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2009年人教版八年级上期半期测试语文试卷

一、语文素养(18分)
1、请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并将词语规范、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内。(5分)


















寒噤 ( ) 箱箧 (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瞬间sùn 啜泣duō 归省xǐnɡ 叱咤chà
B.洗濯zhuó 蓦然mò 朔方shuò 妖娆ráo
C.黄晕yùn 粼粼línɡ 仄歪 zhè 窥伺ɡuī
D.静谧bì 孕育rùn 行辈hánɡ 潮汛xùn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头晕目眩 齐心协力 耀武扬威 唯唯连声
B.阴晴园缺 语无论次 隐姓埋名 一代天骄
C.多姿多彩 眼花瞭乱 无动于中 变化无常
D.随生附和 不可思议 左右逢圆 一泻千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不相同。
B.他演讲时,贯穿古今,引经据典,获得听众阵阵掌声。
C.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的背后蕴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
D.云雀通宵达旦的啼唱,却从来不知疲倦。
5、请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话。(4分)
乘车时希望能有个座位,这无可厚非,坐着毕竟比站着要舒服。但是,也应该看到,那些年纪大的老人,(ɑ)只能站在车厢内随着车辆的颠簸而摇摇晃晃,(b)由于体质弱“竞争”不过年轻人,(c)他们会不会因体力不支而跌到?车厢内有人想过这个问题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重老人,古人都推崇备至。我们怎能连古人都不如呢?面对老弱病残,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①文中有一个句子用词重复,应该删去的是: 。
②文中加横线的句子(ɑ)(b)(c)顺序不当,应调整为: 。
③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应改为:
二、根据课文内容或提示默写:(每空2分,共20分)
5、《桃花源记》中与“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6、《陋室铭》中,揭示全文核心的名句是: , 。

描写优雅恬静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 。

7、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 , ”

左刻“ , 。”《核舟记》
三、综合实践活动:(7分)
为庆祝建国60周年,解放中学计划开展“庆祝周”系列活动。请你按下列要求进行活动设计。
9、【宣传橱窗】制作祖国科技成果宣传橱窗,展示祖国60年来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请你以下列三则材料为内容给宣传橱窗设立恰当的栏目名。
资料链接:
资料一: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全世界为之震惊;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是我国著名的“两弹”。而在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唱着《东方红》飞出地球,进入了太空。自此,“两弹一星”被写入新中国科技史册。
资料二:6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了研制大型运载火箭技术。1980年5月,向太平洋海域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圆满成功。根据航天运载的需要,我国研制成功了 “长征”系列火箭。目前,我国的长征火箭家族已发展为有9种型号的火箭系列。1999年11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 “神舟一号”, 2003年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又于2005年、2008年相继航天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第三个能把人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漫步的国家。
资料三:在农业类科技成果中,一些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领先水平;超级稻、杂交玉米、转基因抗虫棉、杂交油菜、地膜覆盖技术等一大批突破性科技成果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使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大大提高了粮棉油等大宗农作物的生产能力,粮食总产量从6000亿斤跃上了1万亿斤的台阶;畜禽品种改良和规模化养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技术的进步,使我国畜牧、水产养殖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肉类、禽蛋和水产品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
例 栏目一:声振寰宇的两弹一星
栏目二:
栏目三: 日新月异的农业生产
10、【文艺汇演】学校决定开展庆祝国庆60周年文艺汇演,其中第一个节目合唱《歌唱祖国》,第二个节目舞蹈《歌声与微笑》。请写几句话作为两个节目衔接的串词。
11、【演讲比赛】演讲活动结束时,请你自选角度,即席讲几句话,作为对活动的总结。(要求用上排比的修辞手法)




12、【活动报道】拟写一句话作为“庆祝周”新闻报道的导语。
四、文言文和诗歌阅读:(15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3、《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1分)
A.读xiān,活鱼。 B.读xiān,新鲜。 C.读xiān,鲜艳。 D.读xiǎn,少。
14、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3分)
相同:
不同:

楚庄王欲伐陈①,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②深,蓄积多也。”宁国③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④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注释:①陈:国名。 ②洫:护城河 ③宁国:楚国大臣。 ④罢:通“疲”
15、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楚庄王欲伐陈 伐: 民怨上矣 上:
1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

17、对楚庄王伐陈这件事,使者和宁国的意见为什么会截然相反?试做分析。(3分)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8、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2分)
1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五、现代文阅读:(30分)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阿长与〈山海经〉》
20、根据提示概括“我”的心理变化。(2分)
轻视→          →               。
21、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22、“我” 为什么把阿长送的《山海经》看作“最为心爱的宝书”? (2分)
父爱的高度 (10分)
吴宏博
好多年都没有看过露天电影了。
记得小时候,家在农村,那时电影、碟机之类玩意在乡下压根就没见过,更不用说是享用了。所以要是逢有哪个村子放电影,周围十里八村的人就都赶着去,在那露天地里,黑压压的一片,煞是壮观。
那时父亲还年轻,也是个电影迷。每遇此等好事,就蹬着他那辆已不可能再永久下去的老“永久”,带着我摸黑去赶热闹。
到了电影场,父亲把车子在身边一撑,就远远的站在人群后边。我那时还没有别人坐的板凳腿高,父亲就每每把我架在他的脖子上,直至电影结束才放下。记得有一次,看《白蛇传》,我骑在父亲的脖子上睡着了,竟尿了父亲一身,父亲拍拍我的屁股蛋子,笑着说:“嗨!嗨!‘水漫金山’了。”
一晃好多年就过去了,我已长得比父亲还高,在人多的地方,再也不用靠父亲的肩头撑高了。
春节回家,一天听说邻村有人结婚,晚上放电影,儿时的几个玩伴就邀我一同去凑热闹。我对父亲说:“爸,我去看电影了!”
父亲说:“去就去嘛,还说什么,又不是小孩子了!”
“你不去?”
“你自个去吧,我都六十几的人了,凑什么热闹!”
来到电影场,人不算多,找个位置站定。过了不大一会儿,身边来了一对父子,小孩直嚷嚷自己看不见,如多年前父亲的动作一样,那位父亲一边说着“这里谁也没有你的位置好”,一边托着孩子骑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孩子在高处“咯咯”地笑着。
不知怎么搞的,我的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寻找一个能准确代表父爱的动作,眼前这一幕不就是我寻找的结果吗?
想起许多往事,再也无心看电影。独自回家。
敲门。父母已睡了,父亲披着上衣来开门:“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电影不好看吗?”
看着昏黄灯光里父亲花白的头发和那已明显驼下去的脊背,我的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什么也没回答,只是把自己身上那件刚才出门时父亲给披上的大衣又披在了他那单薄的身上。‖
是啊,父亲一生都在为儿子做着基石,把儿子使劲向最理想的高度托,托着托着,不知不觉间就累弯了腰,老了。
我知道,这一生,无论我人生的坐标有多高,都高不出那份父爱的高度,虽然它是无形的,可我心里有把尺啊。
23、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所叙的事情紧紧围绕 来展开。(2分)
24、文章已用“‖”将其分为两部分,请概括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2分)



25、“父亲拍拍我的屁股蛋子,笑着说:‘嗨!嗨!“水漫金山”了’。”句中“水漫金山”的意思是 ;请用简略的文字概述“水漫金山”的故事情节。(2分)


26、文中描写了两次看电影的情景,但目的不同。其中描写第一次看电影的情景目的在于:(2分)


