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西安市东城第一中学2012年人教版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检测语文试卷

西安市东城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度
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检测
(测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斑斓lán   阴晦huì  诘难jié  恪尽职守kè
B.睿智ruì  田圃pǔ   恣睢zì 吹毛求疵cī
C.陨落yǔn   诓骗kuāng 旁骛wù   根深蒂固dì
D.汲取jī   腆着diǎn 栈桥jiàn   强聒不舍guā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干瘪 惘然 涕泗横流 吹毛求疵 B.步履 馈赠 融会贯通 断壁残垣
C.杀戳 蓬篙 怀古伤今 言简意赅 D.拮据 阔绰 孜孜不倦 味同嚼蜡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6月1日“限塑令”实施后,导致使用有偿塑料袋的成本提高。
B.同学们假日旅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C.把百年奥运圣火首次传递到地球之巅,标志着中国各族人民倾力办好奥运会的巨大热情。
D.优秀的诗篇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
4.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1)强调以史为鉴,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汲取历史教训,更好地开辟未来。
(2)中国政府和人民历来坚持向前看,一贯主张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3)中日和则两利,斗则俱伤。
(4)对此,中国政府和人民给予积极评价。
(5)实现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完全符合历史潮流和两国人民愿望,也是亚洲和国际社会的殷切期盼。
(6)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日本政府和日本领导人多次在历史问题上表明态度,公开承认侵略并对受害国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
(7)我们衷心希望,日方以实际行动体现有关表态和承诺。
A.(3)(6)(4)(1)(2)(5)(7)   
B.(6)(4)(3)(7)(2)(1)(5)    
C.(5)(3)(2)(1)(6)(4)(7)    
D.(2)(1)(6)(4)(7)(3)(5)
5.名著阅读。(3分)
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乔纳森· 斯威夫特的《 》以清新的文字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奇异的幻境,它讲述的是英国船医 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 以及马(慧骃)国等地的经历。
6.仿照例句句式,续写对“博大”一词的理解。(2分)
博大是一种心胸,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般心怀天下的心胸;
博大是一种豪情,是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般慷慨激昂的豪情;
博大是 。
7.填空。(7分)
① ,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李白)
②艾青《我爱这土地》一诗中抒发作者对祖国真诚的爱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③《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______ ______ _ ,___________ ___。”
④小大之狱, ,必以情。(《曹刿论战》)
⑤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 。(《诗经》)

第二部分 :文段阅读(50)

(一)阅读孟子《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8-12题。(14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 指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2分)
通 解释
9、下列画线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屋舍俨然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 故患有所不辟也 且人患志之不立  C.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进亦忧,退亦忧
D、 同舍生皆被绮绣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10、根据文段内容填空。(4分)    ⑴选段中,作者将      比作鱼,将    比作熊掌,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      
⑵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与文段中的“    ”这个词含义相同。
11、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4分)   (1)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翻译: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
12、孟子认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举出你所了解的一位“贤者”,并写出他的一句表明其气节的名句。(2分)     答:   
(二)阅读文段,完成13---16题。(11分)
齐有南北官道,洿下①者里余,雨多行潦②,行者不便,则傍西踏人田行。行数日而成路,田家苦之,断以横墙,十步一堵,堵数十焉。行者避墙更西踏田逾广,数日又成路。田家无计,乃蹲田边,且骂且泣,欲止欲讼,而无如多人何也。或告之曰:“墙之所断已成弃地矣,胡不仆墙而使之通,犹得省于墙之更西者乎?”予笑曰:“更有奇法,以筑墙之土垫道,则道平矣。道平,人皆由道,又不省于道之西者乎,安用墙为?”越数日而道成,道旁无一人迹矣。
【注释】①洿下:低洼的地方。②:行潦:道路中的积水。
13、判断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打“ \/ ”,错误的打“×”)(4分)
(1)田家苦之,断以横墙 苦:痛苦( )
(2)田家无计,乃蹲田边 计:办法( )
(3)且骂且泣,欲止欲讼 止:停止( )
(4)胡不仆墙而使之通 仆:推倒( )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而无如多人何也 学而不思则罔
B、墙之所断已成弃地矣 属予作文以记之
C、以筑墙之土垫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又不省于道之西者乎 皆以美于徐公
15、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越数日而道成,道旁无一人迹矣。
译文:
16、 这则故事蕴含着什么道理?请简要回答。(3分)

