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我们家的男子汉》课堂实录

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黄厚江《我们家的男子汉》课堂实录及点评
 
执教:黄厚江 点评:刘恩樵
 
 
【实录】
《我们家的男子汉》课堂实录
黄厚江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家的男子汉》这篇课文。(教师板书课题和作者)大家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现在请一个同学说说是怎样预习的。
生:我把课文通读了两遍,查了一些不懂的词语。
师:同学们的预习习惯很好。不过,预习除了读课文,注意生字词,高质量的预习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大家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生:课文中“这是一个男孩子,这是一个男人”这句话,我不太理解。
师:这个同学的问题提得很好,说明他预习的时候在用心思考。现在同学们回答这个问题可能还有难度;在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之后,我想这个问题一定能够解决。< xmlnamespace prefix ="st1"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黄老师自己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也有许多问题。首先我对课文的题目就产生了疑惑:“我们家的男子汉”,是谁的家?
生:作者的家。
师:对。是作者的家。可是,既然是作者王安忆的家,作者为什么不说是“我家的男子汉”,而说是“我们家的男子汉”呢?
生:课文中提到的这个小孩是王安忆姐姐家的小孩。
师:哦,原来这个家不是作者的“小”家,而是一个比较大的家,还有作者的姐姐姐夫等其他家庭成员。除此以外,大家再想一想,从表达效果上看,“我”和“我们”有什么不同?
生:“我们”有一种亲切感。
师:对。表达出作者和孩子的亲切,可是除了亲切感呢?——好,我们大家一起来把这个题目读一读。想一想,如果要在标题后面加上标点,加什么标点好?
生(齐):感叹号。(师在题目后面加上感叹号)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一学生读)
师:他读出了什么感情?
生:自豪感。
师:很好,同学们品味出了其中的自豪感。确实,作者在同外人讲述他们家的男子汉时充满了自豪。
(教师板书:①我们②亲切感③自豪感)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显著特点?
生:文章除了题目外还有小标题。
师:这些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生:可以总结这部分的内容。
师:“总结”这个词用得似乎不太恰当。总结是相对前面的内容而言,如果是领起后面的内容,我们叫——
生:总领。
师:是的。小标题的作用可以是总领或概括文章某一部分的内容。——但有同学阅读课文时发现有些小标题不能概括一部分的所有内容,你们有没有发现不能概括有一部分内容的小标题?
生:有。文章中有一个标题是“他的眼泪”,我认为部分内容有的与“眼泪”无关。
师:哪些内容呢?
生:当这个孩子收到作者的来信时并没有流泪。
师:大家一起来看这部分内容。我要了解一下大家的想法和意见。同意这位同学意见的请举手。
(部分学生举手)
师:不同意这位同学的请举手,我们请一位说说你们的理由。
(部分学生举手)
生:我认为还是同眼泪有关系的。那个男孩看完信后跑进洗手间用毛巾捂住脸,是不想让别人看见他流泪,他认为流泪是一种屈辱。
师:“男儿有泪不轻弹”,看来这部分内容还是同眼泪有关系的。应该说,本文的小标题,还是都能概括每部分内容的。同学们思考一下,小标题的作用,仅仅是概括一部分的内容吗?
生:还可以使结构层次更清楚。
生:吸引读者。
生:使文章更生动。
师:文章的生动,主要依靠语言。当然,有些小标题本身的语言也的确生动。——其实小标题有很多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小标题也有不同的作用。而写人的文章用人物的语言作为小标题,就很有特点,而且有不同一般小标题的作用。本文中人物的语言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下面请同学们从文章的每一部分中找出一句你认为最合适的人物语言作为标题。
我们分一下工,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同学负责一二两个标题,第三组和第四组的同学负责三四两个标题,剩下的同学负责余下的标题。反应快的同学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可以兼顾其他部分。
(学生思考并动手换标题,教师观察同学们都完成后开始交流)
师:好。现在我们开始交流。从最后一部分开始。谁先说?
生1:我找的是“外婆,你不要我了。”
生2:我找的也是这句,我小时候上幼儿园的时候也有类似的想法,用这句话做标题能感觉到小孩的天真。
师:这个同学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文章的理解相打通,很好。
生:我把“不喜欢”作为这一部分的标题,这句话体现了一种男子汉的气势。
师:“不喜欢”三个字,语言干脆,态度鲜明,体现了小男子汉的特点。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认为“我怎么办呢?”这一句好。
师:大家觉得哪一句好?
