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语文版)八年级(上)语文教案合集

(语文版)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

八年级语文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
1、巴东三峡(刘大杰)………………3
2、周庄水韵(赵丽宏)………………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冯君莉)
…………………………………………
4、*走进纽约(刘成章)……………
口语交际——摸拟旅游咨询 …………
写作——写一篇游记 ………………… 综合性学习——旅游资源调查 ………
第二单元
5、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许
基仁等)………………………………
6、 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等)…
7、*生命之舟(梁家新等) …………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谭士珍)
………………………………………… 口语交际——当一回小记者……………
写作——写一则本地或本校消息……
综合性学习——编一份手抄报  
第三单元
9、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10、*谈语言(王力) 
11、最苦与最乐(梁启超)
12、*懒惰的智慧(凯利)   口语交际——交流格言
写作——写一篇议论文   写字——行楷字的书写原则(一)  
第四单元
13、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施耐庵)
14、范进中举(吴敬梓) 15、*选举风波(秦文君)
16、*山米与白鹤(贝特西·贝尔斯)   口语交际——开一次头脑风暴会
写作——缩写小说
第五单元
17、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
18、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巴里·齐默尔曼等) 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杨振宁) 口语交际——"小院士"科普讲座
写作——说明事理   综合性学习——环保小课题研究  
第六单元
21、小石潭记(柳宗元)
22、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3、*游恒山记(徐霞客)
24、*满井游记(袁宏道)   25、诗词五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过故人庄(孟浩然)
游山西村(陆游) 渔家傲(塞下秋风景异)(范仲淹)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
口语交际——古诗漫谈
写作--写一篇读后感   写字--行楷字的书写原则(二) 
第七单元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27、 曹刿论战《左传》 28、*干将莫邪(干宝)
29、*劳山道士(蒲松龄)   30、诗词五首   观刈麦(白居易)
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口语交际--劝说   写作--改写《曹刿论战》   附录一 名著引读(三)   附录二 语法知识(二)    八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
一、总体要求   1.学习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标变化较大,进一步强调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认真研究课标,明确教学目的,转变教学观念,跟上时代步伐。课堂教学要从传统的传授知识型向培养思维能力型转变。   2.重视阅读教学,扩大阅读视野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极为重视,并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因此,要认真组织好阅读教学,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除此之外,每周还要补充一定量的精美时文,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积累,提高阅读能力。   3.加强作文指导,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训练题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说、想说话,要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创作激情作文;作文评改也要形式多样;大力提倡周记、随笔、日记等作文形式。   4.精选训练材料,明确训练目的 对课外参考资料进行筛选,认真训练、及时批改、仔细分析、讲评落实。 二、具体措施  (一)关于阅读: 1.开放阅读,尽快学完统编教材,将课外阅读引入课堂。利用网络,浏览电子图书馆,将优秀文章印发给学生,共同学习探讨。   2.课堂尽量少讲,加强诵读,培养语感。生字词有作业,会注音、默写。   3.关于语感培养的设想: a.诵读吟咏,感知语言神妙。 b.揣摩品味,领悟语言精髓。 c.探究规律,把握语言理趣。 d.强化实践,增进运用习惯。 (二)关于写作: 1.针对学生怕作文的心理,纠正他们对作文的错误认识,培养其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多写 。 2.改革作文评改方法 采取互评法。 (详见具体方案) 3.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口语交际教学: 普通话朗读及发言。一次普通话朗读比赛。若干次讨论课或实话实说课。以学习方法、学校生活、改善家庭成员关系、同学之间如何相处、社会公德等接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为主题 。 (四)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1.硬笔书法作业:每日一篇,并督促学生学用结合,搞一次书法作品比赛。   2.手抄报:每月一期,搞一次展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作品。   3.流行音乐、影视作品讨论:促进听说能力的发展,提高对影视作品的辨别选择能力,提高学生对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让学生远离庸俗浅薄的东西。 4.诗词抄背:—— 文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小学语文课要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就必须增加语文课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优秀的文学精品。     (五)、思想教育: 寓于阅读和听说训练之中,并通过艺术作品欣赏陶冶学生情操。逐步使学生的感情丰富、敏感、纯洁、高尚、充满正义感、爱憎分明。   (六)、教学评价:      平时多考,规模小,难度小,反馈快,以促进记忆为主要目的。      成绩记入期末总成绩。其他各项语文活动,也应考评,记分或奖励。      做好学生学习动态观察资料的搜集整理。      学生各方面的进步及时通知家长。      做好家访工作,尽最大可能降低学生流失率。 三、课时安排 精读课文:34课时   略读课文:14课时   写作训练:21课时 口语交际:7课时    综合性学习:3课时 写字练习:2课时 课内阅读:18课时   复习测试:14课时   机动安排:7课时 四、教改专题 1.作文评改的新模式探索 2.“情趣导学”中的激趣  

