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天岗湖中学作文训练校本教材新点格作文(七年级上)

天岗湖中学初中作文训练校本教材






(七年级上)

编者的话

《新点格作文》是在吸收借鉴杨经平先生《新方法写作文》的基础上,结合初中学生实际而编写的系统作文写作教材,考虑到初中阶段大作文每学期8篇的实际情况(片段训练,即通常所说的“小作文”除外),每学期八讲内容,分文体循序渐进,分别用二至三讲讲授。
《新点格作文》不同于杨经平的《新方法写作文》前者比较死板,不具有灵活性,束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新点格作文》克服了以上缺点。
《新点格作文》之所以“新”,是她不同于任何片段作文训练,也不同于分点作文训练,她更讲究材料的选择和章法的运用,之所以叫“点格”,因为《新点格作文》的基本理念就是“扣点写格”,“点”就是内容,根据文体特点,确立应该写作的重点,“格”就是形式,根据行文需要,采取灵活的结构或思路。
《新点格作文》经作者试验,并不断完善,取得较好的成绩,特别是对广大具有中等及中等偏下写作水平的学生来说,具有能够迅速提高其写作水平的功效,深受学生的喜爱。
今将讲稿整理作为学校推广之校本教材,期待有更多的学生能够从中获益。
当然,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教材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使用这套教材的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

宋养能
2011年9月


第一章 写点格观察日记
第一讲 抓住十点写内容
写好作文的第一步是写好观察日记。要写好观察日记,就必须抓住景物特征,只有抓住景物特征,写出来的景物才能是这个景物而不是其他景物。什么是景物的特征?景物的特征就是使这个景物与其他景物区别开来的显著标志,也就是与其他景物相比较所展现出的不同之处。我们来看下面的文字:
1、走进群山深处。早晨,山中,朦胧,烟雾缭绕,翠绿的树木披上了白色的轻纱,露珠从草尖跌落。中午,生动,鸟声啾叽,生灵随处可见,沉浸在虫鸣、风啸、水流旋律之中。夜晚,幽静,月色浮动,寒气透骨,颇有“寂寥无人,悄怆幽邃”之感。(《走进群山深处》)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大约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魏巍《我的老师》)
文段1,习作者抓住山中早晨、中午、夜晚的不同特点,分别用“朦胧”、“生动”、“幽静”加以概括,然后紧扣这三个词语具体描绘出景物特征。
文段2,作者没有写面部其他方面的内容,仅仅写了右嘴角边的一块榆钱大小的黑痣,这样就使得人物的特征非常鲜明。那么,如何才能抓住景物特征呢?
首先,要写出景物在特定条件(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光照、特定距离、特定观察方式等条件)下的与众不同。来看下面一篇习作:
听见雨的声音
四月天,珠玉尽碎百花倦。听见雨的声音: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着,等待着雨的滋润。干渴的牧场,零星的枯黄的牧草,如一头乱发般披散着;田里灰蒙蒙的土地,扬起阵阵黄烟,它们在期盼雨的洗礼。鱼塘中只留着浅浅的一滩寒水,鱼儿无力的挣扎,溪流中裸露着鹅卵石,嘶哑着嗓子唱不出动人的歌。地下,睡着的种子,那希望已困了一冬,等谁来解开封印。听见雨的声音:我来了,探访四月的大地。
