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2015年东源中学七年级(下)语文期末模拟题(语文版)

2015年东源中学七年级(下)语文期末模拟题
亲爱的同学们,请你用下面这份试卷检测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请沉着思考,认真作答,莫要慌张。祝你取得好成绩。
题号
一
二
三
四
卷面分
总分




(一)
(二)
(三)




得分










一、积累与应用(21分)
1.下列各项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绮丽(qǐ) 晓谕(yù) 对峙(shì)
B.眷顾(zhuàn) 涟漪(yī) 池沼(zhǎo)
C.威慑(shè) 贻误(dài) 蛰伏(zhé)
D.咆哮(páo) 案牍(dú) 亵玩(xiè)
2.下列各项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融融泄泄 络泽不绝 刁奸猥鄙 引吭高歌
B.争妍斗燕 奋袖出臂 鲜为人知 忍俊不禁
C.庞然大物 三眼一板 黔驴技穷 命运蹇劣
D.左顾右盼 蹑手蹑脚 空空如也 游哉游哉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好诗词》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
B.针对各种交通乱象,东城警方将全面整治并排查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
C.运动不但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还能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团队配合意识。
D.国家级的报刊,更应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加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初一生活快结束了,同学们面临分别,恋恋不舍,大家期望能萍水相逢在新的校园里。
B.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的扬州漆器,用料讲究,色泽光润,造型优美,构思精巧,闻名遐迩。
C.俄罗斯不顾世界各方坚决反对,2月16日进军克里米亚,在国际社会中引起了强烈的轩然大波。
D.国外大面积爆发H7N9流感疫情,这消息真耸人听闻,大家一定要加强自我防护。
5.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阅读优秀作品, ① 其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不仅可以 ② 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还可以激发 ③ 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A.①品味 ②体味 ③珍爱 B.①品评 ②体验 ③珍惜
C.①品评 ②体验 ③珍爱 D.①品味 ②体味 ③珍惜
6.按下列要求默写古诗文句(每空1分,共8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
(2) ,江春如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5)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7)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请找出下面这则应用文中两处不恰当的地方,并提出修改意见。(6分)
病 假 条
陈星老师:
昨天晚上,我得了急性肠胃炎,现正在人民医院接受治疗,不能到校学习,请假两天。请你原谅。
此致
敬礼
学生 张丹