(语文版)八年级(上)语文教案
巴东三峡教案1
教材简析: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江水》,作为一部为《水经》作注的地理专著,有不少是对大自然旖旎风光的专笔描述,但本文的重点则是放在与“水”紧密相关之处,这是《水经注》与其他山水游记重要区别之所在。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只用不到四分之一的篇幅直接勾勒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而用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丽,秋季的空灵肃杀。在夏水一节,作者重点突出的是“沿溯阻绝”造成的水“疾”,并未描绘自然景色。不过,无论写什么季节的江水,又都与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至于三峡的其他景观作者均未触及。所以,《三峡》是一篇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多媒体教学。以优美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视听想象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让学生懂得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媒介等来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解决问题意识。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模仿运用。 教学重点:   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学难点: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教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预习:①反复朗读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利用资料翻译全文。②预习课后练习一,准备与同学们交流。③用行楷抄写课文。   2、教师要准备的一些资料(如:“告别三峡”文化专题——三峡画展、诗三峡;三峡风光图片;录音;自制教学挂图等),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式:活动式、研讨激发式。
教学内容、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先欣赏“三峡风光”(以《长江之歌》为背景音乐),后解说:2002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2003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如此美丽的自然三峡就这样被历史分为两段:一段永远沉入水底,这是令人遗憾的;幸运的是还有另一段烙印在了我们的记忆中。烙印在我们记忆中的,除录像、光碟、图片外,文学作品中也保存了自然三峡的美丽。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读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播放《三峡》一文录音。   二、欣赏了三峡壮丽的风光,听了《三峡》一文的录音,你能说出三峡最美之景是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总结。   三、大家想不想用画笔把三峡最美的景画出来或用自己的话把它描述下来吗?   同学们分组合作,再读课文,理解句意,并施展自己的才能,泼墨弄文,展现这美丽的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四、展示交流,共同总结三峡山峻水急等特点。   五、默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交流感受。   六、本课时小结   七、拓展与延伸(作业)   要求学生课后利用图书馆、网络媒介、书店等,再搜集其他写三峡风光的诗句、图片或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创作。   提供参考网址给学生:     三峡古诗选集:http://www.lifetour.com.tw/DREAM/     三峡风光资料(包括文字介绍和图片):http://www.scbiztrip.com/gofad/     三峡工程的全面介绍:http://news.sina.com.cn/z/sanxia/index.shtml
第 二 课 时
  一、交流、展示学生课后搜集的三峡风光的诗句、图片或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创作的作品。   交流、展示后,教师补充:①“告别三峡”文化专题——三峡画展、诗三峡(李白《早发白帝城》必不可少);②三峡风光资料,包括文字介绍和图片。   二、研读课文、分析、体味、探究文章写景的方法   1、听录音,指导学生朗读,从整体把握课文。
  正音:           
  划分句间停顿点拨:第1自然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自然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  第4自然段: 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教师点拨后再听录音。   3、朗读比赛:分小组或男女生比赛的形式进行,以激发学生的读书的积极性。    4、讨论:疏通文意(六人小组进行讨论,每两个小组讨论一个文段,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5、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   ①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②为什么描写山势只有寥寥数的笔勾勒?描写江水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③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讨论后教师归纳:文章整体是先写山,后写水,作者思路清晰。写景时动、静结合。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   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文章着重描写山高峰峻以及由此带来的江水四季变化。夏季是水旺的时候,秋季是水枯的时候。夏、春冬、秋的记叙次序,是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来安排的。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并不是一般性的略写处理,以写景为主要内容的三段文字,是以“水”为线索贯穿起来的。   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本文一共只有155个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动有静,可见,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确实是美不胜收的,同学们一定要热爱我们美丽的祖国河山,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6、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图文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感知、记忆课文。)   三、课文质疑   学生质疑,由学生或老师释疑。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赞扬勇于质疑的精神。   四、本课时小结   五、拓展与延伸(作业)   搜集资料,写一篇作文描绘黄河(或自己熟悉的河流)古今风光,注意用上本文的写法,并尽量使文章自然、流畅、生动。

