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叶》专题——四首古诗导学案


盐阜中学初二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执笔人         审核人                                              20115    
课题
《叶》专题——四首古诗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1.阅读四首古诗,了解每首诗的主旨。
2.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由浅入深,逐步加深学生对叶的理解,从而让学生产生专题研究的兴趣,提高综合理解能力。
 
1.注重诵读:注意节奏,反复朗读。
2.理解品味:想象每首诗所描绘的画面
3.领悟诗意:结合背景,感悟诗人表达的情感,品味重要诗句。
1.《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写作背景: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乡,抱定了与世无争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诗句也许从一个侧面,借未开之海棠,寄托了自已的这种心态。
2.《题红叶》:这首诗相传为唐宣宗时宫人韩氏所写。关于这首诗,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据《云溪友议》记述,宣宗时,诗人卢渥到长安应举,偶然来到御沟旁,看见一片红叶,上面题有这首诗,就从水中取去,收藏在巾箱内。后来,他娶了一位被遣出宫的姓韩的宫女。一天,韩氏见到箱中的这片红叶,叹息道:“当时偶然题诗叶上,随水流去,想不到收葳在这里。”这就是有名的《红叶题诗》的故事。对此,《青琐高议》和《北梦琐言》(据《太平广记》引)也有记载,但在朝代、人名、情节上都有出入。
3.《山中》:这是写旅愁归思的一首五言绝句,大约作于王勃被贬斥后在巴蜀作客时,客中逢秋,因见万木凋零,因起思家之念——长江滚滚东去,而自己却留滞在这里不能归家,身在万里之外,虽有归家的愿望,但是不能成行;何况现正逢高风送秋的季节,黄叶纷飞,万木凋零,更增加了思乡的愁绪。诗中情景互为作用,彼此渗透,将久客异乡之悲,思归之情,与眼前所见之典型环境融合为一。寥寥二十字,将江山寥廓,风木萧瑟,苍茫悠远,气象雄奇尽情道出。末句以景结情,向来称妙。
4.《城东早春》:这首诗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据诗的第三句,题中的“城”当指唐代京城长安。作者曾任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此诗约为在京任职期间所作。
一.搜集有关写叶的诗文。
二.阅读四首古诗,理解诗的大意。
1.《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小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红色。一定要爱惜自己的芳心,不要轻易盛开,姑且让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尽情绽放吧。
2.《题红叶》
   流动的河水为何急急流去,我在深深的皇宫里整日清闲空虚。感谢勤劳的红叶,好让它带着我的空虚流到宫外人们居住的地方。
3.《山中》
   长江好似已经滞流,在为我不停地悲伤,万里远游之人,思念着早日回归。更何况秋风风寒,今晚暮气沉沉,更难耐深山重重,黄叶在漫山飘飞。
4.《城东早春》
    诗家喜爱的清丽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绿叶刚刚萌发出嫩黄的新芽,清新可人。要是等到上林苑百花争艳的时候,出门的可就都是赏花游玩的人了。 
一.导入课文
历代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咏叶的名句,能否列举几例。学生列举:王维的“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中》)。贾岛的“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忆江上吴处士》)。司马曙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喜外弟卢纶见宿》)。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学习诗四首
(一)学习《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元】金好问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题中的“儿辈”指作者的子女,元好问有三子二女;“赋未开海棠”,意即作一首吟咏未开海棠的诗。作者借海棠藏蕾未轻开放而教育子女举止端庄稳重,不要哗众取宠,浮躁轻狂。
赏析一: 海棠花比桃花、李花开得晚,而且花朵儿红白相间,色彩淡雅,混在浓密的绿叶之中,并不起眼,不像桃花、李花那样,在春天开得猛、开得艳,被人注意。诗人通过对海棠的描述,赞美海棠洁身自爱,甘于清静的品性。
赏析二:它的清新,它的传神,它的志趣,无一不感动着我。公历四月上、中旬,正是百花盛开的时候。当然,最早开放的是桃杏了。故有“占断春风是此花”(唐·白敏中)和“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的歌咏。海棠,开放略晚,先叶后花。当那嫩绿的叶片重重叠起的时候,它的花蕾也才刚刚绽裂花萼,露出花瓣的点点鲜红。作者所赋的就是这时的海棠。我特别赞叹作者抓取的时机是那么的准确,观察的是如此细致!然而作者的本意却在后面两句,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这正是作者自己精神的写照。
诗句虽然用语平易,却意味醇厚,耐人咀嚼,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
1.请选择下面对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诗歌为了突出“数点红”,先从“重重新绿”写起,使海棠花蕾更加显得明丽动人。
B、诗歌刻画桃李、春风的形象是为了与绿叶、红蕾营造早春的氛围,赞美勃发的生机。
C、诗歌中“芳心”原指年轻女子的心,这里语含双关,既指海棠的花心,也指儿辈之心。
D、诗人元好问是金朝鲜卑族文学家,由诗歌标题可以知道,他是在“借花教子”。
2.《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一诗中作者对儿女的期望是什么?
