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铁骑兵》复习笔记

3.《铁骑兵》
本文通过写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在与大部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与敌人展开游击战的传奇故事,高度赞扬了八路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
一、基础知识
1.给红色的字注音。
陨落(  )   淹没(  )  勒马(  )  脸颊(  )  惹出(  )
掷弹筒(  )  捣毁(  )  老巢(  )  调到(  )  骚乱(  )
2.形近字
┏陨:陨落 ┏勒:勒马   ┏颊:脸颊   ┏巢:鸟巢   ┏骚:骚动  ┏捣:捣毁
┗埙:土埙 ┗勤:勤劳   ┗浃:浃背   ┗窠:鸟窠   ┗搔:抓搔  ┗岛:岛屿
3.词语解释
【重阳】指农历九月初九日。
【汉奸】原指汉族的败类,后泛指投靠侵略者、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中华民族败类。这里就是后一个意思。
【陨落】这里指星体从高空落下。
【扫荡】原指用武力或其他手段肃清敌人。这里指日寇在中国沦陷区实行的“三光”(烧光、抢光、杀光)政策。
【毫不迟疑】一点都不犹豫。
【没】这里指河里的水漫过。
【骚乱】骚动、混乱。
【掷】扔、投。
4.文学常识
杨朔(1913~1968),现代作家,原名________,山东蓬莱人。抗美援朝时期,写出长篇小说《_________》;一九五六年以后,杨朔主要从事外事工作,同时致力于_____________的创作。重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收在《___________》里。
【参考答案】
1. yǔn  mò    lè    jiá  rě   zhì  dǎo  cháo  diào  sāo
4.杨毓瑨  《三千里江山》  散文 《雪浪花》 《樱花雨》 《荔枝蜜》 《茶花赋》 《海市》 
  《泰山极顶》  《杨朔散文选》
二、课文学习 
1.你知道本文为什么要以 “铁骑兵” 为标题吗?
【明确】 “骑兵”是指在抗日战争中与大部队失去联系的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铁”字是指这个骑兵班在敌境中显示出来的勇敢机智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铁骑兵”是指能战胜任何艰难险阻,攻无不胜、神出鬼没的骑兵。
2.文章开头写道:“一过雁门关,气候显然不同了,重阳前后,天上就飘起大雪来。”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 这里的景物描写为下文设置了悬念,埋下了伏笔,同时也突出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精神。
3.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竟能打乱敌人的军事部署,迫使日寇停止了扫荡,请你说说这是为什么?(请从敌我两方面加以分析)
【明确】
从我方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敌方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从我方看:首先是战士们怀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具有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因此,即使掉队了也能不畏艰苦、坚持战斗;又因为战士们不仅勇敢而且机智,所以能“巧妙地甩开了追击的敌人”,转战敌后,在特殊情况下能正确分析形势,做出果断决定,用游击战术袭扰敌人。其次是离不开人民的支持,这一点从课文中农民的热情可见一斑。
从敌方看:深陷在中华民族解放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的日本侵略军,虽然貌似强大但本质上是虚弱的,可谓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所以,骑兵们的一排马枪就叫敌人吓破了胆,不得不停止“扫荡”。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离开大队的骑兵的行踪。
5.当农民回答“这是包头,城墙就在那边山脚下”时,骑兵们为什么都不觉叫出声来?当得知前边这条河是水流湍急的黄河时,骑兵们为什么一齐惊得“啊”了一声,随后不觉大笑起来?
【明确】骑兵们都不觉叫了起来是因为他们为了跳出敌人的合击圈竟跑到了敌人的老巢包头来了,感到非常惊讶。当听到河水很急,连一根鹅毛掉下去也会旋到水底下去时,着实令他们吃惊不小,差一点就要全军覆没。随后大笑是因为幸亏班长及时勒转马头,才幸免于难,不觉会心一笑。
6.重难点句子诠释
(1)星星脱离轨道,就会陨落,八路军掉队了,却能主动打游击。
【明确】本句用星星脱离轨道就会陨落反衬八路军战士掉队了却能主动打游击。突出了八路军战士不畏艰苦、英勇无畏的精神。
(2)农民热情地回答他们说:“这是包头啊!城墙就在那边山脚下……”
【明确】本句“热情”一词体现了八路军能寻到大队离不开农民的支持。
7.你认为这些骑兵战士身上具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明确】坚定的信念,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意思对即可)
8.对文章结构的理解
【明确】
(1)全文结构:总——分——总
(2)文章结构图
(3)段落分析
1)①~②段,设置悬念:一个班的八路军骑兵在战斗中被敌人的装甲车隔断后,他们将遇到哪些危险?他们能否找到大部队?