雨,踮着脚,悄无声息,在天地间织起一张冰繑似的水幕,那是她静美的身影。雷电不会来,风也不愿在这份宁静中呼啸。
雨来了,她呼唤着孩子们:出来吧,不要躲闪,扬起鲜花一样的脸来迎接我,和着雨点的节拍,去瞧瞧大地的新妆。
田圃贪婪的吮吸着甘霖,泥土黑亮,似乎能淌出油来。牧场中忍耐一冬的生命不再沉睡,希望从地下探出头来。池塘水涨,鱼儿欢快的甩尾,漾起漪涟。溪水漫过干涩的石子,轻盈地跳跃,唱出婉转的旋律,清脆美妙。
听见雨的声音:我的家,在遥远的地方,群山整日与我嬉戏,白云将我环抱。
孩子们,要勇敢的笑啊!我来了,大地的万物都笑了。你们笑了,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雨,来了,就不再走,永远安息,她留在笑声中。当你吃着甜脆的苹果,要记得,那是雨最后的祝福。
这篇习作第三段景物描写非常精彩,习作者抓住冬春季节雨前牧场、田地、鱼塘等景物特点展开描绘,生动传神。
其次、要写出景物的特征,必须斟酌景物在形(形状、形态)、色(颜色、色泽)、味(气味、味道)、声(声音、声响)、温(温度)、质(性质、质地、气质)方面的内在特色,还必须注意发挥想象,写出景物在神(神态)、情(情绪、情感)、思(思维、思想)方面的个性化特点,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时间、空间和逻辑顺序对内容进行有机组合,形成条理。再来看下面的习作:

竹里馆
一缕缕清风拂过,茂密的竹林被风吹的飒飒轻响。在一片片竹叶的沙沙中,一条绿叶铺
温 质 声 声
就的弯弯小径延伸至竹林深处……(由茂竹写到小径)

夜晚静悄悄的,似乎一切都沉睡入梦,幽静的空谷一片寂静。“咚”…“咚”…一声声
声 声 声 声
悠扬的古琴音婉转回荡。这琴声时而高昂,时而欢快,时而悠长。乐曲令人陶醉。(先静后声,以声衬静)
循着音乐深入这片深深浅浅的“绿海”,走的越深,林中越发神秘而美丽。清凉的空气容
质 质 温
易了鼻息,令人心旷神怡。
幽幽的仙气笼罩了这片竹林,只见竹林中有一片绿草铺就的毯,那悠扬的琴音与响亮的
质 色 质
口哨音就是来自于此。只见一个洁白的身影动情的抚琴。黑缎般的长发,在月光下闪着油亮
色 色 形 色
的光泽,白云般的裙裳,清风中轻盈的飘扬。姣美的面孔上带着微笑,弹唱的如痴如醉。(循
色 形 形 神 神
声而入见人,写人物先整体后局部,自上而下,抓住长发、白裙这两个特点)
世间竟有如此唯美的身影。优雅,清高,纯洁。出水芙蓉一般沉静,飞翔鸟儿一般自由,开屏孔雀一般高雅,傲雪腊梅一般寂美。她脱离了喧嚣尘世,仿佛那颗心儿也在自由飞翔,
飞向云端,飞向湖底,心游千仞……
月影朦胧,所有在薄雾弥散中柔和起来了。那袭白裙也开始飘扬、舞蹈。起舞弄清影,
色 质 质 色 形
何似在人间?这不俗的美好,胜似仙境,让所有凡夫俗子无法相伴。唯有千年沉默的明月,同样清高。她带着古老千年之美,让这幅清丽的画面,多了一个陪伴,似乎,更多了一份寂寞。
 流水般婉转流畅的旋律,白云般洁白柔软的月色,海洋般幽深宽广的竹林……空旷的深谷,只为脱俗的身影做伴。或许她从不曾寂寞,心灵永远飞扬在这片让人心醉的净土。(人景交相辉映)
    夜色渐淡,东方出现了一抹鱼肚白。一片白云在天空悠悠盘旋。美丽的身影,是不是随
色 色 色 形
风,乘云,归去……(由夜色入又由夜色出,首尾照应)
小结:写好观察日记,一是要抓住景物特点,二是写好“形色味声温质神思序(顺序)”十点。
看下面的两段学生习作有没有抓住景物特点呢?