生:“不喜欢”。(大多数同学齐说)
师:的确是这一句好,因为最能表现男子汉特点。“他的眼泪”换成哪句话好?
生1:“不痛,不痛。”
生2:“你真臭啊!”
生3:“王安忆,你真是一个好玩的大坏蛋。”
师:同学们找出了三处,可是“你真臭啊!”是人物的语言吗?
生:不是,是作者说的话。
师:大家说用哪一句好?
生(齐答):“不痛,不痛。”
师:同学们的回答很整齐,达成了共识。“他对独立的要求”换成哪句好?
生1:“不要,不要。”
生2:“你回去,回去嘛!”
师:我觉得两句话不分上下,都能体现他男子汉的特点。不过我倾向于后者。“他对父亲的崇拜”这部分呢?
生1:“我爸爸会的。”他认为爸爸无所不能。
生2:“我叫爸爸打你。”表现了儿童的天真。
师:同意前者的举手。
(部分学生举手)
师:同意后者的举手。
(部分学生举手)
师:老师本人认为前者更好,小男孩崇拜爸爸是因为爸爸很能干,希望自己能成为什么都会的男子汉,用前者更加切题。第一个标题大家怎么换?
生1:“用肉汤拌饭可以吗?”
生2:“那么棒冰可以吃吗?”
师:当和尚,不能吃荤,退一步,吃肉汤,最后是棒冰,小男孩的提问层层深入,说明他对少年英雄的向往。老师认为“那么棒冰可以吃吗?”这个最低要求更能体现人物的心理,将他对食物的强烈欲望表现得更到位。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换成人物的语言作为标题,有什么好处呢?
生:(大多数同学)使人物的特点更突出。
师:的确如此。现在请同学再阅读课文,根据课文对人物不同角度的描写概括“我们家”的这位男子汉的特点。
生:好吃,崇拜父亲,向往独立,不爱落泪。
师:“好吃”有点贬义色彩,就说是“能吃”罢,不爱落泪也就是坚强,老师简单板书一下。
(教师板书“能吃”、“能干”、“独立”、“坚强”)
师:刚才这位同学概括得很好,但是少了最后一部分,这部分的概括确实有一定难度,让我们一起来思考。有哪位同学愿意试一下?
生:不能自立,依赖大人。
师:这还是男子汉的特点吗?
生:(摇头)不是。
师:他认为这部分是写小男子汉的缺点——不成熟。同意他意见的请举手。
(一个学生举手)
师:还有人支持你,说明你不孤独。
生:我认为是一种追求。
师:追求什么?
生:一种他喜欢的生活。
师:追求的东西得不到怎么办?
生:沉着应对。
师:很好。小男孩虽然不想回去,虽然对外婆和阿姨十分不舍,但还是果断地选择离开,勇敢地面对挫折和挑战,这可以说是一种理智。有时候我们出于感情不想做某件事,但道理告诉我们必须去做,我们还是去做了。这就是理智。有理智,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也是男子汉的一种品质。
(教师板书“理智”)
师:刚才我们一起归纳了“我们家的男子汉”身上的许多可贵的品质。请大家从这些品质中挑出你认为作为最重要的一点。
生1:坚强,男人都比较坚强。
生2:理智。
生3:独立,男子汉不能依靠别人。
师:不光不能依靠别人,还要让别人靠着你。对吗?