2)③~⑩段,八路军骑兵在敌后的游击活动。
3)⑾段,他们平安转回根据地,找到了大队。
本文结构精巧主要表现在作者巧设悬念。一天,他们跑到二更天听到远处有一片吵叫,仔细一听却是河水的声音。河面看起来不过半里来宽,没想到水好深。隔着河有几点火光像是村落,到山顶一看却是一座城。班长吩咐朝城里放枪,惹得敌人慌忙应战。直到最后解开悬念,铁骑兵已到了包头地界,遇到的那条河是黄河。最后一个骑兵班竟能打乱敌人的军事部署,迫使日寇停止了“扫荡”。
三、深入探究
1.对文章写作特点的理解
(1)在叙述、描写中融入作者的感情,感情深沉、真挚。
(2)语言朴质,如话家常,把战争写得如诗如画,富于乐观、亲切的气息。
(3)文字优美,词语运用恰当。
(4)线索分明,中心突出。
(5)写作借鉴:学习本文用设置悬念引领读者、吸引读者的写作方法。
2.对文章精妙的结构和巧妙的情节布局理解
文章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顺序结构形式,开头让骑兵陷入困境,结尾又用带有奇特色彩的巧合解决困境,构成一个喜剧性的结局。结尾的这个“巧合”是极富匠心的。从表面看,这个结局看似离奇,有些“歪打正着”,然而在其偶然之中包含着必然性。文章用大量篇幅展示了骑兵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神奇力量,还有什么样的敌人不能战胜呢?从而表达了坚定的必胜信念,讴歌了战士们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这样,就由叙述一个骑兵班的单纯故事,升华到整个革命战争及建设时期,人民大众身上蕴藏的伟大力量。同时,作品在各部分采用了电影镜头剪辑组接的形式,联合起来构成一幅展现战士风采的画卷,使结构简洁精美。在情节设置上,文章虽不长,却悬念横生,扣人心弦。文章一开篇就设置了悬念:一个班的八路军骑兵在战斗中被敌人的装甲车隔断后,“离开大队,单独活动”。在恶劣的天气和险恶的环境中,将遇到哪些危险?能否找到大部队?在种种“悬念误会”中展开故事,展示了八路军的风采。第二,文章采用了电影镜头剪贴式结构,各部分自成一个有意境的镜头,连起来又成为一幅完整集中的画面,值得借鉴。
3.对本文人物的分析
文中描写最鲜明突出的人物就是班长。先写他的外貌“班长是个矮汉子,左腮有一条刀伤,弯弯的,像是月牙。”班长的脸颊抽动着,月牙形的刀伤也像活了似的动起来。文中突出了“月牙形的刀伤”,写出一位身经百战的军人的形象,脸上的刀伤是他英勇杀敌的见证。来到河边他“竟不迟疑,第一个鞭着马走下河去”,表现了他身先士卒,当感到水越走越深,越走越急,他当机立断“勒转马头退到岸上”。避免了遭受灭顶之灾。当闯来闯去总是敌人的地方时,他灵机一动吩咐朝城里放了一排马枪,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可以看出班长是个很机智的人。全文只三言两语就把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极富个性,一个勇敢、机智、果断的抗日英勇形象呼之欲出。
四、迁移训练
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练习。
1.“星星脱离轨道,就会陨落,八路军掉队了,却能主动打游击。”这个比较有什么作用呢?
2.“他们来到河边,星光底下,看见河面不过半里来宽,隔河有几点火光,像是村落。”一句中的“星光底下”可否删去?
3.当骑兵们知道前边的是黄河时,为什么一齐惊得“啊”了一声?