1、我家门前有一条小河,河水很清澈,水里有许多小鱼,河两岸的青草一片碧绿。
2、我的同桌个子不高,红红的圆脸,弯弯的眉毛下面,一对黑白分明的大眼睛。
观察日记是写作的基础,要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
习作:1、请以《故乡的秋天》为题写一篇观察日记。
要求:(1)要抓住故乡秋天特有景物展开描绘;(2)字数:不少于400字。
2、以《同桌的肖像》为题写一则300字左右的观察日记。
要求:(1)要抓住人物肖像特点展开描绘;(2)注意描写顺序。
第二讲 运用四格架结构
上一讲,我们谈了写观察日记一是要抓住景物特点,二是写好“形色味声温质神思序(顺序)”十点内容。但好的文章不仅是表现在内容上,更表现在结构的安排上,是结构和内容的高度统一,因此,架设文章的结构同样重要。
在写点格观察日记时,如何架设文章的结构呢?我们简单介绍四种基本的结构格式,简称“四格”。
第一格:移步换景格。
移步换景是写点格观察日记常用的格式,所谓移步换景,就是根据观察者观察位置的变化,不断变换描写的对象,也就是按照游踪顺序逐步展开内容。例如:
秋天的公园
走进公园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地枯黄的落叶。高大的榕树,失去了往日绿叶团团,浓荫匝地的风采,显出几分萧瑟和痩削来,使人想起步履蹒跚的老人,树上不时飘落的片片黄叶,随风盘旋,从天而降。散落在草坪、池塘、小道上,给美丽的公园涂抹上一层斑驳的色彩。
园内,开阔的大草坪,浅草平铺,秋意盎然,在晨光的映照下,像一张绿黄相间的大地毯,四周高大挺胸的松树,郁郁葱葱,使人感到无限生机。
沿着石头路走去。路边的花坛里,鲜花盛开,五彩的菊花竞相开放,争芳夺艳,白菊花好似象牙琢就的精美工艺品,花朵硕大,冰清玉洁;黄菊花开的正艳,好像闪闪发光的金子;还有红菊花,这一朵那一朵,好比那火红的骄阳,红得热烈,红得耀眼……五颜六色的菊花挤在一起,宛如一朵七彩的云霞,真是美不胜收。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按照游踪顺序逐步展开内容,由大门写到园内,再写到石头路两边。
第二格:虚实相生格。
虚实相生,是指把直接的具体有形的描写与间接的虚幻无形的描写结合使用的写作方法。运用虚实相生法写作文的关键,是正确处理和准确把握“虚写”与“实写”之间的关系。虚写的笔墨具有模糊性,实写的笔墨具有直观性,只有虚写与实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相辅相成,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思维和想象空间,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从而增强文章的曲折性。如果孤立地“虚写”,会使文章贫乏空洞,让读者摸不着边际,领略不到要领;如果一味地“实写”,则使文章单调沉闷,难以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思维想象空间。
运用虚实相生法作文,可以达到重点突出,主旨鲜明;浓缩情节,增大容量;文字简练,文法多样;横生情趣,创造意境等多方面的效果。如,巴金《繁星》第三段中前三句写海上观星的夜景,是实写。从第四句开始写“我”在观星时产生的种种奇妙的感受,这是虚写,通过这种虚实相生的写法,读者完全感受到作者的童心、童趣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再如下面的文段: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摘自《紫藤萝瀑布》)
本段文字第一句是实写,写出了紫藤萝的形色特点,第二、三句是虚写,是作者的想象。通过这样的描写,把紫藤萝的紫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格:动静结合格。
动静结合,就是在景物描写中,既写出景物的静态美,又写出景物的动态美。同学们在写作文时,如果只写静景,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那在作文中我们应如何来写景呢?我们先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敕勒歌》这首民歌的写景技法,这首民歌采取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草原之景,让我们读了如身临其境一样,充分感受到了草原的辽阔和美丽。诗的前六句都是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这是静景。最后一句“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是动态的展现,这样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面一色变为多彩多姿,就使得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让人流连忘返。再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风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这是一段描写荷塘四周景色的文字,主要的篇幅用在静态描写塘埂上的树形和树色,以及路灯,只在最后写到了蝉唱和蛙鸣,但是,正是因为前面蓄足了荷塘四周的静谧,这寥寥一句,也让我们听到了扑面而来的蝉唱和蛙鸣在夜深人静时的格外嘹亮。
