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朱自清《春》导学案10

11 春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抓关键语句,提纲挈领,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2)、能分析出作者调动哪些感觉器官观察景物,并尝试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描写景色。
(3)、涵泳语言,从修辞手法及炼字的角度,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2、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想像与联系,感受画面。涵泳品味,体会语言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所绘的美丽春光,感受春的活力及生命的灵气,体会对春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
(1)、能分析出作者调动哪些感觉器官观察景物,并尝试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描写景色。
(2)、涵泳语言,从修辞手法及炼字的角度,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所绘的美丽春光,感受春的活力及生命的灵气,体会对春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学习难点】
涵泳语言,从修辞手法及炼字的角度,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自主学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酝酿( ) 黄晕( ) 披着蓑( ) 戴着笠( ) 涨起来( )
宛转( ) 应和( ) 抖擞( ) 薄烟( )
二、解释下列词语
朗润: 酝酿:
呼朋引伴: 卖弄:
花枝招展: 抖擞: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给文段标好序号,用心朗读,理清思路,划分段落层次,简洁地概括段意,然后完成下列文章结构图。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第1层(第2段):总括轮廓
第2层(第3段): 图
第二部分: 第3层(第4段): 图
(第2段~7段) 第4层(第5段): 图
第5层(第6段): 图
第6层(第7段): 图
第三部分(第8段~10段):颂春
2、好的写景之作,无一例外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透过字里行间,你能感受到本文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说说你怎样感受到的?

【合作探究】
一、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并想像所描绘春景,直至能背诵。然后选择你喜欢的一幅画面,和大家一起赏析。
请用以下句式赏析:“我最喜欢……,你看……”。(结合课文的语句,展开想像,说出你“看”到的画面以及你的理解即可。)
示例:我最喜欢“春草图”,你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它充满生机,“嫩嫩的,绿绿的”显得嫩绿可爱,“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吸引着孩子们不由得在草地上“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多么地舒服,多么地惬意啊!


二:景物描写应做到“逼真”,即应抓住景物特征,而要抓住景物特征就应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多角度地观察,然后才可进行多层地描写,描写时要灵活地使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请你在“绘春”部分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分析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征进行细致地描写,回答下列问题。
1、本段所描写的事物是 ,它的特征是 。
2、请分析本段的描写层次。
3、本段从哪些感觉角度来观察事物?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
4、本段我最喜欢的句子是 ,因为 。

5、从本段你学到了哪些写作技巧?
三: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他是因为作者精于炼字,善于修辞。仔细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想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情景,你能说出“偷偷地”和“钻”这些词语好在哪里吗?“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

2、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闹”字可否换成“叫”,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请你自己从文中再找出一些这样句子进行赏析,注意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4、“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什么感觉?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觉得还像什么?)

5、课文最后三段把春天描写成“像刚落地的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这三个比喻表现了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你还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

6、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7、请你自己从文再找出一些使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进行赏析,说出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拓展创新】
1、朱自清在《春》中详细地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户外全景图,而对有些景物如:山、水、太阳采用简笔勾勒,这留给了我们极大的想像的空间,请同学们展开想像的翅膀,仿照本文的写法,创造性补白式描绘春山、春水、春日。(扩写)
【自测提升】

一、积累运用(6分)
1、为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水涨起来了(    )A. zhǎng  B. zhāng  C. zhàng
(2).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A. hé B.hè   C. huó
(3).混着青草味儿(    )A. hún  B. hūn  C. hùn
(4).散在草丛里(    )A. sǎn  B.sàn  C. sǎ
2、填在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拾起一片落叶,细数_______的纹理,那都是命运_______的手相,在它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_______而别有_______的仪式。
A.精细 秘密 短暂 深意 B.精心 神秘 漫长 深意
C.精致 神秘 短暂 深意 D.精致 秘密 漫长 情意
3.没有使用两种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二、课内阅读(11分)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可用 和 这两个字概括春雨的特点,体现这两个字的句子分别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牛毛、花针、细丝的共同点都很细,但也有不同点,请你说说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2分)
3.雨中的自然景物,只写树叶和小草。在状写树叶和小草时用的词不一样,为什么?(3分)
4.细雨“密密地斜织着”,“斜织”用得好,为什么?(2分)
5.“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所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2分)
三、课外阅读(13分)
春      风
林斤澜
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着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些名句是些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噶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里,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靸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欢喜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淡淡的阳光,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
怎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选自1980年4月8日《北京晚报》)
1、“春脖子短”中“脖子”的含义是什么?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2分)

2.“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这里的“不像”,除了时间的长短不同以外,其主要特点
是:(2分)
(1)南方的春天:
(2)北方的春天:
3.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2分)
A.文章前三段,写北京春天时间段、风沙大,点明了北国春风的特点。
B.作者历经飞沙走石的北国春风,“有了别样的体会”,感到北国春风不如南国春风。
C.作者“好不痛快人也”的感慨,源于对北国春风和人们在春风中劳作场景的感受。
D.对比是本文的主要写法,如南国春风与北国春风的对比,麦苗返青与山桃鼓苞的对比。
E.作者对北国春风欲抑先扬,把自己对北国春风的体会抒写的淋漓尽致。
4. 为什么作者起初在北方怀念江南的春风,后来却说“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请简析。(4分)
5.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对江南春天中“看不见”的春风另有一番描述。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好在哪里?(3分)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