【参考答案】
课内阅读
1.突出八路军的不同一般和顽强的战斗力。
2.不能删去。“星光底下”突出了当时的实际情况,为班长他们分不清是什么河作了交代。
3.因为他们夜里分不清,差一点夜渡黄河,惹出麻烦事。
4.《苏珊·安东尼》
本课记述了美国女权运动第一人——苏珊·安东尼为争取妇女的平等权利而进行的艰苦斗争,课文着重记述了苏珊·安东尼争取在选举权上实现男女平等的斗争,其中又着重写了“投票斗争”和“法庭斗争”两个重要场面。表现了这位伟大女性大无畏的气概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一、基础知识
1.给红色的字注音。
讪笑(   )   戏弄 (   )   喋喋不休(   )   轻蔑(   )
鄙视(   )   西泠 (   )   文质彬彬(   )   歧视(   )
快溜(   )   下流胚(   )   削弱  (   )   不懈(   )
2.多音字
吓┏ 吓唬 xià  颤┏ 颤栗 zhàn   削┏ 削弱 xuē
 ┗ 恐吓 hè    ┗ 颤动 chàn    ┗ 削苹果 xiāo
3.形近字
┏恼:恼怒    ┏既:既然     ┏蔑:轻蔑
┗脑:头脑    ┗即:立即     ┗篾:竹篾
┏赚:赚钱    ┏监:监护     ┏珊:苏珊
┗嫌:嫌弃    ┗临:面临     ┗跚:蹒跚
┏锁:锁链    ┏彬:彬彬     ┏辩:辩护
┗琐:琐事    ┗杉:杉树     ┗辨:分辨
4.词语解释
【轻  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讪  笑】讥笑。讪:讥讽。
【戏  弄】耍笑捉弄;拿人开心。
【呆若木鸡】呆得像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喋喋不休】形容说话没完没了。
【文质彬彬】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顽固不化】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事物。
【鄙  视】轻视;看不起。
【混  迹】隐蔽本来面目,混杂在某种场合。
【捧  腹】捧着肚子。形容大笑。
5.选择恰当的一组词语填空。
(1)既然上天____________她力量,让她看到了妇女在法律面前与男人平等。
(2)她们害怕自己也会受到________________。
(3)伟大的苏珊·安东尼在_______________ 着男人们的顽固不化。
A.赐予   忽视  削弱   B. 赋予  忽视  剥夺
C.赋予   鄙视  削弱   D. 赐予  鄙视  剥夺
6.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乔安娜·斯特朗、汤姆·B·莱奥纳德,_________国作家,选自《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shàn   nòng   dié     miè
bǐ     líng   bīn     qí
liu    pēi   xuē ruò   xiè
5. C 6. 美 《美德书》
二、课文学习 
1.本文着重写了哪几个重要的场面?
【明确】投票斗争、法庭斗争。
2.本文除了顺叙的叙述方法外,还有什么叙述方式?
【明确】插叙。
3.本文对苏珊·安东尼主要采取了哪一种描写方法?
【明确】语言描写。
4.苏珊·安东尼在法庭上的辩护词反映出她怎样的性格?怎样的精神?
【明确】自信和坚毅,坚定的信念,大无畏的气概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提示】应抓住她辩护词中的关键词来分析、揣摩。
5.本文在描写人物时,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请从文中找出一例,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如第⑾自然段。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更能突出苏珊·安东尼的影响以及她所进行的女权运动的必要性。
6.分析下列句中红色字体词的含义和作用。
许多妇女知道苏珊·安东尼是个文质彬彬、充满智慧和勇于斗争的女人,但她们害怕那么说,她们害怕自己也会受到鄙视。不过渐渐地,她们开始喜欢上了她,并努力帮助她。
过了一段时间,许多家庭主妇从她的身上得到了鼓舞。接着,在一次次的集会上,数以千计的妇女加入到她的行列。许多男人开始改变自己的观念,因为他们的妻子在苏珊·安东尼的鼓舞下,让他们感到不公平地对待妇女是可耻的。慢慢地,伟大的苏珊·安东尼在削弱着男人们的顽固不化。
【明确】“渐渐地”、“慢慢地”表示时间较长,形象地说明了苏珊·安东尼所做的斗争是何等艰苦,而她恰恰是在这艰苦的斗争中展现了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
7.这篇文章着重写了苏珊·安东尼在争取妇女权利过程中的哪一件事?对这件事作者又着重写了哪几个主要的场面?
