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2014年语文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试卷(11周)

2013-2014年九年级语文试卷(11周)
班别: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8分)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目学们以敬佩的目光,倾听着著名作家秦文君作“亲近文学”的报告。
B、有没有正确环保观,是低碳生活的能否实现的关键。
C、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D、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
2、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训练结束之后,体育馆内已经空无一人,只有他还在练习三分球投篮。
B、受毒大米事件的影响,经调查,发现产自某地的大米销量下降了一倍。
C、护士节那天,记者来到市第一人民医院采访了许多王护士的先进事迹。
D、21世纪的中国文学可谓群星灿烂,而莫言无疑是其中非常耀眼的一颗。
3、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人直言不讳地批评说,国内很多城市的建筑风格千篇一律。
B、不论他正义的愤怒多大,总会过去,恼羞成怒的伏尔泰总会让位于心平气和的伏尔泰。
C、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得益彰。
D、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上,芸芸众生都在为生活忙碌奔波,很少有人能“停下脚步来等等自己的灵魂”。
B、为迎接学校首届文化艺术节,建明和他的搭档们逢场作戏,精心编排了一出反映校园生活的话剧。
C、他是一个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的选手,这次在奥运会上夺冠,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
D、从燕子呢喃到荷花盛开,从鸣蝉噤声荐到大地沉寂,大自然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做5---8题。(每题2分,共8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①或尽粟石。食②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③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④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对第二段中的四个“食”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和②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B、①和④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C、②和③读音相同,含义也相同。  D、③和④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6、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环而攻之而不胜  D、袛于奴隶人之手   学而时习之
7、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以千里称也    称:称呼       B、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 有时
C、才美不外见       见:通“ 现 ”  D、策之不以其道       策 : 鞭子
8、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 1 段先以 “ 世有伯乐 , 然后有千里马 ” 正面提出问题 , 然后笔锋一转 , 从反面展开议论。
B、第 2、3 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和它才美不得 “ 外见 ” 的原因 , 作者对无知的 “ 食马者 ”发出了强烈的谴责。
C、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 , 将人才比为千里马 , 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
D、在作者看来 , 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 在两者中主要是缺乏发现人才的人。
三、课外知识。(8分)
9、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段的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几十年来,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 , , 。他以极度残疾之身,取得了极其辉煌的科学成就。
①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运行的重大奥秘 ②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 ③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
10、名著阅读。(5分)
(1)保尔·柯察金是长篇小说《 》中的主人公,这部作品是苏联作家 (作者名)在双目失明、脊椎硬化的困难条件下写成的。(2分)
(2)、阅读下面对《水浒》中人物的点评,填写与之对应的人物。(只填序号)(3分)
①林冲 ②鲁智深 ③武松
A、他性格直爽,豁达明理,侠肝义胆:他拳打镇关西,巧救金氏父女;他抱打不平,大脑野猪林;他在战斗中总是勇往直前。
B、他武艺高强,景阳岗打虎,威震天下;他性情刚烈,嫉恶如仇,为兄复仇斗杀西门庆;他有恩必报,为报答施恩醉打蒋门神。
C、他是八十万禁军教头,生性安分,屡受迫害却一忍再忍;火烧草料场后,他被逼无奈,雪夜投奔梁山;他追随宋江东征西战,立下赫赫战功。
A. B. C.
四、诗词背诵默写和文言文翻译。(14分)
11、按要求填空。(8分)
(1)《论语》十则中,孔子认为有一句话可以拿来作为终生遵守的准则,它是 !
, 。
(2)《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作者借用流水比喻军民抗敌收复失地之心的诗句是 ,

(3)满地落花,让看花人看到了暮春时“ ”的景象。
(4)终于等到了放假的日子,车站里挤满了回乡的游子,一如杜甫笔下的诗句“ ,
”。
1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6分)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译文: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译文:                              
五、现代文阅读。(26分)
有书赶紧读/黄以华(12分)
①曾有报纸说,阿根廷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不能等”的文学选集。说其“不能等”,是因为它是用特制墨水印刷,再用塑料袋密封。拆封后2至4个月,墨迹碰到阳光和空气后就开始逐渐消退,最后变成不着一墨的笔记本。出版商以此提醒读者:有书赶紧读!看了这个消息,我从心底敬佩出版商的良苦用心,也由此想到更多。
②古人说“书非借不能读”,只有借别人的书,有了还书期限的限制,有了外在的压力,才会有动力去读完一本书。如果是自己的书,什么时候都可以读,没有了压力,人便会变得懒散,读书也永远成了一个计划。由此想到出版“不能等”的书,仿佛也是给读者立了一个还书的期限,有点儿与“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相通了。
③“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以此来劝诫人们读书要趁早,读书不能等,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④但是,在我看来,“不能等”的书也许还有更多含义。在现代生活中,一些人变得越来越浮躁,对读书失去兴趣。在他们眼里,读书或许只是升官发财、改变命运的敲门砖,一旦功成名就,敲门砖就该扔掉了。还有的人浮光掠影,只是满足于在网上浅阅读,搜集奇闻逸事,不愿意也静不下心来,实实在在读本书。在这种情况下,一本“不能等”的书,对他们来说又是一种善意的规劝:读书拖不得,好东西是不等人的,要是不及时抓住,过了这村,就没有这店了。
⑤如果阿根廷这家出版商策划图书时有这种用意,那简直有种与读者心理博弈的味道了。尽管如此,这种良苦用心只可理解,却不值得效仿。毕竟图书是传承文明的工具,大家都去出版“不能等”的图书,这个工具就有可能丢失,如果是这样,损失就太大了。
⑥与“不能等”的图书相关,我想到更为多样的一些方式,比如《人民日报》曾介绍过河南固始县采取定期个人述学、群众评学和组织考学的方法,解决干部不爱学、不真学和不善学的问题——形式虽有不同,用意却有相通之处,都在劝人向学,劝人读书。只是外因毕竟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要想真正读点书,学点知识,关键还在于人自身。思想问题解决了,时间便像海绵里的水,挤也挤不尽。
⑦不读书的民族没有希望,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都抓紧时间读书。
13、选文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4、文章开头从“阿根廷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不能等’的文学选集”的故事写起,有什么好处?(3分)


