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头战象教案人教新课标1


第7单元 23 最后一头战象
教学详案
设计说明
六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他们会凭借自己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来认识了解事物。因此,可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先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然后沿着嘎羧行为这条情感主线,抓住嘎羧的神态、动作的描写,体会嘎羧重情重义、忠诚、善良的高贵品质。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者的表达方法,以及本文是如何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的。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指导学生继续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用小标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在生命最后一刻的辉煌与庄严,感悟嘎羧善良忠诚、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体会战象嘎羧在生命最后一刻的辉煌与庄严,感悟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难点:感悟作者通过对嘎羧的行为、神态具体、细致的描写来表达嘎羧高尚情怀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战象嘎羧的资料。
学生:搜集大象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简介作者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今天,老师请你们来猜一条谜语[大屏幕出示谜语: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打一动物)]
2.交流课前搜集关于大象的资料。
3.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师:大家搜集到的有关大象的资料真全啊。但是,大家听说过战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当代著名的儿童文学家、有着“动物小说之王”称谓的大作家沈石溪老师在1969年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关于战象的故事。(师板书课题。)
4.解析课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想知道什么?
生1:为什么是最后一头战象?
生2:这头战象做了什么事?
生3:什么是战象?
师:哇,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意义的问题啊,大家想知道答案吗?(想)老师也很想知道,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到课文中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设计意图:由谜语导入,直接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大象上来,并进一步引出战象,激起学生了解战象这个新名词的好奇心,紧接着引出本文课题,引导学生通过课题给自己设疑,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营造了良好的阅读开端。为下一环节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解答疑惑,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带着上面的几个问题快速地朗读课文,找出答案,解开我们心中的疑问吧。
2.解答疑惑。
师:大家读得可真认真,谁能告诉老师答案?
生1:八十多头战象都阵亡了,只剩下一头叫嘎羧的战象,所以题目是最后一头战象。
生2:这头战象即将死去,它重新披上象鞍,告别大家,然后来到当年的战场,最后把自己埋葬在了战友们身旁。
生3:战象就是帮助人们战斗的大象。
3.学习字词。
(1)读准字音,画出生字以及不理解的词语。
(2)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利用工具书或与同桌交流的方式进行理解。
4.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生认读并组词。
利用大屏幕出示“埋葬、阵亡、喘息、凝重、华贵、英武、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检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选2~3个词语造句。
5.朗读课文,教师正音正字。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借机正音正字。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和上一环节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先通过学生快速地阅读课文,解答了学生自己心中的疑问,然后引导到字词的学习中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学习的主动探求者。
三、 默读课文,概括内容,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概括内容。
师:大家对字词理解得非常好,接下来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披上战甲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了一个坑,庄重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2.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师:在小组内自由读文,然后讨论一下本文可以分成几部分?为什么这样划分?
3.汇报交流,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4自然段):英雄垂暮。
第二部分(5~11自然段):重披战甲。
第三部分(12~16自然段):凭吊战场。
第四部分(17~23自然段):庄严归去。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课文的写作主线,为下一步精讲课文作好铺垫。
四、讲读第一部分
1.指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从第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战象?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象兵和战象。
生2:我觉得这群战象威风凛凛、十分勇敢。
师:作者是怎样把战象的威风凛凛表现出来的呢?(作者是通过“劈、踩、扑”几个动词的运用以及“排山倒海”把战象描写得如此英勇、威风的。)
师: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战象的威风凛凛?
2.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大家试想一下,如果80余头战象一起发动进攻,场面会是什么样的?下面大家齐读第二自然段,想:从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生1:象兵在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鬼子死了70多个人,而我方80多头战象全部中弹了,我感觉战斗非常激烈,战象英勇无畏,不怕牺牲。
生2:战斗结束后,人们把阵亡的战象隆重地埋葬在了打洛江边,我感觉人们没有把战象当做动物看待,而是把战象当做了战友、当做了亲人。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师: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80多头英勇无畏的战象牺牲了,可是人们在搬运战象尸体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四自然段。
师:人们发现嘎羧没死后是怎么做的?伤好后的嘎羧生活得怎么样呢?从中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1:人们把嘎羧抬会寨子,把嘎羧的伤治好了。
生2:人们把嘎羧当成了英雄、亲人。人们非常敬仰嘎羧。
生3:嘎羧生活得很好,不但不用干活,而且还有专人饲养。
生4:我感觉嘎羧非常英勇。因为人们救起它时,嘎羧浑身都是血。所以嘎羧战斗的时候一定十分勇敢。
师:英勇的战象嘎羧幸存了下来,但是据老师掌握的资料来看,嘎羧治愈后也留下了很大的后遗症,它的腿瘸了,脖子歪得厉害,嘴永远也闭不拢,面对这样的英雄,寨子里淳朴善良的人们怎么能忍心让嘎羧劳动呢,如果是你们,你们会怎样照顾我们的英雄嘎羧?(生可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战象的英勇,使战象英勇无畏的形象深深印入学生心中,进而树立嘎羧光辉高大的形象。这样做不但使学生领会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而且对学生学习本文起到了学法上的指导,为学习下文起到了学法渗透的目的。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设计意图:熟练掌握课文内容,为下节课教学作准备。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大家说得真好,说明这个故事已经深深地烙印在同学们的心中了,谁能用一句话说出战象嘎羧在你心中的形象?
