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基础知识归纳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基础知识归纳
  
  松原市宁江区新民中学刘广志
  
   
  
  11、敬畏自然(严春友)        
  
  1.字音。
  
  鲲(kun1)鹏 蓬蒿(hao1) 咫尺(zhi3)
  
  狼藉(ji2) 相形见绌(chu4) 美味佳肴(yao2。)
  
  2.解词。
  
  蓬蒿:(方)茼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精巧:精细巧妙。
  
  佳肴:精美的菜肴。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俱,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这篇课文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一是思考作者的观点,并参照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番检讨。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但是也有一些说法还可以商榷,可以引导学生思辨、质疑。二是作者的语言。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应该认真揣摩。另外,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认真学习。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罗刚) 
  
  1.字音。
  
  萧瑟(se4) 和煦(xu4) 干涸(he2) 吞噬(shi4)
  
  裸索(luo3) 戈壁滩(ge1) 无垠(yin1) 边缘(yuan2)
  
  2.解词。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和煦:温暖。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戈壁:蒙古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较少。
  
  沧海桑田:大海里的一颗谷粒。
  
  无限:辽阔无边。
  
  边缘:沿边的部分。
  
  这篇课文是从一篇报告文学中节选下来的。罗布泊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还曾经是一片美丽的仙湖,但现在却成了令人恐怖的沙漠,吞噬了无数的生命。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作者通过翔实的资料说明,人对自然贪婪和盲目的索取是造成这一悲剧主要原因。课文最后,作者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吁。
  
   课文全篇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生态之恶化而痛苦,为人们索取之盲目而痛惜。为了表达这种感情,作者运用了各种表现手法,一是拿罗布泊过去的繁华与现在的破败对比;二是运用拟人手法,以事物自身的诉说引起人内心的震动,如“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一句所描写的罗布泊的惨状,实在让人痛心疾首;三是运用数据客观说明。这些在教学中都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
  
   
  
  13、旅鼠之谜(位梦华)      
  
  1.字音。
  
  媲(pi4)美 挑衅(xin4) 迷惘(wang3) 笃(du3)信
  
  啮(nie4)齿 滑稽(ji1) 徘徊(huai2) 逃窜(cuan4)
  
  2.解词。
  
  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媲美: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逃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
  
  笃信:忠实地信仰。
  
  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本文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科学小品,课文主要谈了北极旅鼠身上的几大奥秘。北极旅鼠和一般的老鼠没有多大差别,“但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它的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强:第二大奥秘是一旦繁殖过多。就会千方百计吸引天敌的注意,主动通过天敌控制种群数量;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浩浩荡荡,无所畏惧。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无从知道,或许是自然正用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这一切,这就揭示出自然的奥妙无穷。由此我们也真正体会到《敬畏自然》中所论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一句的深意。文章的意义不止于此,旅鼠保持种群数量的方式也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学习这篇文章,一要引导学生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二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求知欲和探究学习的欲望。三要与其他课文相参照,把各部分内容串联起来作全面深入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
  
   
  
    14、大雁归来(利奥波德) 
  
  1.字音。
  
  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 缄(jian1)默 
  
  狩(shou4)猎 凋(diao1)零 滑翔(xiang2) 顾忌(ji4)
  
  2.解词。
  
  凋零:凋谢零落。
  
  迁徙:迁移。
  
  缄默:闭口不说话。
  
  窥探:暗中察看。
  
  雾霭:雾气。
  
  狩猎:打猎。
  
  顾忌: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
  
  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与一般的动物观察者不同,作者对鸟儿有一份诗人的情怀。在作者心目中,大雁的迁徙和日常生活都是富有诗意的,它们像人一样组成一个家庭,有着人一样的亲情,团圆的时候,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觅食、集会;孤独的时候,它们忧郁地鸣叫着,徒劳地寻找着失去的亲属。它们的到来,宣告了春天的回归,它们的呜叫则使天空回响着野性的诗歌。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描写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世界因了它们的存在才有了如许的生机和情趣,我们与它们和谐共处,这才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最恰当的定位。 ·
  
   作者是一个“爱鸟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充溢在字里行间,正因为这种对动物怀有的真挚感情,所以他才能观察得这么细致,也才能描写得这么美妙,学习时,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作者的描写手法。
  
   
  
  15、喂——出来(星期一)
  
  1.字音。
  
  哂(shen3)笑 牟(mou2)取 众目睽(kui2)睽
  
  棘(ji2)手 铆(mao3钉 贪婪(lan2) 履行(lǚ)
  
  2.解词。
  
  哂笑:讥笑。
  
  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牟取:谋取名利。
  
  棘手: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逍遥法外:指犯了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旧自由自在。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而不断出现。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
  
  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本文是一篇科幻小说。文章设想地球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无底洞,它可以容纳人类制造的一切垃圾,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城市的天空越来越美好,人们也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无底洞带来的福利。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先前抛进的小石子掉了下来,原来扔下的东西将重新倾泻回人间。显然小说采用了夸张和想像的形式,但现实中我们何尝不是凭着侥幸心理,依赖着这样那样的“无底洞”?
  
