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伯乐中学初三语文月考试卷

伯乐中学初三语文月考试卷
(满分100分,90分钟完卷)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根据课文原句填空(10×1﹡=10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1) 海内存知己 ,_______________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__________________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山重水复疑无路 ,__________________ 。(宋•陆游《游山西村》)
(4) 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唐•刘禹锡《陋室铭》)
(5) 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________。(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6)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抒发作者恢复中原、建功立业壮志豪情的句子是:“ , 。”
(7) 古往今来,咏月的诗句真是多得数不胜数,你能写出一句咏月的名句吗?试试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愁”经常是诗人抒发的感情。南唐后主李煜的“ ,
”,化无形为有形,堪称写“愁”的千古名句;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的“ , ”一句,则显得想象奇特,情真意切,意境深邃;李白在另外一首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 , ”一句所运用的比喻自然贴切而富于生活气息,富有独创性。
(注意:2——6题,每题3分)
2、选出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A. 戳穿(cuō)   丝缕(lǚ)   强迫(qiǎng) 锲而不舍(qiè)
B. 跻身(jì)   悲怆(chuàng)  襁褓(qiáng) 吹毛求疵 ( cī )
C. 亵渎(xiè) 巉岩(chán) 恣睢(zì) 根深蒂固(dì)
D. 咀嚼(jiáo)  阔绰(chuò) 舐(shì)犊 孜孜不倦(zī);
3、下面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和谐 相提并论 喜出望外 天沦之乐 谈笑风生
B. 荣膺 骇人听闻 断壁残垣 奄奄一息 一名惊人
C. 安详 抽道如砥 漫不经心 眼花缭乱 兴高采烈
D. 斑斓 心弛神往 自出心裁 辗转反侧 措手不及
4、下面句子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他文思泉涌,一挥而就,不到一小时三千字的文章就写完了。
B.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在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一举夺冠,一夜间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C.年近花甲的外交官孙必千临危受命,赴战火纷飞的伊拉克,成功地解救了中国人质。
D.自从改革开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日俱增。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B.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改善所致。
C.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
D.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成功的关键。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答题。(3分)
某校九年级(”班拟开展名为“图书漂流”的读书活动。班主任李老师说: “‘图书漂流’就是每个同学捐献一本书,放在班级的书架上,大家可以随意取阅,读完后再放回书架,让它继续漂流。”
①为营造气氛,班委会准备出一期“图书漂流”专题黑板报,请你为本期黑板报写一条宣传标语。(20字以内)(1分)

