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语文版《山米与白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干将莫邪》教案及练习



《山米与白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干将莫邪》
 
二. 重点、难点:
1、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文章的主题。
2、积累文言词句,学习文章中用于叙述和议论的排比句式。
3、了解孟子雄辩的文风,深刻领会忧患能激励人勤奋求生存发展,而享受安乐能使人委靡死亡的道理。
 
 
《山米与白鹤》
一、作者简介:
    贝特西·贝尔斯(1928~),美国儿童文学作家。生于北卡罗来纳。主要作品有儿童小说《午夜的狐狸》(1968年)、《天鹅的夏天》(1970年,获1971年纽伯利奖)、《山米与白鹤》(1972年)、《宾戈布郎的难题》(1988年)等。
 
二、课前热身:
    gān gà     xū   piē  duō     qī    zǔ      huàn 
          气喘吁吁       咄咄逼人   息   咒    容光
    kuàng  chàn   kāng kǎi  bá shè  ē yú    lào    jī
      抖           涉           滑
guǐ     kuì   xuē     hàn   huàn
计     崩            浩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但还是没有把那老头儿甩掉”。这部分写的是山米“出逃”,这是故事的开端。
  2、第二部分是从“山米已经累得精疲力竭”到“但不论在什么地方,他都能立刻认出它来”。这一部分的中心事件是“捉鹤”。这是山米情感发生变化的开始。
  3、第三部分从“经过长途跋涉,他们终于回到了那幢破败的房子”到课文结束。中心事件是“喂鹤”。
 
四、研讨课文:
  1、山米和他的外祖父在一起的这段时间里,山米的情感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厌恶——接近——理解——爱。
  2、是什么促使他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明确:是外祖父对动物无私、隽永的爱使他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3、品味语言:
(1)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了。人类接连不断地发掘了一些死寂的星球,报纸杂志上令人遗憾地报道这些星球上都没有生物。只有当人领悟到浩瀚宇宙中,除地球以外其他地方都没有任何生物的时候,才会知道生命的可贵。
    (2)在前一天早上你还恨着一个人,而第二天早上,你却发觉你已经深深爱上那个人。
 
五、写作特色:
1、这篇课文在艺术上以细腻的心理描写为主要特色。
  2、语言富有哲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简介:
  1、孟子:名轲,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2、《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论争。《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发展有很大影响。《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3、孟子生活在战国,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当时,各大国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对此,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兼爱”“非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孟子最早提出“民贵君轻”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作用;主张残暴之君是“独夫”,人民可推翻;强烈反对不义战争,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孟子向往历史上尧舜功绩,到处游说,宣传他的“仁政”、“王道”,并把这寄希望于封建统治发“仁心”,力图维护原始井田制度,使天下归顺,以成就王业,“黎民不饥不寒”。这反映孟子继承并发展前代政治家提出民本思想,对恢复经济,发展生产,使人民休养生息,有一定作用。今天看,孟子思想虽有阶级时代局限性,唯心倒退,但许多间接主张,客观上对人民有利,值得肯定。
 
二、课前热身:
  quán    gé   yuè     fú    bì
    亩    胶     说    行    
 
三、朗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翻译课文:
  1、词类活用:
: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劳累;                     饿:使……饥饿;
空乏:使……穷困缺乏;   :使……惊动;              :使……坚韧;  
:使……受到阻挠;              人恒: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犯过失;
则、则:动词活用为名词,国内、国外;
:形容词活作使动词,使……痛苦;                 :名词作形容词,敌对的;
  2、古今异义词。
    举于版之间——古义:捣土用的杵;   今义:建筑、修路; 
举于——古义:狱官;                  今义:士兵;
于畎亩之中——古义:被任用;         今义:送出、交付;
于版筑之间——古义:被举用;         今义:举起;
于色——古义:征验,表现;           今义:出征;
而后——古义:明白,了解;           今义:比喻。
3、多义词。
    :舜发于畎亩之中(从)         :而后作(承接连词)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       而死于安乐也(并列连词) 
        征于色(在)
        生于忧患(由于,在)
    :发于畎亩(举,被任用)       :于是人也(这样的)
        发于声(表现)                   今义,判断动词  
    :行拂乱其所为(阻挠,违反)
        拂士(同“弼”,辅佐,辅弼)   
  4、翻译课文。
 