再看下面一篇学生习作:
春日絮语  
湖北十堰市一中 刘 丹
盼啊盼,春天终于在人们焦炽的等待中姗姗而来。
卸下冬日沉重的衣衫,也卸下了冬日沉甸甸的心情,艳丽骄阳驱散了冬季的灰暗,朗朗晴天驱走了心灵的阴郁,带着一身轻松出门踏青去。
蓝莹莹的天是背景,苍翠翠的山是主题,这就是山之春的旋律。蜿蜒于山间小路之上,跋涉于嫩草野花之中,扯几束松枝在手中,洒几句歌声在山间,把春之欢乐化作热烈的呼唤,随山风送进山的心灵。山体震颤,山魂低喃,噢,是春天了。蛰伏的山神醒了,打个呵欠,伸个懒腰,霎时,山风乍起,催开花蕾;山泉奔流,滋润山树。挥舞松枝和山风嬉戏,高歌一曲和山泉竞唱,阳光慈爱地温暖着身体,热了,倦了,掬一口山泉,清冽冽的感觉渗入心底。山之春的旋律就这么清新,这么欢快。
绿茵茵的一片平坦,其间飘着一条白带,这是河畔原野的风光。每年春天总是最先来到这里,岸边垂柳光秃秃的干枝经春风的吹拂,日显绿意,日见柔软,抖落冬季的干涩,露出春天的婀娜。河水在不知不觉间涨满了小小的河床,远看粼粼波光,点点斑斑,近看河底一览无余,尾尾银鱼,影布石上。春天,洛神顾盼生姿的美目真令人流连忘返啊!河滩上一片蓑草也都换上了新衣,沐浴着春的温馨,争赛着自己的绿装,弱小的生命在春天感受美的自由。河畔的春天是这般温柔妩媚,难怪那么多美丽的田园诗里都免不了出现“荷笠带斜阳”的意境。
春天是美丽的,但它的到来却又多么不容易,经历了怎样一个漫长的冬季,才换得眼前这一片姹紫嫣红。看着这晴朗明快春天,想想那灰暗阴郁的冬日,我懂得为什么人们称雪莱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为乐观的诗句了。
这是一篇不错的写景抒情散文,尤其可贵的是作者在静态描写春天山水的同时,有些地方还化静为动,写得伶珑剔透,活灵活现。比如写山,“山神醒了,打个呵欠,伸个懒腰,霎时,山风乍起,催开花蕾,山泉奔流,滋润山树”,拟人的手法,再现了山花烂漫,泉水叮咚的动态画面;比如写水,“河水在不知不觉间涨满了小小的河床,远看粼粼波光,点点斑斑,近看河底一览无余,尾尾银鱼,影布石上”。一个“涨”字,活画出冰雪融合,春水荡漾,河水汤汤的情致;“影布石上”的银鱼简直写绝了水的清澈,写活了鱼的姿态。写景状物,能如此这般,不能不让人佩服。
第四格:对比映衬格。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对比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映衬就是为了突出某事物的特点,把有关事物拿来同它作参照。对比映衬就是通过对他事物的描写,与要表现得事物构成对比或映衬关系,以更好地突出表现要表现的事物。请看下列文段: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
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鲁迅《雪》)
先写江南雪景“滋润美艳”,多用暖色调的形容词,笔致细密、舒缓,给人以平和、安谧之感;而蜜蜂的纷飞喧闹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更渲染了田园牧歌式的恬淡气氛。这些已足见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因雪罗汉的消释流露出对美好事物不能常在的惋惜之情。写朔方雪景“如粉、如沙”“决不粘连”“奋飞”“升腾”,则一反先前温柔、缠绵的语调,语气异常刚劲、果决,这不仅是对朔雪的质地、形态的描写,也是作者不屈不挠的战斗人生观的写照,而朔雪的孤独,也映现出了此期作者“荷戟独彷徨”的身影。总之,《雪》中“优美”与“壮美”两个形象和谐统一,并不是它们的简单相加,作者写江南雪景的优美,就是为了衬托出朔雪的壮美。在这种以动衬静,因动取势和对照描写中,饱含作者情感的两幅图景便跃然纸上,如在目前,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再看一篇文章:

清秋
秋日将尽,冷雨微寒,窗外是潺潺的雨声,萧萧的雨幕,象落叶飘飞,似静夜飞花;灯下是清清的茶水,淡淡的书香,令诗情浓郁,让心绪飞扬,那就让我且随先人诗词的牵引,拨云穿雾,去感受雨为何物,竟能使昼短,能让夜长,能被人千古吟唱。
对于雨的描写,自古以来,佳句甚多。苏东坡的"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温庭筠的"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还有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且无"都描绘出了潮潮润润的雨给人们带来的美好享受。只要雨不直落,风不斜吹,撑伞走在雨中,任雨点敲在伞面,再将伞柄轻旋,雨珠向四方喷洒,既而旋成了一圈飞檐。亦或是将伞抛到一边,把年轻的长发和肌肤交给漫天的湿意,这样的雨中即景我们一生又能赶上几回?!
