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13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陈晓虎 2014.9.6
●教学目标
领会“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这个主题; 2.学习揣摩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学习本文是如何精心选材的; 4.联系现实,树立自强意识,防止悲剧重演。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文是如何精心选材的 难点:体会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方法 情境描绘法、矛盾分析法、合作研讨法。
课时: 2
●教学内容及流程:       
第一课时
一.1.新课导入:有谁知道“六一儿童节”的由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同样,在二次大战中,在南斯拉夫,在克拉库耶伐次,1941年10月21日这一天之内,7000多个无辜生命遭到德国纳粹的杀戮,其中包括300多个孩子。这是怎样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啊。47年来,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沉重的历史,每年10月21日都要在这里举行悼念活动,控诉纳粹暴行。“亲爱的爸爸妈妈”就是孩子们最后一声呼唤。孩子们本来有金色的童年,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将在阳光下奔跑,而法西斯强盗为了灭种,竟把他们斩尽杀绝,由此告诉我们,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我们要认识战争的罪恶,懂得和平的珍贵。
作者记述自己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着重通过再现被残杀者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
2、关于字词。
谬miù(荒谬) 戮lù(杀戮) 幢zhuàng(一幢) 缭liáo(缭绕) 潦liáo(潦草) 泻xiè(倾泻) 泄xiè(泄气) 悼dào(悼念)
绰chuò(绰号) 粹cuì(纳粹) 猝cù(猝死) 肃穆mu 荒谬 miu 稚嫩zhi 呵护 he 发泄xie 屹立 yi 盟誓meng 憧憬chongjing 韵律 yun 反驳bo 放逐 zhu 赤裸裸 luo 血腥xing
肃穆:严肃安静。 荒谬: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健忘:容易忘事。 杀戮:杀害{多指大量的}。 憧憬:向往。 赤裸裸:形容毫无遮盖掩饰。
缭绕:回环旋转。 血腥:血液的腥味。比喻屠杀的残酷。 木然:一时痴呆不知所措的样子。
3.作家聂华苓,女,美国华裔作家。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流长》、《台湾轶事》;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
二.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引导思考下列问题:
1、阅读课文,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提示:: 1) 在纪念地的所见所闻;2)观看纪念演出;3).参加座谈会;4)参观纪念馆
从这四个片断可见全文以“参加纪念活动”为线索的)
2、(1)法西斯的残酷体现在哪里? 提示:一天之内,杀司七千多人。
(2)日本人是如何狡辩的? 提示:“……南京大屠杀是事实。但是,请不要忘记:我们也有广岛原子弹,也有一片沉寂。”
(3)塞尔维亚民族的英勇表现在哪里? 提示:①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②塞尔维亚被残杀的人留下的片言只字,表现出他们从容面对死亡,不向敌人屈服的英雄气概。”
(4)塞尔维亚人是如何表达他们的历史感的? 提示: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3. 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4.综观全文,你认为作者参加纪念活动中感受到怎样的“沉重”和“美丽”?
提示:感受到的沉重:历史上法西斯对人民的残酷;现实中还依然存在仇恨和侵略的种子。感受到的美丽:塞尔维亚人表现出的英勇;南斯拉夫成千上万的人们来到这里纪念死者,他们没有忘记历史,他们永远表现着对暴力的反抗和对自由的执著。
三、引导学生抓住一组组矛盾统一的事物进行简要分析。
①人性的呼唤——罪恶的枪声 ②历史——现实
③沉重——美丽 ④(德)忏悔——狡辩(日)
问题探究:
①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这些短语并用作为句子的作用?
提示:【明确】A.使阅读速度放慢,读两个字就停顿一下,想象一个画面,从而达到一个词就产生一个画面;B.不仅写天气,而且一词一顿,极力渲染无限悲哀的气氛。
②“他们杀孩子、老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此句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示: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对屠杀无辜平民的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2.作者在本片段及另一片段反复地写“雨”,作用是什么?
提示:天地与人同哀。 用“雨”来表达对南斯拉夫这个小城被残杀的7000多人的哀悼。
3.演员和音乐家很多,怀念的方式也多样,为什么单独提到女演员朗诵迪桑卡的诗?
提示:突出被杀的是一群求知欲旺盛,充满幻想的孩子,表现了女演员对他们的怀念和哀悼。
4. “世世代代‘人’的声音”中的“人”字为什么加引号?
提示:起强调作用,强调人的价值,生命的价值。
5.作者为什么会不由地想起南京大屠杀?
6.结尾段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我们可以不记仇,但是不能忘记惨痛的历史事实,不能忘记非正义战争的罪恶,不能忘记死于非命的孩子,不能忘记起来反抗的民族的英勇。要记住历史,珍惜和平。
7、文中说到:“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 - 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这句话如何理解?