27、阅读下边一句话,就你对句中词语或句子的理解作出批注。(2分)
是啊,父亲一生都在为儿子做着基石,把儿子使劲向最理想的高度托,托着托着,不知不觉间就累弯了,老了。
【批注】
江南瓦
陈志宏
瓦是江南的帽,楚楚然,如片片暗玉点缀屋上。
瓦来自泥土,历经火炼,是土里长出的硬骨,是火中飞出的凤凰。
一片片盖在屋顶,似鱼鳞,又像梯田,晴时挡烈日,雨天遮雨水。偏偏不碍风游过,上瓦与下瓦之间有缝,沟瓦与扣瓦之留有隙,这小小的缝隙里,清风流淌,朗月流银。江南屋有风,当数瓦上功。住在这样的青砖瓦屋里,冬暖夏凉,气韵悠扬。
瓦是风雨之中最玄妙的乐器。风在瓦缝中穿行,声如短笛,拖着长长的尾音,是底气充足的美声。雨点落下,清越激昂,雨越来越大,击瓦之声,与飞流的雨声汇聚成一曲浑厚的交响乐。
最美要数檐下滴雨了。像是有一根无形的线,把那雨珠串起来,上连着屋檐最边沿的沟瓦,下系在地上一洼清亮的雨水里。风吹来,雨珠飘来荡去,像个顽皮的孩子,尽情地撒欢,恣意地嬉戏。雨珠稀稀落落,那是小雨;雨珠变得密密挤挤,那是雨势明显增大之故;当檐下雨珠落成一条雨线时,雨就大了,很大,很大。
江南风暖瓦生烟。炎夏的阳光,火一般普照,屋瓦之间,丝丝然,飘飘然,升腾一缕轻烟。如烟如梦,亦似花。烟,其实是光影的折射,却给瓦平添动感。日影飘然,烟瓦舞动,那是瓦在跳一支奇妙的日光舞。
江南少雪。真的落了雪,瓦就有最柔美的银白曲线,恰似性感女人着一袭素白的丝质旗袍。融雪,是从水声开始的。屋瓦上的积雪化了,一滴一滴、一线一线的雪水,便从瓦上飞落下来,屋檐下淅淅沥沥的滴水,其声势堪比一场中雨了。
岁月催人老,亦使江南瓦落尘泛黑。
天长日久,沙土落在瓦上,叶片烂在瓦间,一层一层,积累着厚厚的光阴故事。偶尔,有种子在风中摇落于瓦中,抑或从鸟嘴里飘落瓦上,便会长出一丛碧绿的“瓦上草”——几十年上百年的古屋的标志之一。
比草更能为江南瓦披绿装的是苔藓,特别是背阴的北边瓦,浓妆淡描,深浅不一。长苔的江南瓦,神似一块暗玉,墨绿,深绿,暗绿,远远地看上去,绿意摇曳,深沉如佛。这种绿,透着深蓝,于是,人们创造出了一个形容词——瓦蓝。
江南瓦,没有北方琉璃瓦那种贵族气息,卑微如草芥;更没有琉璃瓦那种流光溢彩,粗糙如土坷。但它是人们容身之需,安居之宝。
只是钢筋水泥,一步一步,把江南瓦逼进历史的暗角。真担心不久的将来,人们会用狐疑的神情在“百度”里去探寻:什么是瓦?什么叫瓦蓝?那时,谁还会如我般深情地怀念那江南瓦。
(选自《散文》杂志2009第2期,有改动)

28、请你筛选文中描写江南瓦的有关信息,根据提示,完成相应内容并填入下面的横线上。(4分)
外观与功能 檐下滴雨 瓦上日光烟影
瓦上草和苔藓
29、请从语言特点或从表达效果方面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选一句赏析)(3分)
①江南屋有风,当数瓦上功。住在这样的青砖瓦屋里,冬暖夏凉,气韵悠扬。
②风吹来,雨珠飘来荡去,像个顽皮的孩子,尽情地撒欢,恣意地嬉戏。

30、本文倒数第二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5分)


31、文末作者含蓄地表达了对什么样的社会现象的忧思? (2分)

六、作文(60分)
以“那一次,我很感动”为题目,写一篇作文。(55分)
注意: ①请选取合适的文体,写出你的经历和感受;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③抄袭是一种不良的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
④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