骤雨初歇,景色清冽,诗人们难免会感慨万千,王维有《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仿佛将我们带到了世外桃源,这里不见喧嚣的车流,混沌的天空,只有风爽月明松清,让心情得到片刻的沉淀,也是不错。苏轼有《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是一种雨后扬鞭的快意,软草,轻沙,让诗人策马赶路心自闲,挥洒文字云雨间。
雨,很奇妙,当你高兴的时候,它象一首欢快的歌,隔了窗子听去,欢快悦耳,清韵悠扬;当你落寞的时候,它又变成一首忧伤的诗,雨打窗棂,凭填感伤。诗人们也常常借雨抒情,移情于境,将爱,雨,情,愁,织就成一张细细的网,网住了一颗颗孤独驿动的心。陈与义的《春寒》"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看似赞花,意在赞人,落笔生花,意味深长。晏几道的雨中落花:"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都将这挥之不去的刻骨铭心托入了雨中,仿佛把独立的人、双飞的燕、飘洒的雨、凋零的花都融入了时空,化作了永恒。唐后主李煜的"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含思凄婉,未几下世。诗人身陷北国,中宵罗衾似铁,细雨潺潺盈耳,心绪无比哀伤,种种愁情,岂是一声对雨长叹所能承载!
雨不但可观,更可以听。听听冷雨。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寻寻觅觅》),听上去是那么凄凉,凄清,凄楚。还有她的《添字采桑子·芭蕉》描绘到坐听雨打芭蕉声的情景:"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凄楚之外,更添凄迷。聂胜琼的"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鹧鸪天》),可谓寄雨托思极品,恍惚中似见雨点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滴滴点点滴滴,细细琐琐屑屑,间间密密歇歇,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芭蕉,雨,都象是一颗湿漉漉的灵魂,在屋前窗外,呼唤呢喃。
窗外,秋雨还在飘飘洒洒,如烟似雾地笼罩着冥冥众生,想着重聚遥遥无期,往事过眼云烟,掩书长叹"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当雨声响起时,兀然独坐,静听天籁,只有听凭"古往今来多少事、都随风雨到心头"了。
这篇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写出古代文人墨客对雨的不同感受,使我们与诗人同悲,与文豪同乐。
小结:
移步换景、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映衬是写景日记常用的格式,它们在一篇文章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综合运用。希望同学们能够灵活把握。
作文:《游 记》
要求:1、运用移步换景格安排结构,并穿插运用其他格式。2、字数600字以上。
写点格写人记叙文
第一讲 用5+1写好人物
“用5+1写好人物”中的“5”是指写人记叙文中叙述事迹的五种方式,这五种方式是:生活剪影、生活场景、生活片段、生活细节和生活事件。“1”是人物形象。