明确:借海棠藏蕾未轻开放而教育子女举止端庄稳重,不要哗众取宠,浮躁轻狂。
3.为什么元好问不赋“盛开海棠”而赋“未开海棠”?
明确:从题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可知,儿辈就是未开海棠“,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双关手法。
4.怎样理解诗句“爱惜芳心莫轻吐”?
明确:此为双关,“芳心”原指年轻女子的心,此处既指海棠的花心,又指儿辈之心,以此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像海棠一样不要轻易地显露自己的芳心,而应保持自己纯洁的心。
(二)学习《题红叶》   【唐】宣宗宫人
   宣宗宫人《题红叶》:写宫女借对随波而去的红叶的祷祝,表现对深宫幽闭的愤懑,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赏析】诗的前两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妙在只责问流水太急,诉说深宫太闲,并不明写怨情,而怨情自见。一个少女长期被幽闭在深宫之中,有时会有流年似水、光阴易逝、青春虚度、红颜暗老之恨,有时也会有深宫无事、岁月难遣、闲愁似海、度日如年之苦。这两句诗,以流水之急与深宫之闲形成对比,就不着痕迹、若即若离地托出了这种看似矛盾而又交织为一的双重苦恨。
诗的后两句“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运笔更委婉含蓄。它妙在曲折传意,托物寄情,不从正面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不直说自己久与人间隔离和渴望回到人间,而用折射手法,从侧面下笔,只对一片随波而去的红叶致以殷勤的祝告。这里,题诗人对身受幽囚的愤懑、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她的冲破樊笼的强烈意愿,尽在不言之中,可以不言而喻了。
1.比较阅读《题红叶》与《行宫》
                      行宫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韩氏诗运用了托物言情或寄情于物 手法写宫女心事,显得 委婉、含蓄 与韩愈诗中“还有小园桃李在,留花不发待郎归”的写法相近;元稹诗则采用了乐景写哀(反衬)手法写宫女命运,和陆游诗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写法相似。
2)两诗中的主人公有相同的遭遇,而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是完全相同呢?
答案:不完全相同。两首诗都表达了宫女寂寞、哀怨的感情。韩诗表现了宫女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冲破樊笼的愿望。而元诗流露出无可奈何,怀旧度日以了残生的情绪。
2.“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一句在祝福红叶中寄托了宫女怎样的心愿?