生:对。
生:我认为理智最重要,他能改变你不够坚强和独立的缺点。
师:如果一个男子汉光是坚强和勇敢,如果不理智,那也不行,甚致很可怕。
生:没有理智的强人可能会成为草莽英雄。
师:对,所以相比之下老师也认为理智最重要。学了这篇课文,大家对男子汉应该有了自己的理解和定位。请大家拿出一张纸,写上一句话,说出你心目中的男子汉应该是怎么样的,可以用文中的原话,也可以是自己的话,语言可以生动形象,也可以富有哲理。
(学生在纸上构思书写,然后交流)
生:男子汉不流泪,不喊疼。
师:虽然通俗,但很具体,很形象。
师::理智第一,能干第二,坚强第三,独立第四,理智与能干并肩,坚强与独立同行。
师:结构工整,富有诗意,也很有哲理。
生:男子汉是家中的顶梁柱。
师:男子汉不仅是家中的顶梁柱,而且是民族的顶梁柱。用了比喻,很好。
生:男子汉的胸怀宽如海。
师:非常好。老师最不喜欢小肚鸡肠的男孩子。
生:男子汉,不蛮干。
师:精巧,有意思。同学们都写得都很好,就不再一一交流了,大家课后可以互相交流一下。有位同学根据这篇课文的内容,写了一首小诗《小小男子汉宣言》,既能概括课文的内容,也能表达同学们的心声。现在,老师把小诗中的一些内容空了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看怎么填。
(展示投影“小小男子汉宣言:我是一个男子汉,自己的事情_______;我是一个男子汉,男儿有泪_______;我是一个男子汉,男子汉_______困难;我是一个男子汉,生活的挑战_______;我是一个男子汉,生活的责任_______。”)
(学生尝试填写并交流)
师:现在老师公布答案,看看大家和那位同学想的是不是一样。(展示投影”)
小小男子汉宣言
我是一个男子汉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我是一个男子汉
男儿有泪不轻弹
我是一个男子汉
男子汉不怕有困难
我是一个男子汉
生活的挑战敢直面
我是一个男子汉
生活的责任我承担
师:下面请大家齐读这首小诗,注意读出男子汉的气概。
(学生齐读)
师:读得很好。现在我想问开始有个句子不懂的同学,那个句子懂了吗?
生:懂了。
师:你能说说对“这是一个男孩子,这是一个男人”这句话的理解吗?
生:从性别看,从年龄看,他还是个小男孩,可是他已经具有了男子汉的品质,所以又是一个男子汉,一个男人。
师:非常好。文章有很多句子,都有深刻的寓意,大家都要能够理解。有没有还不能理解的句子?
生:没有。(有的摇头)
师:好。那我要考一考大家。请同学们说说文章最后一段中“这真是比任何文学还要文学,任何艺术还要艺术”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生:生活比文学更能塑造一个男子汉。
师:还能深入一点吗?“这”指代什么?文学和艺术的特点是什么呢?请大家看上下文的内容加以揣摩。
生:文学和艺术的特点就是创造和创新,作者认为一个人的成长是一种最了不起的创造和创新。
师:有自己的理解,也很有深度。同学们看前一个句子:“看着他那样的一点一点长大……这实在是一件最最奇妙的事情了。”这是一个男子汉的在长大,这是一个生命在成长,作者写这篇文章不仅在介绍他们家中的一个小小男子汉,而且在歌颂一个健康生命的成长。健康的生命,成长的生命,是最最美丽的!我想,作者写这篇文章和黄老师读这篇文章有着一个共同的愿望,大家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愿望吗?
生:(女生)希望男同学都成为男子汉。
师:不错,但还不全面。男子汉不是一个性别上的属性,而是一种精神和品格的体现。我,作者,你们的父母,都希望你们,希望我们所有孩子都能成为男子汉,都具有男子汉的可贵的品质,成为你们家庭的,也成为我们民族的顶梁柱!
好,下课。
 
 
【点评】
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刘恩樵
 
 
2010年5月15日,笔者在苏州星海学校参加了“苏州市中语会2010年年会”,会间听了黄厚江老师的一个题叫《阅读教学的基本定位于基本策略》的讲座,他以阅读教学为例,阐释了“本色语文”的新主张。在这个讲座中,关于阅读教学,黄厚江老师提出了“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获得丰富积累,在阅读中提高综合素养”,“阅读教学应该以文本理解为基础,以问题探讨为引导,以语言活动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教学思想,听后受益匪浅。
为了更好地领会黄厚江老师“本色语文”的精髓,在他讲座之后,我与黄厚江老师有些交流,后来,他还用邮件给我发来了去年他执教的《我们家的男子汉》的课堂实录。
研读黄厚江老师的《我们家的男子汉》课堂实录,让我对其“本色语文”的思想有了一些更直观的认识与理性的领悟。这种认识与领悟,借用黄厚江老师的话说,就是“把语文当语文教,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现就黄厚江老师《我家的男子汉》的课堂实录,谈谈我对他的“本色语文”理解。
