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卖火柴的小女孩》复习重点


《卖火柴的小女孩》重点

一、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浪漫主义手法,创作了168篇童话故事

2、列举安徒生的童话作品 《海的女儿》《丑小鸭》

二、写作特点:

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相互交替,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三、重点问题

1、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什么?为何这样安排?

答: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快乐幸福的大年夜。这种快乐的气氛与小女孩的悲惨形成对比,更加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2、课文中小女孩几次擦然火柴?看到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答:共五次擦然火柴,四次幻景。

第一次:温暖的火炉—渴望温暖。

第二次:喷香的烤鹅—渴望食物。

第三次:美丽的圣诞树—渴望快乐。

第四次:慈祥的奶奶—渴望亲情、关爱。

四、重点语句

1.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  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答:“曾经”指的是火柴擦然中产生的幻象。

前一个“幸福”之小女孩临死前是在幸福美好的幻想度过的。

后一个“幸福”是指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批判与不满,感受到作者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他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2.    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答: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好的幻想中死去。小女孩活在世上,就只有寒冷、饥饿、痛苦,反应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心的冷漠。

3.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答:火柴是女孩一家的生活来源,是非常珍贵的。她一天没有卖掉一根火柴,让她内疚恐惧,不敢浪费火柴取暖。但她实在太冷了,所以终于斗胆取出一根。表现了她对温暖的渴望。

4、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前者的踌躇和后者的毫不犹豫形成对比,表现小姑娘强烈的内心需求,她渴望幻象中的一切都成为现实,永不消失,尤其是慈爱的奶奶,所以她不惜擦然一大把火柴,留住奶奶。

五主题

表现作者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对当时社会制度和人心冷漠的批判。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