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学会观察》教案设计

学会观察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词汇积累不多,对于生活缺少体验,不善于观察身边的景物,写起景物描写的文章,平淡无味,流于形式或者照搬作文选别人说过的话不符合实际景物的特点,语言呆板不生动不活泼,不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具文采,不能调动多种感观去感受景物的特点,未能充分发挥想像和联想,使景物写活,写真。针对于上述情况,首先要让学生真切的感受身边的景物,老师必须以学生耳濡目染的景物入手,让真正的去感受所写的景物的美或丑,才能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写出自己的观察到的景物的特色使文章富有真情实感,做到让学生有话写,知道如何去写。
教学内容:《学会观察》适合七年级的学生
教学目标:
1学会观摩。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通过联想和想像,加深对自然的理解,实现与自然的沟通。
2能够调动多种感官去观察,学会使用一些修辞手法。
3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会加工使描写景物的语言更生活,更形象,有文采,有新意。
教学设想:导入以七年级(人教版)第三单元的文章,《春》、《济南的冬天》为例。其次带领学生走访家乡的名胜如果条件不允许就只能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自己按指定的景物去观察描写再把成文在课堂上汇报诵读,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讨论。再次,让学生在课堂上看图说图,将图片中所展示的景物通过自己的观察以口头作文的形式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所得。最后,老师点评总结。(依据:教材是最好的作文素材。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文课重在实践,在写作中指导。)
教学准备:
1学生提建议,制定计划。
2学生可自由结合,分组观察、体验。自己家乡的树、田野、当地比较出名的景物……把自己的观察变成文字。
3如果条件允许老师可以用数码相机去照下当地的一些学生司空见习惯的景物或上网找一些有代表性的图片做成CAI。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在七年级的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关天描写一年四季的经典美文,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朱自清的《春》等出色的写大自然的文章,作者们都能抓住各个季节的主要特点,写出来的文字,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想做到这点并非易事,但也是人人能做得到的,那就是学习作者用心的去观察,用心的去写,同时作者们非常善于调动多种感观去观察,如《春》中的那些句子?下面我请同学从课本里面找一找?
(生1):从视觉人手,在看到草绿草满的同时又产生“软绵绵”的感觉,看到花多花艳的同时又听到蜂蝶的闹声,闻到花艳的香甜;再从触觉人手,在感受春天的温暖和柔情的同时,又闻到泥土、花草的芳香,听到鸟儿卖弄的啼唱、牧童嘹亮的笛音等等。
(师)
朱自清先生描述春天的景物,突出地抓住春天景象万千的特点,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去追求、去体味、去感受“万千”的景物外还能运用了多种修辞,再请同学也找一找?
(生2):作者善于把比喻、拟人相结合,不仅使事物变得生动形象,而且使所描绘的形象更准确、传神,富有情趣。如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作者用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来形容。
(生3)善用博喻。博喻是比喻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连出几个喻体来比方同一个本体。比如:“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生4)比喻加排比,用“刚落地的娃娃”比喻春天,突出春天的“新”;用“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比喻春天,突出春天的“美”;用“健壮的青年”比喻春天,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突出了春天的“强壮”,给人一种健康、壮美的感觉。
……
(师)
通过同学们的举例我们可以从以上的语言看出作者对事物的观察十分入微,传神,把事物的主要特征写了出来并且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才能使语言更加优美,离开观察写作犹如“无源之水”,离开观察写作技巧犹如“空中楼阁”。下面我们将请我们的同学把他们观察走访的景物请一些同学来汇报一下。
(一)作品选段展示:
古老的树,古老的云,古老的风在古老的水边的绝响。
瞬间,我怔住了,那竟是一个个跳跃着的小生命,我似乎能听到有一片树叶,似乎在哭泣,又好像在歌唱。慢慢舒展的树干,竟像那小孩的手臂,柔软却不乏生机。轻抚那坚硬的树皮,脆弱得一碰就散,那布满的便是沧桑。它出生并不卑微,反倒的,它高而直,快触到了天,举目仰望竟令人感到头晕目眩。远远地看,水的倒影如此清晰,小石子掷入水中荡起圈圈涟漪。庙里的老妪咿咿呀呀地祈祷。炉火里的烟冒出庙宇,香烟袅袅。燕子的歌划破老树上空的宁静,那尖锐的一声,仍回荡在树梢之巅……
                          
——黄俊凯《庙宇前的老树》
生点评1:这段文字能够抓住树古老的特点,能够将树与庙宇这种古色古香的景致相配合,景中有人,景中有情,作者能够运用排比,比喻,拟人,把老树的叶子和树干写得十分生动形象,能够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老树与周围景物的配合的描写,能够从低到高,从近到远进行描写。

