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青羊实验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周周末练习题

青羊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第二周周末练习题
练习内容:《桃花源记》《短文两篇》《核舟记》 总分:100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2分)
豁然( ) 俨然( ) 阡陌( ) 问津( ) 邑人( ) 诣太守( ) 垂髫( ) 鸿儒( ) 案牍( ) 甚蕃( ) 德馨( ) 淤泥( ) 洗濯( ) 清涟( ) 亵玩( ) 鲜有闻( ) 器皿( ) 罔不( ) 贻( ) 篆章( )
箬篷( ) 糁( ) 峨冠( ) 髯( ) 衣褶( )
二、解释词语。
1、解释重点实词。(14分)
落英: 平旷: 缤纷: 仿佛:
黄发垂髫: 俨然: 阡陌: 豁然开朗:
诣: 未果: 叹惋: 德馨:
白丁: 素琴: 案牍: 丝竹:
濯: 亭亭: 亵玩: 因势象形:
了了: 泛: 不属: 矫首昂视:
可历历数: 罔不: 视端容寂: 若听茶声然:
2、一词多义。(9分)
便舍船( ) 处处志之 (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舍 志 属
屋舍俨然( ) 寻向所志 ( ) 神情与苏黄不属( )

寻向所志 ( ) 见渔人,乃大惊 (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
向 乃 为
耽耽相向 ( ) 乃不知有汗 ( ) 捕鱼为业 ( )

遂与外人间隔 ( ) 芳草鲜美( ) 印绝类弥勒( )
遂 鲜 绝
遂迷 ( ) 陶后鲜有闻(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3、给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加点并写出其古义及今义。(5分)
A.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
B.率妻子邑人 古义 今义
C.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D.诣太守,说如此 古义 今义
E.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
4、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6分)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石青糁之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三、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_____ _____________
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景物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
3、写出《桃花源记中出现的成语 (至少写3个) _____ _______
4、“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_
5、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_
6、表现 “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_
7、《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9、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
10、《核舟记》中介绍苏黄二人友好关系和相互切磋、谈论的神情的句子是

四、翻译重点句子。(12分)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中人语云:“不足外人道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五、课文理解阅读。
(一)《桃花源记》(11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③子之哭也: ④苛政猛于虎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②今吾子又死焉。
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3分)
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二)《陋室铭》(10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 以 调 素 琴 阅 金 经 无 丝 竹 之 乱 耳 无 案 牍 之 劳 形 南 阳 诸葛 庐 西 蜀 子 云 亭 孔 子 云 何 陋 之 有
给画线句加上标点。(1分)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1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1分)
4.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 的愿望和 的生活情趣。这篇短文采用了 的写法(2分)
5.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2分)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请简要分析。(2分)

7.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1分)   上句:品千古美文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爱莲说》(11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3分) ①自李唐来( ) ②不蔓不枝( )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④可爱者甚蕃( ) ⑤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⑥宜乎众矣( )
2.选出加斜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 )(2分) A.何: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调素琴 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爱 3.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 4.简答。(2分)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1分) 6.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突出特点是: (1分)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