写人记叙文离不开写事,因为,人物的思想、性格、精神状态等必须通过事迹才能表现出来,但写人记叙文的事迹又不同于写事记叙文的事情,写事记叙文中的事情,其叙述重点是通过事情的叙述,揭示事情给读者的教育、启发和思考,而写人记叙文的事迹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人物事迹反映人物所具有的性格、志趣、爱好、思想状态、精神品质等。
在写人记叙文中,必须力避通过完整事件的叙述表现人物的性格,因为完整事件的叙述需用的篇幅较长,写人记叙文是散文的一种,散文要求短小精悍。如果在写人记叙文中写许多完整事件,不但显得拖泥带水,而且也不利于集中展现人物性格。因此,在写人记叙文中,至多只能写一个详细完整的事件。
这样看来,我们在写写人记叙文的时候,就要耐心地写好本讲当中的“5”了。
1、生活剪影:生活剪影就是静态地描写人物在从事某种活动时的影像。比如茅盾的《风景谈》中的一段:
我们都曾见过西装革履烫发旗袍高跟鞋的一对儿,在公园的角落,绿荫下长椅上,悄悄儿说话,但是试想一想,如果在一个下雨天,你经过一边是黄褐色的浊水,一边是怪石峭壁的崖岸,马蹄很小心地探入泥浆里,有时还不免打了一下跌撞,四面是静寂灰黄,没有一般所谓的生动鲜艳,然而,你忽然抬头看见高高的山壁上有几个天然的石洞,三层楼的亭子间似的,一对人儿促膝而坐,只凭剪发式样的不同,你方能辨认出一个是女的,他们被雨赶到了那里,大概聊天也聊够了,现在是摊开着一本札记簿,头凑在一处,一同在看,——试想一想,这样一个场面到了你眼前时,总该和在什么公园里看见了长椅上有一对儿在偎倚低语,颇有点味儿不同罢!如果在公园时你一眼皮见,首先第一会是"这里有一对恋人",那么,此时此际,倒是先感到那样一个沉闷的雨天,寂寞的荒山,原始的石洞,安上这么两个人,是一个"奇迹",使大自然顿时生色!他们之是否恋人,落在问题之外。你所见的,是两个生命力旺盛的人,是两个清楚明白生活意义的人,在任何情形之下,他们不倦怠,也不会百无聊赖,更不至于从胡闹中求刺戟,他们能够在任何情况之下,拿出他们那一套来,怡然自得。但是什么能使他们这样呢?
这段文字通过对一对青年男女的剪影式描写,反映出他们生活的幸福。
2、生活场景:生活场景就是对人物活动前或活动时的整个环境进行描写,以突出人物。这是一种场面描写。例如:
(1)“刚走到阅览室的门口,一股热气就迎面扑来。踏进阅览室一瞧,嗬,人真多啊!坐的坐,站的站,还有挤来挤去找位子的、觅书报的……然而却静得出奇,只有日光灯发出‘吱——’的声响。我不禁屏息静气,插身进去。”
(2)随着欢快的下课铃声,两栋教学楼的楼梯顿时涌出了数不清的学生,如爆发的火山。操场上,人声鼎沸,到处都是欢快的声音,到处都是人影。打球的,踢球的,追赶的……都玩得不亦乐乎。只见操场中央围了一大群人,仔细一看,原来是在看三年级的几个女声比跳绳,其中一个小个子跳得脸上红扑扑的,她的手不停的摇动跳绳,脚尖在碰地的一瞬间又离开了地面,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蝴蝶。最终她以一分钟150个的成绩取得了胜利,她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句1这段场景描写渲染了气氛,为“我”进入阅览室做了很好的铺垫;句(2)这段场景描写点面结合,很好地表现出“小个子”女生跳绳技术的娴熟。
3、生活片段:生活片段就是动态描写人在特定生活活动时的表现。例如:
(1)每次捐款的时候,她总是很大款地抽出两三张百元大钞,欣喜而又欣慰地将它们塞进捐款箱里。
(2)母亲那双不知疲倦的手,灵活、巧妙地在十分钟之内将所有的餐具和桌子都收拾得一尘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