一、很家常:看似平常最奇崛
据黄老师讲,“执教《我家的男子汉》,是应邀参加一个全国性的初中语文教学观摩活动。”对于在全国性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上的观摩课,我们没有看到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没有看到在文本基础上的大量的拓展延伸,没有看到花样迭出的方式方法,没有看到连篇累牍的幻灯投影,没有看到丝丝入扣的拆解与密不透风的追问,我们所看到的就是一节朴素的家常课。黄厚江老师是反对集众人智慧与力量,花数月磨课与试教的公开课的。他认为,这样的所谓的公开课只是可“观”而不可“摹”。语文课应该朴实,应该真实,也应该厚实,更应该给听课者有踏实感与收获感。他执教的《我们家的男子汉》就是这样的朴实、真实、厚实的课,洗尽铅华,返璞归真。
这节课以课本为本,以语言训练为本,以学生为本,紧抓“让学生学语文”这个牛鼻子,不好高骛远,不旁逸斜出,切实落实“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获得丰富积累”的阅读指导思想。什么样课堂是有效的?这样的追问我们听得太多。黄老师以他的课比较真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这就是“以语文的方式解决语文问题”。黄老师也在他的《我教〈我们家的男子汉〉》一文中指出,“我试图通过这节课回答两个问题:(1)看似简单的没东西可教的文本如何挖掘有价值的教学内容;(2)阅读教学如何开发文本本身的教学资源而不是简单化地‘旁征博引’来丰富教学内容。”
看似平常最奇崛。黄老师的这节课,看是家常语文课,实为正宗语文课。在对文本内涵,即“男子汉精神”的理解、采用小标题的结构特点的把握与语言的品味和揣摩中,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加分。
二、很语文:淘尽黄沙始见金
仔细阅读黄老师的《我家的男子汉》的课堂实录,我们不难发现,这节课交织着这样一些“语文点”:
1、题目中“我们”为什么不说“我”?
2、文中有个小标题叫做“他的眼泪”,这个标题与这一部分的内容相关吗?
3、文中小标题有何作用?
4、以人物典型的语言为小标题来替换原来的小标题。
5、比较两种小标题的不同效果。
6、结合文中人物的言行,归纳“我们家的男子汉”的特点。
7、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对“男子汉”的理解。
8、给小诗《小小男子汉宣言》填充。
9、说说“这是一个男孩子,这是一个男人”“这真是比任何文学还要文学,任何艺术还要艺术”这些句子的理解。
概括起来,在这些“语文点”中,核心的是三点,即对“男子汉精神”的理解、小标题的替换与句子含义的揣摩。
由此可见,教者对文章在教学立场上的理解与处理,是不蔓不枝的,他剔除了许多可以由本文生成的所谓教学内容而紧扣“语文”,这正体现了黄厚江老师“把语文当语文教,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的本色语文的特点。这些语文点,交织在一起,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与表达中逐一落实,也正是体现了黄老师“以文本理解为基础,以问题探讨为引导,以语言活动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说黄老师的课“很语文”,这是他多年来坚持语文教学的立场,坚守语文教师的阵地,对学生学习语文规律的一种很好把握。其实,语文就是语文,不必用“很”来修饰与限制的。之所以特别标明“很语文”,这是对当下游离语文的一种叩问与追魂。说黄老师的课“淘尽黄沙始见金”,是说他的课“淘尽”一味地借题发挥,拓展延伸,“淘尽”课堂教学中的“非语文”的侵占,“淘尽”对课文内容的不当取舍,在教学过程中,见“让学生学习语文”之“金”。
三、很素养:润物细无声
很语文,是不影响很人文的。黄老师的课在“很语文”的同时也是“很人文”的,但这种人文是以语文训练为载体的,是以润物细无声为方式的,是以在“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为宗旨的,绝没有为人文而人文。
学生学习《我们家的男子汉》一文,是一定要领会“男子汉“的含义以及领会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男子汉”心理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文性”。这是一个必须落实的任务。问题是,我们该如何让学生去理解文本的这个内涵。黄厚江老师以他的课堂实践回答我们的困惑。
我们来看看他的课堂:
之一:
师:刚才我们一起归纳了“我们家的男子汉”身上的许多可贵的品质。请大家从这些品质中挑出你认为作为最重要的一点。
生1:坚强,男人都比较坚强。
生2:理智。
生3:独立,男子汉不能依靠别人。
师:不光不能依靠别人,还要让别人靠着你。对吗?