②请从下列图书中选择一部,写上“放漂寄语”,以引起读者对该书的阅读兴趣。(80字以
内)(2分)
《西游记》 《水浒》 《朝花夕拾》 《骆驼样子》 《格列佛游记》
所选图书:《 》
放漂寄语:
二.古诗文赏析 (22分)
(一)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下列两题。(5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 ( )的豪情壮志(2分)。
8、“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答题。(17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手足,子为(愿意)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墨子•贵义》)
9、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故不为苟得也 苟富贵,无相忘。
B、是义贵于其身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C、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
D、予子冠履而断子手足 予观夫巴陵胜状
10、下列句中的“之”与“断子之手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人皆有之 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辍耕之垄上 D醉翁之意不在酒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译:
②万事莫贵于义也。 译:
12、选段(甲)中,作者将      比作鱼,将    比作熊掌,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 。(3分)
13、甲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与乙文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你认为两文中的“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还有必要坚持吗?为什么?(4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共23分)
(一)阅读下面《感谢苏东坡》一文,完成14~17题。(共10分)
我经常想,我们应该感谢苏东坡。
蓬莱人应该感谢苏东坡,因为他呼吁朝廷减轻人民的负担。据蓬莱阁上苏公祠内的清代盐政碑记载:“北宋时,苏文忠公,莅任五日即上榷盐书,为民图休息,土人至今祀之。盖非以文章祀,实以治绩也。”元丰三年,50岁的苏东坡重新被起用为登州(进山东蓬莱)太守。到任刚5天,就接到调回京师的命令。但就是在这五天中,苏东坡向皇帝上书《乞罢登州榷盐状》。自此一直到清末,蓬莱人民的这项税赋都被免除。所以,才有了“五日登州,千载苏公寺”这样的千古佳话。
杭州人应该感谢苏东坡,因为苏东坡给杭州人留下了苏堤。元佑四年,苏东坡来到杭州任知府的时候,西湖已半为葑田,水多则溢,水少则干。苏东坡为此十分着急,立即向朝廷上奏了一份《乞开西湖状》,提出西湖不可荒废的五点理由。接着,又组织了大规模的开浚工程。从夏到秋,花了20万个工,才把葑草收拾干净。并用这些葑草和淤泥,筑成一道著名的苏堤。同时,他还在湖中设计了二座石塔,形成了西湖十景中的“三潭印月”。“一朝美事谁能记得?百尺苍崖尚可磨。”当时的杭州人就是这样地称赞他。
海南人应该感谢苏东坡,因为苏东坡开创了这座岛上的学习之风。绍圣四年,苏东坡被贬儋州。而在此之前,因文化落后,那么大的一个海南岛,历史上竟没有一个人能考中举人,更别说是进士。苏东坡来了以后,大力倡导学习文化知识之风,并收琼山人姜唐佐为学生。他还鼓励姜唐佐说:“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果然在苏东坡的精心培育下,三年之后,姜唐佐真的破了天荒,成了全海南第一个举人。此后,岛上学风日盛,仅明清两代,就出了83名进士,772名举人。
黄州人应该感谢苏东坡,因为苏东坡把黄州(湖北黄冈)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你知道苏轼为什么又叫苏东坡吗?原因是在他贬黄州时,因生计困难,在友人的帮助下,申请到黄州城东山坡上一块数十亩的旧营地。他在那里除草开荒,躬耕种粮,以补家用。并于其上搭筑草堂,号“东坡居士”。黄州是苏东坡思想和创作的转折点,也是他写下不朽名篇《赤壁赋》的地方。
全中国的人都应该感谢苏东坡,应该感谢苏东坡,因为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和精神食粮。当我们“浓装淡抹总相宜”的时候,是他让我们领略了西湖雨后初晴,波光粼动,美丽宜人的风景;当我们“横看成林侧成峰”的时候,是他让我们懂得了人处于不同的位置和基于不同的考虑,看问题的角度和最后得到的结论也不尽相同的道理。我们能不感谢苏东坡吗?是他,让我们懂得:中国的方块文字,原来是那样的深奥无比,那样的美妙无穷。
感谢你,苏东坡先生!虽然你已远去近千年,但你会永远活在炎黄子孙的心中。
(选自2006年7月《杂文报》,作者:汪金友, 有删改)
14、仔细阅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4分)
被贬地点
平生功绩
产生影响

登州(山东蓬莱)
苏东坡任登州太守只有五天,就向皇帝上书《乞罢登州榷盐状》为蓬莱人民减免盐税


浙 江 杭 州


杭州人称赞他“一朝美事谁能记得?百尺苍崖尚可磨。”。

儋州(海 南)
大力倡导学习文化知识之风



黄州(湖北黄冈)

黄州(黄冈)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

15、苏东坡于病逝前两个月,曾作诗《自题金山画像》评价了自己的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绩,黄州、惠州、儋州。”请你结合上文及所给的材料,说说他对自己的评价是否恰当。简述理由。(3分)
材料:苏东坡,即苏轼,北宋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的一生,是在北宋的变法、反变法的政治斗争风浪中度过的,因“乌台诗案 ”被贬谪黄州,历经几起几落,直到贬至海南省。从他中举为官到去世的四十五年中,前后有十四、五年都过着贬谪流放、颠沛流离的生活。



16、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中划线句子,说说苏东坡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北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在神宗支持下,开始变法,苏轼是变法的反对者,因此受到了改革派的排挤迫害,遭到流放。虽然他是变法的反对者,然而他在流放外任期间,对来自朝庭的新政措施,却都认真执行,他认为“因法以便(使便利)民”。正是他这种严正态度,使他所任辖区内的老百姓都得到新政实行带来的好处。



