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孤独之旅》教案11



十.孤独之旅
语文组          马凌辛
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
   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3. 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教学重点
 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感悟小说意味。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小说的语言平白、朴实,没有过多的文采修饰,符合少年主人公单纯、简单的生活。文中出色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起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进入作品情境,理解课文内容。
    2、点拨法    教学中通过设置疑点,引导学生质疑思索,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对文题“孤独”含义的深层领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播放《阳光总在风雨后》)
    同学们,歌词意蕴丰富。的确,人生旅途,并非时时一帆风顺,往往充满辛酸,饱含痛楚与泪水,其实生命也就是在这样的锻造中成熟丰满的。如果说这是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的话:那么“孤独”也应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人生题目。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去体验少年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所经历的一段孤独生活。(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学术性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面对微妙》《曹文轩文学论集》《患维论——对文学的哲学解释》等。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电影《草房子》获第19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98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4届童年奖以及影评人奖、第14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速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疏解下列字词。
投影:
(1)注音
轩(xuan1)    嬉闹(xi1)     凹地(ao1)       雍(yong1)       掺杂(chan1)
胆怯(qie4)    撅(jue1)      给予(jj3 yu3)    觅食(mi4)       撩逗(1iao2)
(2)释义
厚实:丰富、富裕。
    嬉闹:嬉笑打闹。
    撩逗:挑逗、招惹。
    茫然:①完全不知道的样子。②失意的样子。
    乖巧:①(言行等)合人心意,讨人喜欢。②机灵。
    驱除:赶走,除掉。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厉害。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2、学生自由诵读,用小说的三要素概括课文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开端:失学离家   发展:孤独行程    高潮:风雨寻鸭   结局:少年长大
小说讲述了杜小康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
3、默读课文,按照杜小康与父亲牧鸭的五个阶段,划出杜小康心理变化的标志性语句,体会杜小康心理变化的历程.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1)心理活动的发展:①想上学(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②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未知的。③他害怕了……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④最大的敌人……它就是孤独。⑤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哇哇大哭起来……⑥在心里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⑦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说完.就又走了。⑧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⑨望着异乡的天空……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⑩惊喜地发现鸭下蛋了。杜小康在放鸭的生活中,经历了出发时的茫然、恐惧,到达芦荡时的害怕、胆怯,安顿之后的感到孤独,时间久了的不再忽然地恐慌,那天雨后天晴的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走过了“孤独之旅”。
   4. 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
  明确: 一指杜小康与父亲一起远离村庄,到荒无人烟的芦苇荡放鸭;二是杜小康心灵成长的过程。  孤独之旅实际是就是成长之旅       孤独=磨难
 5.主题小结:在这样的环境中,连父亲都几乎无法承受,而杜小康成受了.可以说这是一种磨难.在经历孤独的洗礼后,他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这浸透孤独感的一切.既困扰他.又启迪过他.无论孤独是一种苦难,还是一种美丽.我们都应该把他当作生活的调味剂.作家  曹文轩有一段对孤独的评价,我觉得不错,希望给学生以共勉. 
“孤独是一种正常并且健康的心态——如果程度得当的话。它标志着一种人格的成熟。它使人少了许多盲目。它使人在嘈杂的生活中有了一份保护身心健康的清静。”
                                                                曹文轩
6.本课环境描写很出色,请找出几处并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杜小康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集中于三个方面: 鸭群    芦苇荡    暴风雨
(1).鸭群是杜小康亲密的伙伴。作者以较大的篇幅描写这些鸭子,这与表现杜小康的成长有什么联系?
 明确: 鸭群的集体活动烘托出杜小康的幼弱,孤独.
鸭子的叫声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
鸭子的恐惧感烘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风雨前  :   无家的漂游者        风雨后  :    长大了
这既是鸭子的成长写照,又是杜小康的成长写照. 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物.当暴风雨来临之时,杜小康勇敢地追赶鸭群,他经受住磨难,长大,坚强.鸭们也长大了,长成真正的鸭.
(2)有关芦荡的描写。芦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胆怯”。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3)有关风雨的描写。芦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了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五、体验拓宽
    学生合作交流下列问题,联系生活实际,扩展语文学习。
    1、困难和挫折,往往是人生成长的催化剂。结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2、收集整理有关”磨难”的名人名言.
补充资料:
 1.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胜利和眼泪,这就是人生 .                           ____巴尔扎克
2.雾气弥漫的清晨,并不意味着一个阴霾的白天.
惟其痛苦,才有欢乐                                         ______    贝多芬  
3.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_______  孟子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我们人生中,成长是永恒的话题, 无论孤独是一种苦难,还是一种美丽.我们都应该把他当作生活的调味剂.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暴风雨,胆小,害怕的杜小康会找到散失的十几只鸭吗?没有暴风雨,杜小康会看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羽毛吗?没有孤独之旅,杜小康能变得成熟和坚强吗?同学们,倘若你们遭遇孤独和磨难,请你回想杜小康,学习杜小康,即便在孤独中,也要风雨兼程,去收获那温热的鸭蛋!
七、布置作业:
    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或多或少地感受过孤独,试以”我的孤独”为题,写一段话,字数不限.

课后反思:
    《孤独之旅》本课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了恐惧和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深刻意味。在体验欣赏过程中。既能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发学生比照自己的生活形态,树立奋进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文中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而小说中出色的自然环境
    描写(如鸭群、芦荡、风雨)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教读课文。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环境、细节描写对人物刻画、主题表达的重要作用。
     在具体上课中,我感觉比较满意的是,我对本课的问题设计比较符合本班学生,学生能从老师的引导中,逐渐深入对文本的理解.并且能水到渠成的感受到本课主题的深层含义.不足之处是,时间太仓促,在讲环境描写的作用时,匆匆带过,给学生朗读时间太少了.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