巴东三峡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词句含义。
2 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3 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
1 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 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3 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简析
重点:
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难点:
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长江三峡简图”,标明主要景点,让学生了解旅游景点的方位。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建立对三峡风光的感性认识。
教学方法:图片演示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师:长江从源头至入海口,全长6300余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三峡更是其中的盛景。三峡西起……(用幻灯片展示教师设计的“长江三峡简图”,指出各个旅游景点的方位)
2 组织课堂发言。
师: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请同学们根据搜集到的资料,描述一下自己心目中的三峡,然后我们再来阅读《巴东三峡》,看看与大家所描述的有何区别,又有何相似之处。
1 观看幻灯片,听教师讲解,对三峡形成较直观的认识。
 
 
 
2 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讲述自己心中的三峡。注意尽量进行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述,如讲一些关于三峡的民间故事等。通过课堂讲述,建立对三峡的感性认识。

二、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划分段落,总结各部分大意。
2 抽学生发言。
3 小结: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总述三峡景观。
第二部分:(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4 总结出作者的游踪顺序(见板书设计1)
1 朗读课文, 在书上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
2 发言。有不同意见者积极补充。
3 与教师一起理清文章结构。
 
 
 

4 理清作者游踪顺序。

三、字词积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通过注音、释义、造句等检查学生对疑难字词(见板书设计2)的掌握情况。
跟随教师的活动掌握疑难字词。

板书设计:
1 作者的游踪顺序(首先要搞清作者是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中有黄陵庙]、崆岭峡[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香溪)——秭归、巴东——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夔府的江岸
2疑难字词
       
第二课时
一、分析描写巫峡所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师:作者在巫峡描写时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请在文中找出相关例句。
2 抽学生朗读他所划的句子。 
3 指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
1 阅读7、8自然段,划出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2 朗读所划的句子,并指明其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3 体会文中所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二、比较阅读,讨论作者的写作特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引导学生将这两个段落与描写西陵峡和瞿塘峡的段落作比较,体会作者根据景物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 师总结:本文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色,详略安排得当,根据景物的特点来调整描写手法,如西陵峡山势的高低,水势的急缓各不相同,作者介绍得简明扼要而又刻画精准,记叙巫峡,则侧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和美丽,同时涉及了闻名遐尔的巫峡山云雨;记叙瞿塘峡,则侧重介绍了两岸的人文景观,既避免了重复,又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1 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提出意见,互相商讨,也可一人提问,大家讨论,解决问题。
2 在老师点拨下感受作者写作特点。

三、分析文中诗句、谚语和典故的作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师:作者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诗句、谚语和典故,请大家阅读课文,找出相关例句。
2 抽学生朗读其所划例句。
 
 
3 抽学生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小结:能收到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文化内涵和韵味。 
1 阅读课文,划出文中的诗句、谚语和典故,思考其作用。
 2 朗读例句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古乐府诗)
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谚语)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3 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四、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师:作者在游历过程中的心理是不断变化的。请大家细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心理的句子,并分析它表明了作者的什么心理。
2 抽学生朗读所划语句,进行小结。
3 师:作者在写三峡的自然景色同时也关注两岸的人文景观,他到底讲到了哪些人文景观呢?
4 师:这些人文景观大大增强了三峡之美的丰富性。
1 细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2 朗读所划语句,稍作分析。
3 生:黄陵庙、王昭君故里、刘备托孤……
 