(二) 阅读下面《翩然出世“中国印》一文,完成17—1题。(共13分)
①在中国的文化词典和社会生活里,有中国字、中国结而今,又一个称谓将在全球广为流传并永久载入奥林匹克史册,那就是:中国印!
②中国印——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她似印非印,似“京”非“京”,潇洒飘逸,充满张力,风格独特,寓意是舞动的北京。
③“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从8月3日起,正式成为第29届奥运会会徽。这个由北京始创国际企划公司设计的编号为第1498号应征作品是从全球1985件应征作品中遴选的;是102件入围作品、10件获奖作品中的第1名。
④目前,国际奥委会所拥有的45个冬季、夏季奥运会会徽的设计思路分为三种:运动元素,如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区域性元素,如1964年东京奥运会;运动元素加区域性元素,如2000年悉尼奥运会。
⑤据北京奥组委介绍,“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包含有四项含义:首先,中国特点、北京特点与奥林匹克运动元素结合。以印章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的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
⑥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印章(肖形印)作为标志主体图案的表现形式,主题图案基础颜色选择红色,传达和代表了中国文化喜庆、热烈的气氛。印章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在中国出现,是渊源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并且至今仍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社会诚信表现形式,寓意北京将实现“举办历史最出色一届奥运会在庄严承诺”。另外,红色历来被认为是中国代表性颜色,具有代表国家、喜庆、文化传统的特点。
⑦这个标志代表着北京正以改革开放的姿态,欢迎世界各地运动员和人民欢聚北京,生动地表达出北京张开双臂,双迎八方宾客的热情和真诚,传递着奥林匹克的理念与精神。印章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以及以运动员为核心的奥林匹克运动原则。
⑧其次,城市加年份的标准字体设计别出心裁,独树一帜。“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字体1采用了汉代竹简文字的风格,将这一字体的笔画和韵味有机地带入到“Beijing2008”字体之中,自然、简洁、流畅,与会徽图形和奥运五环浑然一体。字体符合市场开发目的,与标志主体图案风格相协调,避免了未来在整体标志注册与标准字体注册中因使用现成字体而可能出现的仿冒侵权法律纠纷。
⑨另外,总体结构与独立结构比例协调。“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 “Beijing2008”和奥运五环三部分之间在布局及比例关系方面近乎完美。每一个部分独立使用时比例合理不失协调。
⑩有利于形象景观应用和市场开发,也是这枚会徽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国际奥委会知识产权注册机构认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之主体图案具有作为独立商标注册的条件,在城市景观布置、场馆环境布置等方面蕴含着巨大的潜力。
⑾会徽,是每一届奥运会的图腾。会徽的意义超越奖牌、吉祥物、主体育场造型等一切奥运元素,它具有跨越国界的力量,它向全世界展示了主办国家及城市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
⑿由北京工美集团大师们用同一块新疆和田玉精心雕刻的两方“北京奥运会会徽宝”揭幕仪式后,一方将珍藏在中国有关博物馆,另一件将作为13亿中国人民积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见证,被送往坐落在洛桑的奥林匹克博物馆永久珍藏。“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翩然出世,奥林匹克和中国历史长河里由此再添一抹霞光、一份瑰宝、一段传奇。 (选自2006年6月《人民日报》)
17、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取名“中国印”, 在哪几个方面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2分)




18、请补写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最终能胜出的其他三点原因。( 3分)
(1)中国特点、北京特点与奥林匹克运动元素的巧妙结合。
(2)
(3)
(4)
19、文章第③段连续运用了一组数字有什么作用?(3分)

20、“舞动的北京”有人用下列两句话来评价,请你仿照两句句式再写一句。(2分)
  它是一种形象,展现着炎黄子孙所呈现的东方思想和民族气韵;它是一种表情,传递着华夏文明所独具的人文特质和优雅品格。


21、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评价北京奥运会会徽时说:“非常完美,很有诗意、充满了青春和活力,代表着中国的发展和未来,它是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灿烂文化的完美结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解说“完美结合”体现在哪里?(3分)。

四、写作(30分)
22、岁月如歌,生活如歌。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动人心弦的乐章,请撷取你感受最深的一节······用《那是一首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若写诗歌则不少于25行);②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情,不得抄袭;③不少于55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那是一首歌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
同类资源