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教案教学设计下载

15.自相矛盾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自相矛盾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发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自相矛盾的含义,发挥想象,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成语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将开始新的学习。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成语。提起成语,我想你们的脑海中一定会涌现出许多成语吧?我们来个成语填字大比拼,看谁掌握的成语最多。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很大一部分成语就出自古代典籍,比如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自相矛盾》。(指名说,教师相机板书课题,释题)
2.简要介绍作者韩非子。(课件出示)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结合注释,理解字词。(重点指导“鬻,吾,弗”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诵读后,个别抽查,小组竞读。
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师生一同读文章,疏通阅读障碍。
(1)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读出句子的语气。
(2)学生练习把语气读通顺、读流畅。
(3)不理解的词句圈起来,同桌互相探讨,整体把握寓言大意,
4.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誉”与“誊”不同,形近易误。
(2)学生在生字本上练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共同熟悉了课文,学习了生字。下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则寓言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方法
这则寓言故事与以前学过的有哪些不同?(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学习文言文先要把语句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理解寓言故事,明白其中道理,最后熟读成诵。)
二、细读课文,明白寓意
1.喜欢这个故事吗?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2.小组交流不便于理解和读不通顺的语句。
3.全班交流,师重点检查难理解的句子。
(1)课件出示:“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引导学生注意,三句之中“之”字的意思。
(2)谁能告诉大家,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4.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指名朗读,学生评议。谁来学着文中的人夸夸矛和盾。
5.自主思考,集体交流讨论:他为什么要这样夸耀自己的矛和盾?之前他会想什么?叫卖的语气、神态、动作是怎样的?周围的人听后又会有哪些表现呢?
6.读了他的话后,你有什么想法?
7.人群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在听,更在想。于是,他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指名读,谈理解)楚国人的反映怎样?(其人弗能应也)不能够回答,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无言以对、哑口无言、瞠目结舌)
8.想一想“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矛和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说话内容互相矛盾的情境。)
9.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呢?
(比喻说话、做事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10.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

三、课堂小结
1.学习古文没有捷径,只有多读多背,才能学以致用。学生齐背诵。
2.教师小结:课文学到这儿,我们不仅把这则寓言故事读通了,弄懂了,而且还明白了其中蕴含的道理。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个字,但却向我们展示了如此丰富的内涵,我们不得不佩服文言文的凝练之美。

[教学板书]
15自相矛盾
矛(利)——于物无不陷
盾(坚)——物莫能陷
自相矛盾
(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

[教学反思]
本文形式简洁、含义精辟。课前,我引导学生搜集与寓言有关的知识,有助于理解语言的意思,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课上,我渗透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助于学生语文常识的积累,自主学会分析文言文。分析寓意时,抓住重点词句,采用反复朗读和学生讨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此外,我还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力求让学生读出感情。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