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捐书活动 教学设计1

《捐书活动》教学实录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数学上册17、18页。
二、教材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三年上册第三单元的“加与减”是本套教科书第三次出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数域扩大到万以内,出现了小括号的算式,并要求脱式计算。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学习万以内的连加法,为后面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同时也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把连加法的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提供了富有意义的情境图,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获得新知,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使学生既能体验到发现问题的成功,又能切实感受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
三、学情分析:
连加法的数量关系学生早就熟悉,理解也较容易只是每个数据较大,能让学生正确计算是本节课重点。学生已经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主要是关注学生是否正确计算,特别是连续进位的情况,提醒学生要多注意,养成认真计算、及时演算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目标:
1、结合捐书活动的情境,经历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连加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三位数的连加法。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提倡算法多样化,并能正确计算,利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利用情景、协商、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大数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合理选择计算策略,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养成细心计算、及时验算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是不是感觉很幸福呢?可是,你们知不知道在我国的贫困地区还有好多的孩子因为贫困而面临辍学,你们想不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呢?
生:捐钱,捐书!
师:对,有一个学校的学生已经开始给他们捐书了,我们看看大屏幕。
屏幕出示主题图。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要有爱心,要乐于帮助他人的德育教育。
(二)探究新知、体验方法
1、电脑出示统计表,引导观察,师:从老师提供的信息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三年级(1)班捐书118本,(2)班捐书104本,(3)班捐书95本,四年级(1)班捐书103本,(2)班捐书109本,(3)班捐书98本
生2:我还发现捐书最多的是三年(1)班,最少的是三年(3)班
师:同学们不仅能找到表格中表面的信息,还能对这些信息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观察,发展学生从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生1: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生2: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生3:哪个年级捐的书多?
3、师:我们先选择一个问题解决,“哪个年级捐得多?”
师:先独立估算出结果,并与同伴说说自己的估算方法。
生1:我把3年级(1)班的118看成120,把(2)班的104看成100,再把(3)班的95看成100,三年级一共捐书大约320本;而四年级(1)班103本看成100,(2)班109本看成110,(3)班98本看成100,四年级大约捐书310本,所以三年级捐的书多。
生2:我把三年级每个班捐书的数量和四年级的相比较,三年(1)班118本比四年(1)班的103本多15本,三年(2)班的104本比四年(2)班的109本少5本,三年(3)班的95本比四年(3)班的98本少3本,整体来看三年级还是比四年级捐的书多。
生3:我用三年捐书最多的(1)班118本比四年级捐书最多的(2)班109本多9本,再用三年级第二多的(2)班104本比四年级第二多的(1)班103本多1本,最后用最少的两个班比,三年(3)班比四年(3)班少3本,合起来还是三年级比四年级捐的书多。
师:同学们无论用了怎样的估算方法,得出的结论都是三年级比四年级捐的书多,那到底大家估算的对不对呢?我们还是得计算出精确的答案来进行求证。
师:先算一算“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独立计算组内交流算法。
生独立计算后,小组交流自己的算法,师巡视指导。
汇报算法,
生1:118+104=222(本)222+95=317(本)
生2:118+104+95=317(本)
118 222
+ 104 + 95
222 317
生3:118+104+95=317(本)
118
104
+ 95
317
师:同学们用分步算式,综合算式都计算出了三年级一共捐书317本,老师发现多数同学都有列竖式的好习惯,的确,数目较大时列竖式计算能帮助我们计算的更准确,同时我们在计算时也要更细心,还要养成注意检查的好习惯。
师:接下来我们就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出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吧!
生独立计算,师巡视指导,指名板演。
方法一:103+109+98 103 212
=212+98 +109 + 98
=310(本) 212 310
方法二:103+109+98 =310(本)
103
109
+ 98
310
师:哪个年级捐的书多?
生:3年级捐的书多。
师:看来同学们之前估计的结果还是很准确的,说明大家估计的方法也很正确。但是有时候光靠估计还是不行的,对于数目较大的计算还需要我们列竖式进行计算,这样的结果更精确。其实教材当中还有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请同学们看书理解“100+100+100=300 18+4-5=17 300+17=317”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学习的主动。
4、回顾反思、交流。
师:互相说一说大数目的连加运算应该注意的事项?
生1:有时候三个数连加,比如哪一位上3个数相加会满20,那么同学们千万不要忘了要向前一位进2.
生2:大数目的连加法计算很容易出错,养成认真仔细、计算后及时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设计意图】在学生获得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后让学生独立解决,既能使计算方法迁移,得以灵活运用和巩固,又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注重了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基本问题。18页2题,用竖式计算,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集体订正结果。
2、联系生活。18页1题,配合问题串,让学生在“付费”的情境中,再次经历估算、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更多的计算经验。
3、拓展延伸。18页3、4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大数目的计算方法和准确性,以此来发展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收获,激励评价
师:那么你这堂课学到了什么呢?有什么收获?
生1:怎么来计算多位数的连加?
师:那么做题目的时候你觉得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生2:看仔细不能粗心
生3:满十要进一
生4:满二十要进二十
师:希望同学们做个生活中的细心人,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都安排的井井有条,一丝不苟。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自己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方面的情况作全面的总结,教师给予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不断进步。
七、教学反思
在《捐书》一课教学中,我依据教材情境创设了为贫困山区学生捐书的情境,使学生经历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同时会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伊始我通过课件展示捐书情况的统计表,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了探索新知识的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去。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进行估算,然后重点解决连加的问题: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索多种算法,并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多种算法的交流、比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意识。再让学生独立解决第二个连加的问题: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学生能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整节课的每个教学层次都有明确的要求,既体现了课标的精神和教材的编排意图,又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同时我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这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加深对所学习的内容的理解,在教学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