老树的叶子快掉光了。
微风吹拂,那一片片翩飞的落叶,回旋在空中。这凄婉的景致,更增添了我内心的悲伤。我仰天欲长啸,却发现老树上只剩下最后一片叶子,艰难地在狂风中摇曳着,他的表情很痛苦,仿佛在哀求老树换留住他。
风,拧笑着,老树还是把他狠狠地抛向了大地。我看着他缓缓地飘着,带着对老树母亲深深的眷恋,孤独而无奈地飘向远方,此时,一股莫名的离愁别绪爬上心头,正所谓:“此计无情可消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黄子明《叶愁》
生 点评2:这篇文章作都以拟人来作标题,写出树叶的愁苦,在作者眼中老树象征自己的家,叶子是孩子,写出了叶子离开老树时的不舍和眷恋,将树叶拟人化,给予人的感情,人的表情,同时作者在描写也是非常的细腻的,引用李清照的词也使这段叶愁更显其意境。
那棵老榕树总是庄重肃穆地屹立在小河的肩膀上,从我家的阳台上眺望这伟岸的身影,清晨太阳暖暖的躺在树帽上,托在树叶上晶莹剔透的露珠儿折射出的令人耀眼的七色光芒,远远看去好像一棵挂满幸运星星的圣诞树。
夕阳西下,彩霞染满天空,几只归巢的乳燕悠然地飞进这繁枝茂叶中,结束了一天的觅食,开始了它们的梦,老榕树是它们休憩的港湾。
夜静更深时,月光温柔地给榕树披上一层皎洁的轻纺,我常坐在窗前的落地窗上,品一杯清茶,听一首好曲,赏这月朗星稀的美景。天蓝蓝的,云淡淡的,风轻轻的,闭上眼睛,心灵感到从未有过的澄清,感觉“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出惹尘埃”的意境也许不过如此罢了。也许再下点蒙蒙的细雨,户外更宁静没有人们粗俗的喧嚣声,整个世界,似乎只能听到自己心灵脉搏跳动的声音和树叶同雨儿应和的悸动。
——黄伊凡《窗前的老树》
……
生点评3:伊凡同学写的较之前面两位同学的老树更富有诗意,让人眼前好像真的有这么一棵老榕树一样。
生点评4:作者如果没有仔细的观察是不可能写出这么好的文字的,作者写自己窗前司空见习惯再熟悉不过老榕树,写出清晨,黄昏,夜晚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时间段的时候所见不同的榕树,使这棵树变得更立体。

总结(师):
通过同学来点评这三位同学所写的作文片段,共同点都是写老树,对老树观察十分仔细,能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调动多种感官去观察发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引用、拟人使句子更有文采,更加生动。
不同点不同人眼中的老树各不相同,有人看到的老树是古老而安祥的,有人看到的老树是凋零而绝情的,有人看到的老树是雅致而诗意的。写作角度和思路也不同因此写出的文章也各尽不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写作文也一样只有自己用心去观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和联想才能够写出与众不同,而且具有自己个性和感情的文字。
(二)课堂小试牛刀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关于一年四季的景物照片,让学生观察当堂完成。
要求:写出一两段文字。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如景物的季节性,色彩对比,动静结合,远近虚实,充分发挥想像和联想,能够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手法。(写作提示详见附录)
(1)当堂让写的好的同学来有感情地朗诵他们自己的句子。
(2)老师可以进行点评并且给学生念一些附录中写得较好的例子。
小结:
同学们今天天这两节课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想要写好作文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两节的事,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唯有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用心去观察才能写出好文章。
作业:
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有一份浓浓的向往、依恋之情,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幅属于自己的自然图景。画面上也许有林间小路,也许有当空浩月……请你闭上眼睛,感受自然对心灵的呼唤,追求你心中的自由之梦,然后用你的画笔,绘下你心中的美景。
1. 字数500以上。
2. 题目:我心中的美景
3.运用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景物进行描写。

板书设计:
一.学会观察
1.作品选段展示能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2.调动多种感官去观察发现,
3.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二.课堂小试牛刀
春、夏、秋、冬