提示:孩子们从课堂里被抓走,老师和学生惨遭屠杀,这是沉重的;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面对敌人的枪口,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表现出大义凛然的精神,这是美丽的。
历史的印迹(包括两位生还者),在这凄风苦雨中,与现实融为一体。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此时,历史与现实都在雨中融合了。 当初纳粹竟然以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8.文中西德作家明赫白的发言和日本人的讲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提示:作者通过将西德作家的忏悔和那个日本人的狡辩进行对比,告诉人们要正确认识历史,深刻反省历史,危害和平的势力还存在,要提高警惕。
9.写出文中对西德作家明赫白的敢于反省持赞赏态度的语句。
提示: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
10.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发生于__1937年__12月,我遇难同胞达__30多万_人。
11、为什么着重再现孩子们被屠杀的历史?
  提示:孩子们天真无邪,一直在父母亲人的关爱下幸福地生活,他们也思想单纯,力量弱小,不可能做出对纳粹“不利”的事来,灭绝人性的纳粹分子却把屠刀举向孩子,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屠杀的野蛮残酷,使我们对法西斯强盗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12.西德作家明赫白为什么会得到人们的谅解?
提示: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深刻,真诚地进行忏悔。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犯下的,明赫白没有责任,但他却代上一代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敬他。
13、作者为什么要写西德作家与日本作家在参加纪念活动时的不同表现?作者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表现持什么态度?说说理由。
提示:不同处:【明确】
西德作家:❶真诚的忏悔,充满罪恶感 ❷“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
❸意在告诉人们,至今还有人不愿正视历史,还在为侵略辩护,这潜伏着新的危险。
日本人:❶自私的狡辩,企图开脱罪责 ❷安格尔的反驳 鄙弃
❸称其“日本人”,而非“作家”
多年后,日本作家还在为日军的罪行进行狡辩,这是沉重的;西德作家却在死难者面前沉重地忏悔,深刻地反省,代上辈人受过,这是美丽的。
充满了鄙弃的感情色彩。作者不称之为作家,而称之为日本人,用安格尔的话对他进行驳斥;写许多人与明赫白握手,表示理解。却对日本人的冷落表明了各国作家对日本作家发言的否定。
14、如何理解以下语句:“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提示: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每年的10月21日这一天,成千上万的人都到这来纪念死难的人们,各种艺术家用各种艺术作品来纪念他们,这是美丽的。
15、课文开头,萨特为什么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
  提示: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不论是那位面对枪口的威胁仍然坚持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的老师,还是那些在生命即将被残酷剥夺之际仍不忘表达对亲人的爱的人们,都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令人崇敬的,着是美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16.文章写的是血腥的屠杀,可作者却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为题,有什么用意?
提示:孩子们被残杀,是沉重的;他们临死前留下的片纸只字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强烈的爱,这是美丽的。……
17.总结:萨特的一段话里说记忆是“沉重”的,这容易理解,为什么又说“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呢?
“美丽的记忆”后面一句就说明了为什么“美丽”,要注意“整个民族的英勇”一句,这是说,面对法西斯屠刀,南斯拉夫人宁死不屈。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所谓“合作”就是要他做民族的叛徒,这位老师是有民族气节的,他毫不畏惧,大义凛然。课文第四部分摘录的遗言,表现了无辜的平民面临死亡的威胁时,仍然怀着强烈的爱向生者倾吐心声和愿望,没有人向刽子手乞怜。还有一位工人要“孩子们为父报仇”。他们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美的,令人崇敬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这确实是一个沉重而美丽的记忆。我们崇敬塞尔维亚人的英勇,认同他们的历史观,让我们用良知、用正义和着作家的心声一同呼吁: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18、齐读课文第四部分,请同学们谈谈自己最强烈的感受。
提示:一方面,是罪恶的枪声,是血腥的屠杀,另一方面,是孩子们“亲爱的爸爸妈妈”的亲切呼唤,正是罪恶的战争,破坏了一切美好的生活和情感。
深入剖析
㈠.寻读,析一析“历史”与“现实”
(1)分别寻找文中写“历史”和写“现实”的内容,并联系起来析其作用。
提示:第一部分中作者参加的南斯拉夫人民集会,悼念二战中被纳粹杀死的3000个孩子,眼中所看到的情景为现实。而莫马·迪密为作者作的回顾和解释基本展现了几十年前的历史。作者以凄风、苦雨、静默的人群、白色的石雕、老人木然的眼神……来烘托集会的沉重,让人感受到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是多么地悲惨,同时借莫马·迪密之口引出那段令人发指的历史,二者的交错出现使那些悲惨、沉痛之感相互烘托,同时让人体味现实,反思历史,形成了立体交融的效果,如同影视镜头的来回切换,把历史与现实沟通、融合,深化了事件的作品和意义。
(2)为什么说“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提示: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㈡、听读,析一析“沉重”与“美丽”
提示: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这又是“美丽”的。
㈢、圈读,析一析“引文”与“正文”
(1)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提示: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梦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罪恶的纳粹强盗的控诉。
⑵.第四层,为什么用这么一大块的篇幅摘抄遗言?结尾引述死者的遗言有什么作用?
