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苏教版七年级(下)期末复习系列练习--文言文阅读

七 年 级(下)期 末 复 习 系 列 练 习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 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宋史·赵普传》)
【乙】宋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群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能讼陛下,然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既惧又说,赐金帛慰劳之。
(司马光《涑水记闻》)
1.解释下列句中点的词语。
(1)卒用其人(     )               (2)太祖尝弹雀于后园(     )
(3)上怒,诘其故(     )           (4)自当有史官书之(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B.太祖乃悟                 乃不稳中有降有汉,无论魏晋
C.普又以其人奏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太祖尝弹雀于后园         苛政猛于虎也
3.翻译下列各句。
(1)普颜色不变,跪而 拾之 以 归。
                                                
(2)臣以尚急于弹雀。
                                          (3)汝怀齿,欲讼我耶!
                                           
4.【甲】文中的赵普和【乙】文中的某臣在性格或品质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两段选文的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未开的荷花。④异馥:异香。⑤芙渠:荷花。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⑴不蔓不枝( ) ⑵陶后鲜有闻( )
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 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
2.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鱼肥
C.乃记之而去 D.呼尔而与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生而眇(miǎo,瞎)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摸)籥(yuè,像笛子的管乐器),以为日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蔽林间窥之 ( ) (2)稍近益狎 ( )
(3)驴不胜怒,蹄之( ) (4)扪烛而得其形( )
2.甲乙两文中共有四个句子含“者”字,其中一个“者”的意思和用法与其它三个不同。这个句子是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句子
(1)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2)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4.《黔之驴》写了一头驴子被老虎吃掉的故事。有人认为,驴子的悲剧不可避免;也有人认为,驴子的悲剧完全有可能避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地写出你的观点及理由。


5.老虎和眇者对陌生事物有不同的认识过程和结果。请加以探究,说说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四、阅读《两小儿辩日》,回答问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加点的字
(1)日始出时去人近( )       (2) 一儿以日初出远( )               
(3)及其日中如探汤             (4)孰为汝多知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3.两小儿的观点是什么?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4. “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了什么?

5.两小儿一凭视觉、一凭触觉来判断太阳的大小,都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在生活中我们要怎样做才能避免产生这样的错误?
                                                        

五、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黄 鹤 楼 
阎伯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现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州城西南隅( ) (2) 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
(3) 遂以名楼( ) (4) 四闼霞敞( )
2. 黄鹤楼,与湖南________、江西________齐名,号江南三大名楼,有“天下绝景”之称。 
3. 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时写下千古流传的名诗《黄鹤楼》,你能默写下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2)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5. 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先交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紧接着交代黄鹤楼命名的由来。 
B.文章的重点是写黄鹤楼的巍峨高大和登楼所见所感。
C.作者对黄鹤楼的形态以及登楼所见所感已描写尽致了,所以最后四句可有可无,甚至有画蛇添足之嫌。 
D.这篇文章介绍黄鹤楼因仙而得名,因“上倚河汉”而成仙境,因“会集灵仙”而成名楼,以“仙”字贯穿全文。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