附录:
春天的描写 -- 描写春天  大自然在春天曾经显得俏丽、欢乐,像一个眺用将来的姑娘;草地变成金色,秋天的花朵露出它们苍白的花瓣,雏菊现在很少用白色的眼睛截破草地,色调转为浓重,阳光已经倾斜,让橙黄色的和倏忽的微光,让长的闪亮的痕迹溜进树林里面,这些痕迹象向你告别的妇人的拖在地上的袍子一样,很快就过去了。  当春间二三月,轻随微微的吹拂着,如毛的细雨无因的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红的白的黄的花,绿的草,绿的树叶,皆如赶赴市集者似的奔聚而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时,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便也由南方飞来,加人了这个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的生趣。  万里晴空,阳光灿烂。春姑娘晒得都眯缝起眼睛来了。那嫩绿的新叶,那田野的薄雾轻烟,象她的衣衫。随着她春意的步伐,那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简直要顶着脚站出来啦。  春光在万山环抱里,更是泄露得迟。那里底桃花还是开着;漫游的薄云从这峰飞到那峰,有时稍停一会,为的是挡住太阳,教地面的花草在它底荫下避避光焰的威吓。岩下底荫处和山溪底旁边长满了该藤和其它凤尾草。红、黄、蓝、紫的小草点缀在绿茵上头。  夏天的描写 -- 描写夏天  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也象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的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  这里固然有绝崖、陡壁、喷泉、草地,但更为离奇的却是那波光流思的冰湖。那湖水碧蓝见底,湖面映浮着远山的倒影。在霞光尽染的傍晚,你在湖边草地支起帐篷,升起黄火,看明澈的冰湖里的繁星,和那被黄火染得一片通红的雪山,简直忘掉盛夏的酷暑,如置身神话世界了。  天上白云缓缓地飘着,广阔的大地上三三两两的农民辛勤地劳动着。柔嫩的柳丝低垂在静溢的小河边上。河边的顽童,破坏了小河的安静:“看呀!看呀!泥鳅!这个小蛤模!”叫声笑声飘散在鲜花盛开的早晨,使人不禁深深感到了夏天的欢乐。 
秋天的描写 -- 描写秋天  秋雨打着她们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  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天空发出柔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使人想听见一阵高飞的云雀的歌唱,正如望着碧海想着见一片白帆。夕阳是时间的翅膀,当它飞遁时有一刹那极其绚烂的展开。于是薄暮。  晚秋底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了凋敝的颜色。  冬天的描写 -- 描写冬天  高阔的天空挂满着星斗,于冷干冷的寒气,冻的星星也直僵着眼。  温暖的阳光在湖面上闪动,山林里最后一批红叶还傲然挺立在枝头,鲜红和碧绿,这并不调和的色调,组成了别具一格的冬景。有时,一阵风吹来,没有了叶子的枝条,发出了一阵沙沙的声音,也会使人产生一种萧索悲凉的感觉。可是你再看看那些枝条,新生的嫩芽早已孕育起来了,这毛茸茸的不起眼的嫩芽,使你立刻又想到未来的春天,想到那生机勃勃繁花似锦的日子。  冬天的田野,显得特别空旷、辽阔。东北风在田野里一无阻挡地呼啸着。村子里的柴草堆被吹得翻飞起来,大树像强打精神一样,竭力站稳身子,让自己的枝条和风吹闹着,摇晃着,可是树枝上的前后几片黄叶被吹落了。这些叶子也象怕冷一样,一片跟着一片向土沟里滚着,向路上的行人脚下滚着。 
……
关于景物描写的注意事项。
1、要写出景物的特征。写出景物的特征就是写出一时一地的景物与它时它地景物的不同之处。天下的景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有自己的特点。要写好景物,可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神韵、变化等这些方面。同时,为了写好景物特征,我们还要考虑到景物的地域、时令、角度等,选取最具特色的典型景物,然后借助形象感强的词语直接描摹,用比喻、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加以突出,这样就可抓住景物的特征,使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 
2、要有合理的顺序。描写景物要按一定的顺序,一层一层地写。有的按景物的远近写;有的按方位写;有的按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写;有的按照时间的变换,由早到晚、一年的四季来描述景物。但不能像列清单一样地把所有景物都写下来,要抓住特点,有重点地写。 
3、选择好的角度观察。首先要确定观察点,观察点有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两种方法,定点观察也有平视、俯视、仰视、近视、远眺等很多种,移步换景是不断变换立足点的观察方法。 
4、要渗透作者的情感。景物本身没有感情,但是写景时要把自己的感受写进去。写景贵有情,不管写什么景物都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景物描写中往往离不开抒情。任何写景文章都不是单纯为写景而写景,所描写景物总要赋予它思想、感情。一篇优美的文章只有渗透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才能更好地表达文章中心,准确地抒发作者的情怀。另外在描写时还要做到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只有这样才能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的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