四、研读课文:
  1、理清文章层次。
第一段(1、2)举例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
    第二段(3)正反两面论证经受艰苦磨难必要性,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
    第三段(4)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孟子在谈到艰苦生活能使人大有作为,连举六名在历史上有成就人物,是否重复,为什么?
    明确:①共同特点:出身低微(种田、筑墙、贩卖鱼盐、犯人、隐居者、奴隶),他们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后来都被统治者委以重任,而且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使用排比,文章富气势和说服力。
    ②从古到今(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人)多方面举例,内涵丰富,说服力强。
  3、作者列举这六个人有什么作用?
    明确:为下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这一著名论断作铺垫。
  4、第3段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明确:论述了人常常处在困境,才能不断奋发;国家常常没有忧患,则往往会遭至灭亡。即精神上的溃灭必然会导致物质上的灭亡。在论证方法上则运用正反论证,一反一正,为推断出中心论点打下基础。
5、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一章讲的是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有了这样的磨练,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课文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论断。
7、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证明人才是在艰难困苦中造就的道理。
8、联系自身的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忧患意识。
明确: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不可以掉以轻心,要时时提醒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拼搏,积极进取,与时俱进,否则就会停滞不前,甚至落后落伍。
 
《干将莫邪》
一、作家作品简介:
  1、作者简介
    干宝,字令升,东晋史学家、文学家,《搜神记》是其代表作。
  2、作品简介
   《搜神记》志怪小说集。作者喜欢讲阴阳术数,在《搜神记》自序中说,写此书的目的是:“亦足以明神道之不诬也。”但书中保存了不少优秀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描写很细致,是六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
 
二、朗读课文,分析课文:
  1、本文的情节如果用两字来概括应该是什么?——复仇
  2、围绕“复仇”两字展开了怎样的故事情节?
      明确:干将铸剑,为王所杀——开端
            子赤取剑,欲报父仇——发展
            山中遇客,以命相托——高潮
            客设计谋,智杀楚王——结局
  3、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理解文章蕴涵的道理:
    被统治阶级:赤——为报父仇,至死不渝
                客——见义勇为,英勇无畏
    统治阶级: 楚王——心胸狭窄,残忍暴虐——强权政治的代表。
    当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的时候,势必会发生反抗压迫的斗争。由此揭示文章蕴涵的道理——忠诚勇敢、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三、写作特色:
    本文在叙事风格上,篇幅短小,文字简略而精干。大部分以对话来完成故事。语言朴素,没有进行过多的修饰和雕琢,是一篇很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故事中的侠客是一位重承诺、守信用之人,是古代劳动人民把他赋予成了一位神化般的人物了。这也是本文作者思想局限性所在。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
一、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1. 本文选自《            》;孟轲是我国___________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_________________,后世并称_______________。
 
2.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行乱其所为             ②入则无法家
B. ①益其所不能             ②不吝去留
C. ①舜于畎亩之中         ②于声
D. ①百里奚举于            ②见山上人烟
 
3. 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所以动心性             ②能对面为盗贼
B. ①天将降大于是人也  ②重而道远
C. ①人过                       ②国
D. ①管夷吾于士            ②百里奚于市
 
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其心志,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苦:____________________              劳:____________________
饿:____________________              空乏:__________________
于色,发于声,而后
征:____________________              喻:__________________
 
5.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理解。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这样,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本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列举六位历史人物在艰苦的磨练中被举用并成就了非凡业绩的事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请从现实生活中列举典型事例,谈谈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选出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于:困于心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 其:苦其心志       帝感其诚
    C. 者:出则无故国外患者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 之:舜发于畎亩之中    孔子云:“何陋之有?”
 
  2. 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 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上使外将兵
    B. 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C. 敌:出则无故国外患者      恐前后受其敌
    D. 发:征于色,发于声       野芳发而幽香
 
  3. 简答。
    ①文中强调人才的主观因素是:
                                                                
②文中表明全文主旨的一句话是:
                                                                 
 
4. 文中列举的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同点是:
                                                                   。
 
5. 第四段为什么独立成段?
                                                                 
