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洱源三中2006-200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洱源三中2006-2007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七年级语文试卷
(全卷共四大题26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将答案写到答题卷上!

一、语文积累(1-6小题,每小题2分,第7小题8分,共20分)
1、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憩息(qì) 粼粼(líng) 犀利(xī) 皎洁(jiāo)
B、蜿蜒(wǎn)  绮丽(qí) 慷慨(kǎi) 恫吓(dòng)
C、纤维(xiān) 脉搏(mài) 堕落(duò) 孤僻(pì)
D、腼腆(diǎn) 瀚海(hàn) 坟墓(mò) 洗涤(d í)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大学实行阳光招生。(阳光招生:指公开、公平、公正地招生)
B、为了满足人们饮食健康的需求,厂家纷纷推出了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指绿颜色的蔬菜)
C、球迷们强烈抗议比赛不公,要求吹黑哨的裁判立即下课。(下课:被免职或主动辞职)
D、沉溺网络、迷恋韩日漫画,已成为影响部分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杀手”。(心理杀手:指对心理健康造成危害的因素)
3、下列语句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今天我们班到郊外分组活动,你是参加义务劳动小组呢?还是参加社会活动小组?
程乃珊在“吾家有女初长成”这篇文章里,提到她女儿爱读《围城》、《洗澡》等书。
他看上去只有三、四十岁,与他的实际年龄相去甚远,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不对,这不是将军家的狗……”巡警沉思地说,“将军家没有这样的狗。”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深秋的岳麓山是人们欣赏红叶的好时候。
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引导学生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公安干警及时赶到现场侦察,中午12时,____________________。 A. 在家里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同时起获。 B. 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同时起获。 C. 犯罪嫌疑人家里在被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D. 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6、下列作品中不属于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是:
A、《儒林外史》 B、《红楼梦》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7、根据提示填空。
(1)明月别枝惊鹊, ___________________。(《西江月》)
(2)_________________,脉脉不得语。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有意,则草木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讴歌了小草顽强的品质;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 , ”报告了春天早来的消息;杜甫《春望》中的“   , ”则写出了国家衰败的景象。
二、语文综合运用(6分)
8、上课铃声响了,某位同学还慢吞吞地往教室走,进教室之后,依然不紧不慢地走到座位上,此时老师笑着对大家说:“××同学真是一个听话的好学生,上次他在楼道里乱追乱窜,老师批语了他,你看他现在稳重多了,连打了上课铃,依旧沉得住气,都不快走两步。”教室里爆发出大声哄笑。
读了这段文字,你认为老师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说?(4分)
①言外之意:
②你说的话:
9、古代诗歌赏析(2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 勃
城阙辅三泰,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赏析有误的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明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颈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三、阅读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3题。(14分)
①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袍鼓不鸣董少平。”
②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一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0.选文重点记叙了董宣的哪一件事?突出了他怎样的精神?(2分)
1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臧亡匿死( ) (2) 妻子对哭( )
(3)莫不震栗( ) (4)使宣叩头谢主( )
12.翻译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13.汉光武帝为什么称董宣为“强项令”?请你从选文中找出依据来。(3分)
14.董宣以死进言得到了皇帝的敬重。有人认为他的做法过于极端,也有人说他是为了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请说说你对此事的看法。(3分)
(二)最初的鹰(咏物类记叙文)(14分)
至今仍很难忘却平生第一次见到鹰时,那种回肠荡气的感觉。在南方,天空基本上是为燕子、麻雀等温柔的鸟类所占据。偶尔于季节更替之际,能遇上迁徙的雁阵,多多少少流露几分阳刚之气。鹰是稀客。
发生在上学路上,我抬头看见一只鸟,漫不经心地滑翔。可能正是其神态,而产是相貌吸引了我——虽然它的相貌与别的鸟也有所区别,譬如周身的羽毛显得粗糙,硬朗,仿佛每一根都被气流鼓满,带有金属的光泽的质感,使我触目惊心的是它的翅膀,一动不动,似乎属于多余的装饰,这不妨碍它比任何鸟飞得更高、更轻松。我简直以为眼前是一只黑颜色的风筝,没有生命,平贴在天空的表面。它是借助什么飞翔起来的?通道仅仅是那股(  )吗?我怀疑着。
旁边不断有行人抬起头来,谁还轻轻咂了一下嘴:“那是鹰。”这一个字眼,此刻比什么都能打动我。我如痴如醉地仰望着它,头脑中一片空白,几乎以为在其周游的范围之外,不再有天空。是的,不再有天空,除了那对翅膀,除了那对翅膀所划出的看不见、却扣人心弦的弧线。鹰漫不经心,(  )一切的神态让我折服了,哪怕它一声不响,垂着眼睛走自己的路……我望着鹰,血一点点热起来。
附近郊区小学的上课铃响了,我连忙收回视线跑过去。第一节课是在空白中度过的,心仿佛依旧提在半空中。我下意识地在笔记本上画了一只只鸟,虽然画变了形,但我知道它是谁,一下课我就跑到操场上,看见的只是天空,那些云,显得多么虚弱。
至今很难解释那只鹰如何闯进我童年生活的,像一只青筋毕露的手,代表一种精神的力量,( )地把门推开,我觉得一股野性的风扑面而来,每当想起鹰这个字眼的时候。多年之后又在动物园里见过类似鹰的东西,我几乎认不出它来了。那就是鹰吗?作为鹰,必须以天空作为陪衬;而不是牢笼。我固执地保留着它的第一印象。我一生中见过的鹰将只有一只。