提示:“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 最后摘录的被残杀者留下的只言片纸,就是拾取人性中最为闪光的几个瞬间,死者遗言,是人性中最美丽的体现,让人据此想像被残杀者生前的情形,目的是通过再现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的残酷,控诉了泯灭人性的战争,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3)引文和正文有什么关系?
提示:“引文”是纯客观的记录,是正文得出观点、进行议论的依据。
㈣、学生根据课文,练习历史和国际社会现状就“沉重的——美丽的”这一问题自由讨论。
提示:文中: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这又是“美丽”的。
(问题补充引导):其实,在我们中国,也有沉重而美丽的记忆。明年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纪念我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同学们能够说说哪些是“沉重而美丽的记忆”吗?面对历史,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引导明确):我国在抗日期间,同样遭受了苦难,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屠杀我国人民,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损失。这段历史是沉重的;我国人民不忘记历史,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并不是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这也是美丽的。
补充:在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中出演还珠格格的赵微,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影视名星之一,可她曾因穿着了一件用日本太阳旗做的服装拍照,结果引起了社会强烈的谴责,你知道这个事件吗?这个事件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震动呢?
㈤、学生展示“血腥的——亲爱的”问题探究结果:
提示:教师预设学生探究结果如下:
一天之内残杀了7000余人,300个孩子面对刽子手,发出了“亲爱的爸爸妈妈”的呼唤,回应他们的却是冰冷的枪声。这是血腥的。但在这次血腥的屠杀中,被残杀的无辜的人们留下了片纸只字,表达了他们对生命的强烈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这正是“亲爱的”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㈥、齐读课文第四部分,请同学们谈谈自己最强烈的感受。
提示:一方面,是罪恶的枪声,是血腥的屠杀,另一方面,是孩子们“亲爱的爸爸妈妈”的亲切呼唤,正是罪恶的战争,破坏了一切美好的生活和情感。
七、课堂结束语:
这篇文章通过一些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语句敲击人们的心灵,让读者受到震动,与作者产生共鸣,深切体会到战争的罪恶。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世界上仍然还有很多的地方销烟弥漫,母亲们痛苦的眼泪,孩子们惊恐的哭叫,那一双双流露着悲痛和渴望的眼睛似乎在向我们呼喊:不要战争,保卫和平。同学们,希望我们都是和平的维护者,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
对照德国,我们的邻国日本忤逆民心,一意孤行,肆意推卸蓄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责任、美化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掩盖南京大屠杀历史事实、攻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正义审判,拒绝修改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教科书。种种卑劣行径,告诉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要时刻提高警惕呀!
八、六、布置课后作业: 请以“历史告诉我们”为题作文,说说你学完本文后的感想。
九、迁移阅读,拓展探究。
㈠阅读《致命的母爱》,归纳主要内容。
致命的母爱 刘墉

敌兵冲进民宅,以枪口对准男主人的胸膛,命令女主人拿出仅存的食物,并占据了他们唯一的房间。
夜深了,精疲力尽的敌兵纷纷睡去,月光洒进窗口,照在浑身泥沙、满脸倦容的敌兵身上。
“都是人子啊!才十七八岁,还不全懂事呢!在家恐怕还要母亲提醒他多穿衣服的孩子,只为了别人争权夺利,被强迫远离家乡,多么可怜。”瑟缩在墙角的女主人突然想起自己离家的孩子,一股母爱和同情油然从心底升起,“夜里多冷,那孩子的军毯居然滑落了!”
女主人缓缓站起,轻步走到敌兵身边,惟恐自己的脚步会惊醒那年轻人的故乡梦。
 “你的梦里或许正有着疼爱你的母亲呢!”女主人弯下身,拾起军毯为年轻人盖上。
突然,那敌兵张开双眼,吃惊地浑身震动,如同野兽般怒吼,明晃晃的刺刀穿透了女主人的胸膛,滴血的刀尖在月色下闪着寒光。
接着又一声枪响,冲过去援救的男主人也倒在了血泊中。
“这女人居然想暗算我!”年轻的敌兵喃喃地抽出刺刀,“妈啊!幸亏我被惊醒,也幸亏您在梦中保护,否则我就再也看不见您了!”
