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桃花源记》说课稿4

《桃花源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
我是 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桃花源记》,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
《桃花源记》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5单元学会读书5中的第2篇课文。这篇文言散文。诗人“以文为辞”,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比作者在田园诗《归园田居》所描写的田园生活更美,更理想。诗人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因此《桃花源记》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点、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设计
●知识目标:熟读成诵,理解文章的内容。
●能力目标:积累迁移,培养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德育目标: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思考现代人生。
由于初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仍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学生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桃花源记》的教学重点、难点可以这样确定:
●教学重点: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美好理想。
●教学难点:理解评价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二、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本文语言通俗易懂,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能较快了解,教学中适时的运用一些视频,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达到突破难点的作用。
三、说教法
本课时采用的教法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一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朗读等方式去学习,注重他们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和积累。
具体教法有:
1.赏读法: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春蚕收长丝,秋收靡王税”般的社会,和平恬静,怡然自乐。它是一种理想,一种美的象征。因此,本节课设计了赏析内容,以“美”为突破口,开展教学,突出重点。 
2、多媒体教学法:直观形象,又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注意力。
3、想象法:启发学生去想象桃花源的美、理解桃花源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才能。
4、“穿越时空隧道”情景创设的方法: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投身其间。
四、说学法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我们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诵读法-熟悉文本,自主感知。
(2)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讨论法-合作研究,深入挖掘。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 设计意图: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会复述文章内容,以此训练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
(二)诵读感知,初探桃源之美
1、指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如下问题:
(1)你认为桃花源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2)桃花源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设计意图: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了解,为下文的活动做准备。]
2、老师配乐朗诵,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一下武陵人一路上见到的景色和桃花源中的景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作者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个感性认识,同时让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
(三)诵读品味,追溯桃源之美
文章中那些句子描绘了桃花源人的生活景象?渔人一路上见到的景色是怎样的?就学生朗读的语句师生合作赏析、品味句子。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分析品味语言的能力。”设计这一环节,既训练了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视频播放,感受桃源之美。
1、写作目的探究:
(1)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存在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更好、更深刻得理解课文。]
2、视频对比播放“陶渊明生活的战乱频繁的东晋末年”和“陶渊明想象中和平宁静的桃花源”。学生思考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的一个地方?
[设计意图:视觉冲击,营造气氛。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陶渊明为什么要描绘这样一个地方,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对这种社会理想你有什么看法?
(五)、课外延伸,深化和谐之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小活动:“你说我说——话和谐”
师讲述:雨果说:“想像是人类最美丽的翅膀”。生活在东晋的陶渊明,描绘了美好的生活画卷,却是并不存在的,但这样的生活我们今天已经实现,我们正处于中国历史上最辉煌、最灿烂的时代,国泰民安,但我们仍在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和谐。
在我们美丽的衡水湖畔,有一位远近皆知,闻名遐迩的道德模范——林秀贞,她不仅赡养自己的老人,还义务赡养邻村六位孤寡老人,资助许多贫困学生,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她用爱心和热情为和谐社会谱写了一曲动人的乐章。“创建和谐社会”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声,那么,在创建和谐社会中,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如何创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呢?
(多媒体展示讨论话题):在创建和谐社会中,中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的交往中应该如何去做?
一个小小的动作,一声轻轻的问候,常常让我们感动。我曾被一则广告感动着,让我们一起欣赏《心在一起》
(视频展示):《心在一起》
[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他们感受到创建和谐社会是每一个人的义务,明确,作为中学生应该为和谐社会做些什么。]
(六)、教师总结,提出希望。
(结束语)陶渊明理想中的安居乐业我们已经实现,我们正在追求一种更加和谐的生活。播下一棵种子,收获一片希望;播下良好的行为,收获人生的精彩。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就可以感染更多的人,只要每一个人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善待自己,关爱他人,和谐社会何愁不能实现呢?让我们携手同行,从你做起,从我做起,从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构建和谐社会,共创美好未来。
六、说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自然美 :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社会美 : 和平恬静 怡然自乐
此板书根据直观性原则,简洁明白,能体现了文章的主要脉络,学生能从中抓住要点和精髓,深入理解全文,把握人物思想感情。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方面对本课课堂教学设想进行了说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满意接受。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专家给我这个机会。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