 
三、
不仅仅是左手
池 莉
    ①17岁那年秋天,我被下放到农村做知青,几个月之后,被选拔到大队小学教书。第一天上课,学生就不怕我,很多课我都上不下去。校长鼓励我不必怕学生,要我向王老师学习。
    ②我们学校的王老师,男,中年人,大个子,宽肩膀,胡子拉碴,少言寡语,非常威严。王老师走路总是甩开膀子迈大步,模样好生坦然潇洒,好像条条道路都是为他开的。我们大队的广大贫下中农,凡路上遇见王老师,都要抢先问候,都要为他让路,还要夸他教书教得好。王老师的书,就是教得好,从他班里毕业的学生,算盘打得风流水转,出了校门就可以当一个小队会计。对付最顽皮的男生,王老师一向只用一只手,左手。王老师不是左手力气大,是力气不大,主要是轻重感觉好。王老师用左手把调皮学生的后颈脖子拎起来,从窗口轻轻扔出去,从来没有把学生摔出事情来。贫下中农谁家有一个甚至多个不爱念书的调皮小子,爷娘老子也都是不怕的,大家便都指望王老师整治。王老师这只左手的一扔,多年的威信就建立起来了。
    ③然而,作为教师,仅有武力是不够的。最初,我以为王老师的威信就是来自于他的左手和珠算。后来,我慢慢发现,王老师门门功课都教得好,语文、数学、体育、美术,他可以一个人包办。同时,王老师还会修雨伞,做木工,打草鞋,箍水桶,烧锡补焊。王老师有一只工具箱,那简直就是百宝箱,他想要钉子就可以掏出钉子,他想要铁皮就可以掏出铁皮,任何困难都难不住他。王老师还写得一手漂亮的字。要过春节了,村里家家户户都请王老师写对联。也总有一些人家会贴别人写的对联,这就更是为王老师提供了比较,贫下中农过春节有的就是时间,又没有什么娱乐,大家成群结伙到处闲逛,挨家挨户比较对联。这一比较,显然还是王老师的字好。四村八里的人家婚丧嫁娶,也都要请王老师去做司仪。如果发生什么意外,厨子来不了,王老师也当厨子,王老师从打豆腐到红案,都做得得心应手。一般凡有人请,王老师是有求必应。但凡王老师应了的事情,一概都做得利索漂亮。而他自己呢,则又有一条人生的座右铭:万事不求人。王老师是从来不去麻烦任何人的,他自己什么都会做,他就是自己生活的创造者。于是,王老师的威信怎么能够不高?谁家的孩子他不敢打?打了家长还要感谢,因为他们认为这就表示王老师重视了他们的孩子。
    ④我17岁的时候,见识了王老师,也是十分佩服的,觉得他做人做得好生响亮和牛气啊!但是,真正认识到王老师的价值,却是在多年之后了。那是在我大学毕业之后,工作了,成家了,在扑面而来的现实生活面前常常捉襟见肘,便一次又一次地想起了我那乡村小学的王老师。在琢磨中,我终于明白,一个人想要掌握自己的生活,想要骄傲又淡定,是何等不容易啊!在那赤贫的年代,王老师仅凭一只小小的工具箱,就能创造与修补着他自己的生活、学校的生活和乡亲们的生活,他该付出了多少智慧、勇气、精力与辛劳啊!30年过去了,王老师依然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唯一一个有气魄有能力掌握自己全部生活的人,唯一一个最贫穷却最有志气的人。有志才可以帅气,有气才可以帅体。因此一个贫穷的乡村小学教师,才会那么的神气,那么的体面,那么的受人尊重。一年四季中有三个季节他都是打赤脚或者穿草鞋但是好像条条道路都是为他开的,条条道路都恭候着昂首挺胸的他
    ⑤从王老师身上理解和领会到的道理,成了我人生最重要的教诲。由此我懂得,一个人无论穷与富,都应该做一个有志气的人。有志气才有体面与高尚。有体面与高尚才有真正的美丽。这美丽是一种大美,仿佛太阳、月亮、森林与鲜花,天然大方,超凡脱俗,使自己怡然自得,让懂得它的人赏心悦目。一个人这么活一辈子,便够了。
(选自《读者》2006年第7期,略有改动)
  1、在“我”看来,王老师的威信不仅来自于他的左手和珠算,还在于他                ,会干各种手工活,                ,会做司仪,                          。(6分)
 
2、王老师做人做得好生响亮和牛气,不仅因为他有本事,还因为他乐于助人。文中第③段中有一个词语很好地体现了他的这种助人精神,这个词语是:                     。(3分)
 
  3、本文第③段画线句在文章结构上起的作用。(2分)
                                                                             
 
4、王老师对付最顽皮的男生只用左手的原因是什么?对于王老师用武力教育学生的方式,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述理由。(5分)
    原因:                                                       
看法及理由: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理解文中第④段画线句子,回答问题。(6分)
    (1)“一年四季中有三个季节他都是打赤脚或者穿草鞋”说明了王老师的生活境况                。(2分)
    (2)“好像条条道路都是为他开的,条条道路都恭候着昂首挺胸的他”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
                                                                            
 
 
 

【试题答案】
一、
1. 孟子      战国       孔子       孔孟             
2. D                        
3. A
4. ①苦:使……痛苦         劳:使……劳累    饿:使……饿瘦 
空乏:使……资财缺乏    ②征:证验,表现       喻:被了解
5. ①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②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
③这以后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6.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 从他们都经受了艰苦磨练从而成就了大业的事实归纳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结论,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8. 必须紧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观点与材料一致
二、
1.       B   
2.       2. D 
  3.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 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5. 这是警策之语,这样可以突出中心论点
三、
1. 门门功课都教得好;写得一手漂亮的字;会当厨子(6分)
2. 有求必应(3分)     
3. 过渡(承上启下)(2分)
4. 原因:因为左手的力气不大,轻重感觉好,不会伤着学生。  (2分)看法及理由(略)(3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5.(1)贫穷(2分)  
(2)要点①王老师虽然贫穷却有志气。②王老师有气魄有能力掌握自己的全部生活。③王老师活得神气体面,受人尊重。(4分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