【明确】这篇文章着重写了苏珊·安东尼在争取妇女权利过程中的争取选举权一事,对这件事作者又着重写了苏珊·安东尼在投票选举美国总统前发表宣言和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这两个场面。
8.在记叙主要事件的过程中,作者还用插叙的方法介绍了苏珊·安东尼长期为争取妇女权利而斗争的情况,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插叙部分交待了1872年的社会背景,妇女生来具有的权利已经被剥夺得太久了,妇女忍受不公的法律太久了。说明了苏珊·安东尼是美国女权运动的第一人,她与她的追随者不懈的努力抗争,开始改变男人的观念,慢慢地在削弱男人们的顽固不化。只有做如此详尽的交待,才能为后面的在争取妇女选举权取得最后胜利做好铺垫。
9.苏珊·安东尼在投票选举美国总统前的简短宣言雄辩有力,试体会并分析一下这个宣言之震撼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这段简短的宣言只有4句话,但是它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因为它摆出了一个人人皆知而又容易被人疏视的事实,那就是,总统是大家的,所有国家公民都有选举权,女人也是这个国家的公民,因为她们生育这个国家的保卫者,她们看家,烤面包,生儿育女,妇女们对国家的贡献不能小看,所以妇女理所当然的拥有选举权。因此苏珊·安东尼庄严宣告“我们将坚持在此选举出即将成为政府领袖的人。”整段话摆事实讲道理,句与句之间逻辑推理严密,让人无可辩驳,以致于使“这些男人一动也不敢动。刚才吓唬她们的那个大个子现在呆若木鸡。”
10.有感情地朗读苏珊·安东尼的辩护词,说说她是从哪几个方面为自己辩护的?苏珊·安东尼的辩护连法官都“被镇住了”,试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说说她的辩护词为什么会产生“如此有力”的效果。
【明确】苏珊·安东尼从两个方面为自己辩护的。第一方面证明自己是无罪的。①努力推翻男人加在女人身上的奴役是无罪的;②让男人明白女人对这个国家来说同男人一样重要也是无罪的;③努力提高妇女地位让男人自豪地看着自己妻子的公众意识在提高还是无罪的。第二方面指责法官大人违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任何人不得被剥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的条款,是有罪的。使女人不能像男人那样拥有制定法津的权利、拥有选举自己代表的权利,剥夺女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使女人遭受不公平对待,这些都是违背美利坚合众国的宪法,是有罪的。苏珊·安东尼的辩护词把法官大人推向了被告席。
苏珊·安东尼的辩护词为什么会产生“如此有力”的效果呢?我们认为与她用了一连串的反问句有关:“难道……是有罪?难道……也有罪?难道……还有罪?”“难道……是无罪?难道说……”表达强烈的肯定的意思,如排山倒海,势不可挡。
11.对文章结构的理解
【明确】
(1)文章结构图
(2)段落分析
①(1)~(5)段:苏珊带着十四名妇女大步走向投票箱,投下了自己的选票。
②(6)~(11)段:插叙部分。介绍了苏珊·安东尼长期以来为争取妇女权利而斗争的情况。
③(12)~(20)段:法庭斗争。
④(21)段:苏珊斗争的意义。
三、深入探究
1.理解插叙在文中的作用
插叙部分的内容展示了两方面的情况:一方面显示了苏珊·安东尼的斗争是艰苦的、长期的,另一方面通过对长期的艰苦斗争的记叙,充分展现了苏珊·安东尼的坚定的信念、大无畏的气概和坚韧不拔的意志。重点事件是点,插叙介绍是面,点面结合就使人物不仅鲜明生动,而且丰满充实。
2. 写作特点
(1) 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2) 重点突出,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全方位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3) 叙议结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4) 写作借鉴:在写作中应设置恰当的矛盾冲突,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3.理解文章表现手法
首先,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作者将苏珊·安东尼置于正义与偏见的激烈斗争之中,通过人物的所言所行,通过正义战胜偏见的结局,生动地刻画了苏珊·安东尼这个人物形象。
其次,重点突出,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全方位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作者以苏珊·安东尼争取在选举权上实现男女平等的斗争为重点,着重描写了“投票斗争”和“法庭斗争”两个场面,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但如果只有这些,人物形象就会显得单薄。为了全方位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作者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通过一段插叙介绍了苏珊·安东尼长期以来坚持不懈的斗争,让人们看到她坚定的信念、大无畏的气概、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卓越的聪明才智。
第三,恰当的叙议结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本文以记人叙事为主,又夹以恰当的议论。如第6段和第7段点明了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凸现了斗争的艰巨性,从而衬托出人物的性格。这些议论简明精当,深化了主题,升华了人物形象。
第四,语言富有表现力。例如,在记叙投票斗争中,作者先极力渲染男人们的嚣张,接着笔锋一转,写道:“但这种戏弄并未惹恼一位身材高大、举止庄重的女士,她手中拿着一张纸,站在其他十四人前面,丝毫未动。”寥寥数言就使苏珊·安东尼坚毅沉稳、充满自信的形象跃然纸上。在插叙她以往的斗争时,作者接连写道“她呐喊”“她高呼”“她发誓”,由此,我们仿佛看到了苏珊·安东尼为争取妇女权利而斗争的满腔热情和坚定信念。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