预设:
生1:英勇无畏。
生2:是令人尊敬的英雄。
3.师:大家说得非常好,保家卫国是我们人类的举动,但嘎羧用它生命的力量和人们一起捍卫着祖国的每寸山河,哪怕面对敌人的刺刀、子弹也无所畏惧,依然视死如归。上节课老师已经和大家说过,嘎羧虽然被救活了,却留下了残疾,如今20多年过去,我们的英雄也要离去了,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呢?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课文,走进战象嘎羧的内心世界,用心感受战象嘎羧的崇高品质。
设计意图: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既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唤起了学生心中嘎羧崇高的形象,激发了学生体会嘎羧内心活动的愿望。
二、精读课文,感受嘎羧
(一)研读“重披战甲”部分,感受重情重义的嘎羧。
1.默读课文第5~11自然段,思考:嘎羧在离开寨子之前做了一件什么事?(注意:边读边画,在旁边写出体会。)
2.嘎羧为什么要寻找象鞍?为什么二十六年没去看象鞍,而是选择临死前才找象鞍并且要披上它?
3.那是一个怎样的象鞍,从中你领会到了什么?
(当年战斗的激烈,衬托出嘎羧的英勇。)
4.你从哪句话中体会到嘎羧对象鞍的浓浓深情的?(大屏幕出示这段话。)
(1)全班齐读这段话。
(2)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
生1:我感觉嘎羧对过去一定很留恋。
生2:嘎羧很珍惜过去的那段记忆。
生3:嘎羧重情重义。
……
(3)嘎羧看到象鞍后变得非常安静,但是它的内心安静吗?此时此刻它内心深处会想些什么呢?
预设:
生1:嘎羧想起了作为一头战象的光荣。
生2:二十六年前那场激烈的战斗。
生3:和它并肩战斗的战友。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感受善良忠诚的嘎羧。
1.过渡:是啊,战象嘎羧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忘记它是一头光荣的战象,依然要重披象鞍,可以看出嘎羧是那么的重情重义。那么披上象鞍后的嘎羧又去了哪里呢?又做了哪些事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2.自由朗读课文第13~16自然段,思考:寨子里的乡亲们知道嘎羧要走的消息后,都做了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嘎羧舍得离开对它百般照顾的乡亲们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它为什么要绕着寨子走三圈?如果它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呢?
4.用课文的话说说,嘎羧离开寨子后又去了哪里?在那里它都做了什么?
(1)嘎羧来到打洛江畔,久久凝望着江面。谁来到前面做一下“凝望”这个动作?
嘎羧凝望着什么?它望到了什么?
(2)嘎羧为什么在一个龟形石上亲了又亲?
预设:
生1:也许这里是它和战友们并肩战斗过的地方。
生2:也许这块龟形石救过嘎羧的命。
生3:也许这里曾经流淌过其他战象的鲜血,嘎羧怀念战友。
(3)大家说得非常好,那么战象嘎羧为什么又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吼声呢?如果它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呢?
(4)你觉得这是怎样的嘎羧?(重情重义、忠诚善良。)
5.齐读课文。
师:乡亲们送别的场景令人悲痛欲绝,嘎羧凭吊站场的场景令人心潮澎湃,下面请同学们带着悲壮的心情齐读这段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四部分,感受嘎羧在生命最后一刻的庄严。
1.嘎羧离开打洛江畔之后去了哪里?到那里去做什么?
2.嘎羧为什么没有去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去了百象冢?
3.从这段话中你感觉到了嘎羧的什么品质?(忠诚)
4.轻声读嘎羧挖坑的部分,看看哪些地方让你感动,拿起笔来画一画,写出你的体会。
5.交流。
(1)此时嘎羧的身体怎么样?(濒临死亡、体力不支、疲惫不堪。)
(2)是什么力量让它能挖那么大一个坑?(忠诚、善良的力量。)
6.课件出示: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1)齐读这段话,这段话描写嘎羧的什么?(动作和神态。)
(2)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
(3)嘎羧的眼睛凝望着天空,此刻它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4)课文两次出现了“凝望”,对比两次凝望,说出你的体会。
(5)此时你想对嘎羧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紧扣嘎羧的行为这一主线展开教学,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嘎羧的动作、神态,深入体会嘎羧的内心世界,感悟嘎羧重情重义、忠诚善良的高贵品质。
三、回顾全文,总结写法
1.快速默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嘎羧光辉的形象一定深深印在了同学们的心中,动笔为我们的英雄嘎羧写一段或一句话碑文,要求写出你心中的感受。
设计意图:回顾整体,紧抓重点,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动物小说的写作方法,加上及时的小练笔,使学生学以致用,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四、布置作业
1.把嘎羧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2.写一篇读书心得。
设计意图: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说故事,写心得,不但能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而且有助于积累习作资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