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音乐巨人贝多芬》病句修改专题训练


音乐巨人贝多芬》    病句修改专题训练
 
二.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课文中出色的外貌描写,体会从外貌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作方法。
  3、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4、能辨识并修改病句。
 
三.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几个难句的含义。
 
《音乐巨人贝多芬》
一、倾听音乐,命运引领,整体感知内容:
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请同学们听一段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说出曲名、作者。 你从交响曲中听到了什么?
(乐曲奏出了与命运抗争的最强音)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看看耳聋后的贝多芬,这个被命运扼住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怎样的形象?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本文的记叙线索是“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
“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写了哪几件事?
“客人”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
    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二. 研读与赏析:
  1. 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是能触动心弦的句子,用笔画出来。先重点理解句子含义。
①课文20小节中“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这是贝多芬耳聋后的心理写照:被人误解而苦闷和绝望。)
(一方面,耳聋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常常被人误解,他的社会交往受到了极大的约束,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耳聋后的贝多芬远离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就心灵的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不如树好。)
②课文22小节,贝多芬“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做是“倒落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说,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时,却遭到耳聋的打击,但是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与“巴望”则表现出他与不幸命运做斗争的决心。)
③“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指的是贝多芬用“心”和生命写的音乐,传达出的是贝多芬对人生和生命的理解。)
④“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永恒”指的是音乐,贝多芬已经超越了自己,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⑤“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体现出贝多芬极大的愤怒,可以感受到他内心被失聪苦苦的折磨,为别人的误解而苦恼)
  2. 我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理清了课文的思想内容,我们再一起认真听一听《命运交响曲》,结合课文,说说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你认为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三、补充介绍贝多芬:
贝多芬(1770--1827),1770年12月16日生于德国波恩,祖父是科隆选侯的宫廷歌手和乐长,父亲也是选侯的宫廷歌手。贝多芬的父亲竭力想把他培养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四岁时就强迫他学习小提琴和钢琴,贝多芬学习巴赫等德国大师的作品,使他真正认识了德国的民族音乐,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28岁耳朵就出了毛病,那时他的创作力正旺盛,30岁时,耳朵完全聋了,那时他特别苦闷。1815年以后,贝多芬完全失聪了,他变得孤僻、易怒,但并没有失去信心,他这时的音乐创作带上了深思的性质。站在演奏台上听不见听众掌声的时候,他仍是继续作曲,终于作出了最伟大的《第九交响曲》而搁笔。所以,贝多芬的伟大,决不只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极度苦闷并将他的音乐融入与命运的不屈抗争之中。伟大的《第九交响曲》的完成,标志着贝多芬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显示出贝多芬的艺术思想更深刻、更细致、更成熟。 他在耳聋之后还创作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田园交响曲》、《合唱交响曲》。
 
四、小结:
贝多芬的伟大,决不仅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他有对于人生的大苦闷与精练的美丽的灵魂,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 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亡,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亡。整个世界死亡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创那已经死亡的世界,重创音响的王国,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
我们已经进入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初步了解了贝多芬,却仍对他“对面不相识”,他的相貌如何?文中怎样刻画的?
 
五、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
  1. 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描写贝多芬相貌的段落。
  2. 学生精读6、7、8、9段,勾画出关于贝多芬外貌的句子,并说说这些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
    两肩极宽——能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
    衣服陈旧不整洁,衣服后面脱着失效的助听器——浪漫不拘小节,典型的艺术家性格。
    有力的大手——弹奏出世界最美妙、最动听的音乐不朽之作。
    外貌描写(神情、脸、头发、鼻子、嘴)——是一位刚毅、顽强、善良、执着的人,透出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3. 总结描写人物外貌的要旨:
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要做到以形传神,切忌面面俱到,切忌脸谱化。
 
六、迁移练习:
用学到的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作5分钟人物速写,刻画你身边的人物,并且请你为所刻画的人作点评。
 
