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目标概说:
本单元的主题词是“关注科学”。文学和科学是相通的。在学语文中学科学,在学科学中学语文。在本单元中,我们可以倾听科学家矢志探索的心律和足音,品味那石破天惊的创造宣言和奇思妙想,领略到别样的情味与风光。能通过学习科学家认识世界的奥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逐渐增强自己畅游科学世界的兴趣和能力,在学习与生活中初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能指出文中运用主要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相结合,了解议论和说明的一些写作方法。能运用简单的说明文来介绍身边的事物。还要认真阅读《语文读本》第五单元以及其他的科普读物,了解一些科学知识。还要查阅和搜集有关“狼”的资料,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发展阶段,对自然界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学习本单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单元课时安排:(共计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斜塔上的实验》                    2课时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课时
《宇宙里有些什么》                  1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1课时
《梦溪笔谈》二则                    2课时
诵读欣赏《论语》八则                1课时
写作                                3课时
《狼》专题                          2课时
 
 
教材分析:
《斜塔上的实验》:这是一篇写伽利略生平的人物传记的节选。叙事生动形象,文字比较浅显。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出疑问,也可以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就文中涉及的两个实验,可以设计“摆”的实验和斜塔上的实验的课件,使教学形象化,视听化。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是一篇议论文。全文紧紧围绕“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论题,论述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了解本文论证结构的严密性,更主要的是要帮助学生确立科学思想、树立创新意识。要注意指导学生弄清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与创造性思想、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宇宙里有些什么》:这是一篇介绍宇宙的有关知识的科学小品。宇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广漠神奇的世界。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畅谈自己所了解的、所想象的宇宙,同时可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宇宙的音像资料,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引入课文的学习。
《梦溪笔谈》二则表现两篇古代科学成就的文言文,要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以初步积累文言语感、初识文言常用字和大致了解一些古代文化语言常识为主要任务。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制定活动方案。
学习步骤:
一、导语:
在上一单元中,我们领略了四季的风光,品味了精致的语言。在本单元中,我们可以倾听科学家矢志探索的心律和足音,学习他们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二、教师出示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三、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浏览目录和课文。
四、学生活动:
    说说自己阅读本单元的感受和最感兴趣的内容。
五、组建学习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1.通过采访、调查、网上查找资料等方式了解身边的科技发明情况。
2.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的同学组建合作小组,展开一次科技新闻发布会。
 
第二课时:   《斜塔上的实验》  (一)
学习目标:1. 了解伽利略不轻信权威,坚持用实验来检验理论、探索新理论的科学思想和勇于创新、甘为科学奉献终身的精神。
2.理解本文巧妙的构思和记叙与描写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本文语言的丰富内涵。
课前学习:在家准备文中所提到的两个实验。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大千世界,充满神奇和奥秘,很普通的现象中往往蕴涵着永恒的规律,牛顿从苹果落地中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从沸腾的水中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这些伟大的成就离不开科学家们细心观察和善于思考。我们就来学习《斜塔上的实验》。来进一步了解科学家们的不畏权威、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创设情境:学生介绍伽利略的生平和在科学史上的贡献。教师可作补充,指出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的实验是伽利略一生最自豪的实验。
二、初读课文
并思考回答下面问题:
1、在哪儿的斜塔上做实验?         (意大利比萨)
2、谁在做实验?                   (伽利略)
3、做什么实验?  (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会同时着地)
4、实验结果如何?(验证了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
三、学生活动(做实验)
1、按文中所介绍的条件,学生上台模拟演示比萨斜塔上的实验过程。
2、教师可以变换文中所介绍的条件,要求学生再做一个实验。
(如利用学生现有的学习用具做实验:一张纸和一本书)
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结果。
四、研读课文:
1、你认为伽利略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2、就上述的第二个实验的结果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假如当时伽利略用“鸡毛和铁球”做这个实验,结果会如何?
4、文中还介绍了伽利略做的另一个实验——“摆”的实验,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
五、学生说说观看实验后的体会。
六、课后学习:
给伽利略写一段50字左右的评论。
 
