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学案


【学习目标】

⒈了解杨振宁的相关知识。

⒉了解二百年来,世界科学发展的历史。

⒊了解中美教育在鼓励创新上的异同。  

【学习重点】

了解作者解说的事理

【学习难点】

中美教育在鼓励创新上的异同比较。

【学习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知识链接]

背景知识:

    1998年10月4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组织公布了题为《知识促进发展的98~99年度报告》的结论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知识差距,尤其是知识创新能力的差距,大大超过了财富的差距,因而在一定意义上,发展中国家需要知识更甚于需要资本。

    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我国国务院批转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着重指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1999年12月杨振宁博士紧密联系中国的国情,就科技创新问题,作了学术报告“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作者简介

杨振宁,美籍华人,1922年出生安徽省,1938—1944年在中国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读书获硕士学位。1945年赴美求学,1948年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7年与另一位华人科学家李政道合作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因此与李政通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71年以来,他多次到中国探亲、访问、讲学。分别受聘为北大、科大等八所大学的名誉教授。在促进中美科技交流和合作中起了重要作用,还努力帮助中国学者在美进行科研和学习。

 [学习过程]

一、文学常识与基础知识积累  做一做,我一定能过关

(学法:参考课下注释,查阅工具书)

1.本文选自                ,作者           ,是                家。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光纤(    )挠头(    )聘用(    )弥补(    )胆怯(    )

   3、四字短语填空

无(  )无尽  与日(   )增  归根(  )底  层出不(  )  按(  )就班

二、理清文章的结构  一试身手,我最棒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

(1)作者认为两百多年来产生许多新事物的原因是什么?

(学法:速读课文,找关键句子。)

 

(2)作者认为“科”与“技”哪一个更重要一些?二者是什么关系? 

(学法:速读课文,找相关段落中关键句子。)

 

 

 (3)中国和美国的教育哲学在鼓励创新上有什么差异? 

(学法:从课文中找相关段落中关键句子分析理解。)

 

 

 

5、理清文章的层次。

(学法:根据文章的结构特点来划分)

 

 

 

三、分析说明方法

6、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学法指导:精读课文并在文中标出所用的说明方法,划出相应的语句。)

 

 

 

 

四、拓展延伸, 

7、阅读附文, 给合你自身素质及学习成绩,你认为自己更适合哪种学习方式,应注意哪些关键能力的培养。

 

 

 

五、学习反思

 

六、课堂检测

《练习册》1~4题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