生:对。
生:我认为理智最重要,他能改变你不够坚强和独立的缺点。
师:如果一个男子汉光是坚强和勇敢,如果不理智,那也不行,甚致很可怕。
生:没有理智的强人可能会成为草莽英雄。
师:对,所以相比之下老师也认为理智最重要。学了这篇课文,大家对男子汉应该有了自己的理解和定位。请大家拿出一张纸,写上一句话,说出你心目中的男子汉应该是怎么样的,可以用文中的原话,也可以是自己的话,语言可以生动形象,也可以富有哲理。
(学生在纸上构思书写,然后交流)
生:男子汉不流泪,不喊疼。
师:虽然通俗,但很具体,很形象。
师::理智第一,能干第二,坚强第三,独立第四,理智与能干并肩,坚强与独立同行。
师:结构工整,富有诗意,也很有哲理。
生:男子汉是家中的顶梁柱。
师:男子汉不仅是家中的顶梁柱,而且是民族的顶梁柱。用了比喻,很好。
生:男子汉的胸怀宽如海。
师:非常好。老师最不喜欢小肚鸡肠的男孩子。
生:男子汉,不蛮干。
师:精巧,有意思。同学们都写得都很好,就不再一一交流了,大家课后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之二:
师:有位同学根据这篇课文的内容,写了一首小诗《小小男子汉宣言》,既能概括课文的内容,也能表达同学们的心声。现在,老师把小诗中的一些内容空了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看怎么填。
(学生尝试填写并交流)
师:现在老师公布答案,看看大家和那位同学想的是不是一样。(展示投影”)
小小男子汉宣言
我是一个男子汉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我是一个男子汉
男儿有泪不轻弹
我是一个男子汉
男子汉不怕有困难
我是一个男子汉
生活的挑战敢直面
我是一个男子汉
生活的责任我承担
师:下面请大家齐读这首小诗,注意读出男子汉的气概。
(学生齐读)
这两个环节,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很好例证。一方面让学生结合课文领悟了男子汉的特点,在言语表达、词语选择以及朗读中心理被阴射了男子汉的“理智”、“能干”、“坚强”与“独立”,一方面,学生言语表达能力与语言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与提升。这样的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言语能力与思想认识都是在语文课堂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提升的,从而也切实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我们家的男子汉 作者:王安忆
 
      [作者创作原稿]   没有男人的世界是不堪设想的。写谁呢?想来想去,想到了我们家里的一条男子汉。
  那是姐姐的孩子。他们夫妻两人本不愿要孩子,他的出生完全出乎不得已。因此,生下他后,他年轻的父母便像逃跑似的跑回了安徽,把他留在家里。从此,我的业余时间就几乎全用来抱他。他日益地沉重,日益地不安于在怀里,而要下地走一走,于是便牵着他走。等到他不用牵也能走的时候,他却珍惜起那两条腿儿,不愿多走,时常要抱。历史真是螺旋形地上升。
  这是一个男孩子,这是一个男人。
  他对食物的兴趣
  “他吃饭很爽气”,带他的保姆这样说他。确实,他吃饭吃得很好,量很多,范围很广——什么都要吃。而且吃得极有滋味,叫人看了不由得也会嘴馋起来。当然,和所有的孩子一样,他不爱吃青菜,可是我对他说:“不吃青菜会死的。”他便吃了,吃得很多。他不愿死,似乎是深感活的乐趣的。他对所有的滋味都有兴趣,他可以耐心地等上三刻钟,为了吃一客小笼包子;他会为他喜欢吃的东西编儿歌一样的谜语。当实在不能吃了的时候,他便吃自己的大拇指,吃得十分专心,以至前边的嘴唇都有些翘了起来。当《少林寺》风靡全国时,他也学会了一套足以乱真的醉拳。耍起来,眼神都恍惚了,十分逗人。他向往着去少林寺当和尚。可是我告诉他,当和尚不能吃荤。他说:“用肉汤拌饭可以吗?”“不可以。”“那么棒冰可以吃吗?”他小心地问,是问“棒冰”,而不是冰淇淋,甚至不是雪糕。“那山上恐怕是没有棒冰的。”我们感到非常抱歉。
  他对父亲的崇拜