第三课时:   《斜塔上的实验》  (二)
学习目标:1、能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2、能理解课文巧妙的构思。
3、能够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小组合作表演。
教学步骤:
一、学生交流对伽利略作的评语。
二、研读课文
1、本文是一篇介绍伽利略的人物传记,而人物传记一般都按时间顺序写,选文未按常规写,却将发现摆的经过放到前面来写,有何好处?
(要点:这样从描写人物经历中最典型的一个场面落笔,能迅速地吸引读者,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2、“伽利略不停地搞实验”是紧承第一部分,属于总说。接着用“甚至”一词追溯他小时候的情况,作者为何要追溯他小时候的情况?
(要点:意在说明他从小就善于观察、思考,不轻信权威,具有勇于探索、求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为后来他在科学上的重大贡献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
3、最后一部分写观者队伍的盛大和观众的“兴高采烈”有什么作用?
( 要点:说明了当时不讲科学的风气之盛和反科学的习惯势力的强大。)
4、学生、教授和伽利略对待这次实验各有什么态度?
(要点:学生、教授:要伽利略当众出丑,使他愚笨的学说当场被揭穿。
伽利略:要当众证明他理论的正确性,并坚信实验能够成功。)
5、文章作为一篇传记之作,内容涉及较多,你认为“斜塔上的实验”这个标题合适吗?假如用“追求真理的道路” 、“学习‘大自然这本全书’”为题,可以吗?你还有无更好的标题?
6、文所写的两个发现,实际上就是知识创新,你能不能从伽利略的事迹中总结出几条关于知识创新的经验,并用恰当的语句表述出来。(不轻易相信权威;要能大胆想象;勤于思考;不断实验等)
小结
本文描述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自由落体定律的经过和他孩提、学生时的情况,表现了他不轻信权威,坚持用试验来检验理论、探索新理论的科学思想和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甘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三、学生畅谈:在你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无大胆创新的例子?
四、学生活动:发挥想象力,小组合作表演。
    表演内容: 就文中第17、18小节,伽利略做实验前后观者的表现的迥然不同,学生展开想象,表现出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
五、在此基础上,学生选择实验前或实验后的一个场景,运用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章。
六、小组交流、评议、修改。
七、课后学习:
1、如何理解生活中鸡毛比炮弹下降速度慢得多的现象?
2、阅读《语文读本》相关课文。
 
第四课时: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学习目标:能通过一些思维训练,培养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索的精神。
课前学习预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思考:如果你是老师,你最想让同学们研究的问题是什么?请提出来。
教学步骤
一、导语:
由苏轼《题西林壁》导入:(学生集体背诵苏轼《题西林壁》)
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什么? 
(生: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师:由此可见,事物的正确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八课《事物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板书)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找出观点)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写法和含义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汲取   一事无成持之以恒   推敲  不言而喻  轻而易举   锲而不舍
2.师:请同学们对照注释默读课文。同时用笔在书上划出作者总括性的语句。(学生默读) 
师:作者在本文开头设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这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观点? 
(生答:“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师:对,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以及思维视角的转换,都会使得事物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关于本文的中心论点:要点:提醒学生注意两个段落和一道习题:第4自然段和第14自然段(末段);习题二。) 
三、研读课文
1.过渡:在课前我们请大家做一回小老师针对文章提出问题,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朗读课文,在小组内将问题进行整理,写在投影片上,准备在全班进行交流。
[教师将投影片分发小组,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合问题,写投影片]
2.学生展示投影片,由全班同学选择最想研究的问题分小组进行研究、讨论
[老师可指导学生将相关问题再次整合,小组讨论时,教师可巡回指导]
3.学生以小组为单元讲解、陈述小组研究的成果
补充:教师参考讨论问题
(1)怎样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除了书上所说的,你觉得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2)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索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什么?(可举例说明)
(3)本文为了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列举两个事例?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补充一两个事例。
四、拓展练习
1.师:请大家看这样一个故事。(投影)
(1)从前,有个吝啬的财主招不来长工,聪明的倪刚找上门去了。财主提了两个条件。一是“别人不吃的东西你得吃”,二是“别人不做的活你都得做”。倪刚完全同意。中秋节,财主家人将许多肉、果供祖赏月,倪刚去将这些供品吃个精光。春节那天,财主家都忙着拜年,倪刚却去门前挖了坟坑,把财主气得两眼直瞪。想一想,对财主提出的两个条件,财主和倪刚思考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2)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个主簿官杨修,聪明过人。一次,北方有个国家的使节、给曹操送来一盒精制糕点。曹操接过糕点来,随手在盒盖竖着写了三个大字:“一合酥”写完后曹操将糕点放在桌子上就出去了。杨修进来,看见这盒糕点后以及曹操的手迹,灵机一动,就自作主张把这盒糕点分给大家吃了。大家一下子就莫名其妙,只好听从杨修的吩咐。不一会儿,曹操回来了,见桌子上只留下空盒子,便查问是谁的主意。杨修不慌不忙地答道:“________________”。曹操听了这话,连声称赞杨修聪明。 
请你想一想,杨修是如何回答的? 
(学生分析,教师归纳) 
2.师:从刚才的分析中,大家都觉得倪刚、杨修很聪明,其实他们是具有一种什么思维能力?(生答) 
3.师:从课文的第四小节可以看出这一点,我们一齐来读一下。 
4.师:对,那么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必须具备的要素是什么呢?请同桌之间商量一下,从课文中找出答案。(最后一段3点。)
五、结语:同学们,生活中事物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解决问题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同学可能认为自己的才疏学浅,知识不够丰富,思维尚不成熟,对自己的创新能力会产生怀疑。学完课文之后,我想同学们一定会信心大增。我们只要热爱生活,发现生活,遇到问题,多想想为什么。坚持下去,自己的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
六、作业。(任选一题)
1、以《关于“○”的断想》为题,写一小论文。(200字左右)。
2、设计一个“超级变、变、变”
 
