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苏教版《专题:九年级古诗文赏析》教学案

《专题:九年级古诗文赏析》教学案

【考查内容】
九年级上
1.《塞下曲六首》(李白) P39页 2.《凉州词》(王之涣)P40页
3.《塞下曲》(卢纶)P41页 4.《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苏轼)P42页
5.《诗经》二首(《关雎》、《蒹葭》)P99页 6.《相见欢》(李煜)P207页
7.《浣溪沙》(晏殊)P209页 8.《龟虽寿》(曹操)P247页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P244
九年级下
1.《饮酒》(陶渊明)P59页 2.《行路难》(李白) P62页
3.《游山西村》(陆游)P64页 4.《观沧海》(曹操)P191页
5.《江城子·密洲出猎》(苏轼)P192页 6.《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P195页

【指点迷津】
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主观分析题(包括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
一、复习指要
(一)鉴赏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鉴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这其中描写、抒情是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二、解题指导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从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含义,探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着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着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⑥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炼)着手。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三)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巩固练习】 
九年级诗词鉴赏(上) 1.李白《塞下曲》(其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C ) A.诗歌开头两句,抓住环境、气候的特点,描写边塞生活的艰难困苦,为下文作了铺垫,表现诗歌的主旨。 B.第五、六句运用对仗,选取了一天的军旅生活进行具体描写,反映了边塞军旅生活的紧张和战士奋勇杀敌报国的精神面貌。 C.皑皑的白雪,凛冽的寒风,幽怨的笛声,惨烈的厮杀,一幅幅形象鲜明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反战态度和对戍边战士的同情。 D.这首诗借用戍边战士的身份和化用“楼兰”这个典故,抒发了诗人渴望为国杀敌的满腔豪情和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2)诗歌中“折柳”一词语意双关,请作具体分析。
答:将士们常年驻守在边关,根本见不到内地那种常见的春风杨柳的景致,所以只能奏起《折杨柳》的曲子。“折柳”既指《折杨柳》这首曲子,又指内地那杨柳依依的春天景致。
(3)诗歌最后一联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思想情感?
歌颂了将士无怨无悔驻守边关的赤胆忠心和英勇杀敌的可贵精神。
(4)阅读下列诗句,综合所学地理知识,探究诗中所蕴含的物候现象。
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物候与纬度的关系。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反映物候与地势高低(即高下)有关系。

2.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1)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2)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请描绘出来。
参考: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
(3)“春风不度玉门关”中“春风”有双关意义,既指自然界的春风,也暗指朝廷的关心。
(4)“羌笛何须怨杨柳”一句中“怨杨柳”一词暗含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分析。(思家怀乡之情)
解析:羌笛吹的曲调恰好是哀怨的《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闻《折杨柳》曲,自然想到当年离家时亲人们折柳送别的情景,激起思家之情;由亲人折柳的回忆转向眼前的现实,便想到故乡的杨柳早已青丝拂地,而“孤城”里还看不见一点春色。
(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句中“上”在炼字上有和好处。


解析:“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3.卢纶《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1—2两句极富暗示性,你从中体验到什么,请分点写出。
答:“月黑”与以下“夜”“雪”互补,暗示敌人可能趁机出逃;月黑雪猛,非雁飞之时,却见大雁高飞,暗示已有敌情;将军一见雁飞,迅即作出“单于夜遁逃”的判断,暗示敌人被围已久,已无力夜袭;将军雪夜严密注视敌情,也暗示了将军极富作战经验。 (2)诗后两句写法独特,请作简要赏析。
答:后两句不正面描写轻骑远追及其辉煌战果,却用“大雪满弓刀”烘托跃跃欲追的场景,故留悬念,扣人心弦,引人联想,言有尽而意无穷。 4.《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图名为:春江鸭戏图
(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天来到,寒冰消融,只要水温升高,群鸭好像最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就急不可待地到江水中嬉戏游玩了。)
(1)这首诗所描绘的的是 (季节)的景色,从 之处可以看出。
(2)惠崇的这幅画中所描绘的景物有:桃花盛开、春江溶漾、竹外桃枝、鸭群戏水、蒌蒿之密、芦芽之短。
(3)“春江水暖鸭先知”富有哲理,试分析。
春天来了,江水开始变暖,鸭子能首先感受到。现常比喻只有深入生活实际,才能及时体察到事物内部的发展变化,发现新生事物的萌芽。
(4)这首诗的写法“妙”在何处,请分析。
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春江水暖鸭先知”和“正是河豚欲上时”两句中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正是这想象和联想将惠崇的《春江晚景》图整个画面点活,使画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

5.品读《诗经·关雎》的诗句,完成第1—5题。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本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可分为: 、 、 三个部分。 (2)《诗经》常用赋、比、兴手法,本诗所用起兴句是:_______、_______。 (3)出于此诗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____________。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且细心呵护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相会,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气氛。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诗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主人公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从这两句来看,这首诗很可能是婚礼上唱的赞歌。点: [“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的主要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至深至远的影响。 [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一个个优美的意境。 答案:1. 追求、思慕、迎娶   2.“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3. 窈窕淑女、优哉游哉、辗转反侧等 4. 辗转反侧  采之、友之、芼之、乐之5、《关雎》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华羽流光,声音婉转。听着它们悦耳的叫声,不禁引发了年轻人的联想,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于是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慨。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