  他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很少,和父亲在一起,就更少了。假如爸爸妈妈拌嘴,有时是开玩笑地拌嘴,他也会认真起来,站在妈妈一边攻击爸爸,阵线十分鲜明;并且会帮助妈妈向外婆求援。有一次因为他叙述的情况不属实,酿成了一桩冤案,父子两人一起站在外婆面前对证,才算了结了此案。然而,假如家里有什么电器或别的设施坏了,他便说:“等我爸爸回来修。”有什么人不会做什么事,他会说:“我爸爸会的。”在他的心目中,爸爸是无所不能的。有一次,他很不乖,我教训他,他火了,说:“我叫爸爸打你。”我也火了,说:“你爸爸,你爸爸在哪儿?”他忽然低下了脑袋,嗫嚅着说:“在安徽。”他那悲哀的声音和神情叫我久久不能忘怀。
  他对独立的要求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和他出去,他不愿让人搀他的手了。一只胖胖的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有一次,我带他去买东西,他提出要让他自己买。我交给他一角钱。他攥着钱,走近了柜台,忽又胆怯起来。我说:“你交上钱,我帮你说好了。”“不要,不要,我自己说。”他说。到了柜台跟前,他又嘱咐我一句;“你不要讲话噢!”营业员终于过来了,他脸色有点儿紧张,勇敢地开口了:“同志,买,买,买,……”他忘了他要买什么东西了。我终于忍不住了:“买一包山楂片。”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我有点后悔起来。后来,他会自个儿拿着五个汽水瓶和一元钱到门口小店换橘子水了。他是一定要自己去的。假如有人不放心,跟在他后面,他便停下脚步不走了:“你回去,回去嘛!”我只得由他去了。他买橘子水日益熟练起来,情绪日益高涨,最终成了一种可怕的狂热。为了能尽快地拿着空瓶再去买,他便飞快而努力地喝橘子水。一个炎热的下午,我从外面回来,见他正在门口小店买橘子水。他站在冰箱前头,露出半个脑袋。营业员只顾和几个成人做生意,看都不看他一眼。他满头大汗地、耐心地等待着。我极想走过去帮他叫一声“同志”,可最后还是忍住了。
  他的眼泪
  “他哭起来眼泪很多。”这是一个医生对他的评语。每当眼泪涌上来的时候,他总是一忍再忍,把那泪珠儿拦在眼眶里打转。他从不为一些无聊的小事哭,比如不给他吃某一种东西啦,没答应他某一种要求啦,碰痛了什么地方啦。他很早就开始不为打针而哭了。他尤其不为挨打哭。挨打就够屈辱了,何况为挨打哭,因此,挨打时,他总是说:“不痛,不痛。”甚至哈哈大笑起来,很响亮很长久地笑,两颗很大的泪珠便在他光滑饱满的脸颊上滚落下来。后来,他终于去了安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生活了。有一次,我给他写信,信上说:“你真臭啊!”这是他在上海时,我时常说他的一句话。因为他很能出汗,无论冬夏,身上总有一股酸酸的汗味儿。据姐夫来信说,他看了这句话,先是大笑,然后跑进洗手间,拿起一块手巾捂住了脸。他用拼音字母回了我一封信,信上写:“王安忆,你真是一个好玩的大坏蛋!”这也是他在上海时,时常说我的一句话。
  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当他满了两周岁的时候,我们决定把他送托儿所了。去的那天早晨,他一声不响,很镇静地四下打量着。当别的孩子们哭的时候,他才想起来哭。哭声嘹亮,并无伤感,似乎只为了参加一个仪式。每天早上,送他去托儿所都很容易,不像我们姐妹几个小时候那样,哭死哭活不肯去。问他喜欢托儿所吗?他说:“不喜欢。”可是他明白了自己不得不去,也就坦然地接受了这个现实,不作任何无效的挣扎。据老师说,他吃饭很好,睡觉很好,唱歌游戏都很好,只不过还有点陌生。然而,他迅速地熟悉起来,开始交朋友,打架,聚众闹事。每日里去接他,都要受到老师几句抱怨。
  在他四岁的那年,他的老保姆病了,回乡了,他终于要去安徽了。他是极不愿意去的。他的父母对于他,更像是老师,严格有余,亲切不足。并且,亦喜亦怒,全听凭他们的情绪。走的前一天,他对外婆说:“外婆,你不要我了,把我扔出去了。”外婆几乎要动摇起来,想把他留下。上海去合肥,只有一班火车,人很多。车门被行李和人堵满了,大人们好不容易挤上了车,留下他在月台上。他真诚地着急起来:“我怎么办呢?”我安慰他:“上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