第五课时-第六课时: 《宇宙里有些什么》、综合实践活动
学习目标:
1、通过本文的学习,能说出宇宙的物质组成及特征,培养探索宇宙奥秘、热爱
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2、能理清课文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说明顺序。
3、能了解说明文中多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并能在写作中运用这些说明方法。
课前学习:让学生去图书馆或上网搜集有关宇宙的资料。
 
学习步骤:
一、导语: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杨利伟)
二、假如自己有幸以小天文学家的身份进行了一次宇宙航行,顺利归来后讲举行一次“宇宙探秘”记者招待会。为了把这次招待会举办的有声有色,请你以本文为蓝本为招待会准备一个powpoint演示稿。
要求:
1、阅读课文在把握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和思路的基础上,明确演示稿介绍的重点及顺序。设计好文字脚本。
2、通过网络查找选用文章中说明的天体图片,适当增加一些内容以丰富充实。
3、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语言给图片配上准确生动的文字说明。同时为记者可能提到的问题准备好即兴答复。
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示稿评比,选出优秀小组举办模拟记者招待会
(结合powpoint演示稿说明、学生点评、老师总结)
三、拓展延伸,培养创造性思维。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宇宙的了解越来越多,越来越具体,今天人们已经在关心地球以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请你模仿课文的某些写法,以“其他星球中有生命存在吗”为题,写一段话阐述这一观点。
四、课后学习:阅读《不知道的世界》。
第七课时: 《 梦溪笔谈》二则 ( 一 )
学习目标: 1.能熟练朗读、翻译课文。
            2、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成就。
课前学习:读准字音,初步疏通文意。
学习步骤:
一、导语:
《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其中的两篇代表作品。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三、教师范读(指导学生停顿和重音)
四、学生活动:利用页下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作好记录。
五、小组合作:解决在疏通文章时遇到的困惑,如小组不能解决,可由师生
共同讨论解答。
六、再读课文,尝试背诵。
5、课后学习:
1、能正确解释文中重要的字词。
2、熟练背诵全文。
3、积累有关我国古代科学、艺术等成就的材料,准备课上交流。
 
第八课时:《 梦溪笔谈 》二则 ( 二 )
学习目标: 1. 能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小组表演,丰富课文内容。
           2.课上交流收集的有关我国古代科学、艺术成就的材料。
学习步骤:
一、检查上堂课学习效果。
二、《以虫治虫》反映的是农业生产上的生物防治。这种防治方法就是利用某
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
学生讨论: 你还能想到生物防治方面的其它例子吗?
三、揣摩人物心理,展开丰富想象,小组合作表演。
表演情节:匠师密派其妻问塔动之因。(注意心理活动)
四、小组表演,师生共同点评。
五、学生交流
中国古代科学成就卓越,在世界史都散发着夺目的光彩。
学生展现收集的我国古代科学、艺术等方面成就的材料。(可以不拘形式)
六、课后学习 :
整理交流的资料。出一期以此为专题的黑板报。
 
 
第九课时诵读欣赏:《 论语 》八则
学习目标:1. 能熟练背诵全文。
          2.会理解文章大意。
          3.掌握文中介绍的学习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实践中去。
课前学习:1. 了解孔子生平。
          2.读准字音。
学习步骤:
一、导语:
请学生说说对名人名言的感受,由此导入新课。
二、朗读竞赛
1、 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
2、 各自大声并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各自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课文。
 按照“大声”“流利”“快速”的要求,进行朗读竞赛。
三、背诵课文
1. 学生自由背诵。
2. 学习小组临近同学分“则”背诵。
3. 各学习小组选派一人参加背诵比赛。
4. 全班齐背。
四、质疑问难
学生自己利用页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不懂之处作好记号,小组合作
解疑。
五、梳理延伸
1、整理《 论语 》八则中的名言警句
(1) 用于学习态度——不耻下问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学而不厌 / 敏而好学
(2) 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 默而识之 /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3) 个人修养方面——人不知而不愠
(4) 生活交际方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请学生任选一条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3、能补充谈谈除此之外古人谈学习的成语和名言警句。
六、课后学习:
积累文中的成语和名言警句。
 
第十、十一、十二课时   作文
学习目标:能清楚明白地写简单的说明文
 
第十课时
步骤:
师:口头作文,介绍你的教室或书房(如何才能清楚明白地介绍)
说清楚说明顺序
生:口头作文(准备和口述)
生:学生互评
师:点评和总结
 
第十一课时
步骤:
师:写作,简单地说明小制作
明确写作要求:
1、一般要有说明所需要的材料、工具、步骤、方法。
2、可以先总说、后分说。
3、能尽量用比喻说出小制作的结构和特点。
4、300字左右
   提示:“风筝、航模、小盆景、自制贺年卡、万花筒、陀螺、柳笛等”
生:写作
生:自改
 
第十二课时
师: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生:自评、自改
组内交流,互改
师:让学生推荐作文并朗读,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第十三、四课时  专题《狼》(见常外网)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