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期中文言文复习试卷

八年级语文期中文言文复习试卷
与朱元思书
(一)、解释加点字词的含义
从流飘荡(          )   任意东西(              )水皆缥碧(          ) 
猛浪若奔(             )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 
鸢飞戾天者(            ) 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                    )皆生寒树(         ) 
蝉则千转不穷(          )
(二)、解释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5)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三)、课文内容理解
1、总领全文山水特征的是哪一句?全文结构有什么特点?
 
2、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山的?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文言知识积累
1、通假字      窥谷忘反(                )     千转不穷(              )
2、特殊用法     风烟俱净(             ) 任意东西(             )
皆生寒树(             ) 互相轩邈(              )
3、一词多义     天下独绝(          )        百叫不绝(           )
负势竞上(         )       横柯上蔽(            )
  经纶世务(          )       满腹经纶(            )

五柳先生传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造饮辄尽_______ __ ②衔觞赋诗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有会意 (4)或置酒而招之
(5)曾不吝情去留 (6)环堵萧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译文
3、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赞美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4、“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课文原句填空:
(1)表现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的句子是:
(2)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爱好是:
(3)描写五柳先生家境及其态度的句子是:
(4)“赞”语中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
(5)传文中与“不戚戚于贫贱” 相照应的句子是:

6、、简要说说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7.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

8.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马说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祗辱有奴隶人之手(    )2、骈死于槽枥之间(   )
3、不以千里称也 ( ) ( )4、一食或尽粟一石( )5、 食马者( )6、才美不外见( ) 7、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8、策之不以其道  (  )( )9、食之不能尽其材( )(  )
10、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1、执策而临之( )(   )

二、翻译句子。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三、理解
1、用课文原句填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千里马被埋没的悲惨遭遇是:
(3)千里马被埋没的主观原因是: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6)本文的主旨句是:
2、简要说说本文中“千里马”“食马者”“伯乐”的寓意(象征意义)。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4、请从语言、内容方面分析第三段第一句话的表达效果。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通过本文我们可以看出韩愈怎样的人才发展观?放到当今社会来看,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送东阳马生序
一、重点词语解释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 )    3、援疑质理 (  ) ( ) 4、俟其欣悦 ( )  5、余幼时即嗜学:( )    6、无从致书以观:( )      7、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8、尝趋百里外( )   9、执经叩问:( ) 
10、稍降辞色:( )11、或遇其叱咄:( )( )   
 12、礼愈至:( )  13、负箧曳屣:( )( )      
14、持汤沃灌: ( ) 15、以衾拥覆:( )     
 16、腰白玉之环:( )   17、右备容臭:( )   18、緼袍敝衣:( )   19、略无慕艳意:( )
二、翻译句子。
1..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4.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5.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6.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7.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8.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0.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11.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12.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13.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4.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三、问答题
1、文中详写作者求学过程中的“勤且艰”,其中“艰”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作者写自己当年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要说明什么道理?
3、作者将自己求学时的“勤且艰”告诉马生,用意是什么?
4、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本文第二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6、作者通过对比,想说明什么道理?
八年级期中文言文复习试卷(答案)
(一)、解释加点字词的含义
顺流      向东向西     都    飞奔的马      向上
比高比远       到,至      平息
筹划        通“返”,返回    枝条
有寒意的树      通“啭”,鸟叫声
(二)、解释下列句子 略
(三)、课文内容理解
1、总领全文山水特征的是哪一句?全文结构有什么特点?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总分式。
2、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深可见底 ,水流很急,动静相生。静态:清澈 ;动态:急猛。
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山的?
“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充满了生机,显示出山的“奇” 。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句话侧面写出富春江景色之美,表达了作者鄙弃功名利禄,流连山水,向往归隐山水生活的情感。
 (四)文言知识积累
1、通假字      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     千转不穷( 通“啭”,鸟叫声  )
2、特殊用法     风烟俱净(净,消散   )任意东西( 向东向西 )
皆生寒树( 寒意            )互相轩邈(比高比远  )
3、一词多义     天下独绝(绝妙  )        百叫不绝( 停止      )
负势竞上(向上   )       横柯上蔽( 上面     )
               经纶世务( 筹划  )      满腹经纶( 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
五柳先生传
一、解释①往、到 ② 酒杯 (3)--(6)略
二、翻译1、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中于发财做官。 2、略
三、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或隐士) 淡泊名利,安贫乐道
四、因为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这与他“不慕荣利”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
五、用课文原句填空:
(1)表现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爱好是:①好读书②性嗜酒③常著文章自娱
(3)描写五柳先生家境及其态度的句子是:环堵萧然……晏如也。
(4)“赞”语中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5)传文中与“不戚戚于贫贱” 相照应的句子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六、简要说说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是一个率真放达、淡泊名利,虽处于贫困之中却能安贫乐道、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
七、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八、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 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
马说
略 二、略
三、理解
1、用课文原句填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被埋没的悲惨遭遇是: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主观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6)本文的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2、简要说说本文中“千里马”“食马者”“伯乐”的寓意(象征意义)。
千里马:寓人才;食马者:寓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的讽刺。
4、请从语言、内容方面分析第三段第一句话的表达效果。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食马者“不知马”的种种表现,表现了作者对食马者的浅薄昏庸、愚妄无知的批判、讥讽与强烈的愤慨之情。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借千里马被埋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6、通过本文我们可以看出韩愈怎样的人才发展观?放到当今社会来看,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如果统治者不能发现并任用人才,人才就会被埋没。(第二问略)
送东阳马生序
略 二略
三、1、四个方面:幼时抄书之艰 成年叩问之难 求师奔走之劳 住读生活之苦
2、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3、作者用自身的切身体会来勉励马生珍惜机会勤奋学习。
4、他勤奋好学,不怕吃苦,用心专一,心无旁骛,谦虚谨慎。
5、本文第二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将富家子弟的豪华和作者自己的贫寒对比,突出了作者求学生活的艰苦和勤奋学习的精神。
6、作者通过对比,想说明什么道理?
通过对比,作者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奋,要舍得吃苦,要有恒心。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