(感慨:文章将伟大的母爱放在战争面前,让罪恶的战争撕碎了温馨的人间至情,读后令人惊心动魄。世间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2、请学生思考:这篇文章最震动你的情景是什么?为什么?
预设学生思考结果:
一个母亲深夜为一个敌兵盖上军毯,表现出强烈的母爱,却招致杀身之祸。这让读者最为震撼,正如鲁迅所诠释的:“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战争撕毁的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使人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战争的罪恶、和平的可贵。
㈡(2005台州中考) 个人与集体
有人提出这样一种人生哲学,叫做“人人为自己,也就是人人为大家”。
这种主张说:
像那种损人利己,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人,是很卑鄙的,我也痛恨那种人。但我又想,一方面大家都不剥削人,谁也不占谁的便宜,另一方面也不必为别人牺牲自己的利益,各人付出足以换来自己生活需要的劳动就可以了。这样,我们都为集体做了事,也就取得了自己应得的一份,从表面上看,是人人为自己,实际上确实是人人为大家,这不是也很好吗?
这就是说:
个人主义十个人主义十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你瞧,这公式多妙!
检验一下:
假定: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们国土的那些年月里,大家抱定“人人为自己”的各顾各的态度,请问,还有没有我们民族的独立与生存?
假定:我们的人民在四大家族的压榨下,挣扎呻吟在死亡线上,人人都为自己,请问,还有没有人民的解放?有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事如此,小事也如此。
假定:在向秀丽的工厂里,即将爆炸的那一危急时刻,如果”人人为自己“,能不能避免许多生命财产的毁灭?

人人为自己,实际上是人人为大家吗?
必须改几个字:“人人为自己,就是害大家。”这才真正符合实际,这个“公式”才能成立。
(魏巍《小驳论两则》)
1.作者所批驳的观点是什么?
提示:人人为自己,也就是人人为大家。
2.作者认为这种观点的错误实质是什么?
提示:人人为自己,就是害大家。
3.加点句“大事如此,小事也如此”在文章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承上启下。
请仿照画线句式“假定:在……时刻,如果‘人人为自己’,能不能—……”,再拟写一个事实论据。
示例:“假定:在董存瑞用手托起炸药包的一霎间,如果‘人人为自己’,能不能取得这次战斗的胜利呢?”
十.课外资料补讲:❶古今战争知多少
据瑞典、印度学者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这5164年中,世界上发生战争14513次,只有329年是和平的。这些战争给人类造成严重灾难,使36.4亿人丧生。损失的财富折合成黄金可以铺一条宽150公里、厚10米、环绕地球一周的金带。从1740年到1974年的234年中,共发生过366次,平均每年1.6次。
❷中国古今著名战争:先秦时期:阴晋之战 吴起 5万——50万 大败秦军 鄗(hào四声)代之战 廉颇、乐(yuè)乘 20万——60万 大败燕军
秦汉时期: 巨鹿之战 项羽 2万——40万 歼灭 彭城之战 项羽 3万——56万 歼20万
井陉(xíng二声)之战 韩信 3万—20万 灭赵,俘赵王歇 昆阳之战 刘秀 不足2万—42万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合肥之战 张辽 7千——10万 大败吴军
宋辽金夏蒙元时期:
护步达冈之战 完颜阿骨打 2万——70万 大败辽军主力 鄂州之战 伯颜 20万——60万 大败宋军 陈家岛海战 李宝 3千——10万 海战,全歼金军 鄱阳湖之战 朱元璋 20万——60万 水战,全歼
明清时期: 浑河之战 努尔哈赤 4人——800 奇迹 清征达瓦齐之战 阿五锡、巴图济尔噶勒 22——2千余人 奇迹
近代、现代时期: 第三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3万余人——30万 歼3万 淮海战役 粟裕、刘伯承 60万——80万 歼敌555570人
以上这些战役,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像伊阙(què)之战(白起 12万——24万)、巨鹿之战、虎牢之战(李世民 3500——10余万 歼灭窦建德)、纳忽山和不黑都儿麻之战、迦勒迦河之战、赛约河之战、黄桥战役(粟裕 7千——1.5万余人 歼敌1.1万余人)为全歼敌军的歼灭战。用少数兵力去围歼多数敌军,指挥员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像白起、成吉思汗、粟裕都是善于打歼灭的人(我个人认为他们三人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打歼灭战的统帅),项羽则是以勇猛闻名的,李世民则是以疲敌取胜的。这种战役以蒙古时期最多,这也充分体现了其军事思想。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