15、若将“傲视”“傲慢”“傲气”三词归位于文中括号内,依次填_____、_____、___。(3分)          
16、摘录一个写“我”见到最初的鹰时感受的句子。(2分)
17、摘录文中的一处点题句。(2分)
18、文中写了“迁徙的雁阵”有何作用?(2分)
19、“我简直以为眼前是一只黑颜色的风筝,没有生命,平贴在天空的表面。”一句中“贴”字为什么用得好?(3分)
20、“我一生中见过的鹰将只有一只”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1---15题.(16分)
餐桌上的谜底
①小时候,每晚入黑的时候,我总要瞅准时机,站在自家门口,闻对门邻居餐桌上飘出的肉香。那时我家半个月才吃一次肉,我实在是太谗了。
②每次,闻着邻居家飘出的肉香,我会身不由己地移动脚步,一步一步地 (挪、走、跑)到邻居家门边。
③有一天,我终于问妈妈:“邻居的餐桌上为什么总有鱼和肉?”
④妈妈没有回答我。一个星期天,妈妈喊上我,问:“你今晚想不想吃肉?”我说:“想!做梦都想。”妈妈说:“好吧,你跟我去。”
⑤妈妈带我到一家建筑工地,向工头要了一截土方,工头在土方上画了白灰线,挖完线内的土方,给工钱20元。妈妈说:“挖吧,挖完了,今晚就有肉吃了。”
⑥我只挖了一会儿,手就软了,且磨起了泡。妈妈比划着说:“得两元钱了,挖吧,再挖挖就又两元了。”我(支撑、支持、坚持)了一会儿,终于挖不动了。妈妈说;“你歇一会儿再干。”我就这样干一会儿歇一会儿,而妈妈总是不停地干。我记得那是初秋,天气依然很热,妈妈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这么苦,我甚至不想吃肉了。
⑦一天下来,我们终于把土方挖完了。妈妈从工头那里领了20元钱。我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妈妈背上我,到集市上,问我喜欢吃鱼还是肉,我说都喜欢。
⑧晚上,餐桌上摆了香喷喷的鱼和肉,弟妹们都吃得香极了。妈妈对我说:“孩子,我想你知道邻居餐桌上的谜底了。”
⑨是的,我知道了。
⑩妈妈又对我说:“这叫吃苦,孩子,你知道吗?”面对妈妈,面对餐桌上的鱼和肉,还有吃得正香的弟妹,我哭了。
⑾那年,我11岁。
21、 第②段和第⑥段的横线上应分别填入的词语是什么?(2分)
22、 ①-②段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23、 “邻居的餐桌上为什么总有鱼和肉?”,面对“我”的提问,妈妈为什么没有直接回答?(3分)
24、 ⑨段写道:“是的,我知道了。”联系上下文,说说“我”到底知道了什么(3分)
25、 请结合文意简要地写下你对这位母亲的认识、评价。(4分)
四、作文(50分)
26、⑴.初中生往往充满奇思妙想,试以“我好想_____________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有个知心朋友”、“有个好老师”、“有自己的小天地”、“快快长大”、“再看一眼”或“美梦成真”、“当一名作家”、“飞上月球”等; ②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③600字左右。
(2). “我能行”是一种自信,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动力。只要我们坚信“我能行”,一切困难和挫折就会迎刃而解。请以“我能行”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洱源三中2006-2007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七年级语文答题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语文积累(1-6小题,每小题2分,第7小题8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根据提示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 , ___

二、语文综合运用(6分)
8、(4分)
①言外之意:

②你说的话:

9、( )(2分)
三、阅读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3题。(14分)
10.(2分)

11. (4分)
(1)臧 ( ) (2) 妻子 ( )
(3)震栗( ) (4)谢 ( )
12.(2分)

13.(3分)

14. (3分)



(二)最初的鹰(咏物类记叙文)(14分)
15、_____ 、_____ 、___ 。(3分)          
16、(2分)

17、(2分)

18、(2分) 。
19、(3分) 。
20、(2分)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1---15题.(16分)
21、(2分) 、
22、(4分)

23、(3分)

24、。(3分)

25、(4分)



四、作文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