15、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6、文末提到“不读书的民族没有希望”,这句话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请你结合选文谈谈应该怎样做?(3分)

棉花里的父亲/章中林(20分)
①回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只有那条癞皮狗还在门前吐着舌头。我左右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声,这人都去哪儿了呢?他们应该知道我回来呀,突然看到场院里如雪的棉花。是捡棉花去了?赶到大叔家一问,他说父亲去前山捡花去了。
②我放下行李,奔向棉花地。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在身上毛毛刺刺的,像是有虫子在爬,十分不自在,还没走几步就汗流浃背了。空旷的田野里没有风,也没有一个人影。是啊,这样的毒日,谁不愿意窝在家里,躺在电扇下面?可是,父亲?不知说过多少回:棉花少种点,有事情做就行。可是他却非要拉上上十亩棉花,还说,自己动得,不要我们负担。但是你也不要这样拼命哪。
③我循声站进棉田里。父亲正弓着背捡着棉花,腰间系着蛇皮袋,鼓鼓囊囊的,每移动一步都显得吃力。两只手却不闲着,熟练地抓住盛开的棉花随手塞进袋里。父亲看着走近的我笑着,打着招呼。黢黑的脸上深深的皱纹颤抖着;白发凌乱地贴在额前;衣服就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还结出了盐花。
④阳光下,父亲的背影溅起凄惨的白光,坚硬而嶙峋——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涌上心头。父亲的一生都是在这片洁白的棉花中佝偻着前行的。一天天,一年年,他就像一个倔强的牧民看护着自己的羊群,就像一个固执的渔民守望着自己的鱼塘,不眠不休,不离不弃。父亲啊,父亲!
⑤棉花,就是父亲的花朵,就是父亲的攒钱罐。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那些岁月,父亲就是用自己坚定的脚步,羸弱的肩膀种下繁华的棉花,背起一家丰满的希望——我们的学费,过年的新衣,喷香的猪肉,还有久违的微笑。现在,我们都已经成家,他也应该停下奔跑的脚步,和我们一起分享这棉花一样舒适而温暖的生活。可是,山一样的父亲依然像一头倔强的老牛一样默默守护着,坚持着。父亲啊,父亲!
⑥一点多钟我们才回到家。父亲草草地扒了几口饭,就又坐到了簸箕前剥起棉花。也许是太疲劳了,还没一会儿,父亲就躺在棉花上睡着了——头枕着棉花一动不动地睡着了。他睡得是那么酣畅,睡得是那么沉静。
⑦他侧着身子,躺在灰色的棉花壳上,头枕着雪白的棉花。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可是,他睡得那么沉,那么香,我又怕惊扰了他的清梦。
⑧静静地睡着的父亲,脸上露出淡淡笑意,粲然如盛开的棉花。他是看到了桃红李白的绚丽,还是闻到了油菜芝麻的浓香?是尝到了大米麦子的绵软,还是摸到了蚕茧棉花的和暖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父亲一定在惦记着他的春种秋收,他的夏播冬藏,不然,他的笑里怎么会飘来丝丝的甜呢?
⑨也许怕打扰了父亲,风顽皮地小跑来;也许怕惊醒了父亲,太阳躲进了云里。在这里,除了父亲均匀而舒畅的呼吸在轻轻地流淌,再也听不到一点声响。
⑩这个世界仿佛成了一种永恒——因为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
17、请你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对文题的理解。(5分)


18、按要求品味语言。(8分)
(1)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品析加点词语的含义)


(2)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请任选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19、“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此时此刻,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呢?(3分)


20、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第⑩自然段的作用。(4分)


六、作文。(50分)
有人说生活太平凡,幸福很遥远。其实,点点滴滴的幸福在你的生活中俯拾皆是。只要用发现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感恩的心态采撷生活,你就能够收获许多幸福的印记。课堂上一声真诚的赞许,赛场上一句热情的鼓励;手机里一张张欢聚的照片,餐桌上一盘盘温暖的饭菜;抑或是一次快乐的远足,一次春雨中的漫步,一次醉心的阅读,一次成功后的哭泣。同学们,用心捡拾生活中的幸福吧,把它装入行囊,伴你快乐成长!
请以“捡拾幸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