想象写下来。
2.总结写法:这篇文章正是关注了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关注了细节描写,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你的续写中可以借鉴文章的一两处你认为最好的写法,使你的故事更加生动。
3.把续写的故事读给同学听。
设计意图:续写故事是想象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综合体现。引导学生质疑,发挥想象,由寻找、发现到创造,创新意识得到了开发,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在练笔拓展中,注意适当的写作方法的指导,从而使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得到逐步提高,增强积累、运用的能力。
六、总结全文,激发成长
1.总结全文: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对于一名少先队员却能如此的关心、理解,对于下一代的成长更是倾注了无限的爱。一次摄影经历体现了名人平凡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这些都值得我们敬佩,值得我们学习。
2.高尔基的一些名言也时时激励着我们,给我们以启发。(课件展示高尔基的名言,学生积累。)
3.教师小结:这些名人还有一些故事,故事中反映出了他们的优秀品质,课后可以进行搜集、交流。
设计意图:高尔基对孩子的关心、理解,对下一代成长的关爱、呵护,已经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目中,而总结全文时的名言欣赏更会激发学生对名人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积累、背诵高尔基的名言,从而“积累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在名人的激励下茁壮成长。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