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爱莲说》说课稿4

《爱莲说》说课稿
福清华南中学授课教师:周秋强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爱莲说》是现行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短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课本164页上已明确指出: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本文和《陋室铭》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习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2)、知识目标:
①、了解“说”的 特点。
②、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初步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③、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3)、能力目标:
①、能够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义以及用法。
②、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
①、反复诵读,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②、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运用“菊”和“牡丹”的映衬作用。
二、教学方法
1、对初中的学生来说,疏通课文的字词句应是其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疏通课文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提问答疑法”,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由学生提出质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获得相应的自学文言文的技巧和能力。
2、本课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通过问题设计,辅以相关的资料,运用“讨论法”、“迁移法”,来实现这一教学目地。
总之,本堂课我所注重的是通过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指导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自主拓展能力的培养,达到学习效果。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通过插图欣赏莲的形象,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写莲花的诗句,让学生感受莲花的美。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从感官上吸引学生,为本堂课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设计这一环节是这么考虑的:首先,通过提问,一方面复习旧的知识,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视野;其次,为本堂课的内容服务。
2、简介文体及作者:
由学生介绍文体“说”及作者周敦颐的相关知识。此环节的目的是:检查预习,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
学习文言文,朗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接着进行的是朗读训练。
3、朗读训练 完成教学目标“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初步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及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朗读训练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
①、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读时请学生注意字词读音,注意读课文的语气,语调。小黑板展示重要字词读音。
②、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③、学生自由朗读,相互提问,借助注释,疏通课文的字词句提出质疑。
④、请一学生范读课文,然后再齐读课文,最后背诵课文。
4、探究课文
这一部分,我主要设计了四个问题
①问题1: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
作者对莲花的描写中赋予莲的哪些品质? 你能读出来吗?
此问题设计的目的是——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总结让学生明确:作者爱莲,也在赞颂莲,我们要注意带着赞美之情来读这个长句。(予独爱……)
②问题2:文章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
回答:还写了菊和牡丹。分别比作君子、隐逸者、富贵者。
③问题3: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为什么还写了菊花和牡丹?起什么作用?
用作陪衬。菊正衬,牡丹反衬。这样,更能突出莲的君子的品格。
回答此问题后齐背这三个排比句。(予谓菊……君子者也)
④问题4:把握主旨,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第二段的句子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三种花的品格拟人化了。主要的是把莲花比作君子,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那么,本文中又“托”了什么“物”,“言”了什么“志”呢?学生思考后回答。
5、总结:
谈谈学完了课文后的一点收获?
然后以概括性的语言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去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
6、布置作业
拓展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这个训练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的联系,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并暗示性的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菊     (君子)的品格 (托物言志)
  正衬 高洁、质朴 洁 不
  莲 正直、美名远扬 身 慕
   反衬 清高 自 名
牡丹 好 利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