修改意见:⑴

二、文言文(1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12分)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8.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一寺临河干(靠近) B.山门圮于河(倒塌)
C.阅十余岁(阅读) D.但知其一(只)
9.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1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
12.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
(二)诗歌赏析(4分)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我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诗中所望所感都来自诗中一词,这个词是( )(2分)
A.国破 B.城春 C.烽火 D.家书
14.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父亲的节日(8分)
①那一天,参加一个集体宴会。一个长得很帅气的小男孩,转到我面前,扬着手中的一束花花草草,很兴奋的样子。这个调皮的小家伙,在一排花篮上抽抽取取,制作了一束鲜花。我逗他,给我吧。他立刻紧张起来,将花别到身后,一口回绝,不行,这是给我爸爸的。为什么要给爸爸呢,我问。他扬起小脸,明天是父亲节呀。
②哦,是父亲节。我当着众人的面夸奖他,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不料,他又扬起了小脸,很认真地问我,你给你爸爸准备礼物了吗?这一问。竟让我无法回答。因为,我还不曾想到过给我的父亲准备礼物。
③孩子看出我的窘相,抽出一枝康乃馨,放在我的手里,喏,你把这花带给你的爸爸吧,他一定会高兴的。我接过花,看着他那张天真的笑脸,觉得这孩子是个有心人。
④第二天早晨,是星期天,父亲来看我们了。父亲来,事先没有告诉我。他敲门的时候,我们还在梦乡中。看到父亲,我突然想起昨晚小男孩给我的花儿。那一枝花儿,我压根没有考虑带回来,顺手放在了饭桌上。我猜想,父亲知道今天是父亲节吗?
⑤敲门声也唤醒了女儿,她揉揉眼睛,跳下床,来到我的跟前,爸爸,把眼睛闭上。我以为她要跟我撒娇,或者做捉迷藏的游戏,便佯装闭眼。她从枕头旁边拿出一个手工做的桃子,放到我的手上。待我睁开眼,她在房间里欢呼雀跃,父亲节快乐,请爸爸吃桃子!
⑥父亲看着女儿,女儿看着我,我看着父亲,场面有些尴尬。父亲嘀咕了一句,父亲节?随即像明白了什么似的,一个劲地夸着女儿,真是个懂事的乖孩子,将她引到了阳台上玩。父亲的举动,很明显是帮我解围。这一天,毕竟是父亲节,可我连一件礼物都没有准备。想到这,我的表情有些不自然。
⑦过了一会儿,父亲又跑过来,在裤兜里摸了半天,摸出一个鼓鼓的信封来,摆在桌上。听你母亲说,你们买房子缺钱,我们想办法凑了点,你收好了。我坚持不要,父亲显得有点不高兴,咱们父子之间谁跟谁呀。等你们日子过好后,再孝敬我们也是一样的嘛。见我接下钱,父亲又开了口,老家的杉木已成材,还有一些槐树,都伐倒了,放在河里浸泡,等秋凉时,就能动手打几件家具了,我们帮不上大忙,能帮多少算多少。
⑧没说几句话,父亲就要走了。留他吃饭,他说,家里正忙着插秧,你母亲叫我早去早回。母亲前几天刚从我这儿返乡,一定是她与父亲商量好了的。父亲说走就要走,临行前,他到我的书房里,试探着问,能不能把你写的书送几本给我,带回去给村里的人翻翻。
⑨拿书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书橱上有两张票,便递到父亲手里。父亲很开心,是戏票吗?等秧插完了,陪你母亲来,她喜欢看戏哩。
⑩父亲拿着书,又带着戏票,欢欢喜喜地走了。我的手里,捏着父亲送来的厚厚一叠钱,沉默了好一阵子。
15.本文围绕“父亲的节日”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至少写3 件)(2分)
答:                                       
16.第②段与第⑥段中分别写“我”、“父亲”夸孩子“懂事”的用意是什么?(2分)
答:
17.第⑨段划线句“父亲很开心”中“父亲”开心的原因是
(2分)
18.文末划线句“沉默了好一阵子”中“沉默”体现出“我”怎样的心理?(2分)
答:
(二)植物不失眠(14分)
①植物也要睡觉。合欢树的睡态很美,叶片柔柔地低垂,耷拉着脑袋,不用酝酿,只要叶片低下来,它们很快就会入睡。但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用叶子来睡眠。像睡莲,就是叶子醒着花儿睡。黄昏池塘边,白天还是昂首怒放的睡莲,随着晚风飞舞,它将花瓣儿慢慢收拢,紧紧闭合。一朵、两朵,后来所有的花朵全部闭合成了一个个小球儿。
②花儿不劳作,也不创造,它们为什么要睡觉呢?
③一百多年前,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就发现了植物的睡眠现象。他对69种植物的夜间活动进行了长期观察,发现那些积满露水的叶片更容易受伤。他把叶片固定住,也得到同样的结果。达尔文由此断定,叶片睡眠可以保护其不受伤害,并可以抵御夜间寒冷。
④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印证了达尔文的观点。植物睡眠可以减少热量散失和水分蒸发。像合欢树,不仅夜晚用睡眠保护自己,当遭遇狂风骤雨时,叶片也会逐渐合拢,以防叶片受到暴风雨的摧残。美国科学家恩瑞特还发现了一个更有趣的现象,他用一根温度探测针在夜间测量多种植物叶片的温度,发现不睡眠的叶子温度总比睡眠的叶子温度低1℃。正是1℃的微小差异,成为阻止或减缓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结论出来了:在相同环境中,睡眠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比不睡眠的植物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科学家还发现:某些植物不仅夜晚睡觉,白天竟然与人一样还要午睡。它们中午11时至下午2时,关闭叶子气孔,光合作用明显降低,这就可以减少水分散失,增强它们的抗旱能力。
⑤植物也一样,夜晚睡眠,可以避免寒露和霜冻侵袭,减少水分蒸发,保持湿度;白天睡眠,可减少水分蒸发,还可避免昆虫骚扰。让人类羡慕的是,人有时候会受情绪或疾病的困扰而失眠,植物却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到了该睡觉的时间,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它们都能准时入睡。第二天再见时,一准儿是神采奕奕,精神抖擞。
19.文章第②段有 作用。(2分)
20.第⑤段中划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5分)
答:
21.这篇说明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请简要说明。(4分)
答:
2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植物也会睡眠,不同的植物睡眠的形式不同,有的用叶子睡眠,有的用花朵睡眠。
B.夜间气温低,容易产生露水,而叶片上如果积满了露水,叶片更容易受到伤害。
C.在夜晚,不同植物的叶子温度存在着微小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植物是否进入睡眠而造成的。
D.有些植物还会“午休”,为的是降低光合作用,从而使叶子气孔关闭,增强它们的抗旱能力。
四、作文(50分)
请以“原来,______ 并不遥远”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⑴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⑵不少于600字。⑶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200
2015年东源中学七年级(下)语文期末模拟题
参考答案
一、 1.D 2.C 3.C 4.B 5.A
6.⑴濯清涟而不妖 香远益清 ⑵海日生残夜 ⑶独怆然而涕下 ⑷黑云压城城欲摧 ⑸断肠人在天涯 ⑹山随平野尽 ⑺忽如一夜春风来
7.⑴“请你原谅”改为“ 请你批准”;⑵署名下面应标明请假日期。
二、
(二)8.C 9.D 10.D
11.⑴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⑵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
12.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言之成理即可)
(一)13.A 14.C
(三)15.⑴女儿送给我手工做的桃子,并祝我节日快乐。⑵父亲给我们送钱来。⑶我送书及戏票给父亲。
⑷小男孩为他的父亲准备节日礼物。
16.反复夸孩子“懂事”,反衬“我”作为孩子的不懂事。
17.有儿子送的戏票可以陪“我”那喜欢看戏的母亲看戏了;可以把儿子写的书带回去给村里人翻翻。
18.渐愧、内疚及自责。
(四)19.承上启下
20.作比较;把植物睡眠与人的睡眠进行比较,突出了植物的睡眠只与时间有关。
21.逻辑顺序;先讲植物也有睡眠现象,再探讨植物产生睡眠现象的原因。
22.D
三、(略)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