6.阅读《蒹葭》,完成下列题目。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分析:诗的二、三章只换了几个词儿,内容与首章基本相同。但它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强烈。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画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呆到太阳东升。试想,他独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旷野,面对茫茫秋水,等人不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焦急和惆怅!描写伊人所在地点时,由于“方”、“湄”、“涘”三字的变换,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诗人和诗人盼望与伊人相会的活动与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绘了出来,这样写,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另外,像“长”、“跻”、“右”和“央”、“坻”、“沚”的变换,也都从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寻见伊人困难重重,想见友人心情急切的情景。若把三章诗所用几组变换的词语联系起来加以品味,更能体会到诗的隽永淳厚的意味。
(1)诗中景物发生变化,从 到 ,再到 ,暗示了时间的推移。
(2)诗中“伊人”可望而不可即,那么全诗抒发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呢?
答:热烈追求与失望惆怅相交织的心情。
(3)诗的句式特点:重章叠句,一咏三叹,反复咏唱。

7.南唐后主李煜《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 后来的鉴赏家都以为上阕中的“锁清秋”的“锁”字最是绝妙。请简析这一“锁”字在写景、抒情方面的绝妙之处。 


(2)下阕中,作者怎样抒写“离愁”?试简析。  分析:“离愁”是抽象的感情,李煜写得很形象,写出其滋味,写出一种非常深切的人生感受,确是千古妙笔。六朝民歌中“丝”谐音思念的“思”。此词也用丝缕来比喻愁思,他用“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仿佛使人看到离愁就像一团转动的乱丝,紧紧盘绕纠缠着人,而难以摆脱。实际上写词人此时愁情万端,有对过去的种种回忆,有对现状的种种伤感,有对未来的种种忧虑,千千万万的感情的丝缕,缠绕着他,理也理不清,剪也剪不断。结尾一句写离愁的滋味,也是绝妙之笔,“别是一般滋味”也就是说不出是什么一种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最真切的感受。 (3)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中“无言”“寂寞”“清秋”等词语营造的凄婉、哀愁的情调,甚是感人。
B.“丝”与“思”谐音,以麻丝喻秋思,生动贴切,深刻感人。
C.作者身经亡国之痛,故而发出“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痛彻心扉的凄婉之声。
D.“剪不断,理还乱”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不但因为形象的比喻,更因为它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忠贞。

8.晏殊的《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        和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诗人在“小园香径独徘徊”中,见到了和想到了哪些意象?)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答案:1、夕阳 落花 归燕2、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年华流逝的的感伤,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句诗中“无可奈何”写出了诗人的惋惜,“似曾相识”写出了欣慰,诗人在这惋惜和欣慰交织中,悟出了什么人生哲理呢?



9.曹操《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选出对赏析有误的一项: (C)
A.这首咏志的乐府诗以昂扬慷慨为基调,抒发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壮之情。 B.开头四句连用“神龟”和“腾蛇”两个比喻,表达对“人寿不长”的惋惜,但其用意是积极的。 C.五至八句是全诗的核心,是从正面设喻。不必为寿命而担忧,也不应因年暮而消沉,即使殉国成了“烈士”,也雄心不减。 D.九至十二句,诗人用四句议论来煞尾,强调精神乐观可以延年益寿。把说理与刻画形象有机结合起来,哲理性强。 (2)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和精神?书P241
(3)这是有首抒怀言志、富有人生哲理的四言诗。
(4)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说,有志赶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永不会停息。
(5)如何理解“养怡之福”。
这里的“养怡之福”不是 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10.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这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送别诗。诗中既着力描写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诗中画线句子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构思新颖,联想奇特,请结合诗的内容,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雪花给树木坡上银妆,仿佛突然刮起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2)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上一段赏析的话。
这句话以南方梨花盛开比喻北方雪压冬林,景象极为神似,颇有浪漫色彩。 (3)结尾两句较出色,说说你的看法。
最后两句写出行人身影已经消失,诗人还在深情目送,凝视雪地上的马蹄印,惜别之情跃然纸上,极为动人。

九年级诗词鉴赏(下) 1.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________。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____________特点。“心远”或“悠然”(答出其中一个即可)宁静、平和、闲适、恬淡……(答出其中一个即可) (2)“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一句怎么理解? 答:诗人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闲地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此句展示出诗人悠闲自得、热爱自然的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最有妙处。
(3)对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诗人弃官归隐之前写的一首诗。
B.“心远地自偏”句用得极好,它巧妙地道出作者此时的心境,想要离开喧闹的尘世,追求一种宁静恬淡的氛围。
C.“采菊东篱下”写作者酷爱菊,常常在住处周围种上菊花,颇为后人称道。
D.全诗语言朴实含蓄,写得很有特色,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 (4)“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2.李白《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多歧路, 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为后人称道,试作简要分析。 (2)诗中引用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答案:1、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突出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2、引用姜太公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
3.陆游《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本义是                    ,后比喻                            。 (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3)请以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你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