(三)访兰( 13分 )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玩赏。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
  "……"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大了呀。"
  "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大贡献了。"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
   (选文有改动)
  17. 文章中最能体现野兰特色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1分)
  18. 对文章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味",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简要分析第一段中画线句子所包含的意思。(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下面是关于"访兰"过程中父子对话的分析,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并说明理由(2分)。
  A. 通过对话,对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作对比,既照应开头,又为后文议论作铺垫。
  B. 通过对话,具体写出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寓褒贬于对话之中,发人深思。
  C. 通过对话,交代了"访兰"的具体内容与"我"认识到野生兰草的特性,并因此而惋惜。
D. 通过对话,揭示了父亲约"我""访兰"的目的,写出"我"的感情和认识的变化。
  答:选项是(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文章主要写的是对"兰草"的欣赏、品评,可文题却用"访兰"而不用"赏兰",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简要分析作者借"兰草"这一事物,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9分 )
冯   云
①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③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⑤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这种补偿就是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
⑥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24.本文围绕“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谈了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2分)
答:
 25.“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一句中为什么连用两个“更多的”?(2分)
答:
 26.第③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 分)
答:
 27.从全文看,文章主要内容是介绍“低碳生活”,但为什么还要谈“高碳生活”?(2分)
答:
  (五)诗歌赏析。(4分)
秋 夜 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28、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2分)

29、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第三部分 写作(50分)
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总是不断的变换着角色,一会儿是主角,一会又成了配角,无论哪种角色,都应当好。
请以“当好自己的角色”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子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九年级月考语文答题卡
一、1、(2分)( D ) 2、(2分)( C )3、(2分)( D)4、(2分)(D)
5、(3分)《 格列佛游记》、格列佛 、飞岛
6、(2分)示例:博大是一种胸襟,是于谦“谦受益,满招损”般虚怀若谷的胸襟;博大是一种追求,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从容淡泊的追求;博大是一种理想,是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理想。
7、(7分)①举杯邀明月②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④虽不能察 ⑤ 辗转反侧。
二、(一)、8、“辟”通“避” 躲避9、(2分)( C )
10、(4分)(1) 生 义 舍生取义 (2) 贤者
11、(4分)①由此可见,采用某种手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②不仅仅是贤者有这种秉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12、(2分)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11分)13、(4分)(1)(×)(2)(∨)(3)(×)(4)(∨)14、(2分)(A)
15、(2分)过了几天,道路填平了路旁的天地就再也没有人踩过的痕迹了。
16(3分)示例一:了问题的关键,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示例二:只有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利益。
(三)17、(1分)纯朴
18、(2分)这里的"味"既指气味,同时还指兰草的品格、气质。(意思对即可。)
19、(2分)父亲喜爱兰草并不是为了供人玩赏,供人玩赏的兰草就失去了真性,降低了品格,变得低俗。(文字不要求与答案完全一致,意思对即可。)
20、(2分)描写野兰的生长环境,衬托野兰的高雅不俗;为后文赞美野兰作铺垫。
21、(2分)(C )"我"惋惜是因为野兰生长在深山幽谷而不被众人所知,并不是因为认识到了它的特性。(选对选项得1分,说明理由正确得1分,意思对即可。)
22、(2分)"访"有寻求的意思,对兰草的寻访表明了"父亲"与"我"对兰草高雅、纯朴品格的敬仰,同时用一"访"字,把兰草人格化,从而更突出了兰草的象征意义。[答出"对兰草品格的敬仰"和"把兰草人格化"(或"突出兰草的象征意义")
23、(2分)一个人只有保持纯真质朴的品性,不献媚,不低俗,才能为人们所敬重,才能有益于社会。(文字不要求与答案完全一致,意思对即可。)
(四)、24、(2分)谈了三个方面:(1)从碳足迹谈什么是低碳生活;(2)个人日常生活可以减少碳排量,选择低碳生活;(3)面对高碳生活应利用碳中和进行补偿,降低碳排放。
25、(2分)两个“更多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它强调了与生产棉布衣服相比,生产化纤衣服将带来更多的碳排放。说明了生活中通过选择衣服也可以选择低碳生活。
26、(2分)运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的方法。运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例子,说明了生活中个人是可以选择低碳生活的;运用作比较的方法,让人们更具体,更明确地知道了那一种烹饪方式更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人们在生活中有效地选择低碳生活.
27、(2分)①高碳生活是无法回避的,必须正视,因此写高碳生活是对前面低碳生活内容的补充,使文章内容更加全面、完整。(1分)②高碳生活通过补偿可以降低碳排放,因此谈高碳生活有助于加强对“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这一认识的理解。(1分)(语意相近即可)
(五)、28、(2分) 写出了秋夜的漫长。
29、(2分)凄清孤寂、寂寞忧思的心情。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