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课题3 元素 教学设计7

《元素》教案
课题
元素

教学目标
1.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
2.了解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不变。
3.初步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的密切关系。
4.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记住并能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5.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教学重点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书写及含义
3、能用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教学难点
1、 对元素概念的理解和元素符号的含义
2、 对元素符号含义的理解

教材分析与
教法设想
本课题的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在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后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提供有关资料,供学生查阅,提出问题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加深理解和巩固,使所学的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对枯燥无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教学过程中可组织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如符号认位、联想记忆、查表抢答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导学过程
学习过程
备注

创



【提出问题】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症,那么大家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补钙的物质吗?
教师通过投影展示几种常见的补钙食品(或药物)。

【提出问题】请思考:几种食品名称中的“钙”、“锌” 指的是什么?(分子,原子,还是……?)
【讲述】其中的“钙”、“锌”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元素。那么什么是元素呢?
元素,这个概念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如前面的学习中知道,1-20号元素如:H 、He、O、Na等。
教师给出如下两组物质:

【提出问题】请从组成上分析每组物质的共同点是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讲解】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讲解“将质子数都是8的氧原子统称氧元素,质子数都是1的氢原子统称氢元素”。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决定元素种类的是什么?
【提出问题】根据刚才的分析,请同学们概括总结什么叫元素(即元素的概念是什么)?
【讲述】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的,只论种类,不论个数。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能说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一个氢元素组成的。
通过二氧化碳、金刚石和氯化钠,讲解物质从微观上来说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从宏观上来说是由元素组成的。并建构物质的组成(或构成)的关系。
【提出问题】元素和我们前面学习的原子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引导学生通过下表进行对比分析:

【提出问题】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提出问题】观察下列元素的名称,看看你能发现哪些规律?

【讲述】金属的分类与元素名【讲述】物质的种类很多,但组成物质的元素其实只有一百多种。它们在地壳、生物细胞(包括人体)中的含量分别是多少呢?
【提出问题】阅读教材P60,认识生活中元素的存在。仔细分析地壳中的元素、细胞中的元素含量有什么规律?
【讲述】教师通过投影补充人体中、海水中的元素。
【讲述】(投影教材P61图3-19)一个不懂汉语的外国学生走进了我们的实验室,看着试剂瓶上的标签上,一脸茫然——因为他一个字也不认识。同样我们走进外国的实验室,也难以认识试剂瓶标签上的文字。
历史上,道尔顿曾用图形加字母的方式作为元素符号。但由于后来发现的元素越来越多,符号设计越来越复杂,不便于记忆和书写,故未能被广泛采用。
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采用国际统一的符号来表示各种元素,这就出现了“元素符号”。
【提出问题】(投影教材P62表3-4)请同学观察一些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讲述】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
并投影规范的元素符号的书写格式:

【讲述】我们知道如何书写元素符号了,那么一个元素符号又能表达哪些含义呢?我们以“O”为例进行讨论。
【提出问题】“O”都能表示哪些含义?
【课堂练习】
(1)H、2H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2)3Fe、Fe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讲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和用途,也需要寻求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性。为此,科学家把它们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它们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这样就得到了元素周期表。
【投影】介绍门捷列夫。
【提问】仔细观察元素周期表,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课堂练习】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工具性。如: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元素,并考查每周期开头的是什么类型的元素,靠近尾部的是什么类型的元素,结尾的是什么类型的元素。这说明元素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规律性联系?它与“元素周期表”这个名称有没有关系?
思考,列举生活中的含钙食品(或药物)。
 交流讨论,学生的意见不完全一致,有说分子的,有说原子的,还有说元素的。
倾听教师讲述,认识生活的元素,如吸进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吃的蔬菜中含有铁元素;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钠元素、镁元素……
讨论交流,得出:(1)一组物质中均含有氧元素,另一组物质中均含有氢元素;(2)不同物质中的氧原子的质子数都是8,不同物质中的氢原子的质子数都是1。
 倾听思考,并理解什么是氧元素,什么是氢元素。
 讨论交流,得出“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中的质子数”的结论。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元素概念 “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倾听,理解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并建构如下图所示的关系:

讨论分析,得出:

学生分析、讨论,完成下表内容:

并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元素种类不变;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学生分析讨论,发现:从元素名称的偏旁部首有共同之处,有的都有“钅”,有的都有“石”字旁……
倾听。
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交流讨论,得出:(1)地壳中排在前四位的元素;(2)细胞中的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倾听。
倾听,理解为什么道尔顿的符号不能被广泛使用。
观察分析,发现:有的只有一个大写字母,有的是由一个大写字母和一个小写字母构成的。
 
倾听,认识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1)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元素;(2)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
思考,交流,得出结论元素符号所表达的两个意义:(1)表示一种元素;(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讨论交流,通过(1)得出: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系数后,就只能表示若干原子,不再表示某元素。
通过(2)得出:某些物质的元素符号还能表示这种物质。
讨论交流,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表中一些数字的意义。
完成练习,并交流表达。
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并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先让学生宏观感受元素,为进一步学习元素的概念奠定基础。 (1)从知识上,是为学生建构元素的概念奠定基础;
(2)从能力上,是为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质组成与构成的关系。
培养学生思考、理解能力。
一是教给学生列表对比是一种归纳总结知识的学习方法。
二是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并总结提炼规律的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自







合







知


















诊







作业布置

预习提纲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