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人教版八年级上阅读题精选

八年级阅读题精选1
学校 姓名 座位号
一.现代文阅读
(一)(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飞渡过30万人。④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1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1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13)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1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1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17)我军前锋,业已②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这则消息的“电头”是________,“导语”部分是第________句(只填序号)。主体部分是第________句。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________。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________。
2.第⑤句能否改为:“现在,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多一半,剩下的23日可渡完。”为什么?第(16)句中“歼灭”与“击溃”,“占领”与“控制”这两组词在句中能换吗?为什么?
________ ____
_______ _____
_____ _______
3.第(11)句中,战犯汤恩伯对长江防线作了两点判断,实际情况又如何呢?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加以剖析。
4.“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其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述。(30字以内)
____ ____
5.这篇新闻中属于议论的句子是哪几句?这些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___ _____

(二)阅读下面消息,按要求回答问题。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①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②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③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毫无斗志,纷纷溃退。④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在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⑤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这则消息也是毛泽东同志写的,比《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早播发20个小时。这则消息的导语是________。这则消息的导语包括了四个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定国内和平协定。本消息点明渡江战斗在“二十日午夜”开始,其意义在于___ _____。
3.文中哪些词语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哪些词语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__ ______
_____ ___
4.给选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大意。
__ ______
___ _____
___ _____
.这则消息中,作者对我人民解放军的看法是什么?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 ______
__ ______
(三.)阅读理解  ①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②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③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④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⑤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⑥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⑦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⑧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⑨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老头子为什么选择在中午时分来报仇?第①段画线句子有何作用?      答:      2.老头子让二菱看他这场“英雄的行为”原因何在?表现了老头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       3.第④段加粗的“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是表现老头子紧张、恐惧的心理吗?为什么?     答:     4.第⑦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答:   5.第⑧段画线的自然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四)能力训练
1.综合性学习
  中华大地,英才辈出。为了弘扬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班级举行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班会。为了给这次主题班会拟一副对联,同学们想出了一个上联,请你从下列8个短语中选词组成下联。
 时代先锋 看今朝 兢兢业业 谱新篇 齐奋斗 继往开来 盼未来 勇争先
上联:忆往昔革命前辈开天辟地创伟业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小草,从乱石堆的缝隙里,站成蓬勃的绿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一)《桃花源记 》练习
解释词义
①向 ②遂 ③规 ④问津 ⑤阡陌
便舍船 ( ) 寻向所志 ( ) 处处志之 ( )舍 寻 志 
屋舍俨然 ( ) 寻病终 ( ) 寻向所志 ( )

寻向所志 ( ) 见渔人,乃大惊 (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
向 乃 为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耽耽相向 ( ) 乃不知有汗 ( ) 捕鱼为业 ( )

遂与外人间隔 ( )
遂 遂迷 ( )
后遂无问津者 ( )
2. 古今异义
交通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妻子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绝境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译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根据上下文,说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中,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全文看,陶渊明在《世外桃源》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二)《陋室铭》
1.解释文中加点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 )是陋室,惟( )吾德馨( )。苔痕上( )阶绿,草色入( )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 )素琴,阅金经。无丝竹( )之( )乱( )耳,无案牍( )之劳( )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 )有?
2.翻译下列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回答问题
(1)《陋室铭》的主旨句是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的?
(三)《爱莲说》
1.解释文中加点词
水陆草木之( )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 )李唐来,世人盛( )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 )不染( ),濯( )清涟( )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 ),香远益( )清,亭亭( )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
予( )谓( )菊,花之( )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 )爱,陶后鲜( )有闻。莲之爱,同( )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 )乎众矣。
二、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三、回答问题
1、文中最能反映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对莲的品质高度概括的句子是:
2、根据文章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