明确: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冲破樊笼的强烈心愿。
(三)学习《山中》       【唐】  王勃  
   王勃《山中》:以深秋景色更着黄叶点染渲染悲怆色彩,抒发久客思归之情。
【赏析】诗的前半首是一联对句。诗人以“万里”对“长江”,是从地理概念上写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归”对“已滞”,是从时间概念上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两句中的“悲”和“念”二字,则是用来点出因上述境况而产生的感慨和意愿。诗的后半首,即景点染,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出这个“悲”和“念”的心情。
首句“长江悲已滞”,在字面上也许应解释为因长期滞留在长江边而悲叹。这首诗的题目是《山中》,也可能是诗人在山上望到长江而起兴,是以日夜滚滚东流的江水来对照自己长期滞留的旅况而产生悲思。
次句“万里念将归”,句中的“念”字应解释为思归之念产,即身处万里之外的诗人思恋家乡将欲归去。
三四两句“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这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起衬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这里,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既用来衬映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
这首诗,前半抒情,后半写景。诗中的情与景互相作用,彼此渗透,融合为一。诗人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现出一种悲凉深壮的气势,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开阔的意境。
1.“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理?
明确:秋夜落叶图   思归而不得的无可奈何的惆怅之情。
2.杜甫有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与《山中》的意境接近,说说为什么?
明确:都表现了秋日的肃杀萧条和作者无可奈何的惆怅心情。
(四)学习《城东早春》    【唐】  杨巨源
杨巨源《城东早春》:借诗人慧眼赏早春景色,暗含要有敏锐的感觉,发现新东西,写出新境界的寓意。
【赏析】首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
第二句:紧接首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写。诗人抓住了“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悦人。这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十分逼真。生动的笔触蕴含着作者多少欢悦和赞美之情。早春时节,天气寒冷,百花尚未绽开,唯柳枝新叶,冲寒而出,最富有生机,最早为人们带来春天的消息。写新柳,正是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
第三、四句:用“若待”两字一转,改从对面着笔,用芳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 繁花似锦,写景色的秾艳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若市。
此诗纳清极、秾极之景于一篇,格调极轻快。诗篇特从“诗家”的眼光来写,又寓有理趣,也可以把它看作一种创作见解:即诗人必须感觉锐敏,努力发现新的东西,写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老是重复那些已经熟滥的旧套。
1.《城东早春》一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春天的早?
明确: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称为“柳眼”。“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
2.赏析“清”字的妙处。
明确:一个“清”字很值得玩味。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喜,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也很清幽。
三.诵读四首诗,思考:
专题中四首古诗中叶的色彩各不相同:新生的叶子是嫩绿的,飞坠的落叶是枯黄的,题诗的叶子是通红的,初萌的柳芽是鹅黄的。诗人为什么注重叶的色彩的描绘?请结合作品说说其中的道理。
明确:四首古诗咏叶,都写了叶的色彩。这些色彩各不相同,究其原因,除了与叶所处的季节有关,与每首诗各自的内容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也有内在的联系。
譬如,《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一诗中,既是对“儿辈”,所以叶子为“新绿”色;《红叶题》中叶色是通红的,叶片上寄托了宫女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色彩和内容和谐一致。《山中》一诗中叶色是枯黄的,这一色彩用来烘托当时的萧瑟气氛和作者的悲凉心境,是再恰当不过了;《城东早春》为了表现“新春”的特有景象,故“绿柳才黄半未匀”。
可见,诗人们着意描写叶色,是为了借助不同的色彩来表达不同的感情。
默写古诗中写落叶的名句。(不少于3句)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2)西风扬子江边柳,落叶不如离思多。 ——占城贡使《江楼离别》     
3)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王维《山中》
4)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孔绍安《落叶》
5)寒山十月旦,霜叶一时新。——白居易《和杜录事题红叶》
6)萧萧秋林下,一叶忽先委。——白居易《一叶落》
7)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
8)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韩愈《落叶送陈羽》
9)中庭初扫地,绕树三两叶。 ——王建《落叶》
10)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
花与叶相依,写花常写叶。“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数点海棠的花蕾嵌于重重绿叶之明丽醒目。“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这一说法的美学原理是什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引用这句话,它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其美学原理是:红绿两色在一起,会使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双方的色彩都会得到加强,造成一种明丽鲜艳的效果。  
生活中所说的“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的含义是:一个人本领再大,成绩再多,也离不开周围的人对他的帮助。
 
格言警句: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