4 听教师介绍文中的人文景观,拓展知识面。

第三课时
一、通读全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辞的精彩。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范读《巴东三峡》,再让几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大声朗读,听教师和其它学生朗读,感受文章中作者对三峡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并体会文章中文辞的精彩。
2 要学生散读课文,摘抄词句,体会作者的学识和才思。
1 朗诵课文,感受文章中作者情绪的变化发展,感受作者对三峡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并体会文章中文辞的精彩。
 
 
2 散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词汇的积累和语料的储备,同时体会作者在娓娓道来时所表现出的渊博的学识和过人的才思。

二、比较阅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要求学生将本篇课文与七年级(上)已学过的郦道元《三峡》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二者之间的区别。
2 抽学生发言。总结:了解《巴东三峡》为游记,作者置身其中,有时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三峡》一文则多为客观描绘。《巴东三峡》写景物常渲染、铺叙,《三峡》的记叙文字则十分洗练。
1 将两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讨论其不同点。
 
2 发表意见,在教师指导下了解两篇课文的不同处,进一步了解游记与记叙文的不同处,在区别中把握游记的特点。

三、作文训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现在我国正在建设三峡大坝,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结合本篇课文的学习,充分发挥想像力,写一篇200——300字的小文章,描述大坝建成后三峡的壮观景象。
2 请学生朗诵。
3 评价。
1 根据资料,发挥想像,当堂完成作文。

 
 
 2 朗读
3 吸取有益建议,总结经验,增强描写能力。

巴东三峡教案3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游踪顺序。   2、把握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   3、品味语言的生动形象。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游踪顺序。   教学设想:   1、情境感染:通过电视画面展现三峡美景,让学生获得直观认识,调动学生情感。   2、绘图导思:让学生自绘三峡简图,把握作者游踪顺序,实行学科渗透,让地理知识为语文课服务。   3、激趣栏目:让学生以导游身份介绍各峡景观。既能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又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诗歌朗诵,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三峡的奇丽风光及李白诗《早发白帝城》的配乐朗诵,字幕显示诗《早发白帝城》。]   老师引语: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了诗的美妙,也领略了景的秀美。那么,李白乘舟从白帝城到江陵,中间经过的江流湍急、山峦峻秀的峡谷是什么峡?(学生答)三峡。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雄伟壮丽的峡谷。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七年级我们学了郦道元的《三峡》,已初步了解了三峡的壮美。   今天,请让我们随作家刘大杰一起走进《巴东三峡》,去领略那雄奇与秀丽,感受那惊险与激动。   二、整体感知,自绘简图   1、学生听朗读,看风景,领略山水之美。   [课件:播放配乐课文朗读,屏幕上显示与课文同步的三峡风景。]   2、学生速读课文,用横线标出作者沿途经过的地方。把握作者游踪,并体会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老师要求:各峡的特点尽量用文中语句概括)   学生发言后老师强调:   西陵峡 黄猫峡:山高不险,水急不狭       灯影峡:浓厚的江南风味       崆岭峡:山形水势,突然险峻       米仓峡:水不太急,山更高峻   巫峡:山水最奇险最美丽      水险——窄、急、曲折、多滩      山高——笔直、整齐、险峻       (云雨——奇形怪状,应有尽有)   瞿塘峡:山势稍平,水仍险急   西陵峡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各不相同,扼要介绍。   巫峡水险,山高,云趣。   瞿塘峡人文景观丰富。   3、学生自绘长江三峡简图,进一步明确作者游踪顺序。(老师提示:注意上、下游的方位)然后请一个学生在黑板上绘图。   [课件:屏幕上显示长江三峡简图,并用红色箭头游动显示作者游踪顺序。] 三、自主探究,品味语言   学生品读⑦⑧段,品味生动地描写了江水的险、峡山之高、云雨之奇妙多变的语句。   学生发言后老师整合:   ①“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连用四个“险”字,有力地突现江水之险,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   ②“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出一两丈高的浪堆。”“冲”“卷”“怒吼”,足见江水之急,从视觉、听觉的角度生动地再现江水之险。   ③“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用拟人,生动地写出了山的高峻、整齐,将群山写活了。   ④“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