   科学幻想是在现实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想像,因此在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到现实中寻找故事的影子,让他们自己探究作品有什么寓意,又有什么现实的针对性。另外,本文的情节特别是结尾很有特点,是一个循环式的结构,体现了作者“谁制造的祸害,谁去承受”的想法,阅读文章要注意把握。
  
   
  
  16、云南的歌会(沈从文)  
  
  1.字音。
  
  迤(yi2)逦 譬(pi4)喻 糯(nuo4)米 蹲(dun1)踞
  
  忌讳(hui4) 酬(chou2)和 铁箍(gu1) 熹(xi1)微
  
  2.解词。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忌讳:忌怕而隐避。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淳朴:诚实朴素。
  
  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
  
   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本文虽然是描写音乐的佳作,但首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品析词语、句子,感受语言文字创设的美妙情境。
  
   
  
  17、端午的鸭蛋(汪曾祺) 
  1.字音。
  
  门楣(mei2) 苋菜(xian4) 籍贯(ji2) 硝药(xiao1)
  
  腌腊(yan1) 络子(lao4) 大襟(jin1) 车胤(yin4)
  
  2.解词。
  
  门楣:门框上的横木。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城隍:迷信传说中指主管某个城的神。
  
  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与有荣焉:因而也感到荣幸。
  
  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端午的鸭蛋》一文,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成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先生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闲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之中也体现了构思的严谨与和谐。
  
   
  
  18、吆喝(萧乾)  
  
  1.字音。
  
  招徕(1ai2) 铁铉(xuan4) 囿于(you4)
  
  隔阂(he2) 饽饽(bo1) 秫秸(shu2jie1)
  
  商贩(fan4) 吹嘘(xu1) 吆喝(yao1·he)
  
  小钹(bo1) 荸荠(bi2 qi2)
  
  2.解词。
  
  招徕:招揽。
  
  饽饽:馒头或其他面食,也指用杂粮面制成的块状食物。
  
  秫秸:去掉穗的高粱秆。
  
  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
  
  合辙押韵:这里指押韵。
  
  油嘴滑舌:形容说话油滑。
  
  囿于:局限于;拘泥于。
  
  隔阂: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
  
  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
  
  吆喝: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
  
  萧乾(1910~1999)原名萧丙乾,蒙古族。北京人。作家、记者、翻译家。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曾任《大公报》编辑、记者,伦敦大学讲师,《大公报》驻英特派员。1946年回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人民中国》(英文)副总编辑,《文艺报》副总编辑、中央文史馆馆长。
  
   本文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让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此外,文章在结构的安排上也颇有独到之处。
  
   
  
  19、春酒(琦君) 
  1.字音。
  
  枸杞(gou3 qi3) 门槛(kan3) 过瘾(yin3) 凑(cou4)齐
  
  酬(chou2)谢 煨炖(wei1 dun4) 两颊(jja2) 家醅(pei1)
  
  2.解词。
  
  家醅:自家酿的酒。醅,这里泛指酒。
  
  一马当先: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带头。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如法炮制: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落幕:闭幕。
  
  过瘾:满足某种特别深的癖好,泛指满足爱好。
  
  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责。
  
  琦君。1918年出生,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毕业于杭州三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而她现在已成散文大家。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
  
   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子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她是著名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
  
  本文体现了琦君散文的主要特点。琦君的散文,多写童年记忆,母女之情,友伴之谊。童年、故乡、亲人、师友占据了她创作题材的绝大部分,她以中国传统温柔敦厚的情怀,以细腻温婉的笔致,将这些营造成了一个艺术世界。
  
   思乡,是本文一大主旨。故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都令人神思飘飞。琦君的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如行云流水。
  
   
  
  20、俗世奇人(冯骥才)   刷子李  泥人张
  
  1.字音。
  
  发蔫(nian1) 擅长(shan4) 绰号(chuo4)
  
  刷浆(jiang) 难堪(kan1) 一瞅(chou3)
  
  发怔(zheng4) 褒贬(bao1) 怵(chu4)抠(kou1)
  
  戳(chuo1) 瓢(piao2)
  
  2.解词。
  
  发蔫:表现出精神不振。
  
  擅长:在某方面有特长。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没有一点破绽。
  
  发怔:发呆。
  
  大名鼎鼎:形容名声很大。鼎鼎:盛大的样子。
  
  冯骥才(1942~ ),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滋味。
  
  本文以两位手艺人(刷子李、泥人张)的高超手艺为话题。作者均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情节虽然简单,但安排得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