七、布置作业:
    听贝多芬其他名曲,提高艺术修养。
    课外阅读《约翰·克利斯多夫》。
 
病句修改系列专题训练
句子的结构不合理(成分残缺)
句子要具备应有的成分,能把意思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如果句子缺少了应有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就成了结构不完整的病句。
例句:
1、经过他的一番教导,使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无主语)
滥用介词造成无主语。
2、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缺少谓语)
由于修饰语较长导致丢了中心语。
3、我们终于找到了长在高山上的圣洁高雅难以采摘像莲一样。(缺少宾语)
由于修饰语较多而丢了中心语。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0分钟)
一、给加点字注音:
(  )           重(  )           子(  )           深(  )           下(  )
(  )           石(  )           喧(  )           踌躇(  )(  )
 
二、根据注音写汉字:
蹲fú(  )       péng(  )勃            含xù(  )         róng(  )岩
隔jué(  )        沉yù(  )                打rǎo(  )       mò(  )不作声
 
三、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B. 中国人民正在为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
C. 在他的帮助下,我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D. 经过老师的谆谆教导,使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身  教
    那年除夕夜最让我难忘。
    当人们都沉浸在相聚的幸福中时,我一个人孤独地站在哨位上。
    本来我是一名报道员,在武警某大队部搞写作,那年老兵复员后,基层中队的人手特别紧张,一个下午,我们几个报道员接到大队长的命令,去到最艰苦的连队上哨。
    除夕夜风很大,我的心被这凛冽的北风吹得凉透了。基层生活紧张而又枯燥,值勤训练繁重的工作使我无心再继续搞写作,我只能放下钢笔又操起那支冰冷的枪。我实在是怨恨大队长,他把我轰下连队而他现在一定和家人围坐在桌旁吃团圆饭了吧?
    突然哨楼的门被推开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闪进来。竟是大队长!怎么?他也没回家吗?他看上去像是很疲惫,昏暗的灯光洒在他那张消瘦的脸上,使我看见了他那布满血丝的双眼。“冷吗”?一句问候,我顿觉浑身发热,暖融融的。“想家了吧?等勤务松下来些我放你回家看看。”
    我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沉默良久,大队长对我说:“我知道,你们心里一定埋怨我,可你是一名报道员,整天在机关里待着写不出好文章,下连队既接受锻炼,又可多搜取些素材,这样才能把报道写得生动呀。”
  “唉!当兵快二十年了,却没在家过上一个春节,真是想家呀!”大队长仿佛压抑了很久自言自语道。二十年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要付出多少情感啊!我的眼圈湿润了,我不能原谅自己的自私。“大队长,我……”“别多想了,我还要到其他哨位看看。”
大队长按了按我的肩,为我紧了紧衣领,回身走了。夜色依然很浓,阻碍了我目送大队长的视线,我的内心透明而开朗,对大队长充满了敬意。
 
1. 用横线在文中划出表明大队长命令我们除夕“去到最艰苦的连队上哨”根本原因的语句。
 
2. 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加点词“这”所指代的内容。
 
3. 文中加点词“阻碍”有怎样的含意,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在括号内写出它的字母。(  )
A. 突出天气、环境的恶劣。
B. 夜色很浓,不能远视。
C. 泪水与夜色挡住视线,无法目送大队长。
D. 对大队长充满敬意,为不能目送感到惋惜。
 
4. 本文题目有怎样的含意,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在括号内写出它的字母。(    )
A. 军官应以身作则。
B. 大队长除夕上哨,教育了大家。
C. 大队长以身作则地带兵,使我深受教育。
D. 要用自身的行动去教育他人。

【试题答案】
一、kǎn  hè dàn  suì kē  xué  pán  xiāo  chóu  chú
二、伏、蓬、 蓄、 熔 、绝、郁、扰、默
三、C
四、1. “可你是一名报道员……写得生动呀!”
2. “当兵快二十年了,却没有在家过上一个春节。”
3. D
4. C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